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活動
2019-04-18
【活動宣傳】生產,不只是女人的事,更...
CSW63 NGO 平行會議國內分享
生產,不只是女人的事,更是國家大事!
從「生產事故救濟條例」談起
「生產到底是女人個人的事?還是,國家的事?」這個問題在2015年12月11日,台灣以《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立法,做了回答,本條例成為全球第一部由國家立法保障婦女生產風險的法律。有責任不責難、不論過失,以女性為主體的補償機制,除了全球首創之外,在台灣醫療相關領域,亦是唯二採無過失補償原則的制度。本法2016年6月30日正式施行至今,衛福部日前公布首次年度報告,針對494申訴案進行分析,試著完整呈現近年我國之生產事故樣貌。
台灣女人連線推動生產事故立法,歷時13年,為分享這個值得驕傲的台灣經驗,今年三月於聯合國NGO
CSW主辦平行論壇。在本法上路2年同時也是母親節的前夕,歡迎關心此議題者,一同來討論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內涵、推動歷程與實施至今的成果與展望。會中亦將分享此次在NGO
CSW的平行論壇其他國家與會者的回饋意見。歡迎呼朋引伴一起來討論!
時間:2019年5月5日(星期日)14:00~16:30
地點:女書店(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民進黨婦女部
費用:免報名費
活動流程:
時間
流程
與會者
13:50-14:00
報 到
14:00-14:50
專題演講:
生產無後顧之憂:「生產事故救濟條例」推動歷程、現況與展望
黃淑英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14:50-15:50
座談主題:
1. 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對女性生育權的影響
2.無過失救濟制度於生產或其他醫療領域的現況與意涵
3.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現況與待改善之處
主持人:
林綠紅/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與談人:
吳嘉苓/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楊惠君/報導者副總編輯
龔文翎/紐約州立大學奧巴尼分校社會學系博士生
黃淑英/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15:50-16:30
交流與討論
電話:02- 02-23929164 台灣女人連線
報名:https://forms.gle/S7rLZwkz5xS2kyc39
+ read more
2019-04-13
男性不孕的翻轉:正確的飲食與生活形態
困難懷孕的人數似乎正在上升,特別是有越來越多的伴侶在他們中年以後才努力懷孕。
大部分不孕的醫學建議與情緒支持對象都以女性為主,事實上,研究已經指出,男性不孕因素在困難懷孕所扮演的角色與女性相同。在美國3分之1的不孕是因為男性的不孕問題。
大約有84%的伴侶在沒有避孕的規律性行為下,一年內可以自然懷孕,在美國,100對伴侶中約有12-13對伴侶有懷孕問題;在英國,每7對伴侶就有一對,相當於有350萬對伴侶可能會有困難懷孕問題。
男性不孕的問題是否上升?
依據2017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調查,年近數十年來,精子濃度已經下降超過50%,這個研究分析了過去185個研究,包含了43000位來自北美、歐洲以及澳洲的男性,結果顯示,男性的生育健康有顯著的下降,雖然研究者評論,大部分的研究都沒有探討下降的理由。
飲食對男性不孕有幫助嗎?
研究顯示,飲食方式可能在營養攝取上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營養物會造成身體傷害與肥胖。
2016年有系統性的回顧文獻,探討飲食型態、食物與營養物對精液以及生殖力的影響。這項研究發現:omega
3脂肪酸、抗氧化劑
(維他命E、C、β胡蘿蔔素、硒、鋅與番茄紅素)、葉酸、維他命D與減少飽和脂肪與較好品質的精子有關聯;魚、貝類、家禽類、穀類、蔬果以及低脂肪飲食對於精子品質也有正面的影響。
相反地,攝取過多的加工肉製品、全脂飲食、咖啡、酒精與糖,在某些案例中會降低精子的品質。攝取高量的酒精、咖啡、紅肉以及加工肉製品對於懷孕的機會有負面影響。
生活形態和不孕:氧化壓力 (OXIDATIVE STRESS)
儘管對於營養對精子品質影響的證據仍有限,但研究顯示,有將近30-80%的男性不孕是肇因於氧化壓力。氧化壓力是指抗氧物比活性氧少(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無法抵銷後者造成的傷害。精子細胞中高濃度ROS會改變精子活動力、活性以及濃度,而這些都會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
要減低氧化壓力的最基本因素是生活型態:
* 抽菸
抽菸會增加ROS的數量,也會損耗身體中的抗氧物,如:維他命C。這樣的壞習慣也會激發身體發炎並增加睪丸中的白血球數量(免疫細胞)。抽菸也會影響陽痿。
* 酒精
過量飲酒是會影響精子的形狀,且大量飲酒時期會使精子消失好幾個月,酒精產生的有毒物質乙醛,會與脂肪與蛋白質共同作用產生ROS。
* 肥胖
肥胖會增加ROS產物並導致賀爾蒙不正常的分泌,造成精子品質的負面影響。肥胖也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而糖尿病會導致陽痿。
* 壓力
數個研究已指出,壓力是如何增加精液中的ROS含量,同時也減少藉由抗氧化劑所形成的保護。
營養補充品能幫助能性生育力嗎?
補充品從未被視為食物的替代品,但不是每一個人飲食都時時維持完美的平衡,因此補充品可以幫助消弭飲食中的缺漏。
一項關於營養補充品的使用與男性生殖力的大型研究回顧刊顯示:抗氧化物補充品可以增加精子的數量、活動力、正常結構及DNA的修補。
維他命C、E與CoQ10的組合物顯示能有效促進不孕男性的精液各項參數。研究者發現,精子數與在精液中的輔酶CoQ10總數有直接相關;CoQ10濃度越高,精子計數(濃度)越高。
鋅是另一個已知對於生育力有貢獻的營養素,它幫助穩定精子在鑽入卵子時所需的酶。
對於任何想要懷孕的男性來說,藉由適當的健康飲食、維持健康的體重以及遠離酒及香菸,能夠使其精子的品質最佳化。
在懷孕過程中,增加營養補充品可能是可以確保你攝取與生育力相關的基本微量營養素的方法。在某些情況下,如果精子計數非常低是需要醫療的介入。
如果你有懷孕困難問題,尋找醫學專業可以評估任何可能幫助不孕治療的的必要需要與調查。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4.05)
+ read more
2019-04-04
男性避孕藥研發又有斬獲!
相較於女性,男性可以使用的避孕方式較少。一直以來,男性避孕藥物的研發也多未有成果。最近一項男性避孕藥臨床試驗通過第一期的安全臨床試驗,顯示每天一粒避孕藥既能降低精子數量又無明顯的副作用。不過,雖然此消息令許多男性引頸期盼,但研究表示還需要約10年此避孕藥才有機會進入市場。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招募了40名健康男性參加第一期為期28天的臨床試驗,其中10名接受了安慰劑膠囊,其餘30名服用了200mg或400mg劑量的避孕藥「11-β-MNTDC」。
「11-Β-MNTDC」避孕藥的運作機制
該藥含有一種黃體素,可以抑制製造精子所需的荷爾蒙LH和FSH。它還含有類似睾丸素的化合物,可平衡由黃體素引起的雄性激素的下降,使需要雄性荷爾蒙的身體部位繼續保持「男性」的樣貌,如:男性型頭髮、低沉的聲音、性慾和功能等。
研究發現,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男性,服用「11-β-MNTDC」的男性 LH和FSH荷爾蒙水平顯著降低,表明該藥抑制了精子生成。並且荷爾蒙水平於試驗後恢復正常水平。
在試驗期間沒有男性退出臨床試驗或性生活被影響,但有些人經歷了輕微的副作用。4至6名男性表示頭痛、疲勞或冒青春痘,5名男性經歷了輕微的性慾減退,2名男性有輕度勃起功能障礙。
研究作者Christina
Wang表示,此藥結合了兩種荷爾蒙活動,既能降低精子生成又能維持性慾。不過,還需要規模更大、時間更長的試驗來確認藥效。
藥廠對研發男性避孕藥興趣缺缺
目前男性可用的避孕選擇有限,為了提供男性多種選擇,科學家測試了多種藥丸、注射劑和凝膠,以尋找能替代保險套和輸精管切除術的避孕方式。而多元的避孕方式不僅被男性所期待,女性也因為不想成為避孕責任的主要承擔者而對此有所期盼。
不過,即使有研究指出男女都很歡迎新的避孕方式,目前男性避孕藥的研究多仰賴公益和學術資助,藥廠對於將男性避孕藥上市興趣很小。
男性生殖醫學專家Allan
Pacey表示,男性避孕藥的發展史中失敗的案例多於成功的案例,因此有新的嘗試是好現象。若試驗成功的話,接下來的關鍵就在於藥廠是否有興趣將藥丸上市,但目前看來藥廠對此潛在市場仍信心不高。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3.25)、BBC(2019.03.26)
+ read more
2019-04-03
壓力使同志暴露在體重極端的風險下
根據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and UCL
近期的研究,揭露性少數群體在體重上易往極端發展,例如比起異性戀女性,同志、雙性戀女性超重與肥胖的風險正在增加,相反的是同志男性比起異性戀男性卻更容易有過輕風險。
這份發佈在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的研究,是第一份使用英國人口數據探討性取向與BMI(body
mass
index)關聯性的調查,該研究整合了12份英國國家健康調查之數據並涵蓋93,429人。
來自UEA's Norwich Medical School 的首席研究員Joanna Semlyen
博士透過研究證實了性取向應被視為影響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其指出:『這是項值得擔憂與關注的現象,有鑒於肥胖被視為易導致與冠狀心臟疾病、中風、癌症與早逝,此外,同志男性易於過輕也可能間接造成額外死亡。』
博士認為兩性在BMI
顯著的差異,可能都是因為性少數群體易暴露在社會壓力之下,壓力源包含恐同與異性戀霸權等,皆可能造成同性與雙性戀族群避不開各種負面經驗,進而在其心理健康上造成影響,使其更容易吸煙與酗酒,並產生飲食與身體活動上的風險。
直到
2008年之前,健康調查中都沒有涵蓋性取向對個體之影響,也代表到現在為止專家們都無法確定影響性少數群體的確切有害健康因素,Semlyen
博士認為持續進行研究並搜集更多訊息,能夠幫助社會更進一步衡量其健康狀況,他也呼籲當局者與臨床醫生未來能多方參考各項新數據,在往後診療性少數群體時能提供更客觀、精確且吻合病患情況的診斷。
資料來源:Eurekalert!(2019.02.20)
+ read more
2019-03-29
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最新指引出爐!
近日,美國心臟學會及美國心臟學院聯合出版了「2019年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引」。指引建議,預防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方式是健康飲食、多運動、避免吸菸及管理已知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指引也表示阿司匹靈應盡可能少用於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
參與指引編撰的Roger S.
Blumenthal博士表示,超過80%的心血管事件都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預防,但我們在實施這些策略和控制其他風險因素方面往往做得不夠。新的預防指引旨在提供可量身定制的心血管疾病預防策略,以幫助沒有心臟病史的人保持心臟健康,並且強調辨識和解決預防心血管疾病個人性或社會性的障礙,例如:收入、教育水平、成本問題、缺乏健康保險,難以獲得健康食品或安全的運動場所、生活壓力等。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步:了解自己的風險
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最好從全面評估一個人的風險開始。換言之,評估風險就是了解一個人因為血管阻塞而心臟病發或中風的風險;或者因此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民眾應與醫師討論他們目前的健康習慣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並根據當前的研究證據和個人偏好來確定最佳的預防方法。
目前已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通過身體檢查和檢視病史可以識別心血管疾病高風險者,而對於處於臨界風險的人,還有其他因素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誰有更大的風險。
從改善生活方式來預防心血管疾病
指引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心臟病的關鍵,並進一步提供以最新研究為基礎的實用建議。
* 吃:
選擇更多的蔬菜、水果、豆類、堅果、粗糧和魚類。少吃鹽、飽和脂肪、油炸食品、加工肉類和加糖飲料。
* 動: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跳舞或騎自行車。對於不活動的人來說,有活動比沒有活動好;對於忙碌者來說,在一整天當中多次10分鐘的運動是可行的方法。此外,指引提醒久坐會抵消運動帶來的好處。
台灣女人連線於2017年製作了單張來描述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運動及提醒哪些女性特別要注意運動。
* 減重:
對於超重或肥胖的人來說,體重減輕5%至10%可以顯著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不吸菸:
三分之一死於心臟疾病的案例可歸因於吸菸或二手菸,因此應盡一切努力嘗試通過諮詢和/或批准的戒菸藥物來戒菸。
少用阿司匹靈來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
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阿司匹靈可以挽救生命,但常規地使用阿司匹靈來預防健康人的心血管疾病的效果並不是那麼明確。
最近的研究指出,有鑑於阿司匹靈稀釋血液的效果,服藥者出血的可能性過高,再加上此藥實際上預防的心血管疾病的數量不足以支持成年人每日服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指引建議阿司匹靈應該很少地被使用於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服用阿司匹靈的人應限於心血管疾病風險最高且出血風險極低的人群。
常規提供降血脂藥史達汀給心血管疾病高風險者
美國心臟學會及美國心臟學院最新膽固醇指引建議,為了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應對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高、患有糖尿病及根據病史判斷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高的人常規地提供史達汀類藥物,並配合生活方式改善的策略。
不過,長久以來科學界對史達汀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存在爭議,甚至有科學家質疑壞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控制血糖很重要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最強風險因素之一,指引建議患有第2型糖尿病者應有量身訂做的營養計畫及每周進行150分鐘中強度運動或75分鐘強度運動,藉此控制血糖。並且在改善生活方式同時可服用降血糖藥Metformin來改善血糖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9.03.19)
* Arnett DK, Blumenthal RS et.al. 2019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irculation.
2019;000:e•••–e•••. 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0678
+ read more
2019-02-25
健康「心」主張 男女很不同
【緣起】
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健康殺手,2013-2017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更增加了14%。但是,女性常因不了解風險與症狀而錯失預防、檢查或治療的機會。
其實,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臨床反應有性別差異,女性應了解這些差異以提升對心血管健康的警覺,進而做預防及檢查。同時,培養活躍的生活習慣,促進心血管健康。
2019年「為女著紅」—健康「心」主張
男女很不同,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一起為女性的心血管健康把關!
【知識補給站+】
➔➔心血管疾病有哪些性別差異?點我了解詳情
➔➔哪些運動可以促進女性心血管健康?點我了解詳情
➔➔女性有哪些特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點我了解詳情
【為女著紅,抽好禮】
❤ 活動步驟:
* 於3/8(五)「為女著紅日」穿上紅色衣飾並拍照
* 於3/8(五)將照片上傳個人臉書,同時標籤
#TAIWAN為女著紅
*
在「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臉書粉絲專頁的置頂貼文下方留言:「健康心主張
男女很不同」
貼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1501887220103594/posts/2049368112022166/
❤ 獎項:參加上述活動,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有機會獲得:
* 歐姆龍血壓計(1名)
* 500元7-ELEVEN禮券(50名)
❤ 抽獎方式:
我們將從「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臉書粉絲專頁的置頂貼文下方的留言者中抽出幸運得獎者,同時看所抽出的人是否有在3/8(五)上傳穿紅色衣飾的照片於個人臉書,因此請記得將上傳照片的貼文設為【公開】,以便參加抽獎活動。
【注意事項】
*
「著紅行動」臉書抽獎活動至2019年3月8日24:00截止,得獎名單於3月13日公布於「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臉書」粉絲專頁。
*
得獎者請於3月18日前私訊回覆得獎人資料,包括:收件者姓名、地址及電話,逾時不補。
* 贈品將於3月底前以郵局掛號寄出
*
贈品寄送僅限台灣地區,若因資料不全、有誤,而導致贈品郵件退回、冒領、遺失者,恕不另行補發。
* 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保留活動修改之權利
+ read more
2019-02-19
口服避孕藥減低辨識情緒的能力
根據新的研究,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健康婦女和未服用者相比,對人們臉部細微的表情的判斷比較不佳。
這個藥可能模糊你的社交判斷,但可能不足以讓你注意到。科學家發現對於認知細微情緒的變化和囗服避孕藥相關。發表在《神經科學前沿》的這項研究發現囗服避孕藥的使用者比非使用者,在分辨最難以捉摸的情緒表達,如:驕傲或輕視,平均約10%更糟。因此,對於口服避孕藥在親密關係互動中可能的影響,提出了疑問。
口服避孕藥的益處和風險
決定是否要使用口服避孕藥,和其潛在對身體的影響,婦女可得到的資訊管道很多。
除了避孕,荷爾蒙的避孕藥可以幫助控制面皰,流量大的月事,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可以減少卵巢癌、子宮癌和大腸癌的風險。避孕藥不好的一面,會稍微增加乳癌、子宮頸癌、血栓和高血壓的風險。
但是心理方面的影響,文獻記錄並不多。
這個研究的主事者,德國Greifswald大學Dr. Alexander
Lischke指出,全球有一億以上的婦女使用避孕藥,但卻很少知道其在情緒、認知和行為的影響。然而很巧合的發現,指出口服避孕藥損害辨認他人情緒表達的能力,可能會影響到使用者發展和維持親密的關係。
口服避孕藥使用者辨識複雜情緒的細微表達較差
更進一步調査口服避孕藥對婦女辨識情緒的影響,研究專家使用一個特別的情緖辨識方法在兩組都很健康的婦女:42位使用口服避孕藥,53位則未使用。
Dr.
Lischke表示,「如果口服避孕藥對婦女辨識情緖造成明顯的損害,我們天天和自己的配偶的相處時就可能會注意到。但是如果我們認為這些傷害可能非常細微,那麼我們就必須採用一個可以很敏感察覺到的方法來檢視。因此,我們使用了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情緒辨識方法,需要能辨識臉上眼睛地區的複雜情緒表達。」
正如預期的,結果是細微的,但非常清楚:口服避孕藥使用者比非使用者,在辨識最細微的複雜表情,平均將近10%較不正確。口服避孕藥的有無不影響簡單表情的辨識,但有使用者比較不能正確辨識困難的表情。
正面和負面的表情皆有同樣的影響,無論口服避孕藥的種類或未使用者的月事週期。
臨床準則需要改變嗎?
根據Lischke,這些發現和以前的研究相一致。雌激素和黃體素週期數量的變化已知會影響婦女辨識情緖,而且會影響相關腦部區域的活動和連結。口服避孕藥的作用在壓制雌激素和黃體素的含量,所以其會影響婦女辨識情緒是合理的,然而口服避孕藥如何影響改變的明確機制仍有待解釋。
他強調在考慮改變現今口服避孕藥處方的準則之前,需要未來更多研究,複製且延伸目前研究的發現。
未來的研究需要調查口服避孕藥在情緒辨識上引起的損害,是否因為使用的種類,持續期或時機。這些研究應該也調查這些損害是否真的改變婦女開展和維持親密關係的能力。假設事實如此,我們應該讓婦女對於口服避孕藥使用的後果有更詳細的資訊。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2.11)
+ read more
2019-01-28
減重?一定要忌口!
進入新的一年人們發誓要忘卻丟掉的事情總是不少,想拋開遠離不好的工作、各種關係或是習慣等等,但往往新年一開始沒想到自己就增重變胖了。每年一月最受歡迎的新年新願望就是減重,但就長期來看,節食遠比運動來得重要多了!
營養學家Lisa
Drayer說,所有熱量都是從你攝取的食物和飲料進入體內的,但你會消耗掉的卡路里量卻只有一小部分是透過運動才消失的。人們要減重的話,真的只要注意飲食就好。
身體如何消耗熱量?
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的研究者Alexxai
Kravitz指出,一般人體能量消耗主要來自三個部分:維持身體功能運作所消耗能量的基礎代謝率,佔整體能量消耗的60-80%,隨年紀增長代謝會變差,只有當肌肉密度增加,代謝率才會提高;接著是攝取食物後消化、吸收代謝所耗掉熱量,佔10%;而一般體力活動消耗的熱量,如:走路、打字、運動等,則佔10-30%。非運動員的一般人經由運動每日大概燃燒5-15%的卡路里,完全比不上每日飲食攝取到的熱量,而且任何有健身過的人都可以告訴你,運動會刺激提高食量,將會摧毀任何想減重的意圖。
靠運動消耗能量是杯水車薪
根據哈佛醫學院計算過,一個體重約84公斤的人,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在走路30分鐘後會消耗200大卡,但是這些熱量只要在吃下4片巧克力餅乾或1球半的冰淇淋或喝近兩杯紅酒後就可以被抵銷掉。甚至充滿活力的踩腳踏車課程,可以消耗700大卡,但只要喝下一些綜合飲料或一片蛋糕就完全前功盡棄。
為了消耗熱量所要花的時間長度,和吃只下幾口食物相比,兩者非常不成比例,所以你的目標如果是要減重,最好不要靠健身,而是吃少一點。簡單一點來說,3,500大卡大概等於1英磅(450公克)的脂肪,如果你想每周瘦將近半公斤,大概每天要減少攝取500大卡的熱量,所以如果你有喝汽水,戒掉它是最簡單的減重方法。另外,運動會增加食慾,尤其是那些長時間耐力運動或舉重運動。
但是運動並不是不重要,它還是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道、密度和彈性,同時有助對心臟病與糖尿病的疾病控制,也可以改善心情,幫助對抗憂鬱症。
編譯來源:CNN(2019.01.05)
+ read more
2019-01-17
早起的鳥兒和暗光鳥誰較容易懷孕?
一項沃里克(Warwick)大學的研究發現:女性早起者比較容易懷有寶寶。
研究者詢問100多位決定接受試管嬰兒技術的女性她們的就寢及起床的時間,然後持續追蹤她們。結果發現,超過四分之三的早起者懷孕,但只有約三分之一的晚睡者懷孕。
研究者Hartshorne教授認為,早起的人有比較好的機會懷孕是因為她們比較健康、比較會多運動、吃得比較好且比較少疾病,因此較容易懷孕。女性嘗試懷孕時,總是討論健康的生活型態的形成或改變。此研究結果提供另一種思考─「早起」,這可能會影響妳提高懷孕的機率。
研究是怎樣做的
這項為期三年、追蹤102位第一次嘗試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女性,其中晚睡者的人數比較少。其中有54%懷孕的女性年齡介於23-45歲間。
這項研究中,所謂的早起是指睡眠期間的平均中點落在早上2點半到3點半之間。最早起床者的入睡時間是晚上10點半之前,而睡醒的時間為早上6點半。最晚的「暗光鳥」睡眠期間的中點是早上6點,她們自然的入睡時間是早上2點,起床時間是早上10點。
早起者,亦即睡眠的中點落在早上2點半到3點半之間的女性有73%懷孕,但「暗光鳥」的懷孕成功率約為三分之一。
過去來自於芬蘭一份對2800位女性所做的研究也呈現類似的結果,一般女性困難受孕的機率比早睡的女性多近50%。
這個研究結果可以帶給女性甚麼樣的忠告?
Hartshorne教授表示,這只是一個先驅研究,接下來我們想要監測人們的睡眠與賀爾蒙之間的關係,以了解生理時鐘與懷孕之間的關聯性到底有多強。如果我們可以再現這些發現,我們可以考慮要求人們改變他們的習慣,並且早睡早起。
此項研究同時發現,年紀比較大以及體型比較大的女性,胚胎發育的會比較慢,要花比較多的時間才會分化為8個細胞,這可能是造成嬰兒有問題的原因。研究結果也顯示,晚睡者比較容易有體型較小的嬰兒,通常是因為早產,但這並沒有統計上的意義,仍需更多的研究證實。
專家相信晚睡者身體不好是因為這種生活習性迫使她們的身體在基因設定的自然生理時間外活動,而這些行為會傷害他們身體的細胞。未參與此項研究哥本哈根大學的Macklon教授表示,我們知道生理時鐘基因控管某些生殖功能,所以這項研究的發現有些是有生物學上的基礎,但飲食與生活型態也許也是原因。除非我們知道更多,否則建議正在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婦女改變睡眠模式可能是錯的。
編輯來源:Daily Mail(2019.01.04)
+ read more
2019-01-15
小臀女心血管疾病風險高?!
臀部肉少的女性也可能會易患糖尿病和心臟病。
專家長期以來一直警告,增加體重對健康是危險的,不過新的研究則再次強調脂肪分佈對健康的影響比體重更大。
在臀部積聚脂肪比在腹部或器官周圍積聚脂肪來得安全。劍橋大學的研究發現,有些女性天生就不容易在臀部累積脂肪,這使他們面臨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因為當他們真的增加脂肪時,這些脂肪更有可能在血液中循環、聚集在腹部或器官周圍。
研究作者Lotta博士表示,臀部脂肪較少的人患糖尿病或心臟病的風險較高,這可能違反一些人的直覺。而我們認為由於遺傳因素讓有些女性不容易在臀部儲存多餘的熱量。這意味著具有這種基因組成的個體優先將多餘的脂肪儲存在肝臟、肌肉或胰臟中,或者以循環脂肪和糖的形式儲存在血液中,其中任何一種都可能導致更高的疾病風險。
研究團隊正在努力了解研究發現的一些基因是否適合用於未來藥物開發,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分析了超過636,607名女性的遺傳特徵。他們辨識了202種遺傳變異,這些變異使人們容易有較高的腰臀比
– 即瘦臀寬腹的「蘋果形」體型。
他們找到兩組特定的遺傳變異 -
一種降低臀部周圍的脂肪,另一種增加腰部和腹部周圍的脂肪。這兩組遺傳變異都與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有關。並且降低臀部脂肪累積的基因本身就會增加疾病風險,並不受增加腹部周圍脂肪的機制影響。
該團隊還使用X射線掃描以詳細評估18,000人的脂肪分佈,這些掃描可以將身體脂肪與肌肉、骨骼區分開來。
研究作者Langenberg博士補充說,並非所有的「蘋果形」體型都是一樣的。專注於測量腰圍以評估風險而忽視了這一指標未能充分考量體型的影響,而有可能忽略掉可能患上心血管和代謝疾病的人。
在臀部周圍累積脂肪是一種代謝更安全的脂肪儲存方式,而那些沒有這種遺傳傾向的人會大大受益於生活方式的改善,例如限制卡路里攝取量或增加他們的身體活動。
編譯來源:
* Daily Mail(2018.12.21)
* Lotta LA, Wittemans LBL, Zuber V, et al. Association of Genetic
Variants Related to Gluteofemoral vs Abdominal Fat Distribution With
Type 2 Diabetes, Coronary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_JAMA_. 2018;320(24):2553–2563.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