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0
吃冰引起牙痛?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你知道為什麼吃冰或冷水漱口會覺得牙疼?
科學家相信他們已找出為何有些人一口咬下冰棒或喝下冷飲時會引起牙痛或頭痛。
研究主導者K.
Zimmermann 教授的團隊已找出敏感牙齒中的細胞和信號,叫做短瞬時受體電位通道5(TRPC5),也稱為瞬時受體蛋白5(TRP-5
)是一種多通道蛋白,可以偵測溫度大幅下降,刺激牙痛和腦陣痛。
牙齒的外層的琺瑯質,其下為牙本質。牙本質接連最內層牙髓,就是神經細胞駐所地。位於內層牙髓和牙本質之間有一個特別的細胞類型─齒原細胞(odontoblast)。而TRPC-5就在齒原細胞裡。
如果有蛀牙或牙齦病的人,因為牙本質暴露在外,讓TRPC5可以偵測到冰、冷,牙齒就會比較敏感。
研究人員觀察老鼠和人類來了解疼痛如何引發,將細胞和神經所發生的現象記錄下來。
Zimmermann 教授說:說「人類牙齒的小洞和蛀牙中,發現到許多不確定數目的TRPC5。我們相信可以設計物品,如:將貼片或口香糖局部用在牙齒,以隔絶TRPC5,對於治療牙齒痛或牙本質高度敏感可能很有幫助。
一個普通的家庭療法─丁香精油含有一種化學物質稱丁香酚,可以隔絶TRPC5通路。
科學家不建議自我療法,強調正在牙痛的人應該去看牙醫。
英國的牙齒學會Damien
Walmsley教授以為隔絶痛只是暫時的,重要的是治療和預防起因。清除蛀牙、使用對付敏感牙齒的牙膏、規律性刷牙可防止牙齒和牙齦的疾病。未來的牙膏也許可加入TRPC5的抗劑,牙齒的產品也能預防因敏感而引起的痛。
食用糖類、酸性食物或飲料越頻繁,牙本質和琺瑯質越容易酸蝕變軟,蛀牙機率越高。因此,最好只限制在用餐時食用這類食物。
此研究由德國研究基金會和美國霍華休斯醫學機構贊助,沒有商業的經援。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
編譯來源:BBC NEWS (2021.03.2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3.19
甜蜜蜜地防曬—多吃葡萄
防曬除了塗抹及遮蔽外,又多了吃的方式
一項食用葡萄可以抵抗紫外線帶來皮膚傷害的研究發現,最近發表在《美國皮膚科學院期刊》。
研究顯示,葡萄中的天然成分「多酚」增強曬傷抵抗力,以及在細胞層中減少紫外線傷害。
葡萄可以阻止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受試者每天服用2.25杯的葡萄粉末。兩週後,研究團隊測量其服用前後皮膚受紫外線損害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吃葡萄有保護作用。它讓紫外線誘發最低致紅斑的劑量(MED)平均增加74.8%。皮膚切片的分析顯示,吃葡萄和減少DNA損害相關;皮膚細胞的死亡較少,
發炎標誌減少。如果不察覺,會損害皮膚的功能,可能導致皮膚癌。
估計5個美國人就有一個在70歲前就會有皮膚癌。大多皮膚癌的案例和暴露來自太陽的紫外線相關:佔了大約90%的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和86%的黑色素瘤皮膚癌。另外估計90%的皮膚老化是由於太陽。
研究者Elmets醫師總結:「吃葡萄可見到明顯的光保護作用,我們能夠指認出這個益處發生時的分子途徑。葡萄可作為一個防曬的食品,它讓皮膚除了防曬產品之外又多了一層保護。」
編譯來源:EurkAlert (2021.02.2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2.27
減肥迷思(一):不吃早餐可以幫助減肥?
減少攝食來減肥比多運動來得有效,所以不吃早餐可以嗎?
俗話說早餐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是不吃早餐可能有助於減肥嗎?
這項策略背後的基本原理是,每天少吃一頓飯會使卡路里的總攝取量降低。但是,事情似乎並非那麼簡單。
一項於2010年發表的研究分析了2,184位9-15歲的人的食物攝取資訊。20年後,研究人員又再次要求他們提供相同的資訊。
他們將在兒童和成年時期不吃早餐的人的數據與從未或僅在成年時期不吃早餐的人的數據進行了比較。
與其他組相比,在兒童和成年時期不吃早餐的參與者傾向於有較粗的腰圍、較高的空腹胰島素值,以及較高的總膽固醇含量。
有時候,不吃早餐的人在一天當中的剩餘時間裡會吃更多的東西,以彌補這一餐的不足。但是,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吃早餐並不會導致午餐時間吃得更多。研究作者們的結論是:「不吃早餐可能是減少某些成年人每日能量攝取的有效方法。」
但是,研究人員只有檢視參與者在午餐時(而非晚餐)的食物攝取量。而且該研究僅包含24名參與者,因此在從調查結果中得出可靠的結論方面,我們應該更加小心。
2007年有一項規模較大的研究(包含25,000多名青少年)試圖找出不吃早餐和超重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還評估了酒精攝取量和不活動程度的影響。
科學家發現,不吃早餐與超重的關係比飲酒或不運動程度還要大。
在_Obesity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_期刊上發表的2020年系統綜述與統合分析也同意這個說法。在分析了先前的45項研究結果之後,作者們得出以下結論:
「不吃早餐與超重/肥胖有關聯,且不吃早餐會增加超重/肥胖的風險。」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2021.01.0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2.05
你愛吃油炸嗎?小心嚴重心臟病和中風!
我們已經很清楚西方飲食不利心血管健康,但尚不清楚油炸食品對嚴重心臟病和中風風險有什麼影響。
最近一份研究顯示,吃油炸食品可能增加嚴重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相較於每周吃的油炸食品量最少的人,每周吃的量最高的人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28%、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22%、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了37%。
此外,吃油炸食品與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心臟衰竭之間存在線性關係。每周每多吃114克油炸食品,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心臟衰竭的風險就會分別增加3%、2%和12%。
油炸食品究竟如何影響心血管疾病
油炸食品究竟如何影響心血管疾病的發展尚不完全清楚,但他們提出了幾種可能的解釋:
*
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促進了身體對能量的吸收,它們從經常用於烹飪的氫化植物油中生成有害的反式脂肪酸。
* 油炸食品會增加影響身體發炎反應的化學分子。
*
油炸類如炸雞和薯條常添加高鹽,而且人們通常配著含糖飲料食用,這些都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
研究是怎麼做的?
為了對此有所了解,他們匯總了來自17個相關研究的資料,包含562,445名參與者和36,727個重大心血管事件(例如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數據,以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另外,他們也匯總了6個研究的資料以了解吃油炸食品與心血管疾病和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之間的潛在關聯。這6個研究包含754,873名參與者,在平均9.5年的追蹤期內有85,906人死亡。
分析顯示,相較於每周吃的油炸食品量最少的人,每周吃的量最高的人與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28%、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22%、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了37%。
此外,吃油炸食品與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心臟衰竭之間存在線性關係。每周每多吃114克油炸食品,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心臟衰竭的風險就會分別增加3%、2%和12%。
研究人員指出,有些研究僅包括一種油炸食品,例如炸魚、番薯或點心,而不是油炸食品的總攝取量,這可能低估了所發現的關聯。
另外,研究沒有發現吃油炸食品與死於心血管疾病或任何原因有關,但這可能是由於研究能分析的死亡人數相對較少。
研究人員還提到,他們找到的研究在設計方面差異很大,並且全都依賴於參與者回憶,在解釋結果時應考慮這些因素。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1.1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1.25
你是不是對糖誤會大了?六大迷思看這裡
幾世紀以來,糖這種結晶狀的甜味劑不僅出現在每個人的點心、飲料裡,也讓我們的內臟和頭腦變成它的俘虜。糖也因此變成爭議的焦點,產生了一些常見的迷思。
什麼是糖?
糖是一種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一種由碳、氫和氧組成的分子。其他碳水化合物還有澱粉和纖維素,它們是組成植物細胞壁結構的物質。
葡萄糖和果糖屬於單醣。蔗糖或砂糖是雙醣,由葡萄糖和果糖兩個單醣組成,人體消化後將之分解為單醣。
不過,單看糖的化學性質仍不能解釋糖的惡名。該物質之所以惡名昭彰,是因為它甜美的味道讓人難以克制,但食用過量對我們的健康有害。
1.糖會上癮
一些專家認為糖是一種成癮物質。2017年一份引起爭議的評論中寫著:「動物的研究顯示,攝取添加糖後的反應與吃藥後的反應兩者高度相似,包括:暴飲暴食、渴望、耐受反應、戒斷反應、過敏交叉反應,耐受交叉反應、依賴交叉反應、犒賞和食用鴉片類藥物的反應如嗜睡、噁心、便秘等。」。
但是,這篇評論著重於動物研究。正如另一篇評論的作者所解釋的:「很難將此研究結果套用在人身上,因為人類很少單獨食用糖。」。
卡迪夫大學心理學學院的D.
Dwyer博士說:「雖然確實有人對糖上癮,但對糖和其他食物的成癮性行為僅存在於少數肥胖者中。不過,我們應該記住,糖除了具有讓人上癮的可能性外,還可能讓人過度飲食。」。
倫敦帝國學院的藥物獨立科學委員會主席D.
Nutt寫道:「目前尚無科學證據指出糖會使人上癮,儘管我們知道糖具有心理作用,包括產生愉悅感,而且幾乎可以肯定這些作用是通過大腦獎賞系統引起的。」。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健康專家沒有將糖歸類為成癮性物質,並不代表糖是健康的。
2.糖會讓孩子過於亢奮
這也許是與糖有關最普遍的迷思:吃糖會讓孩子亢奮。實際上,這背後並沒有科學證據。
1995年的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一份統合分析整合了16篇研究中23項實驗的資料。他們的結論是:「這份統合分析發現,糖(主要是蔗糖)不會影響兒童的行為或認知能力。」。
然而,研究作者表示,他們無法排除糖可能對孩子有些許影響,並且也有可能某些兒童對糖的反應不一樣。不過,整體而言,科學家表示糖對兒童的影響並沒有家長指出的那麼大。
3.糖會導致糖尿病
另一個相對普遍的迷思是糖直接導致糖尿病。但是,兩者之間沒有直接的關係。這種混淆可能來自於血糖值與糖尿病之間的關係,但兩者的關係其實並沒有那麼直接。
超重和肥胖是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因子,而攝取大量糖分確實會讓人容易超重或肥胖。但是,糖不是導致第2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
至於第1型糖尿病,飲食和生活方式並不會讓人罹患此病。
4.控制飲食時應避免水果
水果很美味,部分原因出自其所含的天然糖。由於含糖量高,有些人認為若要保持體重時應避免吃水果。
這是一個迷思。水果包含多種健康化合物,包括: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纖維。吃水果有益健康,如可以降低死亡率。
一項研究指出,冷凍芒果乾不僅不會增加體重,還對空腹血糖值正面影響。另一項研究發現吃藍莓可增強胰島素敏感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項研究分別獲得了國家芒果委員會和美國Highbush藍莓委員會的資助。
不論如何,吃水果有益健康是毫無疑問的。透過不吃水果來減少糖份攝取將是一個錯誤。
5.我們應該不要吃糖
由於我們知道攝取過量的糖對健康有害,所以減少攝取量是有道理的。但是,沒有必要將其從我們的飲食中完全去除。
如上文所述,水果中含有糖,它們有益於健康,因此從我們的飲食中去除水果會適得其反。
就如同其他生活習慣,節制是關鍵。這也就是說,含糖飲料如汽水與一些負面的健康後果有關,包括:腎臟受損、細胞老化、髖部骨折、肥胖、第2型糖尿病等。所以,少喝汽水絕對不是個壞主意。
6.糖會致癌
儘管謠傳糖會致癌,但大多數專家並不認為糖會直接導致癌症或助長其擴散。
這個迷思可能來自於─糖可以提供癌細胞迅速分裂所需的大量能量。
但是,所有細胞都需要糖。除了糖,癌細胞還需要其他營養物質才能生存,例如氨基酸和脂肪,因此癌細胞生長不是僅與糖有關。根據英國癌症研究,並沒有證據指出,遵循無糖飲食可以降低罹癌的風險或增加罹癌後的存活率。
就如同攝取糖與糖尿病之間不是直接的關係,糖與罹癌風險也不是直接相關。而是,糖與體重增加有關,而超重和肥胖都與癌症風險增加相關。
因此,雖然糖不會直接引發癌症,也不會助長癌細胞,但是,如果食用大量糖並且變胖,他們的罹癌風險就會增加。
科學家持續研究著癌症與攝取糖之間的關係。如果兩者之間存在關聯,這種關聯也不是直接的。例如,美國癌症協會表示:「有[…]證據顯示,高糖飲食影響胰島素和相關荷爾蒙含量的方式會增加特定癌症的風險。」。
一項分析了101,279名參與者的資料的研究指出,在控制了多種因素(包括體重)後,糖攝取量也與整體罹癌風險較高有關。其他研究也發現糖攝取量與特定癌症(例如子宮內膜癌和結腸癌)之間存在關聯。不過,到目前為止,這一關聯並沒有像流傳所說的那麼確定。
關鍵在節制
糖是一個受到廣泛研究的主題。在Google
Scholar的搜尋引擎中輸入「糖
健康」單單2020年就有78,000多個研究。檢視如此多的內容很麻煩,並且與任何科學研究主題一樣,這些研究也存在分歧。
需要牢記的是,許多研究糖的健康影響的研究都從食品工業獲得資助。一項關於汽水、營養和健康的統合分析檢視了88項相關研究的結果。他們發現喝汽水與體重和健康問題之間存在明顯關聯。他們還指出,相較於沒有業者資助的研究,由食品工業資助的研究所顯示的汽水對健康的影響要小得多。
儘管人們對糖有許多誤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雖然糖可能不會直接導致糖尿病或癌症,但高糖飲食並不健康。所以關鍵是—節制。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21.01.1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1.16
美國最新飲食指南首次提供嬰幼兒飲食建議
到底孩子們可以給吃多少糖果或巧克力?
美國發布的最新飲食指南首次列入對嬰、幼兒的飲食建議。指南建議,2歲以下小孩應避免飲食中有任何添加的糖,2歲以上小孩應避免攝取超過總體熱量10%的添加糖。
飲食指南諮詢委員會建議,任何添加的糖對嬰兒的發展都不好,父母或照顧者應避免在小孩的飲食中添加糖,因為這與兒童肥胖及未來慢性疾病風險有關。
然而,過去的研究發現,平均而言,嬰兒每天攝取約1茶匙(約5克)的添加糖,幼兒每天約攝取6茶匙(約30克)的添加糖。
添加糖用於加工食品及飲料中以增加甜度,不同於一份水果或一杯牛奶本身所含的天然糖。不過,根據美國兒科學會,雖然100%果汁看似能提供跟整份水果一樣的營養,但實際上不能。飲食指南諮詢委員會指出,人們攝取的添加糖將近70%來自於五類食物:含糖飲料、甜點、加糖咖啡與茶、糖果、早餐玉米片等。
據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添加糖在食品標示上指的是紅糖、玉米甜味劑、玉米糖漿、右旋糖(dextrose)、果糖、葡萄糖、高果糖玉米糖漿、蜂蜜、乳糖、麥芽糖漿、麥芽糖、甘蔗糖漿、粗糖及蔗糖。
編譯來源:
* CNN(2020.12.30)
* 2020-2025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