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階段

父親年齡與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有關
2010.11.04
父親年齡與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有關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精神疾病中常見的一種類型,醫界一般認為精神分裂症發生的原因和基因與環境都有關係。一份丹麥的大型研究發現,男性在有第一個小孩時的年紀越大,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越高。 這份研究分析了超過兩百萬位在1955-1992年間於丹麥出生的小孩,研究人員在父親初次有小孩的年齡與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中找到相關性,但是父親的年齡對第二胎之後的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就沒有產生影響。數據發現:25-29歲父親的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比率為0.5%、30餘歲的比率為0.7%、40餘歲的比率為1.2%、50餘歲為2%。 過去有不少研究排除了母親年齡的因素,直指父親的年齡與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有關;大部分的研究人員推測,有可能是因為年紀較大的男性,精子中的基因出現異常的機率較高,因此與精神分裂症相關的基因亦較可能出現異常。但是這份研究對這樣的說法提出質疑,因為如果這個理論成立的話,所有高齡男性的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都會提高,而不是只有第一胎小孩。因此,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的Liselotte Petersen教授,也是這份研究的負責人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另外一種理論:有先天淺在精神分裂症傾向、但本身沒有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男性傾向較晚有小孩,而其原因目前未明。 研究人員強調,絕大部分年紀較大的男性所生的小孩並不會罹患精神分裂症,這份研究只是幫助釐清父母親年齡與精神分裂症的相關性,以及試圖瞭解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資料來源:美國精神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 read more
荷爾蒙療法對乳癌的影響大過預期
2010.10.26
荷爾蒙療法對乳癌的影響大過預期
過去曾經有觀察性的研究發現:「復合式荷爾蒙療法」(雌激素與黃體素)會提高乳癌風險,不過這些乳癌多屬於較緩和也較容易治療的類型。但最近一份新的研究卻發現,使用復合式荷爾蒙療法的更年期婦女檢驗出侵襲性乳癌的機率較高,死亡的機率也會增加。這是第一份指出荷爾蒙療法會增加女性死亡率的研究。  研究人員分析的資料來自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而這份研究總共包含16,608位50-79歲的婦女。在11年的追蹤期後發現:使用復合式荷爾蒙療法的婦女罹患侵襲性乳癌的風險比使用安慰劑的婦女高25%、癌細胞擴散至淋巴結的風險高78%、死於乳癌的風險高1倍。 研究人員表示,復合式荷爾蒙療法不但會增加乳癌的風險,還會影響乳房攝影檢查的偵測,進而導致罹癌婦女在被檢查出乳癌時,都已經接近末期了。這樣的研究結果將影響醫師的諮詢內容與醫療建議,在高健康風險的情況下,只有其他方法都已經無法改善病人更年期的不適時,才可考慮使用荷爾蒙療法;而且使用的劑量越少越好,時間越短越好。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荷爾蒙療法增加腎結石風險
2010.10.21
荷爾蒙療法增加腎結石風險
在50歲之前,男性罹患腎結石的比率較女性高的多;但在更年期之後,男女間有腎結石的比率差距會逐漸縮小,因此,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雌激素可能有保護作用。但是,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停經婦女使用雌激素療法(Estrogen therapy)似乎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這份研究的資料取自「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中的兩項大型試驗,一項包括10,739位已切除子宮的停經婦女,研究追蹤了7.1年;另一項則包括16,608位沒有經過子宮切除術的婦女,平均追蹤了5.6年。這兩項研究都採隨機分組的方式,實驗組每天使用定量的荷爾蒙(一項研究使用雌激素,另一項研究使用雌激素加黃體素),對照組則用安慰劑。這兩項研究後來都提早結束了,因為研究者評估使用荷爾蒙對婦女的風險高過益處。 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總共有335位婦女罹患腎結石、對照組則有284位。進一步統計與分析,使用雌激素的婦女罹患腎結石的比例約是萬分之39,使用安慰劑的婦女罹患率是萬分之34,相當於使用荷爾蒙的婦女罹患腎結石的風險是一般婦女的1.2倍。此外,研究也發現雌激素和黃體素(即「荷爾蒙療法」)同時使用也不影響研究結果。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少女三成不運動,骨鬆危險群
2010.10.19
少女三成不運動,骨鬆危險群
許多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不喝牛奶,加上不運動,造成日後的骨質疏鬆。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有3成青少女不運動,5成青少女在過去3天內喝飲料,骨骼健康相當堪虞。 跟據國民健康局分別於民國96年與97年辦理的高中(職)、五專學生與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分析6,533位高中(職)、五專學生與4,856位國中學生資料發現,在含糖飲料與奶類製品的飲食習慣上,國中學生過去一週幾乎天天有喝含糖飲料的比例為22.7%、天天有吃奶(乳)類製品只有為18.6%,都沒有吃奶類製品的比例為16.9%。 高中(職)、五專學生喝含糖飲料平均每天1次或以上佔36.9%、吃奶類製品平均每天1次或以上只佔16.7%,都沒有吃奶類製品或只有1次的比例將近3成5,顯示國高中生攝取含糖飲料情形比攝取奶類製品多。 女學生平均一周3天內喝含糖飲料的比例高達49.6%,一周內3天沒吃乳製品的比例更高達45.9%,較男學生高出許多。 調查也發現,國中學生過去一週都沒有運動、或運動時間不到10分鐘的比例為7.5%,高中(職)、五專學生則增加到23.2%,尤以女生都不運動者高達31.1%。國中生及高中生運動項目以球類運動為主,分別佔43.4%、33.9%,跑步或健走的比例也不少,這些都是可促進骨質密度增加的負重式運動。所謂負重式運動,是指對抗地心引力或有阻力的運動,如跑步、健走、球類運動、健康操、爬樓梯等。 國民健康局表示,人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20至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 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會增加中老年人發生骨鬆性骨折的機會,造成失能,甚至死亡的風險。 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也指出,青少年時期是骨骼大小與密度不斷增長的關鍵時期。在青少年時期多運動、多吃富含鈣質之食物,如奶類製品、小魚乾等,就可增加骨骼最大量的1成,更降低成人時期以後發生骨鬆性骨折風險的5成。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也表示,兒童或青少年鈣質攝取不足是全球普遍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含糖飲料對牛奶的替代效應,造成鈣質攝取減少。基金會呼籲家長,多鼓勵青少年子女運動以及攝取含鈣質的食物,才能為青少年存下日後的骨本。 資料來源:台灣立報    
+ read more
加拿大乳癌發生率因停用HRT而下降
2010.09.29
加拿大乳癌發生率因停用HRT而下降
自從2002年美國婦女健康促進研究(WHI)發現荷爾蒙療法(HRT)對健康的風險大於益處之後,荷爾蒙療法的使用量在許多國家都大幅地下降,後續也有研究發現各國的乳癌發生率也跟著下降。最近一份加拿大的研究發現,近十年來加拿大停經婦女的乳癌發生率有下降的趨勢,正好與當初荷爾蒙療法的使用量大幅下降的時間點不謀而合。 這份研究分析了加拿大數個資料庫以及全國性的健康調查資料,特別針對荷爾蒙療法的使用、乳癌發生率、乳房攝影比率進行分析,研究對象為50-69歲的婦女。結果發現加拿大在2002-2004年間荷爾蒙療法的使用率下降最劇,從12.7%降至4.9%,同時間,乳癌的發生率也下降了9.6%;直到2005年加拿大的乳癌發生率才又開始上升。 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回升可能是因為停止使用荷爾蒙只讓荷爾蒙敏感性腫瘤(hormone-sensitive tumors)的生長速度變慢,而不是讓腫瘤消失;也就是說荷爾蒙療法會助長腫瘤的發展,但可能不是造成乳癌的主因。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國民胖瘦 政府不管?
2010.08.06
國民胖瘦 政府不管?
不少人從學生時代起就會在學校做健康檢查、量身高體重,但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些國中、小學校每年都在進行的例行性檢查,教育部卻在九十二學年度才建置健康資訊管理系統,此後,才有我國學童生長發育的資料;高中職的管理系統甚至是在近幾年才建置的,由此便可看出我國教育主管機關對學童的健康管理並不重視。再者,事關掌握我國全民健康狀況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以經費不足為由,有一年沒一年的進行,且研究對象一變再變,完全無法呈現全民健康狀況的圖像,顯見我國衛生主管機關也沒有扛起該負的責任。 婦女團體長期關心青少女健康,並蒐集許多數據以瞭解現況。從教育部九十三學年度的統計資料來看,國中小女學生體重過輕(約十三%)的問題早已比肥胖(約十%)問題嚴重,九十四學年度國中小女學生體重過輕的比率甚至直接飆升到約二十%。由此可知,青少女過輕的現象早已存在,只是政府看不見。 年輕女性認為「瘦才是美」的價值觀多少是受到流行文化的影響,但是政府不願意編列預算、研擬法案與政策來促進民眾的健康狀況與正確的概念,才是造成民眾體重管理不當最重要的原因,只將矛頭指向特定的名模,對她來說,這恐怕是不能承受之重吧! 本文刊登於自由廣場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