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活動
.png)
2025-02-05
【2025為女著紅十周年系列專題】「為女...
【為女著紅十周年系列專題】
為女著紅 走過十年
-歷年重要進展與成果-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女性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台灣,根據2023年死因統計,每天更有超過40位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是乳癌的5倍!為了提高大眾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認識,台灣女人連線於2016年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發起台灣「為女著紅」行動。
十年來,「為女著紅」已不僅僅是健康倡導,更是一場全民運動。在政府、醫界、企業、民間的共同推廣下,心血管健康的性別差異在政策及醫學上都逐漸獲得關注,包括投入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研究、推動具性別意識的心血管疾病政策、訂定女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引、建立跨科別的醫療合作機制等,都有相當的進展與成果。
感謝在這十年間所有的參與者以及支持者,因為有您們的並肩與陪伴,才有今日的【為女著紅
走過十年】
♥2016 第一屆 要懂女人心 為女著紅—心/血管疾病
男女大不同♥
*
正式發起每年3月第2個星期五為「台灣為女著紅日」,並與「紅色企業」台新銀行及太平洋SOGO百貨合作,於百貨門口宣傳「為女著紅」。
*
於第十九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中以「看見女人「心」-消除心/血管健康的性別盲」為主題,提出五點政策建議包括:應投入更多的研究經費,鼓勵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的研究;應制訂具性別意識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政策;應訂定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指引;建立跨科別的醫療合作,讓女性患者獲得更完整的醫療照護;響應每年3月第2個禮拜五的「為女著紅」。
* 衛教單張:要懂女人心—心/血管疾病 男女大不同
♥2017 第二屆 為女著紅
為你心「動」—愛護妳的心,從運動開始♥
*
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及Curves可爾姿女性30分鐘環狀運動合作,以「促進女性保持活躍生活」為主題,開始在網路上舉辦「名人站出來」及「著紅行動」,透過網路社交平台讓更多人知道並響應「為女著紅」。
*
國民健康署開始以政府主責單位身分協助推廣並提供補助。
* 衛教單張:為女著紅
為你心「動」—愛護妳的心,從運動開始
♥2018 第三屆 與婦產科醫師談「心」♥
*
持續網路著紅行動,並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合辦「為女著紅
為心而跑」路跑活動,多位立法委員、衛福部代表與國際婦產科醫學會接共襄盛舉。
*
檢視「107-111年國家心血管疾病防治計畫」,建議衛福部改善計畫之策略內容,包含:加入具性別差異的指引、建立跨科別的醫療合作、重視教育醫事人員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及鼓勵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的研究,並於行政院性別平等會提案。會議決議將把性別差異納入指引及研究計畫,並邀請委員參與醫事人員培訓課程之規劃與執行。
* 衛教單張:與婦產科醫師談「心」
♥2019 第四屆 健康「心」主張 男女很不同♥
*
持續網路著紅行動,並至北中南東舉辦10場全國巡迴系列座談會,促進社會認識心血管健康的性別差異。
*
於行政院性平會提案國民健康署「國家心血管疾病防治第一期計畫(107-111年)」及「研製心血管疾病照護指引計畫」,應納入性別差異及觀點。9月底衛福部提供之「心血管疾病照護指引」包含女性心血管健康專章;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研究提供了三高相關疾病之性別分析結果。12月中旬國健署回應已於心血管疾病防治人力培訓課程加入性別差異議題。
*
於行政院性平會提案建立癌症患者「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服務」之機制。國健署回應將針對「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服務」召開議題討論會議。
♥2020 第五屆 讓乳癌患者不傷「心」♥
*
持續網路著紅行動,與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推動「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服務」。
*
衛生福利部完成委託案「心血管疾病照護指引」(第11章為女性心血管健康專章),、「探討心血管疾病風險之性別關聯計畫」,以及「腫瘤心臟病學臨床照護及指引的系統性文獻回顧」計畫。
* 衛教資訊:讓乳癌患者不傷「心」
♥2021 第六屆 年輕不要輕忽妳的「心」♥
*
持續網路著紅行動,另礙於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取消實體文宣,改以網路衛教、直播及電台宣傳方式進行宣導,並透過線上測驗瞭解民眾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推廣女性心血管健康認知,提醒年輕女性勿輕忽心血管疾病風險。
*
擔任「探討心血管疾病風險之性別關聯計畫」成果報告書面審查委員,提供具性別觀點之建議。
* 衛教資訊:年輕不要輕忽妳的「心」
♥2022 第七屆 男女有不一樣的〝心〞情♥
*
持續網路著紅行動,開始透過各地衛生局邀請首長響應,獲得7位縣市首長著紅支持,同時樂天啦啦隊有12位隊員響應,網路聲量大幅增加,成功擴及年輕族群。
*
持續透過行政院性平會追蹤「國家心血管疾病防治第一期計畫(107-111年)」及推動「心臟-腫瘤共同照護機制」。
* 衛教圖卡:心血管疾病 男女大不同
♥2023 第八屆 貧血—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
*
推出「百業齊護女人心」活動,獲得上百商家、職人等各行業參與,共有158個合作機構、衛生機關等單位或個人透過官網及粉專協助宣傳,其中約130個來自本屆募集的「百業齊護女人心」夥伴。該年更獲得中央最高主管機關-行政院陳建仁院長及10位政府單位首長、13位縣市首長的支持響應網路著紅行動。
* 衛教資訊:貧血不輕忽 女人心安護
♥2024 第九屆 LET'S GO RED FOR WOMEN著紅齊護女人心♥
*
持續網路著紅行動,全面邀請中央主管機關首長、各地方政府首長及立法委員參與,包括中央最高主管機關行政院陳建仁院長共11位政務首長、蔣萬安、陳其邁等11位縣市首長、34位立法委員及多位民意代表響應。
*
台北、高雄市政府、衛福部社家署三場記者會同步著紅,當天共有8位立委出席著紅護心記者會,立法院議會亦全體配戴愛心胸章響應活動。
* 衛教資訊:女人心健康 妳不可不知的事
♥2025 第十屆 看見健康性別差異 從「心」開始♥
期待您的加入!
+ read more

2025-01-25
早晨喝咖啡較有益健康
目前許多研究都指出喝咖啡不但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可能降低某些慢性疾病的風險,如第二型糖尿病。已知咖啡因對我們身體的影響,我們想要知道喝咖啡的時間是否對心臟健康有任何影響。
日前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的研究顯示,在早晨喝咖啡的人,和整天喝咖啡的人比較,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整體死亡風險也較低。
和不喝咖啡的人比較,早上喝咖啡不管死於任何原因的可能性少了16%,而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少了31%。然而整天喝咖啡的人比較不喝咖啡的,風險並沒減少。早上喝咖啡的人,不管是2-3杯或3杯以上,都受益於較低的風險。早上只喝一杯或更少的,風險降低幅度較小。
研究主持人紐奧良都蘭大學公衛教授Lu
Qi醫師說:「這是第一個研究測試喝咖啡的時間和健康結果。研究結果表明,不只是你喝咖啡否,或喝多少,一天中喝咖啡的時間也很重要。通常我們不會在飲食指南中建議時間,但也許我們將來應該考慮這個問題。」
「這項研究並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早上喝咖啡可以降低死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下午或晚上喝咖啡可能會擾亂日常的晝夜節律和褪黑激素。這反過來又導致發炎和血壓等心血管危險因子的變化。需要進一步研究來驗證改變人們喝咖啡的時間的潛在影響。」
英國倫敦皇家Brampton 和 Harefield醫院的Thomas F.
Lüscher教授在一篇隨附評論中表示:
「在近十年的中位追蹤中,在調整了含咖啡因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攝取量、每天的咖啡杯數、睡眠時間和其他混雜因素後,我們發現,早晨型而非全天型的模式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全因死亡風險(風險比
0.84)和心血管死亡風險(風險比
0.69)顯著降低。咖啡飲用時間顯著改變了咖啡攝入量與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為何一天中的時間是相關的?早上我們醒來起床時,通常交感活動大幅增加,白天內漸漸衰退,睡覺時達到最低量。如作者指出,下午或傍晚喝咖啡時,干擾了交感活動的生理時鐘。確實許多整天喝咖啡的人,因睡眠干擾而受苦。咖啡似乎抑制了褪黑激素,那是大腦中一個促進睡眠的重要調節劑。」
「整體來說,我們現在必須接受大量證據,喝咖啡,特別是在早上,比較健康。」
研究是如何做的?
這個研究包括了40,725名成人,在1999和2018年間參與美國健康和營養調查(NHANES)的數據。參與者被問到,至少有一天所消耗的食物和飲料,包括是否喝咖啡、數量和時間。也包括1,463人的亞組,完成詳細記錄一整個星期食物和飲料的日記。
研究人員將這個資料連結到9-10年死亡和死因的記錄。
研究中的參與者約36%主要是中午以前喝咖啡,16%的人一整天在喝咖啡(早午晚),48%則不喝咖啡。
該研究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
翻譯來源:EurekAlert!(2025.01.07)、European Heart
Journal(2025.01.08)
+ read more

2025-01-21
胖不胖非BMI說了算!
臨床肥胖國際委員會指出,使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判斷超重或肥胖並不可靠,並可能導致誤診_,_應重新定義肥胖。
委員會成員Robert
Eckel博士表示,「身體脂肪過多的人,他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不一定會顯示出他們是肥胖或過重,這意味著他們的健康問題可能會被忽視,相反地,有些人的身體BMI和體脂肪較高,但器官和身體功能保持正常,沒有持續患病的跡像或症狀。」
委員會建議透過以下方法之一來診斷肥胖,而非僅使用BMI:
*
除了BMI,同時使用另一種身體尺寸測量值(腰圍、腰臀比或腰高比)。
* 使用兩種不包含BMI的身體尺寸測量值。
* 使用複雜的掃描儀直接測量身體脂肪。
* 假設BMI高於40的人在臨床上屬於肥胖症。
Eckel博士說,「僅依靠BMI來診斷肥胖症是有問題的,因為有些人傾向於在腰部或器官內部和周圍儲存多餘的脂肪,例如肝臟、心臟或肌肉,與其他人相比,這與更高的健康風險相關。」
該委員會還建議醫生將診斷區分為臨床肥胖或臨床前肥胖,這兩者的差異取決於體重過重對健康的影響。
臨床肥胖與臨床前肥胖有甚麼不同?
臨床肥胖—當肥胖成為一種疾病時,就會出現影響身體器官的跡象,如透過心臟病、呼吸困難、2型糖尿病或關節痛等方式影響人的日常活動。這些肥胖已成為疾病的情況可以採用藥物或手術治療。
臨床前肥胖—當肥胖對健康構成威脅但尚未引起任何疾病時,應向人們提供減肥建議、諮詢和監測,以減少健康問題的機會。
此外,醫生也應密切注意患者的家族史,看看他們是否有特定疾病的風險。
該委員會表示,其對肥胖的重新定義應該有助於患者從醫生那裡獲得更適當的建議和護理,也有助於消除導致恥辱的誤解,包括對體型較大的人其健康狀況做出錯誤假設。更了解肥胖的生物學和健康影響也意味著體型較大的人不會因為自己的狀況而受到指責或被歧視。
該研究由臨床肥胖委員會發表在《刺胳針糖尿病與內分泌學》上。該委員會由56名國際專家組成,涵蓋內分泌學、內科、外科、生物學、營養學和公共衛生等廣泛的醫學專業。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5.01.15)、BBC(2025.01.15)、The
Conversation(2025.01.14)、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2025.01.14)
+ read more

2024-12-25
自閉症的風險從何而來?
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以下簡稱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發育疾病,其特徵是社交互動和溝通受損,以及行為、興趣和活動模式的受限和重複。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4年第2季身心障礙者人數統計資料,台灣自閉症人數共21,594人,其中男性18,478人佔85.6%,女性3,116人佔14.4%。
先前曾有傳言施打疫苗會導致自閉症,已被證實為錯誤資訊。那麼自閉症的風險究竟從何而來?近日有兩項研究或可探知一二。
男性自閉症較多與Y染色體有關?
日前一項發表在《自然通訊》的研究發現,自閉症風險增加似乎與Y染色體有關,這為男性自閉症盛行率較高提供了新的解釋。
自閉症在男性的盛行率幾乎是女性的四倍,在台灣男性更是女性的近6倍,但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尚不清楚。
研究人員試圖透過檢查X或Y染色體數量異常(一種稱為「性染色體非整倍體」的遺傳疾病)患者的自閉症診斷,來確定染色體對自閉症風險的影響。
研究團隊分析了177,416名患者的遺傳和自閉症診斷數據。他們發現,擁有額外X染色體的個體,自閉症風險沒有變化,但擁有額外Y染色體的個體,患有自閉症的可能性是其兩倍。這表明Y染色體具有相關的危險因子,而不是X染色體存在相關的保護因子。
這項分析也證實了先前的研究結果,即X或Y染色體的缺失(稱為透納氏症候群)與自閉症風險的大幅增加有關。但仍需進一步研究確定與性染色體非整倍性相關的自閉症危險因子,是否可以解釋自閉症盛行率的性別差異。
媽媽肥胖會使小孩自閉症風險增加?
南澳大利亞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懷孕前和懷孕期間患有肥胖症的母親所生的孩子患神經精神和行為疾病的風險增加,包括自閉症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該研究對42個流行病學領域、超過360萬對母子/女進行了系統回顧和統合性分析。研究發現,懷孕期間肥胖使兒童罹患ADHD的風險增加32%、自閉症的風險增加一倍,品行障礙的風險也增加了16%。
研究還發現,母親孕前肥胖或超重與ADHD、自閉症、行為障礙和精神障礙的風險增加有關,且外顯症狀和同儕關係問題的風險增加30%。
長期以來,母親肥胖與多種不良妊娠結果有關,包括早產、低出生體重、死產,巨嬰或高出生體重等。該研究結果強調了在懷孕前和懷孕期間採取針對母親體重管理進行干預措施的必要性。
這項研究為了解母親體重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長期影響提供了新的見解,可能有助於減輕兒童神經精神和行為障礙的一些風險。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4.10.17)、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10.15)、EurekAlert!(2024.09.23)、Psychiatry
Research(2024.08.15)
+ read more

2024-12-16
香氛蠟燭危害健康甚於香煙
燃燒一個香氛蠟燭,讓房間充滿薑餅、肉桂和松樹的味道,引你進入聖誕節的氣氛,但可能對你的健康有害。
一個研究發現:點燃著的蠟燭,對室內空氣品質有很重要的影響,對肺部可能比吸二手煙更糟。
因為蠟燭燃燒時,化學物質和懸浮微粒會形成一個複雜組合,包含有毒氣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如香氛蠟燭和線香的產品會製造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一起吸進這些物資會引起咳嗽、打噴嚏和刺激眼睛,加重氣喘症狀。
點燃蠟燭引起細微粒子的濃度,可增加到世衛組織所設定限制的15倍,吸入時會造成肺部損傷。長期室內的污染會增加心臟病、肺癌和慢性氣管炎的風險。
研究人員警告即使選擇天然成份的蠟燭,也可能無法避免有害的影響。有些天然化學物質散發時,和房間空氣中的臭氧反應,製造潛在有毒的副產品。
研究進行
研究團隊測量愛爾蘭Galway 14個家庭的空氣品質。
在每間屋子中,研究人員測量五種汚染物的濃度,包括二氧化碳和污染微粒小於2.5微米(PM2.5),PM2.5微粒被認為是導致肺部發炎、激活休眠的有害細胞、引發癌症的基因突變。。也測量兩個房間的溫度和濕度。
PM2.5可由車子引擎、木頭燃燒和抽煙散發出來,是空氣中肉眼看不見的灰煙粒子,可以進入血液和穿透深入肺部。
科學家在每個房間中放置測量汚染的儀器。參與者被要求記錄一般家中的活動,他們的取暖和通風的方法,如什麼時候煮飯、開窗戶、燃燒蠟燭和清潔。
研究結果
結果顯示如燃燒蠟燭、抽煙和堵塞牆上的通風口,危害了室內的空氣品質,增加PM2.5和二氧化碳;如果香煙和同等重量的線香點燃時,線香所製造的懸浮微粒4倍於香煙。
在無煙家庭裹,一根蠟燭可以是主要污染源,使特別微細的粒子進入空氣,而閃爍的火焰製造較大的粒子,增加黑碳的散發。
在小浴室或卧房中燃燒香氛蠟燭,使住戶暴露於更高濃度的污染物。
事實上,香氛蠟燭對我們的健康更不好,可能比無香味的,製造更多微細粒子。
但據Mishra和Coggins醫師所述,你在家中燃燒香氛蠟燭時,幾乎不可能知道它釋放出那些化學物質,而包裝上也只公開10%的成分。因為美國和歐盟的香氛蠟燭製造商沒有義務公開他們產品中所有的材質。
根據2020年在期刊《自然》所發表的研究,短期內暴露在這些污染物已被發現減少認知功能,而長期慢性暴露於線香的煙霧中,也被連結至認知功能的衰退。
研究發表在《室內環境》期刊。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4.12.05)、Indoor Environments(2024.12)
+ read more

2024-11-06
體育場上看不見的屏障:為何女性更容易...
因為林郁婷、陳念琴、郭婞淳等運動員,讓我們看到女性在體壇中的卓越表現。然而,在這些光環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令人不安的狀況。
不只在台灣,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女性運動員展現了運動天賦,更有精彩的表現,但她們受傷的比例卻明顯高於男性。專家表示,針對女性運動員的傷病治療和研究往往落後於男性,是時候該探究這種現象的原因了!
大多數的訓練和傷病預防原則都是基於「僅」針對男性進行的研究,這使得醫生只能以男性的標準建議給女性運動員。據統計,不到35%的運動醫學受試者是女性。而在運動行為及表現的研究中,女性僅佔研究參與者的3%至6%。
女性運動員較容易受傷?
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開始關注男性和女性受傷方面的差異。
一項研究證明,在相似的運動中,女性和女孩遭受腦震盪的幾率比男性和男孩高出50%。然而,所有針對頭部創傷的治療方案都是以男性身體為基準。
另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在跑步時比男性更容易發生應力性骨折,機率高達兩倍,但所有治療計畫卻都圍繞著男性的骨骼結構和應力性骨折來制定。
缺乏性別眼光的運動設備
缺乏針對女性的研究甚至影響到她們使用的運動裝備。
例如,競賽自行車設備很少,甚至幾乎從未考慮過女性的身體構造。一項針對女性自行車運動員身體結構的研究表明,64%女性運動員表示,使用自行車座椅帶來持續的疼痛和不適。
職業自行車手Hannah
Dines表示,這些持久的影響導致女性生殖器區域感到麻木,在極端情況下,甚至需要進行陰唇整形術來修復受損的生殖器。
女性不被納入這些研究的最常見原因之一是月經週期的影響。
前女運動員、法國國家體育專業與表現研究所的流行病學研究員Juliana
Antero認為,需要進行針對女性運動員的新研究。她說:「一些科學家以月經週期對女性科學結果和表現的影響為理由來解釋這種缺席。」「但這正是這些研究必須進行的原因!如果我們想提升女性的運動表現,就需要更了解女性生理對她們表現的影響。」
長期以來,月經一直被認為是女性被排除在運動之外的罪魁禍首。1967年前,女性都被「禁止」參加馬拉松比賽,因為業餘田徑協會錯誤地聲稱這會導致不孕。直至1967年,Kathrine
Switzer報名並參加波士頓馬拉松,成為首位報名並參加這項活動的女性,引發風波。五年後,女性才被正式允許參與這項比賽。
甚至有一段時間,女性沒有被納入研究範圍,因為擔心對她們進行的任何測試可能會傷害未出生的孩子。
這種性別偏見已經存在許久,根據Esteve基金會發表的一項美國研究,這些偏見導致至少700種疾病經常被誤診和漏診。
即使在心臟病發作的情況下,女性被告知要注意的典型症狀也是基於男性的症狀—左臂酸痛或胸口劇痛。但女性還可能出現噁心、肩胛骨間疼痛和腹痛等其他症狀,有時甚至是男性不會出現的症狀。
越來越多女性職業運動員面臨著影響職業生涯的前十字韌帶(ACL)撕裂。根據報導,在過去20年裡,女足運動員前十字韌帶撕裂可能性是男足的4到6倍,導致大量球員無法參加比賽。
骨科醫生Nev
Davies分享說:「長期以來,女性一直被當作小男人對待,研究真的非常缺乏。整個運動環境都是圍繞男性設計的:由男性設計、為男性設計。」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4.8.23)
+ read more

2024-09-20
沒時間運動?2種運動模式做就對了!
現代人工作繁忙,由於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很多人無暇運動。然而缺乏身體活動是全球性問題,被認為是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指南建議每週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或75–150分鐘的高強度活動,這可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20–30%。該指南強調減少久坐行為的重要性,並指出任何強度的身體活動都會帶來顯著的健康益處。
近期,有兩項關於運動習慣的研究,或許可以提供忙碌的人們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只要15分鐘就能改變你的健康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只需要15分鐘並將運動遊戲化就能看到成效。
南澳大學研究人員推出遊戲化的工作場所健康計劃「15分鐘挑戰」。所謂的「15分鐘挑戰」是遊戲化的體育活動,鼓勵團隊協作、追蹤排名並顯示累積鍛鍊。透過友好的競爭來鼓勵和保持隊友的責任感,鼓勵參與者每天完成至少15分鐘的運動。
結果顯示有95%的參與者達到(36%)或超過(59%)身體活動指南。而參與者也回報了健身(14%)、精力(12%)、整體健康(8%)、睡眠品質(8%)和情緒(7.1%)的改善。
15分鐘的目標本質上是一個容易實現的起始,有助於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特別是對於那些久坐的人來說。
成為「週末戰士」與一週運動一樣有益於大腦健康
那麼,如果工作場域沒有運動的條件,又因生活壓力大,空閒時間變得很少。怎樣才能在一周內找到時間定期鍛練身體呢?
一項新研究指出,「週末戰士」—那些在週末進行大部分運動的人—可能會享受與每周定期運動的人相同的大腦健康和心理健康益處。
研究做了什麼
研究團隊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75,000多人的數據,並對參與者進行了平均8.4年的追蹤。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2歲。
參與者提供來自腕戴式穿戴裝置的數據,以追蹤他們在7天內的身體活動模式。然後他們被分成三組:
*
不活躍:未達建議的每週150分鐘中度至劇烈身體活動的人,約24,300人
*
經常活躍:符合準則且活動分散在一周內的人,約21,200人
*
「週末戰士」:透過在一到兩天內累積超過50%的活動來滿足準則的人(這不一定是周六和周日,而是一周中的任何一兩天),約30,000人
週末戰士收穫豐厚回報
結果顯示,與不運動的成年人相比,週末戰士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26%,中風的風險降低21%,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降低45%。與不運動組相比,他們罹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分別降低了40%和37%。週末勇士組的所有這些數據與那些經常活躍的人的結果相當。
對於65歲以下和65歲以上的年齡組來說,對抗憂鬱和焦慮的保護作用是一致的。然而,65歲以上族群罹患失智症、中風和帕金森氏症的風險降低尤其明顯。這項發現反映了身體活動對老年人的顯著益處,因為老年人患這些疾病的風險較高。
此研究結果進一步佐證了先前此類的研究。支持無論您在一周中的哪幾天進行運動,即使這些不是連續的日子,中度至劇烈身體活動對大腦健康和整體健康有益。
依上述兩項研究總結,運動對健康的益處無庸置疑,重要的是要養成每周固定的運動習慣,不論是每天抽出15分鐘的時間運動,或是週末再密集加強鍛鍊。
台灣女人連線強烈地建議您,現在就開始,「做!」,就對了!
編譯來源:Science Daily(2024.08.20)、MDPI(2024.06.24)、The
Conversation(2024.08.22)、nature aging(2024.08.21)、
+ read more

2024-09-09
咖啡過量和心臟病致命風險
過去我們認為咖啡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但近10幾年來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顯示喝咖啡實際上對健康有多種好處。適量的咖啡攝取量—每天約2-4杯—可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心臟病、肝癌和子宮內膜癌、帕金森氏症和憂鬱症的風險。喝咖啡的人甚至有可能活的更久。
但,最新的研究指出,規律性的每天喝超過4杯咖啡─超過400毫克咖啡因─可能增加罹患致命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團隊認為咖啡因影響心跳和血壓上升,引發血管和心臟的磨損,使其變得更弱產生傷害。他們結論,
突然短暫的高血壓是無害的。但持續高血壓對血管和心肌造成壓力,可導致心臟病發、中風、心臟衰竭、腎臟問題、血管性失智和眼睛的問題。
咖啡因影響心跳及血壓
Dr. Kagathara和Zydus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的研究團隊,研究92個健康心臟的人所得到的以上的結論。
約20
%的參與者每天飲用超過400毫克的咖啡因。相當於兩瓶氣泡能量飲料、9杯紅茶或11杯可口可樂。特大杯星巴克冷萃咖啡有310毫克咖啡因。
所有人在做3分鐘有氧運動的前後,研究人員測量每個人的心跳和血壓。
每天喝超過400毫克的人,一般來說且在完成3分鐘有氧運動,明顯的更容易升高血壓和心跳。
研究人員提醒研究結果也可能是因為參與者之間其他的差異,例如他們的活動、年紀或其他的飲食習慣。
然而Dr.
Kagathara說:「提升對這些風險的認知,對改善所有人的心臟健康是很重要的。」
此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心臟學會2024年亞洲會議上。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24.08.15)
+ read more

2024-09-02
中年健康不僅取決於腰圍
醫療體系或政府政策通常以測量腰圍作為健康的重要指標。這是比體重指數(BMI)更好的腹內脂肪量指標。它是器官周圍和內部真正危險的脂肪,可能導致心臟病和代謝紊亂,例如第2型糖尿病。
如果男性的腰圍超過102公分,那麼他們患健康問題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腰圍超過88公分或以上的女性被認為面臨更大的風險。
我們知道人們(尤其是女性)有中年體重增加的傾向,這可能很難控制。但他們註定會健康不佳嗎?事實證明,儘管這些測量很重要,但當涉及到疾病和死亡風險時,這並不能代表全部。
多少是太多了?
健康的腰圍與身高比是在0.4至0.49之間。任何年齡層的成年人,如果大於0.5會增加慢性病和過早死亡的風險;如果0.6或更高的比率表示一個人患病的風險最高。
身體脂肪過多和相關健康問題在中年時期表現得更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系列社會、個人和生理因素綜合在一起,使控制腰圍變得更加困難。新陳代謝趨於減慢,主要是由於肌肉質量減少,因為人們進行的劇烈體能運動(尤其是阻力運動)較少。
對於女性來說,荷爾蒙在中年開始發生變化,這也會刺激脂肪增加,特別是腹部周圍的脂肪。同時,在這個生命階段通常涉及工作責任、養育子女和照顧年邁的父母,壓力升高會導致皮質醇增加,導致腹部脂肪增加。
中年也會帶來較差的睡眠模式以及家族史和遺傳,這些會導致脂肪增加。
為什麼談腰圍?
腹內或內臟脂肪包圍並滲入主要器官,如肝臟、胰臟和腸道,釋放多種化學物質,這些會影響發炎、脂質代謝、膽固醇和胰島素阻抗,從而導致慢性疾病的發展。
這個問題在更年期尤其明顯。除了荷爾蒙變化的直接影響外,雌激素下降還會改變大腦功能、情緒和動機。這些心理變化可能導致體力活動減少和飲食增加,特別是高糖和高脂肪的開心食品。
但這些結果並非不可避免。飲食、運動和管理心理健康都可以阻止中年內臟脂肪的增加。
肌肉很重要
一個人所擁有骨骼肌(附著在骨骼上以產生運動)的數量和質量對其心臟、肺、代謝、免疫、神經和心理健康以及身體功能有很大影響。
根據目前的證據,在健康範圍內,擁有更高的肌肉質量和更好的心肺(有氧)健身能力對於健康和長壽同等或更重要。
因此,如果一個人的腰圍確實過大,但又久坐、肌肉質量和有氧運動較少,那麼建議重點關注適當的鍛練計劃。應優先解決健身缺陷問題,而不是擔心減脂。
相反,內臟脂肪低的人不一定健康。他們有氧運動、肌肉質量和力量可能很差。研究證據顯示,一個人的體質如何、飲食品質以及心臟、循環和肺部的工作情況如何,這些健康的重要身體特徵比一個人的瘦或胖程度更能預測疾病和死亡風險。
荷蘭2017年的一項研究對超重和肥胖者進行了15年追踪,發現經常運動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並不比「正常體重」的參與者高。
動起來是重要的建議
體能運動有很多好處。運動可以對抗中年期間發生的許多負面行為和生理變化,包括經歷更年期的人。
測量腰圍和監測體重仍然很重要。如果超出了上面列出的值,那麼進行一些更改當然是個好主意。運動對於減少脂肪是有效的,特別是當與限制飲食熱量攝取相結合時,可以更有效地減少內臟脂肪。要注意的是,任何減脂計劃—無論是透過藥物、飲食還是手術—同時是減肌計劃,除非重量訓練原本就是該計劃的一部分。或許與醫生討論整體健康狀況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編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4.04.19)
+ read more

2024-07-09
「第二十四屆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暨研...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0年創會以來,為響應「528世界婦女健康行動日」,每年召開「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針對各項女性健康議題提出具體政策建議,促進女性健康議題的公共參與,由下而上地影響國家政策之擬定。在每年的「行動網絡會議暨婦女團體聯合研習營」進行性別健康議題研討,提高知能,並共同討論來年528行動主題。
今年(2024)研習營預計安排4場女性健康與權益相關的專題演講,包括「2024性別健康熱門議題」、「幸福更年期—女人的健康老後」、「乳癌已經變成流行病了嗎?!—乳癌治療現況與觀察」及「怎麼吃最健康?女性生命階段營養需求」,歡迎婦女健康網絡成員、關心性別健康的團體代表或一般民眾報名參加,詳細活動內容請見下方資訊。
活動內容及議程
◆時間:2024年10月4日(五)至10月5日(六)
◆地點:台中全國大飯店(台中市西區館前路57號)
◆對象: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成員、關心性別健康的團體代表或一般民眾
(一個團體以2人為限;以曾合辦528相關活動之網絡成員優先)
◆費用:
1.婦女健康行動網絡團體:免費,另補助台中市以外之「婦女健康行動網絡團體」2人住宿費及1人交通費。
◎交通費說明:搭乘飛機、高鐵、船舶、火車之跨縣市交通費用(不含當地交通),因補助單位要求,請提供「標準車廂」之「實體票根」實報實銷。(購票證明恕無法補助)
2.非網絡團體成員及個人(報名將以團體代表為優先):免費,食宿及交通敬請自理。
◆議程(暫定):
10/4(五)
時間
內容
主持人/主講人
13:00-13:30
報到
13:30-13:50
相見歡
13:50-15:20
【專題演講】
2024性別健康熱門議題
陳書芳/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
15:20-15:30
茶敘
15:30-17:00
【專題演講】
幸福更年期—女人的健康老後
黃淑英/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17:00-18:00
Check in
18:00-20:00
餐敘
10/5(六)
時間
內容
主持人/主講人
07:30-08:50
早餐/退房
08:50-09:00
報到
09:00-10:30
【專題演講】
乳癌已經變成流行病了嗎?!
—乳癌治療現況與觀察
林綠紅/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
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常務理事
10:30-10:40
茶敘
10:40-12:10
【專題演講】
怎麼吃最健康?
女性生命階段營養需求
駱菲莉/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副教授
12:10-13:30
午餐
13:30-15:30
【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
歷屆宣言執行進度報告與檢視
2025年528主題與計畫
林綠紅/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
黃淑英/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15:30-
賦歸
報名方式
*
於8/25(日)前填寫線上報名表單(同一團體請填寫於同一張報名表):
https://forms.gle/eKLUymwnXM5hykgb7
* 聯絡人: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 劉怡顯
Email:twloffice555@gmail.com
電話:(02)2392-9164
傳真:(02)2392-9165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