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動
2022-07-08
當乳癌病患睡著時,腫瘤就會甦醒
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稱,乳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如果醫生及早發現乳腺癌,患者通常對治療反應良好。然而,如果癌症已經轉移(Metastasis),事情就會變得更加困難。當有些癌細胞脫離原始腫瘤,進入血管,叫做循環癌細胞。他們可以透過血液循環,在身體中游動,並在其他器官中形成新的腫瘤,就會發生轉移。
雖然2020
年《基因組生物學》的一篇評論提出,生物週期會影響循環素癌細胞釋出的假說(hypothesis),但此前,研究人員假設腫瘤會持續釋放此類細胞,並沒有嚴肅的研究。
現今,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等的一項新研究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後來形成轉移的循環癌細胞是在病患睡眠時候出現最多的!這推翻了乳癌轉移是以相同速度發生的假設。
晝夜節律調節激素 控制轉移
「當乳癌病患睡著時,腫瘤就會甦醒,」研究負責人
Nicola Aceto 總結道。在他們的研究中,包括 30
名女性癌症患者和小鼠模型,研究人員發現,當個體睡著時,腫瘤會產生更多的循環癌細胞。與白天離開腫瘤的循環癌細胞相比,夜間離開腫瘤的細胞也分裂得更快,因此形成轉移的可能性更高。
研究人員認為,循環癌細胞從原始腫瘤中的脫逃可能是受到激素的控制,例如:褪黑激素等。褪黑激素決定了我們的晝夜節律。
意外的發現
研究人員有時在清晨或深夜工作,也會在不尋常的時間分析血液。當研究人員注意到一天中不同時間分析的樣本中循環癌細胞數量存在無法解釋的差異時,他們第一次偶然發現了這個議題。另一個線索是,與人類相比,小鼠每單位血液中發現的循環癌細胞數量驚人地多。原因是老鼠是夜行動物,白天睡覺,這是科學家收集大部分樣本的時間。
為了調查發生了什麼,瑞士研究人員研究了 30
名患有乳腺癌的女性 (21
名未轉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和 9 名 IV
期轉移性疾病患者)。
他們發現了「一個驚人且出乎意料的模式」:大多數循環腫瘤細胞
(78.3%)
在夜間採集的血液樣本中發現,而在白天樣本中發現的數量要少得多。當研究人員給小鼠注射乳癌細胞並在白天採集血液樣本時,他們發現了相同的結果。亦即,當老鼠休息時,循環癌細胞要高得多。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休息期收集的癌細胞「非常容易轉移」,而在活動期產生的循環癌細胞缺乏轉移能力」。
依據腫瘤調整治療
「在我們看來,這些發現顯示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可能需要系統地記錄他們進行活檢的時間,」Aceto
說。「這可能有助於使數據真正具有可比較性。」
研究人員的下一步將是弄清楚如何將這些發現納入現有的癌症治療以優化治療。作為對患者進行進一步研究的一部分,
Aceto
希望調查不同類型的癌症是否與乳癌表現相似,以及如果患者在不同時間接受治療,現有療法是否會更成功。
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_自然_》雜誌上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2.06.22)、MEDPAGETODAY(2022.06.28)
+ read more
2022-06-29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系列報...
羅訴韋德案被推翻後,美國國內和國際間皆有兩極化迴響。政壇上,保守派歡呼雀躍,要繼續乘勝追擊;民主派則悲憤譴責,誓言反擊捍衛。社會倡議團體也紛紛表態支持或遺憾。企業界的反應較為平淡,站出來表達意見的企業大多談論的是如何務實且具體地提出補救作為,以保護其員工的生育健康。
美國國內反應
政壇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說:「對於法院和國家來說,這是悲傷的一天。」「法院做了以前從未做過的事,公然剝奪對這麼多美國人來說至關重要的憲法權利。」「在我看來,這是最高法院實現了極端意識形態和悲劇性錯誤。」
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表示,最高法院推翻了近50年的先例,將本屬極為個人的決定權交給突發奇想的政客和理論家,破壞數百萬美國人的基本自由。
美國國內保守派為最高法院的裁決振奮雀躍。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稱懷孕是「上帝做的決定」,還說這項裁定「把一切交還各州決定,這事本就該屬於各州」。
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則說:「既然羅訴韋德案已被扔進歷史垃圾堆,生命起源的新舞台已經出現,所有珍視生命聖潔的人,都有義務下定決心守護這些還沒來到人世的胎兒。」
倡議界
反人工流產組織「SBA名單」主席Marjorie
Dannenfelser說:「經過50年的遊說,我們下跪祈禱與遊行,以確保強大的反人工流產聲音能在選舉中被聽見,如今我們終於等到,這是我們國家反人工流產光明未來的第一天。」
國際特赦組織美國分會(Amnesty International
USA)發表聲明:「人工流產是人權,任何人和任何地方皆然,我們將永不停止奮鬥。」
企業界
事實上,不論是雀躍或是悲憤,需求還是最為實際,而且必須被滿足。因此,在企業界,包括迪斯尼公司、摩根大通集團、高盛、花旗集團、特斯拉、微軟、星巴克、AT&T、Meta
Platforms、Netflix、Levi
Strauss、Yelp等美國公司表示,將支付員工尋求計劃生育(包括人工流產)或生殖保健的旅費。
去年9月,德州施行心跳條款的修法後,網路叫車公司Uber和Lyft,以及GoDaddy(網際網路域名註冊及網站代管公司)三家企業已經宣布,將採取措施保護客戶免受德州法律的影響,Lyft和Uber預計成立法律辯護資金,協助未來可能因載送女性前往人工流產而被檢舉起訴的司機,GoDaddy則將德州人工流產告密網站下架。
國際間的反應
儘管其他西方國家的部分保守派為美國最高法院裁決的消息歡欣雀躍,但亦有許多人士提出警告,「這個時刻提醒著人們,得來不易的權利不能被視為理所當然。」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說:「我很失望,因為婦女權利必須受到保護。我本來預期美國會保障這樣的權利。」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也發表聲明說,過去25年裡有50多國放寬了人工流產法令,美國最高法院這項裁決是「開倒車」。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表示:「我認為這是一大開倒車的決定。我一直相信女性有選擇權,我堅持這個觀點,這就是英國制定相關法律的原因。」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在推特發文:「來自美國的消息令人震驚,所有政府、政治人物或男性,都不應對女性生理抉擇置喙。」。他同時也向加拿大女性保證「會永遠支持妳們的選擇」。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表示:「她們(美國女性)必須受到保護。我要聲援今天受到美國最高法院挑戰自由權的女性。」
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表示,這一決定是「世界各地女性的損失」、「看著女性對自己的身體做出決定的基本權利被剝奪,令人極度不安。」
5月時在西班牙,極右翼在野黨呼籲憲法應採取類似的反人工流產行動,但西班牙第二副總理迪亞斯(Yolanda
Díaz)說:「我們需要繼續保護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性權利和生殖權利。」
國際婦產科聯合會(FIGO)於前日發表了聯合聲明,這份聲明有來自全球100多個醫療保健組織共同簽署,譴責美國大法官的判決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剝奪人工流產權將在未來奪去無數生命。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系列報導(Ⅰ):生存需求應優先於意識形態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系列報導(Ⅲ):人工流產權沒有了
再來是什麼?
+ read more
2022-06-28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系列報...
6月24日美國最高法院推翻具里程碑意義的1973年羅訴韋德案
(Roe v
Wade),憲法不再保障女性人工流產權。從歷史上看,最高法院過去推翻案件判決皆是為了授予人民更多權利,但此次卻做了相反的事,剝奪幾代美國人生來就擁有的憲法權利。
這一極為罕見的裁決將授權各州政府制訂各州的人工流產法令,推測一半以上的州將限制或禁止人工流產,對數千萬美國人產生直接並久遠的影響。這樣的判決及多個保守州對人工流產的限縮,不但違反民意、無視人民需求,也與全球趨勢背道而馳。
多數民意支持合法人工流產
根據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美國民眾對人工流產態度的最新分析,在1995-2022年間,雖然對合法人工流產的支持有所波動,但在過去幾年中保持相對穩定。目前,61%
的人認為人工流產在所有或大多數情況下都應該是合法的,而
37%
的人認為在所有或大多數情況下人工流產應該是非法的。
大多數男性和女性都表示支持合法人工流產,而女性有更高比例持有這樣的觀點
(63% 對 58%)。除了白人福音派新教徒外,超過 55%
的基督教徒 (包含天主教)
認為人工流產在所有或大多數情況下都應該是合法的。
與全球趨勢背道而馳
在過去28年中,30多個國家鬆綁了人工流產規定,僅有尼加拉瓜、波蘭、薩爾瓦多與美國推動了更嚴厲的限制。
近年來,即使在信仰天主教為主的拉丁美洲,推動人工流產鬆綁的行動也取得重大進展。
自2018年起,愛爾蘭、北愛爾蘭及南韓
(2019年)、印度與阿根廷 (2020年)、貝南共和國及墨西哥
(2021年)、哥倫比亞 (2022年)
等國分別以違憲、女性身體自主、身心健康、安全及經濟等因素陸續對人工流產合法或放寬既有規定。
凡此種種皆顯示,生存是赤裸裸的現實,女人的需求被看到、被理解、被同理了,無論是教徒或宗教國都將宗教的意識形態放一邊,支持人工流產做為一種選擇。然而,美國最高法院卻罔顧需求,僅6個人的意識形態,綁架了全國幾億人口的生活及生存。
意識形態凌駕生存需求
意識形態可以是政客滿足個人野心或政黨掌握政權的工具,但對於人民而言,這是一個「人」的國度,不是「神」的天國,意識形態終究不能當飯吃,也無法許人一個有尊嚴的願景。這樣的判決,實在太沈重了!
當天主教大國阿根廷人工流產合法的那一刻,總統A.Fernández說:「我是天主教徒,但我必須為所有人民立法!」這樣的的理念令人感動,是當政者的楷模。
編譯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2022.05.03)、The
Guardian(2022.05.03)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系列報導(Ⅱ):羅訴韋德案被推翻後
世界怎麼反應?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系列報導(Ⅲ):人工流產權沒有了
再來是什麼?
+ read more
2022-06-25
美最高法院推翻判決 憲法不再保障女性...
圖為加州PASADENA市政府前抗議群眾聚集現場(2022年6月24日)
美國最高法院於6月24日以六票對三票推翻了1973年的「羅訴韋德案」判決,一夕改變近半世紀由憲法保障的人工流產權利。這是美國最高法院幾十年來最重要的決定之一,將嚴重影響美國女性生育健康。
這項判決之後,人工流產相關規定將回到州政府,各州政府可以立法禁止女性因任何原因進行人工流產。專家估計,美國約有半數的州會成為「人工流產禁止州」。
保守派大法官:人工流產不是憲法賦予的權利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對密西西比州提出之「多布斯訴傑克遜婦女健康組織案」(Dobbs
v. Jackso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做出判決,認定密西西比州禁止懷孕15周以上孕婦進行人工流產的規定並未違憲。此項判定指出女性人工流產並非憲法賦予的權利,推翻了1973年的「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與1992年的「計畫生育聯盟訴凱西案」(Planned
Parenthood v. Casey)兩案的歷史性判決。
負責撰寫多數意見書的保守派大法官Samuel
Alito主張過去的判決錯誤,他寫道「我們認為憲法並不涵蓋人工流產權,因此必須推翻羅案與凱西案的判決,讓管制人工流產的權力回歸人民與其民選代表。」亦即,各州的州議會有權立法決定是否禁止或限制女性人工流產。而這段話,正是最高法院日前主要意見書稿外洩的內容。
在不同意見書中,3位自由派大法官們表示,多數大法官取消了50年來保障捍衛女性自由和平等狀態的憲法權利,這不僅破壞法治精神的核心,也將破壞避孕和同性婚姻等權利,最終,破壞的是法院的權威。自由派大法官寫道:「懷著對最高法院以及全國數百萬女性的的悲痛情緒,她們從今天起將失去憲法保障的基礎權利,我們提出異議。」
各地湧現民眾聚集抗議
此項判決宣布後,最高法院外支持和反對人工流產兩派群眾聚集示威,預估各地將會出現更大規模的示威行動。
各州也將出現立法大戰,約有13州將在30天內禁止人工流產,其他州可能準備推動反人工流產立法,這項議題也將衝擊美國期中選舉。
編譯來源:CNN(2022.06.24)
+ read more
2022-05-27
婦團推處女膜正名 獲衛福部正面回應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0年創會來,每年召開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針對各項女性健康議題蒐集在地女性的需求與意見,提出具體行動宣言作為國家政策參考。
今日舉辦第二十五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包括助產師助產士公會全國聯合會、思樂醫之友協會、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高雄市晚晴協會等團體代表出席。
於上午會議中,與會者先就歷屆宣言執行情形與衛福部代表進行討論,包括HPV疫苗公費接種、母乳哺育、乳房植入物登錄系統、生產事故通報、優生保健法等女性健康議題,除了追蹤執行情形,也督促政府政策貼近女性需求。
接著由陳書芳秘書長針對今年會議主題「讓陰道自己說」報告執行情形與意見。經討論後,與會者共同擬定行動宣言,共有四點具體訴求:
一、建請衛生福利部主導研議適當名稱取代「處女膜」及「惡露」。
二、教育部將字典及教科書中的用詞隨著衛生福利部的正名而順修,並在教學中澄清相關迷思,導正視聽。
三、請衛生福利部積極檢視女性私密處醫美療程廣告宣傳,確保當中沒有不實及誤導訊息。
四、請衛生福利部訂定私密處醫美療程手術說明書,詳列療程風險、潛在併發症等內容。
下午團體代表與林淑芬立法委員共同拜會衛福部,表達行動宣言。林淑芬委員表示,雖然看來只是名詞修正,卻是社會性別往前走的重要一步,名稱代表文化上的進步,應該從名詞開始擺脫不公平的處境。
衛福部薛瑞元次長表示「處女膜」及「惡露」正名是必要的,要形成共識應該沒有特別困難,但要改成什麼還需要討論。薛次長承諾,衛福部將邀集會議,邀請相關領域專家研議適當名稱。女性私密處醫美療程廣告的部分,則預計朝研擬相關規範指引的方向進行。
完整行動宣言內容見:http://twl.ngo.org.tw/article/diershiwu-528tai-nvjiankangxing-daoziji
+ read more
2022-05-26
走出迷思 調查近9成贊成「處女膜」正名
台灣女人連線與林淑芬委員辦公室今(26)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處女膜正名」徵名及連署行動成果,近九成回覆者支持改名。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戴浩志表示,醫學會支持正名,因為處女膜與是不是處女毫無關係。
「處女膜正名」徵名行動約有1220名民眾參與,88.9%贊成重新命名、6.3%不贊成。贊成重新命名者中,38.9%認為應正名為「陰道冠」、27%認為應改為「陰道膜」或「陰道前膜」,另有15.8%支持改為「陰道瓣」。另外也有「不要有『膜』就好」這樣的意見,因為有「膜」就有「破」的意涵。回覆者中生理女性佔76.97%、20-29歲佔了45%,顯示女性及較年輕的族群對自身權益的關注及重視,也更願意付諸行動。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數十個團體支持處女膜正名,涵蓋婦女、性別、勞工、新住民及醫事團體等類型,代表著「處女膜正名」有社會共識,期待政府正面回應。教育部於5月開會討論辭典中「處女膜」的處理方式,令人遺憾的是,並未移除「處女膜」,而是在解釋中增加「陰道前膜」等說明。黃淑英理事長指出,這項更名應由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決定最合適的醫學名稱,教育部再修改辭典,將「處女膜」三個字移除,並於新的名稱項下說明「舊稱處女膜,因涉歧視及物化女性故更名」等具性平意涵的解釋,而非自行定義。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戴浩志理事長表示,「處女膜」並沒有什麼功能,但這個名詞非常容易造成誤解,「處女膜」是否完整與是否為「處女」也沒有關係。為了「處女」這個意念去進行「處女膜修復」更是沒有意義,因為醫生不知道原來長什麼樣子,也無法保證性行為會落紅。
明(27)日台灣女人連線與婦團代表及林淑芬立法委員將於第二十五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會後拜會衛生福利部,提交行動宣言,表達社會對處女膜正名的支持與意見,再度要求政府積極回應與處理。
+ read more
2022-05-17
喝外賣咖啡也喝到塑膠奈米微粒
新的研究顯示外賣咖啡杯含有另一種成分,幾兆的微小塑膠粒由紙杯釋入熱熱的咖啡。
一次用的咖啡紙杯內,有一層薄的塑膠塗膜,防止咖啡滲出紙杯,且保溫。根據最近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的實驗室結果,熱水倒入中杯
(360ml)
時,其內層會釋放出每公升超過5兆的塑膠奈米粒子。
液體不必是滾燙的,也一樣會釋出塑膠奈米微粒。微粒釋入水中的數目,隨著水溫由室溫直到攝氏37.8度快速增加,然後平緩,維持常態。
根據2019年《食品科學》期刊的評論,熱飲通常的溫度在華氏54.4和71.1度之間。
此一次性紙杯滲入熱水的微粒整體數量,遠低於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設定的安全食用標準。一位資深科學家Christopher
Reddy說:「是否應該重新衡量這個指南?」
看不見的健康傷害?
根據環境工作群組的資深科學家David
Andrews表示:「由塑膠汚染所引發可見到的全球性環境危機。這個新的研究指明無形的塑膠奈米微粒,由普通的塑膠釋出進入我們的食物和飲料,可能漸漸的在傷害健康。」
Andrews認為:「食藥管理局應該盡快的要求更多的測試,且公開和食物接觸的塑膠材料所釋出的化學物和奈米微粒,採取必要的行動以確保這些物質不會傷害健康。」
阿里桑那州立大學環境健康工程的主管Rolf
Halden指出,這些奈米微粒小到足以滲入血液中,可能停留在身體所有的組織和器官中。「我們真的不知道這些微粒的影響。人類暴露正在增加,我們缺少工具來測量我們身體收到了什麼,存放何處和其作用。」
他指出石棉引發傷害,因為吸入其微小的纖維,累積在肺部組織,引起發炎導致結疤和癌症。「石棉本身是良性的,非有機物質。它之所以成為毒性,造成每年90,000人死亡,是其纖維嵌在人類的組織。」
如何減少暴露?
此研究者Christopher Zangmeister
說,人們若擔心這些,可以考慮將一個金屬或陶磁的旅行杯帶去咖啡店。就個人來說,我嘗試在生活中減少將食物和水暴露於塑膠。但是現代社會中大部分的水管是塑膠,濾水器也是塑膠材質,所以去除塑膠的暴露真的是一個挑戰。
Reddy認為紙杯製造商可以將其工業流程做些簡單的改變,讓人們不必接觸這些顆粒。業者是否在杯子未送到顧客前,可以先將這些杯子用熱水來處理,把顆粒先洗掉?是否有一個簡單解決問題的方式?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05.03)
+ read more
2022-04-22
運動是憂鬱症的特效藥
大部分人都聽過運動有益健康。一項新的研究,站起來活動一下
—即使是小小的體育活動,例如快走,也可能大大降低患憂鬱症的風險。
研究團隊指出,運動對於精神健康顯著地有益,即使運動量低於公共衛生部門的推薦。運動並不需要太多。一週快走2.5小時,比完全沒運動的人,憂鬱症的風險較低。
研究指出,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每週進行相當於 1.25
小時快走活動的成年人患憂鬱症的風險降低了
18%;提高到相當於每週快走 2.5
小時的活動量與憂鬱症風險降低
25%。但是,運動超越2.5 小時的活動量,益處減少。
每一步都有幫助
加拿大神經科學家Jennifer
Heisz說,有憂鬱症的人有時難以鼓勵他們運動,所以任何行動、每個行動,每步有益的訊息對這些人可能有幫助。
Heisz建議人們每天試著動一動,也許5分鐘或10分鐘的走路,對於整天坐著的人,也可以每30分鐘做兩分鐘的活動。
先前的研究
2018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了類似的結果:每週進行 3
到 5 次每次 45
分鐘鍛鍊的人,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天數減少了約
43%。即使是做家務,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天數也減少了約
10%。
2020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使是輕度運動也有助於保護兒童免於患上憂鬱症,亦即12
歲時每天 60 分鐘的簡單運動與 18
歲時憂鬱症的平均減少 10% 有關。
運動的類型包括跑步、騎自行車和步行,以及做家務、繪畫或演奏樂器等活動。
英國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由Soren Brave 和James
Woodcock領導的團隊的研究發表在4月13日《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JAMA
Psychiatry
編編來源:Health Day (2022.04.13)
+ read more
2022-04-06
「寓教於樂」:成功的性教育要談性快樂
快樂可以說是性行為最強大的動力,然而每年全球花費上億在性、生殖健康和權利的服務中卻避而不談。
如果你問大多數人,「你的性教育是否有助於你的人際關係和性生活?」 他們會說,「不」。
根據牛津大學主導的一個國際研究的結論,將性健康教育聚焦於歡愉,可以增加保險套的使用,加強安全性行為的正面態度。幾十年來有些專家倡議性教育應超越僅談禁慾或風險,以改善性健康的結果。這個研究驗證了這樣的方向是正確的!
樂趣是生活的一部分
性健康教育包括學校教育、或針對各年齡層人的促進健康宣導。通常是為了達到特定的健康目標,例如:增加性傳染病的篩檢,推動HPV疫苗,或者減少性傳染病的案例。
它們通常以健康風險的宣傳為主,性樂趣的考量並不被認為有關。然而性關係和樂趣是人類生活重要的一面,若加入考量可以使性教育的推動更有效。
於1980和90年代行動家和社區組織所發起的「HIV預防」活動就是引人注目的成功案例。很多這些活動被認為有爭議性,因為他們使用了高度性感的影像,且歌頌同性戀和雙性戀男子的性慾,被批評為面對HIV危機仍在不負責任的享樂。
可是正面的「性」宣傳
-將「性安全」自然地呈現在性的樂趣裡,正是這些活動成功的關鍵!
樂趣和許可
肯定性樂趣是性行為許可教育一個重要的部分。
30多年前一篇重要的論文中,美國學者Michelle
Fine明確而有力的指出,學校性教育中「缺少慾望的課程」如何傷害了年輕女性的「性」健康和安全。她指出在美國教育系統裡,學校的性教育否定了女性的性慾望,使得年輕女性更容易遭受性暴力及意外懷孕。
一個人在性關係中表達「不想要」的能力,需要這個人能夠認知到自己「想要」的,也需要有信心地說出這些慾望,而不會害怕被恥笑。
性教育應該建立人們對性的自我認知和信心,可以開放討論性的樂趣和風險。要能夠達成這些,我們需要肯定且尊重年輕人的性和關係。
性樂趣可以在課堂上談嗎?
學校性教育聚焦在樂趣的主意可能會有爭議性。那課堂上如何教性樂趣呢?
樂趣為基準的性教育並非有關性的技巧,而是肯定人們有性樂趣和滿足的權利。包括使用保險套時強調樂趣,而不是集中在警告,或者允許人們公開討論性取向或關係的複雜性。
教育者警告課堂上不應定義特定的樂趣,然後強加於人,因為不同的人可能有許多不同的樂趣。
樂趣為基準的性教育在於開放教育空間,使年輕人可以安全的探索,發展對性和關係的批判性的思考。
性樂趣支持性權利和性健康
性權利的本質是認識到,性樂趣是人類關係中有價值的部分,也是健康和幸福的支柱。
性權利的基礎是讓每個人有機會追求滿意的性關係,不受傷害或歧視。
尊重性權利可以鞏固包容性教育、性和生殖醫療服務普遍化,以及免遭受性暴力和歧視的保護。
性權利的本質是認知性樂趣是維持健康、幸福的人際關係很重要的一環。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2.02.12);BBC News (2022.02.14)
+ read more
2022-02-21
女人應該注意的三件「心」事
三月是台灣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行動「為女著紅」的月份
—這是提醒女性需要了解的關於心臟病的三件事的最佳時機。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心血管疾病是台灣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人數是婦癌的3─4倍。但是,社會對於這樣的現象並沒有應有的警覺。
近日,美國心臟協會呼籲女性做三件事。這對於台灣女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女性應該注意的3件事
第一: 知道男性和女性的心臟病發作症狀可能不同。胸痛是兩者的主要症狀,但在女性中,它可能不是唯一或主要症狀。
胸痛是存在的。其他疼痛可能在下巴,放射到背部或頸部。女性可能會呼吸急促,可能會感到胃部不適或爆發汗流浹背,經歷心臟病發作的女性可能會感到疲倦,並且常常有一種壓倒性的不安感
—感覺有些不對勁。
女性經常忽略這些症狀,因為她們不會懷疑自己可能會心臟病發作。AHA
2019 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只有 44%
的受訪者知道心臟病是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第二: 了解您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這些包括年齡、高血壓、糖尿病、有關膽固醇的情況以及吸煙或吸電子煙。
「壞」低密度脂蛋白 (LDL)
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高會增加男女患心臟病的風險。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高血壓,所以她們應該注意變化,因為高血壓會給心臟、動脈和腎臟帶來更大的壓力。它還會增加中風的風險。患有糖尿病或吸煙的女性比男性患心臟病的風險更高。
對女性來說,注意妊娠糖尿病、懷孕期間血壓升高或早產等並發症也很重要,因為它們會增加以後患心臟病的風險。
任何這些風險因素都應該與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分享和討論。
第三:降低風險。為了幫助預防心臟病,採取措施控制血壓、控制膽固醇、降低血糖,應進行日常體育鍛煉、健康飲食、減肥和戒菸。
最可持續的變化往往從小事開始。每天只需步行或活動
10
分鐘就可以提升情緒並開始養成健康的習慣。用更有營養的全穀物、水果或蔬菜代替加工食品;選擇橄欖油而不是氫化油隨著時間都有對心臟健康積極的作用。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2.02.1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