其他生育健康

天天喝紅酒 賀爾蒙失調遠離我?
2016.11.01
天天喝紅酒 賀爾蒙失調遠離我?
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是育齡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病症,患者通常有比平均值更高的睪固酮與男性賀爾蒙,可能導致月經週期異常、體重增加、不孕、毛髮旺盛、以及其他疾病風險,例如糖尿病。罹患PCOS的原因還沒有定論,但通常是家族性疾病。而今,科學家在葡萄皮、紅酒與核果中發現一種天然化合物,可以幫助罹患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的女性緩解荷爾蒙失調。   研究人員從實驗中發現白藜蘆醇(resveratrol)可以幫助緩解賀爾蒙失調。作者表示,他們的研究發現有助於改善PCOS的治療,這正是女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目前已知白藜蘆醇是一類稱為多酚的化合物的一部分,其作用類似抗氧化劑。為了測試對賀爾蒙失調的影響,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隨機試驗,30名罹患PCOS的女性在三個月期間每天服用白藜蘆醇補充劑或安慰劑,在實驗開始與結束時以血液檢測睪固酮與男性賀爾蒙指數。她們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以測量糖尿病的風險。   結果顯示,服用白藜蘆醇補充劑的女性平均睪固酮指數下降23.1%、DHEAS激素下降22.2%,安慰劑組的平均睪固酮指數上升2.9%、DHEAS激素上升10.5%。   此份研究的第一作者Duleba博士在聲明中表示:「我們的研究是第一個臨床試驗發現白藜蘆醇可以明顯降低PCOS患者的睪固酮與硫酸脫氫表雄酮(DHEAS,人體的另一種激素,可轉化為睪固酮)。白藜蘆醇補充劑可以幫助緩解賀爾蒙失衡,這正是PCOS的重要病徵。」   科學家同時留意到,白藜蘆醇除了能調整賀爾蒙失調,還能防止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進而協助治療糖尿病。服用補充藥丸的受試者空腹胰島素數值平均下降了31.8%,並且身體對胰島素激素的反應更敏銳。   Duleba博士說:「研究結果顯示白藜蘆醇可以提高身體使用胰島素的能力,潛在地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補充劑可能有助於降低PCOS患者常見的代謝問題風險。」   不過,雖然這種天然化合物可見於葡萄皮與紅酒當中,但此份研究並未說明飲用紅酒是否能達到一樣的效果,也未針對此情境提供每日建議飲酒量。而不論飲用紅酒是否是一個值得嘗試的做法,提醒受PCOS症狀所苦的女性,應多注意飲食與作息,並保持良好運動習慣,將有助改善身體健康狀況。   資料來源: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
女性醫療器械的核可依據不周全的數據資料
2016.07.06
女性醫療器械的核可依據不周全的數據資料
根據近期的研究調查指出,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在過去15年批准了數個未經嚴格試驗、高風險的產科與婦科醫療器械。   研究人員檢視了18項於2000至2015年間獲得FDA核可的醫療器械,試驗資料與核可流程顯示這些器械的平均審查時間是290天(短則178天,長至1,399天)。   18項醫療器械中,有3項已從市場中被召回。其中兩項是因為在臨床試驗中未能發揮功效,另一項則是因為對患者的安全產生疑慮。   西北大學Feinberg醫學院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高風險醫療器械主要用於避孕、胎兒監測與子宮內膜切除手術。這些器械核可所依據的數據資料,有著範圍太小或時序太短的疑慮。而且其中有多項設備,在核可後發生了明顯對健康不良的事件,卻沒有持續追蹤後續狀況。   然而,這些醫療器械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對患者具有高度潛在風險的器械已在被批准前—有部分是在批准後—受到最嚴格的審查。   西北大學研究員Steve Xu博士說明:「目前對醫療器械的隨機對照試驗或上市後監測並沒有明確要求,現行的規定是依據個案情況逐案檢視。但是對於新藥—無論是口服、注射或局部用藥—卻有更高的審查標準。因此,需要思考的是:我們是否應該用比藥物更低的標準來面對高風險的醫療器械?」   研究人員表示,對所有醫療器械都需要更嚴格的測試。其中,植入式設備是為了能夠使用一輩子—例如子宮內避孕器—更是需要較長時間的測試。以宮內節育器(IUDs)來說,FDA正在重新檢視節育器失效或其他造成健康問題因素的數據資料和患者報告。   「醫療器械是提供婦女每日醫療保健的一大部分。」西北大學研究員Jessica Walter博士表示:「我們發現,這正是個機會,要求公眾使用的醫療器械必須提升舉證責任。」   資料來源:jour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胖爸爸讓女兒更可能罹患乳癌?!
2016.07.04
胖爸爸讓女兒更可能罹患乳癌?!
有多項研究指出母親在懷孕期間的飲食和體重會影響後代罹患乳癌的風險。現在,新的研究表明,父親對後代的健康具有同樣的影響力:父親肥胖會影響精子的基因表現,而這可能會提高女兒罹患乳癌的危險性。   大家都公認基因的特定變化可影響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而其中5~10%的基因變化是繼承而來的。過去的研究顯示,女性的生活方式如飲食和吸菸皆可能導致可傳遞給後代的基因突變;而一些研究指出母系的肥胖會改變基因,導致孩子的乳癌患病風險。   但根據華盛頓特區喬治城大學倫巴迪綜合癌症中心的腫瘤醫學部門博士、主要研究員Sonia de Assis和他的同事表示,很少有研究調查父親的體重可能是如何對後代的乳癌風險造成影響。   為了解決這一過去遭受忽略的問題,研究人員進行一項研究——在兩組雄性白老鼠與正常體重的雌性白老鼠交配之前,分別餵予牠們正常飲食(對照組)或誘發肥胖的飲食。其後做生物採樣進行分析。   分析結果發現,將有正常體重父親的雌性幼鼠與有肥胖父親的雌性幼鼠相比,後者出生時體重是超重的,延遲了乳腺組織的發展,因此更容易罹患乳癌。   而在分析肥胖雄鼠的精子時,研究小組發現它有一個改變過的microRNA(miRNA)標記——調節基因表現的分子鏈。而在其雌性後代的乳腺組織中也發現了同一個改變過的miRNA表現。   Sonia de Assis博士:「這項研究提供證據表明,以動物來講,受孕期間父親的體重影響女兒出生時和童年的體重,以及其在未來罹患乳癌的風險。雖然我們的研究是以老鼠完成,但它可概括近期在人體上的發現;顯示相較於精瘦男性,肥胖男性在表觀遺傳學上的改變更為顯著。我們的動物實驗表明,精子的表觀遺傳改變可能對下一代的罹癌風險有影響。」。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現在計劃調查其結果是否適用於人類。   de Assis說:「直到我們知道這個研究與人之間的關聯,我們應該堅持目前所知的良好建議:女性及男性皆應均衡飲食,維持健康的體重和生活方式,不只是為了自己,也為了給後代一個健康的最好機會。」。   資料來源:Scientific Reports、Georgetow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 read more
研究新發現:女性的上生殖道不是無菌的!
2016.06.22
研究新發現:女性的上生殖道不是無菌的!
  在人體中過去普遍認為是無菌的地方,竟被研究人員發現了細菌!而這些地方指的就是女性的卵巢和輸卵管。   研究人員還發現,罹患卵巢癌的女性相較於未罹癌的女性,在這些位置上有不同的細菌群體。這項發現引出了一個疑問——在上生殖道的細菌是否可能對卵巢癌的發生或進展產生影響?   北卡羅萊納州大學女性健康研究中心的主任Wendy Brewster博士在大學新聞發表會中表示:「這是個對生命的開始來說必不可少的地方——人們不會預期它充滿著細菌。但事實上就連在海洋底部的化學坑(chemical pits)裡都存在細菌,那麼為什麼不能在輸卵管裡呢?」。   研究人員從25名女性的上生殖道取樣。這些女性們皆已接受子宮、輸卵管或卵巢的移除手術。其中有一些婦女罹患癌症,而另一些則無。利用基因檢測,研究人員確定了樣本中發現的細菌。並且,卵巢和輸卵管中所發現的細菌是不同的。   研究人員發現,罹有卵巢癌的女性有更多潛在有害細菌的菌株。但若說這些細菌會對卵巢癌的發生或進展產生影響還言之過早。   Brewster說:「現在我們知道這些生物的存在,而且在女性上生殖道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種類的生物,我們想知道的是:這些生物是否會影響你罹癌?或是會影響癌症的特性嗎?如果你有不同種類的生物,你會不會有更好的結果?」。   該研究的作者建議需要進行更多的相關研究。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補充:這項研究是2016/6/7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的年度會議上所提出的。在會議上提出的研究結果一般被視為初步的,直到研究已被發表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中。    
+ read more
摘除卵巢可能增加直腸癌罹癌風險?!
2016.05.06
摘除卵巢可能增加直腸癌罹癌風險?!
近日有新研究指出,接受卵巢摘除手術後的女性其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將會上升。   學者指出結直腸癌的發展受到的賀爾蒙的影響,而摘除卵巢會改變婦女的賀俺蒙分泌狀況。此篇研究分析了1965年至2011年之間195973位摘除卵巢的瑞典婦女資料,發現她們罹患結直腸癌的比率比一般人多出了30%。而在控制了其它影響因素後,研究者也發現摘除雙側卵巢的婦女罹患直腸癌風險較緊摘除一個卵巢者高出2.3倍。   計畫主持人Josefin Segelman博士表示,不論是否已經停經,這些婦女罹患直腸癌的風險都在接受卵巢摘除術後增加了。這突顯了作為預防性的卵巢摘除術對婦女而言是一個必須審慎考慮的選項。 _ _ 資料來源:英國外科雜誌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    
+ read more
為什麼會有異卵雙胞胎?謎團首次揭曉!
2016.05.03
為什麼會有異卵雙胞胎?謎團首次揭曉!
為什麼有人會生雙胞胎,有些人不會?這是一個大家深感興趣的問題。而若一個女人的女性家族曾出現過異卵雙胞胎,那麼她也極有可能會生出雙胞胎,這樣的現象更是謎般地令人不解。   今年4月,終於有研究首次揭開了這個謎底。研究揭露了異卵雙生和兩個基因有關,這兩個基因分別掌控了卵泡刺激素(促成卵泡成熟的激素)的分泌及卵巢對於卵泡刺激素的敏感度。   在這項大型跨國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荷蘭、澳洲及美國這3個國家逾上萬筆雙胞胎資料庫。他們發現異卵雙生(非經過人工協助生殖者)的基因有變異(gene variants),其發生頻率和同卵雙生者不一樣。這個結果在冰島也得到同樣證實。   主導此項研究的荷蘭科學家Boomsma指出這兩個變異基因,一個是FSHB,另一個是SMAD3。其中,前者讓卵巢分泌高於平常量的卵泡刺激素,促成一次多個卵子成熟,易發生多個卵子受精而有雙胞或多胞胎。後者則可能和卵巢對於卵泡刺激素的反應有關;也就是說,即使卵泡刺激素的分泌正常,但是這個變樣基因讓卵巢反應更敏感,於是也促成一次多個卵子成熟。   FSHB變異增加雙胞胎的機率為18%;SMAD3為9%;如果兩者皆有則為29%。Boomsma表示,可見應該有更多的基因和雙生有關。目前這樣兩個變異基因的發現僅是雙胞胎拼圖裡的第一塊。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