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6
哺乳結束後,乳房啟動「自毀」功能?!
女性的乳房在哺餵母乳的期間儼然是全職的奶水製造工廠,但是,當母乳哺餵停止時,這個「工廠」則會在幾天內停工。過去科學家一直對這個「停工」的過程充滿疑問,不理解乳房如何在短時間內迅速的從人奶製造機回復到原先的自然狀態,直到近日,科學家確定了一個控制泌乳細胞轉變成為垂死細胞吞噬者的分子開關;更進一步的,科學家認為這一發現可能針對乳癌的發展提供新見解。
在懷孕期間,女性體內的賀爾蒙變化會引起乳房上皮細胞襯裡的腺管增殖,形成名為乳腺泡(alveolus)的球狀結構,製造並儲存奶水。然而,一旦婦女停止母乳喂養,這些結構以牽涉到大規模細胞自殺並除去碎屑的方式自毀。
有趣與神祕之處在於:已知人體的免疫細胞會進行吞噬作用(phagocytosis)清除死亡和垂死細胞,過程中由於消耗的物質數量龐大,因此會產生發炎反應-明顯的腫脹、疼痛和組織損傷;但這些現象在女性停止哺乳時通常不會發生。澳洲雪梨大學的癌症生物學家Matthew
Naylor指出,這是當今科學家對於女性停止哺乳後的乳房轉變過程特別無法理解的部分;在停止哺乳後,剩餘的乳汁與大量的死亡細胞如何不經歷上述免疫系統運作時會發生的實質反應而被從乳腺中移除?
由於已知一種名為Rac1的蛋白質對於正常製造奶水,以及免疫細胞行吞噬作用兩者來說都至關重要,因此,英國Sheffield大學的學者Nasreen
Akhtar與其同事認為Rac1可能也在哺乳停止後的乳房重塑過程扮演重要角色。為此,他們使用雌性小鼠進行實驗。
監督此研究的學者Charles
Streuli說明,在停止哺乳後,必須被迅速從乳腺清除的物質量非常巨大,如果光仰賴免疫細胞吞噬死亡細胞,仍然會獲得慢性炎症和組織損傷;而根據Akhtar的研究結果,首次顯示了Rac1是吞噬細胞活性的關鍵,且停止哺乳後,細胞屍體與剩餘乳汁的淨空對組織功能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
除了觸發吞噬功能,Rac1似乎也讓瀕死細胞在乳腺泡裡停留更長的時間,目的可能是鼓勵它們的鄰居吞沒它們,而不是把它們留給在乳腺導管中的免疫細胞。Streuli表示:藉此,乳腺管內的上皮細胞得以進行清理自己的工作,進而牽制住會引起發炎反應的吞噬細胞。
不過,這並不是說免疫細胞不起任何作用。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乳房細胞生物學的Christine
Watson補充說明:從小鼠身上可以看到,在初始階段,上皮細胞作為非專業吞噬細胞清理乳蛋白和乳脂肪球。然而,約莫三天後,巨噬細胞(和其他專業的吞噬細胞)便會進入腺體清除剩餘的細胞和碎片。至於這過程中的炎症發生狀況如何,則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確定。
科學家們認為這次研究的發現可能有助人們更了解乳癌的發生與發展。雖然曾有研究指出延長母乳喂養可以降低總體癌症風險,但女性在懷孕後的第一個5~10年間,發展出乳癌的風險是上升的,且這些癌症往往更具侵略性。有一種說法是,在哺餵母乳後的乳房重塑期間的炎症發生狀況可能會加速未來癌症的生長。
Naylor最後補充,有鑑於此研究對於Rac1蛋白質在去除多餘或死亡細胞時的作用,從而抑制炎症的新發現,Rac1蛋白質是否在乳癌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或其潛在作用是接下來科學家欲探討的。
資料來源:Developmental Cell、New Scientist
+ read more
2016.08.08
效法裘莉好嗎?醫師籲停止常規預防性乳房切除
美國乳腺外科醫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Breast
Surgeons)最近公布了一份具共識性的聲明,認為多數剛被診斷有單側乳癌(unilateral
breast
cancer)的女性,不會受益於雙邊乳房切除手術(contralateral
prophylactic mastectomy,
CPM),並且醫事人員不應常規地讓這些民眾接受這樣的程序,應綜合評估手術風險、益處及民眾的傾向後再決定。
該聲明認為,當民眾為雙邊乳癌高風險者、被記錄有變異的BRCA1或BRCA2基因者、在沒有基因檢測下具有明顯的病史者可考慮做雙邊乳房切除手術;而對於有單側乳癌但雙邊乳癌風險為平均值者、手術併發症風險高、本身沒有變異的BRCA1或BRCA2基因但家族成員有變異基因者、男性乳癌患者(包含帶有BRCA基因變異者)則不鼓勵使用雙邊乳房切除手術。
此外,撰寫聲明的團隊在檢視了民眾對雙邊乳房切除手術的傾向後,發現恐懼與想要掌控的慾望主導了民眾的決策過程(所謂的裘莉效應Jolie’s
Effect),引導民眾選擇進行手術。因此團隊建議應額外對民眾進行教育,並擬定決策過程指引,讓民眾知道手術風險與益處。有鑑於此,這份聲明內容也包含了關於雙邊乳房切除手術的重要資訊說明大綱。
美國癌症學會的醫官Otis
Brawley博士,為回應該份聲明中提到女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公開其進行雙邊乳房切除手術所造成的影響,回頭檢視與乳癌及雙邊乳房切除手術有關的數據,並說明:裘莉身上有具體的變異,代表著她有85%的風險會在70歲左右罹患乳癌,但是仍然會看到風險為15%的女性選擇進行同樣的手術。Brawley博士認為,民眾對乳癌風險的誤解很大部分應歸因於目前缺乏合格的基因學諮詢師。
最後,Brawley博士聲明,團隊與產業並無任何關係。
資料來源: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2016.07.04
胖爸爸讓女兒更可能罹患乳癌?!
有多項研究指出母親在懷孕期間的飲食和體重會影響後代罹患乳癌的風險。現在,新的研究表明,父親對後代的健康具有同樣的影響力:父親肥胖會影響精子的基因表現,而這可能會提高女兒罹患乳癌的危險性。
大家都公認基因的特定變化可影響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而其中5~10%的基因變化是繼承而來的。過去的研究顯示,女性的生活方式如飲食和吸菸皆可能導致可傳遞給後代的基因突變;而一些研究指出母系的肥胖會改變基因,導致孩子的乳癌患病風險。
但根據華盛頓特區喬治城大學倫巴迪綜合癌症中心的腫瘤醫學部門博士、主要研究員Sonia
de
Assis和他的同事表示,很少有研究調查父親的體重可能是如何對後代的乳癌風險造成影響。
為了解決這一過去遭受忽略的問題,研究人員進行一項研究——在兩組雄性白老鼠與正常體重的雌性白老鼠交配之前,分別餵予牠們正常飲食(對照組)或誘發肥胖的飲食。其後做生物採樣進行分析。
分析結果發現,將有正常體重父親的雌性幼鼠與有肥胖父親的雌性幼鼠相比,後者出生時體重是超重的,延遲了乳腺組織的發展,因此更容易罹患乳癌。
而在分析肥胖雄鼠的精子時,研究小組發現它有一個改變過的microRNA(miRNA)標記——調節基因表現的分子鏈。而在其雌性後代的乳腺組織中也發現了同一個改變過的miRNA表現。
Sonia de
Assis博士:「這項研究提供證據表明,以動物來講,受孕期間父親的體重影響女兒出生時和童年的體重,以及其在未來罹患乳癌的風險。雖然我們的研究是以老鼠完成,但它可概括近期在人體上的發現;顯示相較於精瘦男性,肥胖男性在表觀遺傳學上的改變更為顯著。我們的動物實驗表明,精子的表觀遺傳改變可能對下一代的罹癌風險有影響。」。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現在計劃調查其結果是否適用於人類。
de
Assis說:「直到我們知道這個研究與人之間的關聯,我們應該堅持目前所知的良好建議:女性及男性皆應均衡飲食,維持健康的體重和生活方式,不只是為了自己,也為了給後代一個健康的最好機會。」。
資料來源:Scientific Reports、Georgetow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 read more
2016.05.25
預防乳癌從青春期飲食開始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以新鮮、天然少加工的食材為主並減少食用紅肉的飲食方式有助降低癌症發生的機率。前述研究多以成人為主,但事實上有些癌症的發展是可以追朔到青春期甚至童年時期。因此,近來有許多研究者開始將焦點轉移至青少年身上。近日就接連有三個研究提到女性從青春期、成年初期到停經後的飲食會影響日後罹患乳癌的機率。
首先,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
第一個研究由來自哈佛大學的Maryam S.
Farvid主持,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第二期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 II)中90,534位女性長達20年的追蹤資料。
分析結果指出,在青春期時蔬菜水果攝取量高(此研究定義為每天2.9份)的女性待中年時診斷出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低,比青春期時蔬果攝取量低(此研究定義為每天0.5份)的女性少了25%。
其中,青春期時多攝取蘋果、香蕉與葡萄;成年初期多食用橘子和羽衣甘藍的效益特別好。研究人員說明,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可以幫助穩定血液中的雌激素(這與乳癌的發展之間有強烈的關聯性);同時,水果和蔬菜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如α胡蘿蔔素),作為抗氧化劑能提供最佳保護。蘋果、香蕉與葡萄富含纖維與黃酮類化合物;橘子和羽衣甘藍所富含的維他命C也是另一種抗氧化劑。
而另一方面,研究者提醒,果汁並沒有任何效益。
其次,注意脂肪的攝取
脂肪在我們的飲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夠提供熱量、幫助身體吸收油溶性維他命,以及幫助生長發育。注意脂肪的攝取並不是叫大家不要食用脂肪,而是要挑選好的脂肪。根據馬里蘭大學醫學院最新的研究,食用大量飽和脂肪或低量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的青少女在15年後可能擁有較高的乳房密度。而既有的研究已證實高的乳房密度是導致乳癌發病的風險因素。
研究人員分析了由美國國家心臟、肺與血液研究所主辦之「兒童飲食干預研究」(Dietary
Intervention Study in
Children)中的資料。自1988年始,涵蓋600多名8~10歲之兒童,其中有超過300名為女孩。除了在各種情況下蒐集這些孩童的飲食資料,研究人員在這些女孩25~29歲時,以核磁共振掃描來測量她們的乳房密度。
結果發現,在青春期時不健康的脂肪(即飽和脂肪)較多或健康的脂肪(單元/多元不飽和脂肪)較少都與乳房密度提升的風險增加有關。在青春期攝取飽和脂肪量最多的女性其飽和脂肪量佔總熱量的13%左右,這些婦女的乳房密度平均為21.5%;而在青春期時飽和脂肪僅佔總熱量約8%的女性,其乳房密度為16.4%。而在不飽和脂肪的攝取狀況上也可看到,攝取量少者的乳房密度較攝取量多者來得高。
雖然這次的研究尚無法證明其中的因果關係,但是研究人員推測,不同的脂肪可能在乳房組織形成與維持時扮演不同的角色;而青春期是乳房發育的關鍵時期。
許多專家與醫學組織如美國心臟學會(AHA)都建議健康的飲食應含有約5%的飽和脂肪。而據AHA指出,飽和脂肪來自牛、羊、豬等家禽的肉與表皮、奶油、鮮奶油與起司等純乳或2%的乳製品。不飽和脂肪則可從魚類、酪梨、核桃、橄欖與液態植物油獲得。
目前研究者尚無法確知他們於女性25~29歲時所測得的乳房密度是否會維持至40、50歲(乳癌風險開始增加的年齡)。他們表明,在正式提出飲食建議之前還會進行更多的研究。
最後,控制飲酒量
來自南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女性的飲酒量與其發展出乳癌和心臟疾病的風險有關。
由Marie K.
Dam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分析了22,000名女性的資料,指出:與飲酒習慣沒有改變的女性相比,在5年內飲酒量每天增加2杯的女性其罹患乳癌的風險上升了30%,但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風險則下降了20%。
不過,在5年內減少飲酒量的女性身上未看到任何顯著的風險改變。
研究者表示,由於本次的研究為觀察性研究,僅能得知飲酒行為與乳癌、心臟病之間存在關聯。需要更多相關研究來找出其間的因果關係。
以上研究雖然有些因果關係尚待釐清,不過多攝取富含纖維的蔬果、優質的脂肪與適度的飲酒量都是已知的健康飲食原則。如今有數據顯示青春期的飲食對成年後的健康狀況具有影響力,大家不妨將上述建議做為參考,及早開始養成健康的身體。
資料來源:The BMJ、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 read more
2016.04.27
治療乳癌卻傷「心」!學者籲擴大追蹤
治療HER2陽性乳癌患者的曲妥朱單抗(trastuzumab)藥物,在市場上常見的牌子是賀癌平(Herceptin),雖然服用該藥物能大幅降低乳癌死亡率,但同時也增加鬱血性心臟衰竭的風險,因此醫事人員會針對被認定屬高風險族群的高齡患者做心臟病的追蹤。然而,最近研究發現,曲妥朱單抗不僅會提升高齡患者的風險,也會使年輕的乳癌患者容易罹患心臟病,因此研究建議應把所有有在服用曲妥朱單抗藥物的患者納為追蹤對象。
研究由彼得芒克心臟中心(Peter Munk Cardiac
Centre)及泰德.羅渣士心臟病研究中心(Ted Rogers Centre
for Heart Research)進行,主要編輯Dinesh
Thavendiranathan博士說明,雖然早期治療乳癌確實被證明具有效果,但是很不幸地,有些用來治療乳癌的藥物會傷害心臟或造成心臟功能不全。認可這些藥物的臨床試驗報告往往表示其導致心臟功能不全的風險不是很高,但是在臨床實務上,由於使用者的類型比臨床試驗所涵蓋的人口類型更廣泛,當中就有人的心臟功能不全風險於服藥後變得非常高。
該研究從臨床評估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ve
Science)的匿名健康紀錄做整理與分析,包含了18,540名在2007-2012年間被診斷罹患乳癌的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女性資料,當中有79%的人年齡在65歲以下,年齡中位數為54歲。研究發現,同時服用曲妥朱單抗及傳統小紅莓(anthracyclines)的人發生重大心臟事件的機率是6.6%,是使用其他化學藥物的患者的4倍;單服用曲妥朱單抗的機率則為5.1%,是使用其他化療的患者的1.76倍;但是僅服用小紅莓而無服用曲妥朱單抗的患者則未顯出高風險。
研究作者說明,這份研究比過去的研究規模來得大,所涵蓋的患者數量是過去最大的研究的兩倍。此外,研究對象中包含65歲以下的患者,讓研究團隊有新的資料可以了解年輕與年長患者之間發生心臟事件頻率的差異,同時也讓他們可以與同年齡但沒有罹癌的女性做比較。
最後,研究的編輯之一Douglas
Lee博士說明,雖然年長患者服用曲妥朱單抗後心臟病絕對風險(absolute
risk)還是比較高,但是年輕患者服藥後心臟病風險也顯著增加,因此建議除了追蹤年長患者的心臟病風險外,也要考量到年輕患者也可能因為這些治療癌症的藥物產生心臟毒性而使其罹患心臟病。
資料來源: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2016.04.08
一舉兩得:乳房攝影也能看出女性心臟病風險?
乳房攝影檢查是幫助女性了解乳癌風險的重要工具之一,近來有研究進一步發現該工具可能也可以用來預測女性心臟病風險。
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的Harvey
Hecht教授與其團隊研究了292位沒有心臟病病史且在一年內曾做過乳房攝影及胸腔的電腦斷層掃描的女性,同時分析了他們的心臟病風險,如: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與吸菸習慣等。
研究發現,42.5%的女性的胸部動脈有鈣化現象,而經由胸腔的電腦斷層掃描結果得知,有47.5%的女性的冠狀動脈有鈣化現象,這兩類女性的年齡都明顯較高且高血壓、慢性腎臟病的現象都比沒有出現鈣化現象的女性來的多。在分析可能影響冠狀動脈鈣化的因素後,發現雖然高年齡與高血壓會使冠狀動脈鈣化的可能性比一般人多近2倍,但胸部動脈的鈣化現象則會使可能性增加3倍,並且整體來說胸部動脈的鈣化現象預測冠狀動脈鈣化的精確度達70%,亦即女性胸部動脈鈣化現象越多,越可能有冠狀動脈鈣化的現象,進而增加心臟病風險。
研究副編輯Laura
Margolies博士說明,女性應在做完乳房攝影後,詢問放射科醫師胸部動脈是否有鈣化的現象,這個資訊可以提供給主治醫師,讓醫師在做心臟病風險評估時將其納入考量,看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測。但是Margolies博士提醒,任何檢測都有偽陽性的風險,並非只要有胸部動脈鈣化現象就一定代表有心臟病風險,並且對於已經被確診有心臟病的女性來說,知道胸部動脈有鈣化現象可能幫助不大。
最後,研究者說明目前他們還無法確定胸部動脈鈣化與心臟病是如何產生關係的,因此他們呼籲要有更多研究進行探討,而目前在荷蘭已經有一項樣本數達39,000人的研究正在進行中,以了解胸部動脈鈣化與心臟病的關係。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