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02
哪種海鮮的塑膠微粒最多?
英國赫爾約克醫學院和赫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檢閱了50多項研究(自2014年至2020年),以瞭解全球魚類和貝類中的塑膠微粒污染程度。
研究顯示,每公克的軟體動物中的塑膠微粒含量為0至10.5微克,以蛤蜊、淡菜、牡蠣和扇貝的含量最高;甲殼類動物為0.1至8.6微克,魚類則為0至2.9微克。
在亞洲沿海地區收集到的軟體動物是受塑膠微粒污染最嚴重的。研究人員暗示說,這些區域被塑料污染的情況較嚴重。
研究作者指出,軟體動物的最大消耗國為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和美國,其次是歐洲和英國。
塑膠廢料由湖泊和河流最終排入海洋,可能會進入貝類、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體內。至2060年,全世界每年產生的塑膠廢料可能增加至三倍,達到155至265百萬公噸。
研究人員說,他們還需要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數據,以了解這個問題在不同的海、洋和水路之間有什麼不同。他們說,有必要標準化測量塑膠微粒污染的方法,以便進行比較。
塑膠微粒污染對於健康的影響
根據報告內容,科學家們仍在試圖了解食用這些廢塑料的細小顆粒污染的魚類和貝類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研究作者E.
Danopoulo──赫爾約克醫學院的研究生說:「目前尚未有人完全了解塑膠微粒對人體的全面影響,但其他研究的早期證據顯示,它們確實會造成傷害。」
Danopoulos在約克大學的新聞稿中提到:「要了解塑膠微粒對人類食用的全面影響的重要步驟就是首先要完全確定人類攝取的塑膠微粒含量有多少。我們可以透過調查有多少海鮮和魚類被食用,並測量這些生物中的塑膠微粒含量來開始這項研究。」
這項報告是於12月23日發表在《_環境健康視角_》網路期刊上。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0.12.2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2.25
2020最大的科學突破之一:培養肉的發明
到本世紀中期,地球上將會有90億人口。而人類要如何在不傷害生物多樣性和不消耗過多能量的情況下,適當地養育這些人呢?如今,雞和火雞的生物量已經比世界上所有野生鳥類還要多了。而我們所食用的動物的生物量也已是野生哺乳動物的十倍以上。
因此,飲食創新是必需的。其中有些在沒有「尖端」科學的情況下仍是可行的,例如:將營養豐富且富含蛋白質的昆蟲轉化為美味的食物或利用植物蛋白製造出人造肉。關於後者,自2015年以來,加州就有一家叫作Impossible
Foods的公司在出售「牛肉」漢堡(這個牛肉主要是由小麥、椰子和馬鈴薯製成)。不過,這些漢堡要滿足肉類美食者的需求可能還要一段時間,因為以紅色的甜菜根汁替代血並不那麼引人食慾。
但生物化學家在這方面一直有在突破。透過從動物身上取得一些細胞,再用適當的營養物刺激生長來「培養」肉,是可以做到的。就在上個月,新加坡食品監管局批准了由美國新創公司Eat
Just銷售其研發的「培養」肉。可接受的肉類替代品讓我們的飲食方式產生了良好的改變。它們是有生態效益的,而對我們許多人來說,也是一種道德上的進步;未來的世代將會回頭看當今盛行的「工廠化農場」技術會感到驚恐。現在,我們可以以樂觀的態度來看待這方面的迅速發展。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 (2020.12.2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2.02
純素食者有較高骨折的風險
一項英國的大型研究警告,素食主義者面臨的骨折風險比葷食者高了43%。
風險的增加並不僅限於不吃肉、魚、奶製品,或雞蛋的素食者。研究人員還發現,吃魚但不吃肉的人(pescatarians),以及不吃肉和魚但吃乳製品和/或雞蛋的素食者,發生髖部骨折的風險明顯較高!
18年以來的數據告訴我們什麼?
這項發現是根據數十年,在大約55,000位英國人的飲食和骨折風險上的追蹤而得到的結果。這些人都參與了1993年至2001年間的EPIC-Oxford研究。(EPIC,又稱歐洲癌症與營養前瞻性調查,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團隊之一)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也是牛津大學的營養流行病學專家Tammy
Tong說:「為了這項飲食和骨折風險的研究,我們分析了平均收集18年以來的數據,並發現純素者、蛋奶素者和魚肉素者的髖部骨折風險都比葷食者高。」。
她說:「純素者的髖部骨折風險比葷食者的高出2.3倍,相當於10年間,每1000人中就會增加15個發病案例。此外,與葷食者相比,純素者在身體任何地方以及腿部和脊椎骨骨折的風險也較高。」。
在最初的55,000人中,葷食者只有略超過29,000,魚肉素者大約為8,000人,奶蛋素者為15,500人,純素者為將近2,000人。
參與者在加入EPIC-Oxford研究時就進行了飲食評估,而2010年又再評估一次。而2016年則是透過搜集在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的國家衛生服務記錄而完成骨折風險的追蹤。
在那期間,共有超過3,900個骨折案例:566例手臂骨折,889例腕部骨折,945例髖部骨折,366例腿部骨折,520例踝部骨折以及467例其他骨骼骨折(包含肋骨、脊椎柱或鎖骨)。
然而,在研究團隊考量每個參與者飲食中的鈣和總蛋白含量後,在不吃肉的參與者中所觀察到的較高骨折風險確實有所減少。若將BMI值納入考量,風險也會下降一些。非葷食者的風險仍然明顯較高。
非葷食者的風險仍然明顯較高,為什麼?
Tong表示:「一方面,純素者、蛋奶素者和魚肉素者的BMI都比肉食者低。而較高的BMI與跌倒時有較好的緩衝、增強雌激素產生以及使骨骼更強壯有關。」
Tong也指出,鈣和蛋白質的攝取對骨骼健康很重要,而非葷食者的鈣和蛋白質攝取量都較低。在這項研究中,純素者的鈣攝取量尤其低。
因此即使考慮了所有的可能影響因素,純素者的整體骨折風險仍然較高,而腿部和臀部斷裂的特定風險也較高。Tong說,這可能表示有其他未知因素會影響骨骼健康,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臨床營養學系的主任Lona
Sandon對研究結果進行了審查。
她說:「這些研究結果並不意外。」並指出:「蛋奶素和純素飲食並不總是健康,並且可能缺乏許多營養素。」。
Sandon補充說,這些飲食與較低體重有關,而體重降低本身就是降低骨骼密度的風險因素之一。此外,較低的肌肉量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Sandon說,除了鈣和維生素D之外,健康的骨骼還需要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K,磷和鎂。
她說:「飲食中包含牛奶、雞蛋,起司或優格的素食者通常可以獲得所需的營養。如果素食者在食物選擇上沒有多加考慮,他們可能會缺乏上述所說的及其他營養素,包含必要的維生素B、鐵和鋅。」。
Sandon說,肉對於健康飲食並不是必要的,但偶爾在飲食中包含一些肉、禽肉或魚,可以為你的營養提供很多幫助。
此研究發表於11月22日在_BMC Medicine_的線上期刊。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0.11.2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9.25
由酒產業資助的酒相關研究正在增加,令人堪憂
越來越多的酒產業資助有關酒消費影響的學術研究,有些研究甚而聲稱酒對健康帶來好處。
紐約大學的研究團隊指出,自2009年以來,由酒公司或相關組織資助的研究項目已增加56%。將近13,500項研究是由酒產業直接或間接資助。
研究人員說,酒產業對科學研究的贊助規模導致人們對潛在的研究偏見、利益衝突和選擇性報告結果感到擔憂。
研究者Dr Su
Golder表示:「我們的研究發現了令人堪憂的趨勢。儘管酒產業各自進行的健康研究已急劇下降,但同時,透過酒產業資助的研究項目卻在增加,無論是提供資金給研究人員或透過其他酒相關組織資助。」
Dr Su
Golder也說:「許多人以為資助酒精研究的這些相關組織為慈善機構,且不明白這些組織與酒產業之間的關係,因此許多酒公司得以利用『透明度漏洞』來掩飾自己。」
「儘管酒精行業資助了許多合法的研究領域,例如對成分和環境影響的研究,但他們在健康部分的研究,實在令人擔憂。許多這類研究都聲稱酒精具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並表示物質濫用的問題是個人的選擇,而非產業的行為問題。」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發現的酒產業參與的研究,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該研究的另一位合著者 Jim
McCambridge教授補充道:「雖然研究人員本該在期刊發表研究時,揭露資助者,但大家常常沒有做到,因此,我們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公開透明度。」
「大家都知道,透過贊助研究,藥廠和煙草公司成功且有陰謀地顛覆科學證據,影響政策數十年。因此,雖然我們需要有更多的研究,但是,酒產業對科學研究的影響規模、性質和廣度著實帶來更多擔憂。」
「儘管酒公司可能聲稱他們正透過提供研究經費來履行公民義務,但這些研究應該由獨立學者來進行才更為妥當。」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0.09.1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9.01
COVID-19下架肯德基炸雞超過一甲子的廣告口號
影片來源:KFC UK and Ireland
肯德基炸雞已暫停使用其代表性的廣告口號「令人吮指般得美味(It's
finger lickin'
good)」,因為這個標語在目前COVID-19大流行情況下不合適。現在,保持個人衛生已成為根除病毒傳播的首要措施。
該口號已被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
Inc)旗下的連鎖店斷斷續續地使用了64年。從8月31日開始,他們將暫停在全球的廣告中使用該口號,等到適當時機再重出江湖。
目前肯德基在YouTube頻道上發布了一個新的短片,影片中各種肯德基炸雞桶上的「Finger
Lickin」字樣被模糊了,並在最後以標語「我們一直在講的口號去哪了?忽略它。暫時。」作結。
這麼好吃,舔自己的手指,也舔別人!?
在此舉之前,肯德基已經下架了其在英國的一則廣告,該廣告主打其口號代表的意象,顯示人們在吃了炸雞後舔自己及同伴的手指。
根據英國行銷產業媒體Drum,該廣告於3月份上架,在社群媒體上遭受廣泛批評,認為其宣傳行為可能增加COVID-19傳播的機會,英國廣告標準局至少因此收到了150份投訴。
這是大型企業因為被強烈批評缺乏敏感度或與現實脫節而被迫重新考慮品牌名稱和標語的另一個例子。
之前,生活產品巨頭「聯合利華」最近更改了其具有40年歷史的護膚霜品牌名稱Fair&Lovely;汽水製造商「百事可樂」遭受來自社群媒體的壓力後,正計劃更改其產品「煎餅楓糖漿Aunt
Jemima」的名稱。
肯德基全球行銷總監C.
Tan-Gillespie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發現自己處於一種獨特的情況—我們代表性的口號不太適合當前的環境。」。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8.2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1
5年內飲料公司廣告含糖及能量飲料花費增加26%!
最近一份報告Sugary Drinks FACTS
2020顯示,2018年飲料公司花了10.4億美元(約新台幣300億元)為含糖飲料和能量飲料打廣告,比2013年增加了26%。該報告紀錄了飲料公司持續且廣泛地針對兒童、黑人和西班牙裔青年投放含糖飲料的廣告,這助長了影響有色人種的健康落差。
研究作者F.
Fleming-Milici博士說:「飲料公司已承諾採取行動以減少人們從飲料中攝取到的熱量,但與此同時,他們大大增加了其未減少熱量的含糖飲料的廣告。飲料公司不應該犧牲孩子的健康而獲利,而應該將他們的廣告投入到那些有益於健康而非埋沒健康的產品上」。
用在含糖及能量飲料的廣告費用
該報告指出,在含糖飲料廣告總支出中,單單花在促銷一般汽水及汽水品牌就用了一半以上的總支出(5.86億美元,約新台幣169億元),比2013年增加了41%。相比之下,所有低糖和無糖飲料的廣告支出加在一起,包括水和100%果汁,總計為5.73億美元(約新台幣166億元)。
2013年至2018年期間,各種含糖飲料的廣告支出都有增加。運動飲料廣告增加了24%,在2018年總計達到1.59億美元(約新台幣46億元),冰茶的廣告幾乎增加了2倍,從2013年的3800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11億美元(從新台幣11億元增加到32億元)。
鎖定特殊族群的行銷
該報告還發現,公司繼續鎖定黑人和西班牙裔年輕人投放含糖飲料電視廣告,這些年輕人比非西班牙裔白人年輕人飲用含糖飲料的比率更高。這些針對性的宣傳不成比例地影響有色人種肥胖和其他與飲食相關的疾病,助長其負面健康結果,是嚴重的問題。系統性和制度性對於健康和機會的障礙也導致有色人種的健康狀況較差和持續的落差。
研究作者J. L.
Harris表示,研究結果顯示飲料公司持續針對黑人及西班牙裔社群投放廣告,這加劇了影響這些社群的持續的健康落差。公司不應針對有色人種投放幾乎是在宣傳不健康產品的廣告,並埋沒為了改善年輕人長期健康而做的努力。
其他重要發現有:
* 青少年仍然是含糖飲料廣告的主要目標受眾。
*
學齡前兒童和兒童暴露於含糖飲料電視廣告的情況正在增加。
*
含糖飲料廣告主要由「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推動。「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分別佔所有含糖飲料廣告支出的38%和31%。從2013年到2018年,「百事可樂」含糖飲料廣告支出增加了28%;「可口可樂」含糖飲料廣告支出增加了81%。
*
2018年,4個品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佳得樂」(Gatorade)和「激浪」(Mtn
Dew)分別花費超過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來宣傳含糖飲料。
報告提出以下建議:
*
飲料公司應承諾停止繼續鎖定有色人種行銷含糖飲料
*
州和地方政府應對含糖飲料徵收消費稅,並將所得收入用於由社區訂定的計劃和服務,以減少健康和社會經濟落差。
*
美國食藥局(FDA)應制定法規以解決實務上不清晰的標示,例如:要求在產品包裝的正面公開產品含糖、含低熱量甜味劑、果汁和咖啡因的含量。
*
州和地方政府應禁止業者向18歲以下的兒童銷售能量飲料和濃縮型能量飲料,並要求將其放在不易看見的地方(例如櫃檯後面)。
*
基層和其他倡議團體應展開倡議活動,強調過多含糖飲料廣告,尤其是針對青少年和有色人種投放的廣告。
*
醫療人員應針對兒童和青少年舉辦活動,以提高對這些危害的認識,尤其是對於那些被認為比汽水和能量飲料更健康的含糖飲料,如運動飲料、冰茶和風味水等。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6.2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