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階段

大豆食品降低更年期婦女血壓
2007.06.05
大豆食品降低更年期婦女血壓
美國心臟協會(AHA)表示,有高血壓的婦女得心臟病的機率是血壓正常的婦女的四倍。根據一篇在美國內科學誌(Archive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的研究報告發現,在健康的飲食中,食用大豆食物製品能降低更年期婦女的血壓,或降低有高血壓婦女的膽固醇。 這份研究是由波士頓一所醫學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的Francine K. Welty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所進行,參與者包括60位更年期婦女,其中12位有高血壓。研究人員將其分成兩組,分別進行8週的飲食控制,內容包括:所有透過飲食所攝取的熱量,其中30%必須來自脂肪、15%來自蛋白質、55%來自碳水化合物(醣類),此外,每天必須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每個星期要食用兩餐含有脂肪的魚類,例如,鮭魚、鮪魚,而且每天攝取的膽固醇要低於200毫克。實驗組遵照上述的飲食指示,對照組的內容也相同,只是使用半杯的大豆仁(soy nuts)取代25克的蛋白質。研究人員在開始和8週後分別紀錄血壓和採集血液樣本。 結果發現,大豆仁能有效地降低更年期婦女的血壓,除了12位高血壓婦女之外,另外48位血壓正常的婦女中,有40位的血壓也下降了。兩組相較之下,高血壓婦女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了9.9%、6.8%,血壓正常的婦女,其收縮壓和舒張壓則下降了5.2%、2.9%。此外,研究也發現大豆食品能使高血壓婦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膽固醇)下降約11%,但是,在血壓正常的婦女身上沒有發現此現象。 若以十年的時間來估算,收縮壓下降12毫米汞柱的話,每11位病患就可以預防一位病患死亡;而這份研究中,高血壓婦女的收縮壓平均下降了15毫米汞柱,這樣的下降率,若以大規模的人口數計算的話,是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的。研究人員猜測,這樣的差異應該是因為大豆食物製品裡所含的異黃酮素,但是,已經有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素的營養補充品對血壓是沒有影響的,所以,必須是天然的大豆食品才會對健康有益。 此外,這份研究的飲食控制是由婦女自行在家進行的,因此,欲降低血壓,食用天然的大豆食品可能是最實際、經濟又安全的方法。
+ read more
少量運動也能促進健康
2007.05.30
少量運動也能促進健康
一般人都知道心肺健康和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的相關性,因此,促進心肺健康,也就可以降低風險;但是,對於運動和心肺健康的相關性卻還沒有確切的定論,究竟要運動多久,才能明顯促進心肺健康? Timothy Church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發表了一篇研究,檢視了不同的運動量對健康的影響,參與者是460位過重或肥胖的更年期婦女,研究人員將所有的參與者分成四組:一組是完全不運動的對照組,和另外三組分別是每次運動18、34、48分鐘、一個星期運動四次,運動方式是使用跑步機或腳踏車機,研究進行了六個月的時間;最後以「最大攝氧量」來檢視參與者的心肺健康。 結果發現運動18、34、48分鐘的組別,最大攝氧量分別增加了4%、6%、8%。表示運動量越大,對心肺健康越好,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連最低運動量的組別,心肺的健康狀況也明顯提昇了;也就是說,即使每天只在跑步機上走路或騎腳踏車機15分鐘,也可以達到運動的效果,促進健康。
+ read more
年紀大了才會有心臟疾病?
2007.05.15
年紀大了才會有心臟疾病?
由耶魯大學醫學院的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教授Judith Lichtman所進行的研究發現,55歲以下的女性常會忽略自己心臟病的症狀,等到真的診斷出來的時候,常都已經太晚了。這份研究即將在美國心臟協會(AHA)於華盛頓特區所舉辦的論壇(Scientific Forum on Qual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Research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Stroke)中發表。 這份研究是一份先驅研究,研究對象是24位18-55歲已經罹患心臟病的女性,其中88%的女性有家族心臟病史,但是一半以上的女性認為自己不是心臟疾病的高風險群;此外,90%的女性出現了胸痛或胸悶的明顯症狀,但是只有42%的女性懷疑可能是自己的心臟有問題。除了胸痛的症狀之外,58%的女性表示有下顎或是肩膀痛、38%有盜汗的狀況、29%有作嘔和缺氧的情形出現。在這些女性就醫時,大約只有56%的醫師表示她們的症狀可能和心臟疾病有關。 Lichtman表示,55歲以下的女性也是有可能得心臟病的,而且可能同時出現典型和非典型的症狀,因此,對於心臟疾病的風險因子應該要特別注意,例如,家族心臟病史、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吸菸、糖尿病等,且在疑似心臟疾病的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就醫,尋求及時的治療或照護。
+ read more
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潛在危機
2007.05.04
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潛在危機
由於感染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所引起的疾病相當普遍,輕微的如幼兒中耳炎、鼻竇炎,嚴重的甚至有可能致死,例如,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而肺炎鏈球菌疫苗(簡稱PVC7)在2000年開始在嬰孩身上施打,這個疫苗預防了七種在美國最普遍的肺炎菌種,美國阿拉斯加就因為此疫苗,使侵入性肺炎於接種前、後的發生率下降了95%,但是,最近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的研究員Dr. Rosalyn Singelton及其研究團隊發現,那些疫苗無法預防的菌種,正悄悄地成為潛在的威脅。 這份最新的研究刊登在四月份的美國醫學協會期刊(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其中分析了1995-2006年的資料。研究人員發現,在疫苗問世的三年內,阿拉斯加當地二歲以下孩童感染侵入式肺炎疾病的比例下降了67%。但是,當研究人員比對2001-2003和2004-2006的資料時,發現二歲以下孩童感染侵入式肺炎疾病的比例竟回升了82%。雖然此疫苗預防了七種最普遍的肺炎菌種,但是,其中那些疫苗無法預防的菌種感染數卻因此大幅增加,根據這份研究,疫苗無法預防的菌種感染數大約上升了140%。 Dr. Rosalyn Singelton表示,這是一種警訊,顯示在其他族群也有可能發生類似的狀況,研究人員也預期到可能會發生此情形,因此,目前正在研發第二代的肺炎鏈球菌疫苗。 肺炎鏈球菌疫苗(PCV7)包含了七種最常見的血清型:4、6B、9V、14、18C、19F、23F,大約可以預防歐美國家85-90%的肺炎菌種。然而,此疫苗在台灣是否有同樣的效益,則必須瞭解此疫苗究竟涵蓋多少台灣孩童肺炎鏈球菌的菌種?根據我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發現,台灣肺炎鏈球菌最常見的血清型為:23F、19F、6B、14、6A、3,顯示此疫苗亦能預防台灣多數的肺炎鏈球菌種。
+ read more
懷孕期的壓力影響孩童發展
2007.04.30
懷孕期的壓力影響孩童發展
以往有研究發現,婦女在懷孕其間經歷壓力的話,將來小孩在心智和行為上發生問題的機率會比較高。去年則發現了另一個有爭議性的研究結果:美國一位科學家報導,適度的壓力反而會對兩歲孩童的心智能力有助益。而最近倫敦帝國大學(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研究發現,孕婦壓力過大時,體內分泌的皮質醇激素就會上升,而高濃度的皮質醇有可能影響胎兒的腦部發展,以及日後的社會技巧、語言能力與記憶力。 這次研究對象為125位有做過羊膜穿刺術的婦女,並對她們進行產前產後的壓力分析,且持續追蹤她們的嬰兒至18個月大。研究者發現:在懷孕過程中曾經歷壓力事件的婦女,如家庭暴力、伴侶爭吵等,其孩童心智發展的分數較低。 學者Vivette Glover表示,有百分之十五被診斷為過動症的兒童,有認知遲緩、焦慮等症狀,可能是因為婦女在懷孕過程中所經歷的壓力所導致。如果孕婦的伴侶未給予適當的情緒支持,或處於有壓力的環境裡,對於胎兒發展會有負面的影響。
+ read more
守貞教育,浪費資源?
2007.04.17
守貞教育,浪費資源?
根據一項由美國政府所贊助的研究發現,守貞教育並沒有辦法控制學生的性行為,美國參與守貞課程的學生,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並沒有比其他學生晚,平均年齡大約都在14.9歲,而且約有25%的學生已有三個或以上的性伴侶。 研究人員檢視了四個在美國實行的守貞教育課程,總共有2,057位學生,其中包括有上守貞課程和沒有上的學生,有上守貞課的學生在1999年,也就是他們11、12歲時接受三年的守貞教育,然後在2005、2006年,也就是他們大約16、17歲時追蹤這些參與者的狀況,再加以比較。結果發現兩組學生在後續追蹤時,大約都有一半的學生已發生性行為,比例是一樣的。 雖然研究人員發現守貞課程無法讓學生真的守貞,但是他們也強調,有上守貞課程的學生並沒有因此有較高的危險性行為比例,使用保險套和避孕藥的比例和其他學生無異,已發生性行為的學生中,有23%全程使用保險套,17%有時候會用保險套,4%不使用保險套。 美國布希政府執政期間,大力推動守貞教育,目的是要教導學生不要有婚前性行為,儘管不斷有人質疑守貞課程根本是在浪費資源,美國聯邦政府每年還是花費大約一億七千六百萬美元推動和執行守貞教育,倡議人士便表示這些經費應該使用在更有效益的性教育上,除了守貞之外,避孕、安全性行為等也應該納入教學內容。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