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6.23
說到吃,男女真的來自不同星球
男女因為荷爾蒙、生殖功能、消化及身體組成不同,飲食上的需求也有性別差異。最新飲食指引,根據近來諸多飲食研究做出已性別量身訂做的建議。
-------------------------
女性應 —
少吃麵食
2014年哈佛大學衛生研究院歷時12年的研究指出,攝取很多精緻穀物的女性,如白義大利麵,情緒低落的風險高出三分之一。2015年又有一篇涵蓋7萬多名更年期女性的研究,支持了上述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精緻澱粉攝取越多,血糖就越高,憂鬱風險也跟著增加。婦產科醫師Nitu
Bajekal說明這可能與血糖會影響雌激素有關,因為女性體內雌激素濃度會影響其情緒起伏。
應多吃起士
女性骨質密度天生比男性低,並且隨著年紀增長流失速度也較快,當進入更年期,因為失去雌激素的保護,更加影響女性的骨頭健康。雖然英國國民健康署建議不論男女每日攝取700毫克的鈣,但是一些組織包括美國Linus
Pauling 研究院建議女性在停經後增加到每日1200毫克。
要吃早餐
女性的消化較男性緩慢,原因可能在於女性性荷爾蒙會減緩腸胃的蠕動,因此較容易出現便秘問題。緩解這個問題,女性宜每天吃早餐,當早晨進食後,胃會傳信號給大腸,使大腸收縮,促使排泄物向直腸運送,此為胃結腸反射(gastrocolic
response)。
宜少飲酒
男性身體能產生5倍於女性的酒精分解物–酒精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可以避免太多酒精進入血液中,減緩酒醉的感受。此外,2013年的研究指出,女性每周喝7-13份酒可能增加酒精相關的肝疾病的風險,而這樣的酒精份量是男性達到相同風險程度的一半。因此,相對於男性,女性的身體對酒精的承受能力較低,女性宜適量飲酒。
男性應 —
多吃巧克力
不論男女都能受益於黑巧克力來改善血管健康,不過2012年研究指出,70%的黑巧克力讓男性的血小板流動較女性沒有阻礙,可以降低中風風險。但英國飲食協會的發言人Helen
Bond提醒,巧克力含有脂肪與熱量,不宜過度食用巧克力。
多吃淡菜
淡菜含有豐富的「鋅」,是人體細胞分裂、生長、修復與維持健康免疫系統的重要元素,而男性因為製造精子因此比女性需要更多的「鋅」。男性每日需要9.5毫克,女性則須7毫克,因此男性宜多吃淡菜、核桃、貝類、蛤蜊等來補充。
少量多餐
男性的消化較女性快速,且在飢餓時消化更有效率,因此男性宜少量多餐,讓腸胃能充分地消化所攝取的食物又能避免經常感到飢餓。
資料來源:The 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7.06.21
女寶寶比男寶寶更強?關鍵在基因!
女性在生理上較男性有生存優勢,這樣的優勢差異在新生兒階段尤其明顯。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因為女性基因上的優勢,相較於男新生兒,女新生兒在面對急性感染疾病時有良好的結果。
研究團隊檢視新生兒的臍帶血,發現在女性臍帶血中有較多對抗感染的免疫因子IRAK1
(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並認為這可能解釋為何相同妊娠年齡的男新生兒與女新生兒,男新生兒容易被感染或有敗血症,並且存活機會較低。
研究說明,這樣的差異可能肇因於染色體,X染色體持有較多與免疫有關的基因。由於女性擁有兩個X染色體,男性擁有一個X、一個Y染色體,因此女性的免疫力較男性高,讓她們在面對急性感染疾病時較具優勢。
這還可能解釋有些疾病為何有性別差異,這樣的性別差異可能是為何女性一生面對感染與疾病時身體的反應較有效率的原因。
研究作者O'Driscoll
教授進一步指出,這個研究是針對著足月新生兒做的,相信在早產兒身上會更顯著。
資料來源:Pediatric Research、Medical Press
+ read more

2017.06.19
性別影響腎臟移植成功率?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腎臟移植的成功與否受到捐贈者及病患之年齡及性別的影響。年輕女性的移植結果比年輕男性差;而老年女性則與同齡男性相似或更好。
這個研究主要由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cGill University
Health Centre(RI-MUHC)和University of Montreal Hospital Research
Center(CRCHUM)合作進行。
科學家們評估了涵蓋全美約160,000起腎臟移植的案例,發現當捐贈者為男性時,女性接受者的成功率比男性為低。但當捐贈者為女性時,只有15~24歲的女性接受者的成功率較低,事實上,只要捐贈者為女性,45歲以上的女性接受者的結果甚至比男性還要好。
科學家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差異,是因為性賀爾蒙。性荷爾蒙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女性賀爾蒙「雌激素」傾向活化免疫系統,抵制外來物體,男性賀爾蒙「睪固酮」則會試圖壓制免疫系統,不排斥外來物體。
15~24歲的女性其女性荷爾蒙分泌
最為旺盛,在器官移植後,最易促使其身體排斥移植器官,而45歲以上的女性分泌量則已漸漸減少。另一項可能的解釋,則是賀爾蒙可能會影響「抗排斥藥物」的藥效,使服用的女性比男性效果更差。
科學家們表示,需要更多研究找出影響移植成功率的生物性和社會行因素。然而,他們也認為研究結果十分具有價值,可以讓醫療團隊依據年齡與性別做更妥善的後續免疫抑制,以提高腎臟移植的成功率。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201706)
+ read more

2017.06.04
睡眠不正常對男女的影響不同
澳洲「臨床睡眠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女性睡眠不足或睡眠不正常時,憂鬱症和疲勞的症狀比男性更嚴重。
這項研究在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之間進行,共有744人參與,參與者是來自澳洲7個私人診所中接受睡眠治療的病人。參與者需完成幾個與睡眠相關的問卷:Epworth睡眠測量、打鼾嚴重性測量、睡眠功能上的結果。
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有更嚴重的症狀,包含:憂鬱、疲勞、晚上難以入睡、白天嗜睡。因為睏倦,女性不容易集中精神和記憶較差,而男性比較會打鼾,迫使配偶分房睡。
研究專家並不認為這些差異在人們生活層面裡會有不同,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即使男女年紀相似,他們的症狀及其影響皆有明顯的差別。
資料來源:UPI
+ read more

2017.05.24
男人和女人打骨子裡就不同
男人和女人如何真的不同!
最近研究專家有突破性的發現。他們分析20,000個基因時,發現男人和女人有6500個基因不同。這對將來診斷治療從疾病到生育的一切,都會有深遠的影響。
這個發現源自於以色列Weizmann Institute
分子遺傳部門的兩位教授Shmuel Pietrokovski和Moran
Gershoni幾年前做研究時,想知道為何人類某些疾病的傳播很平常。
當時他們特別聚焦在15%想生小孩,卻有不孕症的配偶,顯示破壞生育能力的基因突變很普遍。常識以為這些突變會減少生育的數量,影響這些物種的生存,自然會被淘汰。研究結果發現精子形成的基因,若突變仍會持續遺傳,不管對男性多麼不利,因為這些基因只特屬男性,他還是會被另一半來自女性的基因結合而延續。
2017年2月這兩位教授發表在BMC生物學期刊的一項新的研究,擴大了基因分析範圍,不只是生育能力而已,在其他方面男人和女人基因表現(gene
expression) 也不同。
他們以GTEx(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計劃大規模的研究記錄中,大約550位成人器捐者內臟和身體組織的基因表現。分析了20,000不同的基因,以性別和各個身體組織中基因表現的不同來分類。
研究專家想知道兩性累積突變的傾向,以了解天擇(nature
selection)對有害的突變,其容忍或捨棄的程度有多少。
他們發現,越特屬於性別的基因,天擇越少,表示其留傳的可能性越高。而男性基因的天擇又較女性鬆散。研究專家雖不知原因,但試圖引用1930年代,性的進化論來解釋。
Pietrokovski教授以為,在很多物種中,女性只能限量地產生自己的下一代;男性則可以很多。所以物種的生存會仰頼能生育的女性,多於男性。因此,對於女性性基因的把關自然嚴峻些。
研究專家也發現其他基因表現男女的不同,如下:
相較於女性,男性皮膚上的毛髮生長基因表現較高;
男性肌肉建構有較高的基因表現,女性則是脂肪儲藏;
男性受帕金森病影響多且早,而女性大腦有一個活躍的基因保護神經細胞,不受此病影響;
在乳腺上,男性有完整乳房的裝備,但無作用,可能是有一半的基因沒有表現,有些基因用來壓抑乳汁的分泌;
有些基因僅在女性左心室有所表現,其中一個基因和鈣質的吸收有關,此基因表現隨著年紀而減少,可能保護心臟直到更年期。隨後,心臟病和骨骼疏鬆就相継發生生。
女性肝臓調整藥物新陳代謝的基因表現,進一步證實了男女在代謝藥物已知的差異。
專家以為,基本的基因組每個人幾乎相同,但在身體裏或個體間的作用有所不同。性別之間的不同,可以看到進化呈現在基因表現的層次上。矛盾的是,與性別相關的基因,產生有害的突變時,比較傾向於遺傳下去,包括破壞生育能力。
研究強調,基因造成疾病的原因和治療上的反應,在兩性的差異上需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 read more

2017.03.09
膽固醇知多少?
膽固醇含量過高、過低的標準在哪裡?膽固醇又是如何分類呢?下面為大家整理有關膽固醇的重要知識,讓大家了解維持適當膽固醇含量的重要性。
膽固醇是天然的脂肪狀物質,由肝臟產生並分散在身體各處,適量的膽固醇可以協助人體維持荷爾蒙與維他命D的含量,並幫助消化。
膽固醇可以從食物中獲取,例如肉類、全脂乳製品等,當人體攝取這類食物較多時,肝臟就會增加膽固醇含量。如果經醫師檢查發現人體膽固醇太多或太低,就可能需要透過改變飲食或使用藥物等方式來改善問題。
介紹完膽固醇的基本知識,接下來跟大家說明膽固醇的分類以及標準。膽固醇分為三類,一類稱為低密度脂蛋白(LDL),這種膽固醇被認為是壞膽固醇,因為會堆積在動脈壁上影響血流、血壓,也可能脫離動脈壁成為流動於血液中的血栓。LDL的含量標準意義如下–100
mg/Dl以下: 最佳、100-129 mg/dL: 適中、130-159 mg/dL:
偏高、160- 189 mg/dL: 高、190 mg/dL and above: 非常高。
另一類被稱為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膽固醇。這類膽固醇有助降低血液中的LDL,換言之HDL對心/血管健康有益。HDL最好維持在60
mg/dL以上,少於40mg/dL則太低。
第三類稱為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VLDL主要成份為三酸甘油酯,於肝臟或小腸內合成。若我們吃入大量脂肪或醣類,將另增加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VLDL同樣與血栓有關,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VLDL最好維持在30
mg/dL以下。
當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與20%的三酸甘油脂的數值被加總後,可得出所謂「總膽固醇」,此數值能協助醫事人員判斷被檢查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
影響膽固醇的因素包括性別、年齡、飲食、體重、運動習慣、家族遺傳等,其中在性別因素方面,女性因為雌激素的關係,比男性有較高的好膽固醇(HDL)。但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下降,好膽固醇也跟著降低,因此更年期的女性要特別注意心/血管健康。
綜言之,膽固醇的高低攸關我們的心/血管健康,雖然一旦罹患心/血管疾病後無法治癒,但透過平時生活習慣的調整如規律運動、少吃反式脂肪等,或是透過藥物控制仍有助於避免心/血管疾病發生或惡化。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