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2.25
『女性威而鋼』在美申請核准之路困難重重
男性威而鋼(Viagra)早在1998年已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上市,相較於外界對如何重振男性雄風的高度關注,女性有性功能障礙問題卻遲遲無法獲得解決,美國婦女團體質疑美國FDA明顯有性別偏見,阻礙女性威而鋼的合法。
2008年曾有研究指出12%女性有性障礙問題,最常見的是性慾減退症(hypoactive
sexual desire
disorder),症狀常是因不明原因毫無性慾。其實最早在1970年代女性的低性驅力就已被研究,但治療發展卻始終比男性治療藥物要慢,曼徹斯特一般醫院中年婦女健康計劃執行長Shirfren表示,男性面對的主要是勃起障礙,但沒有低性慾問題,而女性卻是剛好相反,使得女性性障礙問題顯得複雜。
目前美國FDA已核准24項男性性障礙治療藥物,但女性若有相同障礙卻是連一項藥物都沒有!12年前藥廠就開始研發有女性威而鋼之稱的粉紅小藥丸flibanserin,原先它是被用來治療女性憂鬱,結果發現對憂鬱症無效,反倒能夠催情。但2010年美國FDA以flibanserin未能達到有效的標準為由否決其申請核准,2013年flibanserin欲二度闖關,這次卻又因FDA認為其僅能「些微」提高女性性滿足程度,而再次申請失敗。美FDA去年12月還要求藥廠Sprout
Pharmaceuticals須再提供藥物引起睡意可能對女性性驅力影響的安全性資料,藥廠也表示將配合。
2013年的申請失敗後馬上引來各界婦女團體同聲撻伐,批評美FDA沒有資格與立場決定女性性滿足提高的程度多少才是好的,這應該是要留給婦女與醫師去討論的問題,藥廠也認為即使性滿足程度只是「些微」提高,仍然是有意義的。有婦女團體表示,比起男性威而鋼,要核准女性性治療藥物顯然過程充滿更多的障礙,未來的一年將會有更多關注婦女生育健康的團體也加入這個討論如何滿足女性性生活的對話行列之中。
資料來源:華盛頓郵報
+ read more

2014.01.20
日本出現疑服用避孕藥「悅姿錠」引發血栓致死
日本厚生勞動省17日發佈消息表示,接獲3起疑似服用避孕藥「悅姿錠」(YAZ)出現血栓並致死的案例,呼籲醫療機構及相關人員注意。
厚勞省指出,去年2-12月間3名女性服用「悅姿錠」舒緩經痛,結果出現肺動脈、腿靜脈等血栓症狀,隨後死亡,不排除是藥物的副所用。這3名死者年紀在10多歲-40歲之間,當中1名20多歲女性服藥兩天後出現頭痛情形,13天後死於腦血栓症。
厚生省已發出用藥安全警告訊息,提醒女性服用悅姿錠後,若突然出現腿部疼痛、呼吸困難或手腳麻痺等狀況,應盡速就醫,醫師也應告知病患立即停止服用。此外,厚生省也要求生產販售悅姿錠的拜耳藥廠要在藥品仿單上加註「有死亡風險」的警語。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悅姿錠」為含drospirenone成分的避孕藥,
目前「悅姿錠」在台灣是核准上市之藥品,但核准之適應症並非治療經痛,而是避孕藥的一種。2012年4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就曾發布新聞表示該類避孕藥會增加血栓栓塞的風險,台灣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局自93年起也已多次發布公告及新聞稿,提醒醫療人員及婦女需注意血栓形成之風險,該成分藥品之仿單也均已載明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風險等警語。因此,正在服用「悅姿錠」及有用藥需求的女性,應經醫師評估健康狀況與用藥風險後再審慎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藥物。
參考資料:優活健康網
+ read more

2013.12.10
男性避孕藥可望在未來十年內問世
透過服用藥物來避孕將不再是女性的專利,日前一項研究的新發現顯示,男性除了戴保險套之外,未來也將可以吃避孕藥來避孕,藥物能阻礙男性在高潮射精時輸送精子細胞,達到避孕的效果。
針對男性避孕藥的討論已久,相關研究大多數所採用的策略就是製造無生殖功能的精子,但長時間使用此類方法將常伴隨嚴重副作用,如:男性性功能障礙、或對男性生育力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甚至有些方法還會對後代產生傷害,這也是目前男性避孕藥研究領域面臨的主要挑戰。
而最近一個澳洲研究團隊在公鼠身上有一個重要的新發現,就是使用避孕藥能控制影響性興奮的自律神經系統,可以讓負責運送精子細胞的兩種蛋白質遭阻擋,使公鼠不育,但卻不會傷害精子細胞的功能,長期下來也不會影響公鼠的性功能,停止藥物後仍可恢復生育力。
研究最後認為這個方法將有助於發展男性避孕藥,下一步的目標希望發展出有效、安全且可逆的男性避孕藥,如果成功的話可望在未來十年內問世。目前雖已存在可阻擋其中一種蛋白質的藥物,未來須要找到的是能同時阻擋兩種蛋白質的藥物。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read more

2013.11.20
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恐與發生青光眼有關連
視神經受到破壞將導致發生青光眼,該疾病是造成美國民眾發生眼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過去研究曾證實停經婦女體內低雌激素濃度與罹患青光眼之間的關連性,雖然其中原因仍不明。近日一項多國合作的研究則表示,長期使用避孕藥同樣會使雌激素濃度變低,對發生青光眼將可能有類似的影響。
這項研究從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中選取3,406位40歲以上女性的資料進行分析,這些女性服用避孕藥超過三年以上。研究分析的結果顯示,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多年的女性發生青光眼疾病的風險提高5%,比服用時間較短的女性罹患風險高出一倍,其中原因研究推測可能是避孕藥使得女性體內雌激素濃度過低,才提高發生青光眼的機率。
研究表示這不是一項確定性的結論,並未證實兩者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但仍提醒醫師應注意病患是否為高風險族群,若病患正在服用避孕藥,同時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話,可能須接受定期篩檢。未來研究則應針對避孕藥與青光眼之間的因果關係進一步做瞭解。
資料來源:美國眼科學院會議(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meeting)
+ read more

2013.05.07
美國FDA下修非處方籤購得事後避孕藥年齡至15歲
4月5日美國紐約法院判決要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事後避孕藥Plan
B及與其相同成分的學名藥,改為所有年齡的女性都可以非處方方式購買到的藥品。而如今還未到判決生效時間,美國FDA在同月30日首先有動作,將Plan
B可以非處方方式購得的年齡下降至15歲,此決議主要原因是由於製造廠商所提出的申請,非針對日前美國紐約法院的判決。
美國FDA委員Margaret A.
Hamburg表示,研究已顯示在美國事後避孕藥可降低非預期懷孕機率,而資料也顯示15歲以上女性知道Plan
B的正確使用方式以及其無法預防性傳染病,因此才決定將可以非處方籤購得Plan
B的年齡下修至15歲。另外,產品會特別標示不可販售給15歲以下民眾,同時購買時店員也須對顧客進行身分年齡的確認。
#台灣女人連線對事後避孕藥的立場請見紐約法院:事後避孕藥應改為無年齡限制的非處方藥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2013.04.15
子宮內避孕器安全性佳 美研究建議青少女使用
去年11月曾有一項研究表示,裝設子宮內避孕器使骨盆腔因感染淋病或披衣菌而發炎的風險非常低,日前又有另一美國研究呼應子宮內避孕器為安全性佳的避孕方式,裝設後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機率非常低。
美國1970年代的子宮內避孕器(The Dalkon
Shield)被發現出現嚴重副作用包括細菌感染、敗血性流產、甚至死亡,因此大眾對避孕器有很強烈的排斥,但這項研究認為現今的避孕器已是改良過的,希望可以清除大家對避孕器過時的污名。
這項研究由美國德州大學醫療部門所作,針對9萬名15-44歲子宮內避孕器使用者的資料進行分析,結果指出裝設後出現嚴重副作用如子宮外孕、骨盆腔發炎的機率小於1%,顯示風險是非常低的,而且青少女的風險與成年女性是一樣的。研究中早期放棄使用避孕器的比例,青少女與成年女性也是相同的,說明前者並沒有比後者較容易出現副作用。此外,在所有年齡層中,裝設荷爾蒙避孕器比銅避孕器,出現併發症以及中途拆除停止使用的比例都較低。
由於子宮內避孕器不像口服避孕藥需要記得服用的時間,相對來說是比較不費心力的避孕方式,而且現今的子宮內避孕器也很安全,因此研究建議應增加青少女使用避孕器的可近性,這將有助於降低非預期懷孕機率。
資料來源:美國婦科產科期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
延伸閱讀
裝置子宮內避孕器引起骨盆腔發炎的風險低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