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提醒,酒精政策需要更加關注性別議題
2024.03.18
WHO提醒,酒精政策需要更加關注性別議題
世界衛生組織敦促各國政府在制訂酒精政策時應考慮性別問題,並警告有越來越多針對女性的商業行銷,因為,她們即使飲酒程度較低仍比男性面臨更大的健康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有充分證據表明,男性、女性和少數群體受到酒精相關危害的影響不同,該行業也針對不同性別量身訂定了行銷策略來吸引消費者。正因如此,酒精防制政策跟上這些性別差異性及不斷變化的行銷策略至關重要。   在解決捲菸等其他產品對公共衛生的影響方面取得廣泛成功後,世界衛生組織將越來越多地注意力轉向解決與酒精相關的危害。   研究發現,該行業越來越多以女性為目標,透過包裝到廣告等各種方式強調女權自主或女性友誼等面向行銷。   以男性為目標時,則標榜飲酒是顯現傳統男子氣概的觀念來行銷。事實上,他們容易大量飲酒、出現酒精問題以及攻擊性或危險行為。   女性即使低度飲酒也會遭受更大的傷害。研究發現,女性酒精失調的發展速度更快;同時女性因伴侶、家庭成員或其他人飲酒而遭受更多二手傷害。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LGBTQ+群體也面臨不同的傷害,他們往往比順性別者和異性戀者消耗更多的酒精,並有更多的藥物使用問題。而殖民主義和經濟邊緣化的遺留問題也使原住民面臨更大的風險。   儘管存在這些差異,但性別對酒精控制政策的潛在影響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重要的是要了解減少酒精相關傷害的嘗試可能會對男性和女性產生不同的影響,並解決任何意外後果。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飲酒是200多種疾病和損傷的致病因素,其中包括一些癌症、肝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編譯來源:Reuters(2024.03.08)、WHO(2022.10.25)      
+ read more
《立院三讀通過》同性伴侶可共同收養子女
2023.05.16
《立院三讀通過》同性伴侶可共同收養子女
今(5/16)立法院三讀通過,開放同性伴侶可共同收養子女!台灣可謂繼2019年通過同婚專法讓同志伴侶合法成為配偶之後又向前一大步!   台灣在2019年5月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同婚專法),讓同志伴侶能夠合法成為配偶,然據第20條規定,限制僅能收養「配偶的親生子女」,不准收養他方的養子女,亦不能如異性配偶共同收養無血緣的孩子。   事實上,在台灣,單身者不論其性傾向,皆可收養子女,而同性戀者一旦結婚就不能收養子女,這不但不合理,更是一種歧視。如今修法將開放同性家庭可收養無血緣的孩子,對婚姻平權是一大進展外,也是遲來的正義。      
+ read more
加拿大禁止LGBT性傾向扭轉治療
2021.12.03
加拿大禁止LGBT性傾向扭轉治療
加拿大下議院12月1日一致投票禁止 LGBT「性傾向扭轉治療」,該療法旨在改變一個人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並受到醫療專業人士的譴責。   「性傾向扭轉治療」是以談話、催眠、電擊和禁食企圖改變性別認同或性傾向的方法。   聯合國等附隨組織已經認定「同性戀或同志傾向並非疾病」,因此一切嘗試轉換性傾向的做法不可被歸為治療行為,而是「對人具有傷害及危險的行為」。   加拿大司法部長David Lametti 對記者說:「這是重要的一天……人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並了解自己的現狀和想要成為的樣子。」   資深同性戀自由黨人強忍淚水,表示投票意味著 LGBT 社區的成員將永遠不必再面臨虐待。對於走過這條路的人來說,這是美好的一天,因為知道沒有其他人會再經歷他們所經歷的一切。   在台灣及全球   2018年衛福部確定禁止「性傾向扭轉治療」。   2018年2月22日,衛生福利部發布函釋,表示醫療機構或任何人,若對他人進行「性傾向扭轉治療」,可依《刑法》或《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究責,輕則罰鍰,最高則面臨3年以下有期徒刑。   從 1999 年開始,巴西對於性取向相關的轉化療法實施了開創性禁令 —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禁止轉化療法的禁令!   隨後挪威、薩摩亞、阿根廷和斐濟、瑞士、德國跟進。紐西蘭也在今年7月立法通過禁止這種治療。       編譯來源:REUTERS(2021.12.02)      
+ read more
LGB族群罹患癡呆症的風險較高
2020.12.08
LGB族群罹患癡呆症的風險較高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LGB族群(同志、雙性戀)更容易罹患美國增長最快的健康問題之一:癡呆。該研究是首次採用國家樣本和篩檢工具來評估LGB族群與異性戀老年人之間認知健康差異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作者 Ning Hsieh 表示,此研究是為了探討LGB族群是否較易於年老時出現認知障礙等健康問題及其成因,她指出:「我們知道壓力和抑鬱是晚年生活中許多慢性健康問題(包括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而與異性戀者相比LGB族群所承受的壓力更大,抑鬱指數也更高。」。   Ning Hsieh 的團隊使用篩檢工具和問卷調查比較了3500 位LGB族群和異性戀成年人各面向的認知能力。這些領域包括時間導向、語言、視覺、執行力、短期記憶、注意集中力和工作記憶。   抑鬱是癡呆的因子 研究人員發現,平均而言,與異性戀老年人相比,LGB老年人更可能被判屬於輕度認知障礙或早期癡呆。團隊深入檢測了特定的健康和社會因素,例如身體狀況、心理健康狀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交關係等,發現唯一造成認知健康落差的因素即是抑鬱!令他們感到驚訝的是,其他檢測因素,例如:社交關係減少,飲酒或吸菸等,卻對其認知健康影響不大。   Ning Hsieh 的研究推測出抑鬱症可能是導致LGB族群認知障礙的重要潛在因素之一,他認為LGB族群所承受的各式壓力,比如:不被社會部分階層所接受、為自己的性向感到羞恥、必須隱瞞戀情或甚至在職場與學校遭受不公平的待遇。   雖然研究人員認為需要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了解性少數群體在生涯早期所經歷的壓力是如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導致認知障礙的發生,Ning Hsieh 希望這項研究結果能為他們帶來更大的社會包容性,降低包括性少數群體在內的弱勢群體罹患「認知問題」的比例,以助於預防癡呆症並減輕社會照護的負擔。   該研究結果近期被發表於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資料來源:EurekAlert!(2020.11.1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生了孩子的跨性別男人能不能被登記為「父親」?
2020.12.04
生了孩子的跨性別男人能不能被登記為「父親」?
Freddy McConnell是一名跨性別男性。他自2014年以來就一直服用睾丸激素,並接受了平胸手術,也已經合法註冊為男性,但是他還保有子宮。   Freddy於2018年懷孕,並生下了兒子Jack。他想在出生證明上登記為Jack的父親,卻被當局拒絕,認為他應該登記為母親,因此他向英國家庭法院提出訴訟。   他在高等法院的家事法庭爭辯說,被稱為孩子的母親違背了他的人權,也不尊重他的私人和家庭生活。但是法官裁定,根據英國普通法,母親的定義就是懷孕及分娩者,無論該人是男人還是女人。   今年稍早時,三名上訴法院法官皆駁回了Freddy的案子,稱該案涉及複雜的「相互關聯性」的立法,而任何法律的改革都必須在國會中進行。   據高等法院發言人所說,Freddy並沒有提出一個「應該被考慮」的「具有爭論性的法律要點」,因此他對法令的挑戰被拒絕。   LGBTQ +慈善機構Stonewall隨後表示,最高法院大法官「錯失了一個促進平等的機會」。   如果Freddy的法律訴訟成功通過,他的兒子Jack就會是第一個在英格蘭出生而沒有合法生母的人。   編譯來源:FEM Positive (2020.11.1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LGBTI年輕癌症患者面臨醫療照護的落差,要如何改善?
2019.10.17
LGBTI年輕癌症患者面臨醫療照護的落差,要如何改善?
日前一份系統性文獻回顧的研究指出,我們對於理解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變性者和/或雙性人(LGBTI)青少年和年輕人(AYA)的癌症明顯不足。   當我們知道成年LGBTI已被證實會面臨獨特的醫療取得落差及相對較差的治療結果,且LGBTI 青少年與年輕成人難以獲得醫療服務時,有一群研究人員因此提出患有癌症的LGBTI年輕族群可能是高風險的病人族群。並發表旨在減少LGBTI 青少年與年輕成人癌症治療落差的「Call to Action」行動聲明,刊登在Journal of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Oncology (JAYAO)上的觀點文章中。   「Call to Action」 為變革提供了藍圖,首先要認知風險、確立挑戰並提出縮短落差的具體建議與做法。該觀點文章指出,在青春期和成年時期的發展過程中,癌症可能伴隨著其他特殊的挑戰,包括身體形象、心理健康,以及年輕人的新興獨立性和自主性等問題。上述所有問題都進一步會形成自我認同為LGBTI的青少年和年輕成人癌症患者所遭遇的困難。該文詳細介紹了LGBTI在醫療照護取得以及健康服務上所面對更廣泛的不公平與障礙。   期刊主編Sender醫學博士表示,「LGBTI 青少年已經被各式健康照護的障礙挑戰,若再加上可能威脅生命的癌症診斷,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負擔有多麼的巨大沉重」、「我們絕不能容忍這群具有獨特需求的人群必須承擔較差的醫療效果,我們必須承認這個問題、辨識出這些風險,更要據此調整我們的醫療實作。」   該篇文章標題為「被忽視的少數群體: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變性者和/或雙性人青少年和年輕成人的癌症交叉點」(Overlooked Minorities: The Intersection of Cancer in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and/or Intersex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由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墨爾本)的Clarke、墨爾本大學和澳大利亞墨爾本健康皇家墨爾本醫院的同事合著。   編譯來源:Eurekalert(19062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