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動
2020-02-17
男人,你們都是如何分辨真假落紅的?
英國《泰晤士報》在日前刊登了一則驚人報導,「處女膜修復術」竟然是英國外科醫生的主要收入來源。
醫美診所聲稱,處女膜修復在局部麻醉下進行,耗時不到一個小時,有些醫師向患者收取高達3,000英鎊(約11萬台幣)的費用。處女膜修復會在陰道入口處製造一層薄膜,當女性發生性關係時,該處會撕裂流血,而這傳統上被認為是處女的標誌,目的是創造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假象。
台灣同樣有診所提供處女膜修復的手術,但缺乏相關統計,無法確認究竟有多少女性接受手術。
穆斯林女性是大宗客群
在英國,處女膜修復主要是家人強迫年輕女性進行,只為了在新婚之夜證明女性是「清白的」,有許多患者是從國外前往倫敦進行手術,尤以為穆斯林女性為大宗。如果穆斯林女性的配偶或家人發現她在婚前發生過性行為,有可能拋棄,甚至極端情況下可能會被殺。
曾有一名摩洛哥女性在英國與一名男性戀愛並同居,當她的父親發現他們之間的關係時,要求她返回摩洛哥,並把她帶到診所進行「童貞檢查」,發現她的處女膜不再完整。她逃回倫敦,並得知她的父親雇人殺她。如今一直生活在恐懼中,害怕她的父親發現她的行蹤。
非營利組織中東婦女和社會組織的Halaleh
Taheri女士表示對於穆斯林女性而言,進行手術的動力是羞恥感和對懲罰的恐懼,某種程度上這些女性並沒有把自己當成人類,只是一個物品
英國倡議者要求政府禁止「處女膜修復術」
這樣的消息引發各界譁然,許多人要求政府禁止處女膜修復。但同時也有人擔心,禁令會讓這些手術地下化,讓穆斯林婦女處境更危險。
英國衛生部部長表示,將研究如何結束這種「可怕的情形」。而在倫敦醫學院教授女性健康的Khalid
Khan博士認為禁止並不是適當的作法,需要提供患者「優質的資訊」,讓女性自己決定。
沒有醫療上的好處
英國兒童和青少年婦科協會主席Naomi
Crouch博士擔心婦女和女童被迫進行「沒有醫療上的好處」的手術。
英國醫學總會醫學總監Colin
Melville表示,醫生必須首先考慮患者的脆弱性和心理需求,這至關重要。如果患者承受來自他人施加的不適當壓力,則可能不是自願的進行手術,如果醫生判斷兒童或年輕人並不希望進行手術,那麼就不應進行。
完整的處女膜充當童貞標誌的神話仍然存在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
在21世紀的今天許多台灣男人仍然願意花較高的金錢去買一個女人的第一次,或對配偶要求處女膜的「品質保證」。人造處女膜手術的出現,就是這一畸型價值觀依然存在的具體事實。其實以現在資訊及醫學科技的進步,要造假、製作出人工的處女膜再簡單不過,男性何苦對處女膜偏執地念念不忘
,假的處女膜就能讓他們感到滿足,實在可笑!
編譯來源:BBC NEWS(2020.01.27)、The Times(2020.01.1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2-17
「為女著紅,讓乳癌患者不傷『心』」衛...
女性擔心會罹患婦癌,卻不知心血管疾病是女性健康主要殺手。
女性由於生理結構、生命經驗及特有的疾病等,有特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其中,乳癌患者因為癌症治療方法日趨進步,存活率越來越高,但同時也可能因為癌症治療藥物,讓她們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乳癌患者應瞭解密切追蹤心血管之重要性,以免治療了乳癌卻傷了「心」!
乳癌患者面臨雙重心血管疾病風險!
心臟及腫瘤指引皆指出,癌症化學治療如小紅莓、紫杉醇及賀癌平等具有心臟毒性,可能使患者發生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疾病等心血管併發症;放射治療亦因照射部位接近心臟可能使心臟組織肥厚、鈣化或動脈發炎,增加心包膜疾病的風險[1]。
乳癌患者經常同時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使心血管暴露於雙重風險當中。研究指出,乳癌倖存者約有6成於確診5至10年內死於非乳癌因素,10年後該比例增加至75%,其中以心血管疾病為最多[2]。然而,研究顯示有75%的乳癌患者不知道未來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因此乳癌患者的治療及其後追蹤應納入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評估。
政府應建立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制度
近年國際上許多醫療機構、指引及研究已開始重視並推行「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即在乳癌患者接受癌症治療前、治療期間及治療後,心臟科醫師及腫瘤科醫師會共同照護,以確保他們獲得最適合的癌症治療計畫[3]。
除了歐美國家外,亞洲如韓國、日本及菲律賓也已積極展開行動。台灣也有醫院開始跨科別照護乳癌患者。根據其資料,自提供共同照護後,患者接受化療後心臟功能異常比率從25%降至5%,患者心臟併發症也顯著下降,顯示提供乳癌患者共同照護之重要性[4]。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呼籲政府以乳癌患者為對象建立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之試辦計畫,保護她們的健康與生命,並推廣至更多癌症治療。
響應為女著紅,讓乳癌患者不傷「心」
「為女著紅」是台灣響應國際愛護女性心血管健康Go
Red for
Women的行動,目前國際上已有超過50個國家每年定期舉辦活動來提升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
在台灣,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2020年3月13日)。今年主題為「為女著紅,讓乳癌患者不傷『心』」,欲提升乳癌患者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意識,並呼籲政府建立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制度。邀請您一起響應,守護乳癌患者之心血管健康!
參考文獻:
[1] The Economist. (2013). How can radiation therapy cause heart
disease?. Retrieved Jan 8, 2020,
from
https://www.economist.com/the-economist-explains/2013/07/31/how-can-radiation-therapy-cause-heart-disease
[2] Afifi, A.M.et al. (2019), “Causes of death after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A US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 Cancer.
doi:10.1002/cncr.32648
[3] Patrizio Lancellotti et al.(2018) “Cardio-Oncology Services:
rationale,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A report from the ESC
Cardio-Oncology counci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00, 1–8.
doi:10.1093/eurheartj/ehy453
[4]
腫瘤護心,不再懼怕--乳癌治療患者前瞻性的心臟保健計畫(2018)。奇美醫學中心心臟內科張瑋婷醫師。
+ read more
2020-02-15
乳房的自我負面形象影響健康
你喜歡你的乳房嗎?
今年2月一份全球研究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婦女喜歡自己的乳房,一半認為自己的胸部小,四分之一的婦女則認為自己的胸部太大,其中以英國和美國的婦女對自己罩杯的尺寸最沒有信心。
此Anglia
Ruskin大學的研究調查了40個國家,超過18,000名19-94歲的婦女,是目前檢視身體形象最大規模的研究。
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婦女承認她們想要有更大的乳房,而23%的則表示希望有較小的胸部。只有29%滿意自己乳房的尺寸。
日本、中國和埃及最不滿意自己的乳房,有90%婦女想改變她們的乳房。英、美兩國有3/4的婦女不滿意自己的乳房,想比原有的更大或更小。排名第一的是哥倫比亞,有57%的婦女滿意自己胸部的尺寸。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雖然國與國之間對於乳房的看法,有歷史的分歧,但將乳房「物化」成「理想尺寸」已是全球的現象,這讓婦女產生現實生活的遺憾。
不滿意影響身心健康
選擇母親角色或哺乳的婦女,比較注重乳房的功能特質,而一般年輕女性則較注意乳房的外觀。
對自己乳房尺寸不滿意的婦女承認,她們比較不會去檢查是否有癌症的腫塊,因為她們覺得羞恥,不願意對著鏡子觀察或觸摸,因此,她們可能不會注意到不尋常的改變。
婦女隨著年齡的增長,得乳癌的機率也會提高,但比較沒有理想乳房的觀念,所以對自己乳房不滿意也會減少,可能比較會頻繁地自我檢查乳房。
根據研究,乳房尺寸的不滿可能導致回避行為,降低乳房健康意識、並引發焦慮、羞恥或尷尬感。某些人格特質,如:神經質或嚴謹自律型,比較會不滿意自己的乳房,甚而其整體外觀的修飾或體重也會比較差。
研究團隊的主任V.
Swami認為大部分的婦女似乎不滿意她們的乳房,這會影響她們身心的健康,也是一個嚴重的公共健康議題。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0.02.0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2-14
減肥藥─沛麗婷增罹癌風險 民眾應停藥...
今年一月美國食藥局發布警訊指出減肥藥「沛麗婷(Belviq,Belviq
XR)」可能增加罹癌風險(新聞見註1)。2月13日,該機構檢視上市後追蹤之數據後確認此藥之罹癌風險,呼籲藥廠自主回收減肥藥「沛麗婷」,並要求醫師停止開立此藥給患者。
美國食藥局藥物評估與研究中心主任J.
Woodcock表示,他們檢視全部的臨床試驗結果後發現,與藥物相關的潛在癌症風險大於治療的益處。衛采藥廠(Eisai)將自主回收該藥。
美國食藥局發出安全通訊,要求醫師停止開立「沛麗婷」處方箋,並與服藥的患者聯繫,以告知他們臨床試驗中癌症發生率增加的現象,並請他們停止服藥。除標準年齡和基於風險的建議外,不需建議服藥患者進行癌症篩查。
促使美國食藥局要求廠商自主召回的數據來自CAMELLIA-TIMI-61試驗。這項試驗結果顯示,服藥組的癌症發生率為7.7%,安慰劑組為7.1%。食藥局指出,由於服藥者胰臟癌、結腸直腸癌及肺癌等特定癌症發生率增加,導致服藥的利弊失衡。
兩年前,「沛麗婷」就一直受到關注,主要是關注減肥藥引起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這也是上市後研究CAMELLIA-TIMI-61的焦點。研究結果顯示服藥並沒有嚴重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
「沛麗婷」的主要成分為Lorcaserin,是血清素受體拮抗劑,該成分現在成為美國食藥局一開始核准,但後來不得不將其下架的減肥藥之一。
1997年9月,美國食藥局在核准減肥藥fenfluramine-phentermine六個月後將其下架,因為服藥者心瓣膜心臟病風險增加。此後從1999年到2012年,食藥局不再批准任何減肥藥。
2010年,由於減肥藥「諾美婷(Meridia)」增加中風和心肌梗塞風險也退出了市場。同年藥廠開始有所行動—包括超過6,000萬美元的遊說,為核准新藥物及曾經被拒絕的藥物鋪路。2012年,Lorcaserin成為十多年後第一個獲得FDA批准的減肥藥物。
註1:減肥藥可能與癌症有關?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20.02.1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2-13
家人間談論體重的態度需要改變!
對體重、身形的偏見普遍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就像減重計劃、排毒茶一樣常聽到。心理學家G.
Mackintosh專門研究體重和身體形象的問題,提出了以下的看法。
這裡談論的不是肥胖本身,而是「你看起來好像太胖了」、「你是不是吃太多了」、「你這樣的體型應該不愛運動吧」這樣的說詞。關於體重、身形的羞辱讓我們處於飲食失調的風險中,更讓我們避免運動,尤其是在公共場合。這不只對身心健康有負面影響,更可能限制了個人未來的發展。
也因為這樣,我們希望改變這個氛圍,更希望下一代不要面對這樣的壓力。儘管主流媒體、美容行業和衛生專業人員等在這些負面壓力的形成上發揮了作用,但最有力的影響還是來自與我們最接近的人,也就是家人。
父母直接影響了孩子對身體形象的想法,孩子帶著這些觀念長大並影響他人及後代。來自祖父母或親戚們的嘲弄不只影響著孩子,可能也喚起父母童年時期關於體重的創傷,讓他們無法應付這些語言。
對於那些在這個挑戰中苦苦掙扎的父母,這裡有一些過濾負面壓力的建議。
誠懇地分享
如果有人的言語冒犯了你或你的孩子,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要展現你的脆弱,向人們表達憤怒或挫敗等當下的真實感受。當這些親人在乎你並且希望你過得好時,這樣的方式可能會令人驚訝地有效果。如果覺得他們很容易受到傷害,請進行深入而有意義的對話,不要讓他們成為壞人,試著將注意力從過去的錯誤轉移到未來的可能性。
建立規矩
為自己的家和孩子建立一些明確的規矩,可能像是「在這個家中我們不討論體重」或「在我們家中,父母提供食物,而孩子決定他們自己要吃什麼」。
這些規矩可能需要不斷提醒,例如:「媽,大雄可以吃一些食物。」、「大雄,好好地吃你喜歡的東西!」
適時地緩和氣氛及機會教育
儘管你用心地處理,但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會如此。如果你認為某些人的行為或言語確實有害可能可以選擇限制接觸。這也是一個機會教育,告訴孩子們有關社會的有害訊息以及如何面對。「爺爺在長大時常常沒吃飽,食物很珍貴,所以如果有人沒把食物吃完時,他會很生氣。但現在這個時代,我們都吃得太多了,如果你吃飽了就可以停下,這些食物我們可以做點變化下一餐再吃。」
這可能也是調整適應能力的好機會,「我知道奶奶說你肚子有點大,讓你感到沮喪,但是奶奶說的話不一定是真的,我們不需要為了這個擔心太多。」
保持善意
但是,在面對這些充滿緊張的對話時,請務必保持善意、同情和理解。沒有人願意在被攻擊時接受建言,良善的溝通是鼓勵他人的最佳方法。我們必須面對這個現實,飲食文化的反思對人們來說仍然很陌生,尚未被廣泛接受。所以還必須做出許多的溝通跟嘗試,這都需要相當程度的努力。
社會變革的發生是因為人們需要,有高度的對話可以促進更好的社會。這些對話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以及子孫後代。畢竟,種族主義、同性戀恐懼症和性別歧視正不同程度地在世代相傳中被淘汰,應該也要發生在肥胖恐懼症上吧!
更多相關閱讀
與體態和平相處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1.1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2-12
藍色小丸子讓男性只看到藍色?!
「威而鋼」是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它被認為安全且副作用小。不過,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服用最高劑量(100毫克)可能帶來視覺上持續的副作用,如對光線敏感、色覺辨認障礙等。研究表示,雖然這些副作用很少見,但還是建議,第一次服用「威而鋼」的人應從較低劑量開始。
勃起功能障礙可能影響患者心理,並且可能阻礙人擁有滿足的性關係。威而鋼從1998年開始被核准用於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不久後它變成歷史上銷售最快的藥物,顯示男性在增強性表現方面有很大的需求。
不過,其實威而鋼一開始是用來治療高血壓。此藥會使陰莖的血管膨脹並放鬆平滑肌,使男性較容易勃起及保持勃起狀態。藥效通常持續3至5小時,偶爾會出現副作用如頭痛和視線模糊,但通常副作用很快就會消失。
最近來自土耳其的醫師從17位就診的男性找到一種現象。這些患者經歷許多視覺上的不適,包括:瞳孔異常膨脹、視線模糊、對光線敏感及色覺辨認障礙,其中色覺辨認障礙的症狀是主要看到藍色而看不到紅色或綠色。
這17位男性全都是第一次服用威而鋼,並且都服用最高劑量。沒有人是經由醫師開立處方箋取得藥物的。當藥效開始時,他們就開始經歷視覺上的副作用,並且在服藥24-48小時後症狀仍然持續。
在診所的醫師為這些男性做了許多眼睛檢查並追蹤他們的狀況以了解症狀的發展。所幸的是,21天後所有男性的症狀都消失。不過,對他們來說這無疑是個不好的經驗。
醫師表示,對於大多數男性,任何副作用都是短暫且輕微的。不過,醫師強調,對於少數男性來說,可能出現持續的眼睛或視覺方面的問題,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男性無法有效分解威而鋼,並從身體排出,導致這些人體內的濃度比多數使用者來得高。
這些男性都是第一次服用且服用的是最高劑量。從較低劑量開始代表副作用會比較不嚴重。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2.0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2-11
瑜珈、太極、氣功能改善下背痛嗎?
許多人有下背痛的問題。典型治療下背痛的方法涉及治療,如鴉片類藥物、手術等和自我調理。最關鍵的是盡可能降低鴉片類藥物使用及增加以身體運動為基礎的療法,藉此降低疼痛、增加身體功能及安全。
患者通常被建議以非藥理的治療方法來處置下背痛,如運動、身心介入療法(mind-body
interventions)等,但這些方法真的有用嗎?最近一項回顧研究檢視了三種以身體活動為基礎的身心介入療法:瑜珈、太極及氣功對慢性下背痛的影響。
研究還發現,做瑜珈強度越大、時間越長可以降低背痛;而太極能減低20歲男性的急性背痛,並且比做伸展更能降低年輕男性下背痛。
許多退伍軍人及現役軍人有慢性下背痛,並且情況很普遍。這份研究所檢視的文獻中有兩篇聚焦於退伍軍人的活動形式,尤其是瑜珈。研究指出,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以身體活動為基礎的身心介入療法可能對有慢性下背痛的退伍軍人有益。
由於關於氣功的文獻只有3篇,因此研究人員不清楚這是否有助於治療慢性下背痛。目前有文獻支持瑜珈具正面影響,但太極和氣功對改善下背痛的效果仍缺乏研究。
有慢性下背痛的人面臨身體功能受限、因失能難以執業及長期失能的風險增加。並且由於治療成本如鴉片類藥物、住院、手術及缺勤等,慢性下背痛導致的經濟負擔很大。
瑜珈、太極及氣功可能可以用作替代藥物、手術等治療的另類選擇,但是研究認為還需要更多臨床試驗及量化證據醫師才能更有信心地提供這些處置方法來改善患者的下背痛。
回顧性研究的文獻
研究人員找了625篇經過同行評審的文獻,其中32篇符合研究的篩選標準而被納入研究。結果顯示,多數文獻指出三種身體活動能有效治療下背痛,在減輕疼痛、憂鬱、焦慮及與疼痛有關的失能及改善身體功能方面有正面影響。
這份回顧研究所檢視的文獻包含隨機與非隨機的研究,共有3,484名33-79歲的參與者。關於瑜珈的研究有25篇、太極4篇、氣功3篇。多數研究是在印度進行,其次為美國,此外還有澳洲與德國。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2.0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2-10
所有女性產後應了解高血壓徵兆!
婦女於產後出現高血壓其實並不少見,如果未治療可能導致嚴重結果,包含中風或死亡。最近一份研究強調,不論婦女過去是否有高血壓,產後所有女性都需要了解高血壓的徵兆或症狀。
研究分析於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間產後因為高血壓再次住院的164名女性的資料。64.6%是在出院後七天內再次住院,其中有39%在出院前並未被診斷出有高血壓。
研究作者表示,身為醫師,他們不斷找尋方法來處置這個問題以降低死亡人數。在其執業的醫院中許多婦女在產後因為高血壓而再次住院,即使他們過去沒有高血壓病史。這份研究指出在婦女出院前醫師應該教育他們—不是只教育高風險婦女—關於高血壓徵兆及症狀的重要意義。
研究指出,目前對於導致產後高血壓的原因及誰是高風險者尚不清楚,故還需要更多研究來了解。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2.0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2-07
防曬產品化學成分的確會進入血液!
去年5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小型研究指出,防曬產品中的化學物質被吸收到人體中,而且濃度高到足以引起安全疑慮(見報導)。
FDA延續這項研究,再次證明防曬產品的化學物質,有一定程度地進入血液中。但FDA和皮膚癌專家都強調,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防曬成分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傷害,人們還是應該繼續使用,以防止曬傷並降低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大多數防曬產品中的活性成分包括:阿伏苯宗(avobenzone)、羥苯甲酮(oxybenzone)、奧克立林(octocrylene)和依莰舒(ecamsule)等化學物質,這些成分會吸收紫外線,達到防曬的的效果。
在台灣,除了含有二氧化鈦成分的防曬類化粧品以「一般化粧品」管理外,其餘防曬劑成分以「含藥化粧品」管理,亦即上市前必須向衛生福利部辦理查驗登記,而含有禁止使用之成分或使用成分不符限量規定者不予核准。
研究怎麼做?
FDA這項最新研究召募了48名自願受試者,在四種防曬噴霧或防曬乳中,每名受試者被隨機分配使用一種。第一天在整個身體上塗抹產品,然後在接下來的三天裡每天塗抹四次。研究人員對防曬產品中的六種活性成分進行測試,發現全部都吸收進入受試者的血液中,而且是超過FDA所定產品無須進行額外安全測試的門檻數值。
研究發現,在大多數參與者中,單次使用後活性成分吸收量就超過了FDA所定的安全數值。而且它們會殘留在體內,50%以上的使用者中,阿伏苯宗、辛磺酸鹽和辛氧酸鹽的數值持續升高長達7天,而高滲酸鹽和羥苯甲酮則長達21天以上。
FDA指出,這項研究的限制在於人工實驗室的條件。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在戶外擦防曬產品,因為這些產品暴露於熱和陽光下,可能會影響吸收。
是否對人體有害 還需要更多測試
FDA藥物評估與研究中心主任Janet
Woodcock博士表示,成分被皮膚吸收並進入人體的事實並不意味著該成分是不安全的,還需要進一步的測試,以確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長期使用的時候。
還有其他防曬選項
雖然還需要更多實驗來證實對人體的影像,但是如果對化學防曬產品安全性有所疑慮,可以選擇礦物防曬產品。礦物防曬產品透過氧化鋅和二氧化鈦來反射陽光,而不是像化學防曬產品一樣吸收,這類產品的安全性目前已有證據支持。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1.22)、Health Day(2020.01.21)、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20.01.2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2-06
陰道有分泌物是正常現象嗎?
頻繁的陰道分泌通常是正常的現象。它是陰道和子宮頸內的腺體製造出來的液體,例行公事地冲掉死亡的細胞和細菌,以保持陰道的清潔、潤滑,且無感染。
這些分泌有顏色、氣味和數量的不同,根據月事週期、哺乳、排卵或性興奮而定。甚至藥物,如抗生素或類固醇,灌洗或使用某些肥皂,泡沫浴也會改變分泌物的本質。
分泌物有以下的狀況時,則需要諮詢醫療專業:
1)顏色不正常(正常的顏色,由清澈到白且黏)
2)氣味改變
3)分泌物的黏稠度和平常不同
4)特別是陰道會癢、紅腫,流血污斑或灼熱
這些症狀可能是性傳播感染,如未治療,可能會散播到子宮、卵巢和輸卵管,而且會傳染給配偶。
和陰道分泌物相關的,最普通的兩種性傳播感染,淋病和披衣菌,也可能是細菌性陰道炎、子宮頸炎、骨盆腔發炎、念珠菌感染,或者是忘了取出的衞生棉條。有時候,雖然不常發生,陰道分泌物可能是癌症的跡象。
生育年齡的婦女最常見的陰道感染之一是細菌性陰道炎,乳白色分泌物,有強烈魚腥味。相反地,念珠菌感染的分泌物則無味,白色且濃稠。
不論有否分泌物,維持陰道健康的方法如下:
1)如厠後,衛生紙由前方往後方擦拭
2)穿棉製的內褲
3)避免公共熱水浴池,灌洗陰道、女性清潔噴劑、彩色或香水衛生紙及除臭衛生棉
不管任何原因,陰道分泌物以及潛在的問題都可以治療。若有不正常的分泌時,必須經由醫療人員確診後進行適當的療法,不可自我診斷導致誤診。
編譯來源:Healthy Women (2020.01.2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