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階段

妳是否做了不必要的骨鬆篩檢?
2011.09.21
妳是否做了不必要的骨鬆篩檢?
北美更年期醫學會(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NAMS)在2006年所提出的骨鬆篩檢指引中建議,65歲以上女性應做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骨鬆篩檢,此外,部分50-64歲有骨鬆風險的女性,包括吸菸、更年期時曾骨折、過瘦、雙親一方曾有髖骨骨折等,也可做骨鬆篩檢。然而一項針對美國康乃狄克615名做過骨鬆篩檢婦女的調查中卻發現,有41%的女性並不符合篩檢的條件,原因目前並不清楚,但有部分是女性自己要求做篩檢,也有部分可能是醫師對於骨鬆篩檢的條件不清楚,以為女性只要停經都應該要篩檢而做出要求。 研究者Dr. Schnatz表示,無論篩檢原因為何都不是值得鼓勵的現象,因為骨鬆篩檢有其缺點,包括不必要的花費之外,有可能導致婦女接受不必要的治療,增加使用藥物的副作用。Dr. Schnatz認為,女性應該要了解骨鬆篩檢指引的建議,此外,如果醫師要求做骨鬆篩檢時,也不要害怕詢問原因。然而,由於此份研究只針對單一地區,因此仍然需要進一步全國性的研究。 而台灣在骨鬆篩檢的部份,2009年台灣女人連線曾做過調查,目前民間使用超音波做檢測的情形仍然非常普遍,進一步了解後發現:        一、操作儀器及說明結果的人員,有一半並非合格醫事人員,此已違法。        二、檢測出的數值,其判讀標準混亂不一,例如同一個數值在台北市中正區健康中心被判讀為正常,在大安區健康中心卻是屬於骨質已經流失!        三、檢測後的衛教說明不僅片面、錯誤、甚至出現政府舉辦的骨鬆篩檢活動檢測結果報告上直接推薦服用特定廠牌健康食品的情形。而若婦女檢測出骨質偏低或骨質疏鬆,衛生主管機關對於相應的處理方式、生活中應注意事項等衛教資訊皆付之闕如。         四、超音波骨密檢測結果準確率偏低。許多婦女使用超音波骨密檢測所測出的骨質密度與DXA檢測的結果不一致,如使用超音波檢測時是骨質疏鬆,但使用DXA檢測卻是骨質正常,甚至發生有同一位婦女一個月內測量3次,3次結果都不同的情況(2次超音波測量結果為正常與骨質疏鬆,DXA檢查為骨質流失)。    
+ read more
有糖尿病的停經女性罹患乳癌風險較高?
2011.09.19
有糖尿病的停經女性罹患乳癌風險較高?
過去有研究表示,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女性乳癌的罹患風險有稍微提高的傾向,但近日一項加拿大研究指出,對於這項風險是主要與糖尿病發病或與女性停經相關,結論仍未明。 研究檢視1996-2006年間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資料庫中,84,506位有糖尿病與無糖尿病女性的資料,年齡的中位數為61.8歲,兩群體分別追蹤時間的中位數為4.4年及4.5年。 研究結果發現,停經女性不管是否有糖尿病,乳癌的發生率都比停經前的女性高。在有糖尿病的女性中,停經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較停經前的女性有增高趨勢,但只有出現在糖尿病診斷後的頭三個月,且風險數據也不具統計意義(HR1.31: HR 0.95);而在三個月之後到十年間,或甚至在研究結束時,這兩個群體間乳癌風險並無差異。 因此研究認為,過去研究指出有糖尿病的女性乳癌風險會增加,有可能是過度評估,而形成此結論的原因主要是在糖尿病診斷當時出現觀察偏差(detection bias)之故。而這項研究因仰賴管理資料也出現研究限制,像是缺乏某些重要的臨床資訊,如吸煙與BMI值等變項因素。     資料來源: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 read more
美研究:因懷孕出現中風住院比例有增加趨勢
2011.08.01
美研究:因懷孕出現中風住院比例有增加趨勢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中風的多項危險因子在懷孕婦女身上出現的比例逐漸增加,包括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與產後大量出血。近日一項美國研究表示,近年來懷孕婦女因中風而住院的比例不斷增加,尤以產後階段中風住院的狀況攀升最快。 這項研究檢視美國全國與懷孕相關的住院記錄當中在1994-1995及2006-2007年間,出現在產前、生產與產後階段發生中風的資料。結果顯示,與1994年每1,000個生產數中有0.15位母親中風相比,2007年的數據增加了47%;產後發生中風的情況則相對大幅增加83%;而生產過程中的中風住院數,維持在每1,000個生產數有0.27位母親中風。整體而言,與懷孕相關牽涉到中風因素而住院的總數增加54%。 此外,還特別指出在研究最後一年的紀錄中,32%的產前住院、53%的產後住院原因都同時包括中風、高血壓疾病或心臟病,後兩者與促使中風發生有極大的關連。 而該研究的研究限制在於其主要使用這些記錄資料中的診斷代碼,而非完整的醫療記錄,因此研究結果無法說明單一婦女多次住院的實際情形,有可能會低估住院次數。 研究團隊提到,這個研究提醒臨床醫師與研究社群應進一步追蹤醫師與婦女使用抗凝血與血栓溶解療法的情形,以及這些療法對胎兒、新生兒的影響、對母體的效益與安全性,並持續尋找出其他懷孕婦女可能發生中風的風險因子。     資料來源:《中風:美國心臟學會期刊》(Stroke: 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美國婦產科學院建議 4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2011.07.21
美國婦產科學院建議 4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之前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建議,40歲以上婦女每1-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50歲以上則為每年1次。但由於年輕女性癌症惡化的速度較年長女性快,因此近日ACOG針對女性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提出最新的年齡與頻率建議。 根據ACOG表示,雖然40歲世代的女性乳癌的整體發生率比起年長女性低,但無症狀腫瘤進展期到癌症出現症狀的時間僅須2-2.4年,相較於70-74歲間女性的4-4.1年,明顯來得短,所以每年1次的乳房攝影檢查可幫助已罹癌卻尚未發現的女性,在腫瘤惡化擴散前儘早查出腫瘤的存在。而20-39歲的女性則可每1-3年進行1次檢查。 乳房攝影檢查的問題各方存在歧見,兩年前美國預防工作服務小組(USPSTF)曾明確提出女性應每2年1次而非每年都做檢查,但這項建議並未受到全面的認同。近日ACOG最新的檢查指引則獲得其他團體支持,包括美國癌症學會(ACS)與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也贊成ACOG的建議、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CI)則建議每1-2年進行1次檢查。 然在指引中,ACOG雖然建議醫師提供4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的檢查,卻也提到目前關於乳房攝影檢查問題仍具爭議。同時,醫師應告知婦女檢查可能出現潛在的僞陽性或偽陰性結果,還有婦女可能根據檢查結果被要求進行其他進一步的檢查項目等狀況。除了40歲以上女性之外,ACOG亦鼓勵20歲以上的女性進行乳房自我檢查,並通報乳房出現變化的情形。     資料來源:美國婦產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英醫生研發可預測流產的新模式
2011.07.11
英醫生研發可預測流產的新模式
所有孕婦中約20%有流產風險,她們當中又有1/5的人真的發生流產。上週二(5日)於一場歐洲生殖會議中,英國醫生透露他們已研發出一套新的模式,可幫助預測流產高風險。 研究團隊抽樣追蹤112位在2009-2010年間處於流產風險的女性,對多項因素與流產風險做衡量判定,其中包括懷孕困難的歷史、母體內黃體素與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hcG)分泌量、胎兒身長、懷孕過程中的出血量與胎兒妊娠週數等。 結果發現,在有限少量的樣本中,結合出血量與hcG分泌量這兩項因素可產生一項預測誰較可能會流產的「懷孕生存力指數」(Pregnancy Viability Index)。在抽樣的研究中,這項指數能正確判斷94%生產女性的懷孕結果,並預測到其中77%的流產案例。 研究最後表示,藉由找出對懷孕結果會產生影響的因素,我們將可以對流產威脅的過程有更佳掌握與瞭解,這樣才能設計出更有效的介入方式去挽救那些可能流產的案例。     資料來源:Yahoo! Health    
+ read more
試管嬰兒技術催卵藥物與唐氏症風險
2011.07.06
試管嬰兒技術催卵藥物與唐氏症風險
過去已有歐洲研究指出,母親可能生下唐氏症寶寶的風險將隨年紀增加,尤其是超過35歲才懷胎的媽媽,近日又有一項英國研究發現,唐氏症寶寶可能與試管嬰兒技術的過程中母體使用的催卵藥物有關連。 研究參與者為34位年紀在33-40歲之間的女性,她們曾接受體外受精技術,服用幫助刺激卵巢的催卵藥物。研究結果發現,在這些受精卵中有基因錯誤的狀況發生,可能導致嬰兒死亡或出生就有基因方面的疾病,仔細檢視其中100個有問題的受精卵後,認為錯誤的產生與染色體的複製有關,出現多出第21號染色體的狀況,也就是造成唐氏症症狀的主因。 研究表示,不像年長女性自然懷孕所生下唐氏症寶寶的典型類型,體外受精發生的基因錯誤類型是不同的且更為複雜,因此推論可能是由於試管嬰兒技術所使用刺激催卵的藥物所致。 不過研究作者也認為還須有更多相關研究以證實,瞭解不同的刺激藥物劑量、受精卵植入母體子宮內的數目與基因出現錯誤之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RedOrbit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