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飲食

2020最大的科學突破之一:培養肉的發明
2020.12.25
2020最大的科學突破之一:培養肉的發明
到本世紀中期,地球上將會有90億人口。而人類要如何在不傷害生物多樣性和不消耗過多能量的情況下,適當地養育這些人呢?如今,雞和火雞的生物量已經比世界上所有野生鳥類還要多了。而我們所食用的動物的生物量也已是野生哺乳動物的十倍以上。   因此,飲食創新是必需的。其中有些在沒有「尖端」科學的情況下仍是可行的,例如:將營養豐富且富含蛋白質的昆蟲轉化為美味的食物或利用植物蛋白製造出人造肉。關於後者,自2015年以來,加州就有一家叫作Impossible Foods的公司在出售「牛肉」漢堡(這個牛肉主要是由小麥、椰子和馬鈴薯製成)。不過,這些漢堡要滿足肉類美食者的需求可能還要一段時間,因為以紅色的甜菜根汁替代血並不那麼引人食慾。   但生物化學家在這方面一直有在突破。透過從動物身上取得一些細胞,再用適當的營養物刺激生長來「培養」肉,是可以做到的。就在上個月,新加坡食品監管局批准了由美國新創公司Eat Just銷售其研發的「培養」肉。可接受的肉類替代品讓我們的飲食方式產生了良好的改變。它們是有生態效益的,而對我們許多人來說,也是一種道德上的進步;未來的世代將會回頭看當今盛行的「工廠化農場」技術會感到驚恐。現在,我們可以以樂觀的態度來看待這方面的迅速發展。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 (2020.12.2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運動後為什麼會覺得痠痛?
2020.12.07
運動後為什麼會覺得痠痛?
如同你們很多人所經歷的,在運動後,休息一下,會有肌肉酸痛的狀況。到底是什麼導致肌肉痠痛,以及最好的處理方法是什麼呢?   肌肉痠痛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 在運動後有些肌肉酸痛是正常的,但這可能會阻撓你做更多的運動。用於描述這些疼痛的科學術語是遲發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或DOMS),是由肌肉纖維的微創傷(通常稱為“microtears”)所引起的。   這種損害會引起肌肉纖維腫脹和發炎,並釋放出會使肌肉內的神經敏感的物質,使得當肌肉收縮或伸展時產生疼痛。   這種疼痛通常在運動後24至72小時內達到高峰。導致最多肌肉酸痛的運動類型是「離心運動」,如下坡行走,肌肉的伸長而產生的拉傷力。   關於這個疼痛有個好消息。當肌肉細胞從這種「微創傷」中復原時,它會變得更強壯,並且可以在不發生損傷的情況下,再次產生同樣的力道。因此,儘管最初的強化過程很痛苦,讓我們的身體適應新的訓練方式是很重要的事。   該過程的發炎環節對於肌肉組織的增強和適應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反覆使用抗發炎藥來處理相關的疼痛可能減少訓練的效果。   復原方法會讓我擺脫痛苦嗎?不見得! 在我們想到要從運動中恢復之前,你首先要記得的是—─運動要緩慢地開始並逐漸地進步。   即使你緩慢地開始,仍然可能會受肌肉痠痛折磨,而且你可能想知道如何減緩肌肉酸痛。現今已有大量新穎的復原工具和技術聲稱可以提供幫助,但是某些方法尚無定論。   一些較常見的復原方法,如:冰浴、按摩、按摩滾筒和壓縮衣等,被認為是有效的、短期的運動後復原策略。   至於其他復原策略的功效,仍然沒有很清楚。在復原領域,復原靴或袖子(recovery boots or sleeves)、鹽水漂浮法(float tanks)和冷療(cryotherapy chambers)等技術還是較新的。儘管已經有些有望的研究結果,但在做出準確的判斷之前,我們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但是,這些復原工具似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會讓你「感覺」較好。儘管研究並不總是顯示這些技術或小工具有實質的益處,但通常使用它們會導致肌肉痠痛、疼痛和疲勞感降低。   這只是安慰劑作用嗎?可能!因此,如果你認為某種產品可以讓你感覺更好,那麼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或許真的會有所改善。   復原的大基石 然而,上述的那些技術對於復原的效力是很有限的。要真正合適地復原,我們需要注重的是「大基石」,這包括充足的睡眠和最理想的營養攝取。   睡眠是我們擁有的最佳復原策略之一,因為這是大多數肌肉修復和復原發生的時間。確保你有規律的睡眠習慣,以及每晚試著睡大約八小時是一個好方法。   營養的確切的策略則因人而異。你也應該向專業人員尋求營養建議,但請記住這3R: * Refuel (補給燃料):在運動後更替體內碳水化合物 * Re-build (修復&重建):蛋白質的攝取可以幫助肌肉修復和重建 * Rehydrate (補充水分):讓液體攝取量保持在高的水平,尤其是在夏季!   重返運動和訓練後,好好享受重新獲得的自由吧!但切記要慢慢的回歸運動習慣。在你將辛苦賺來的錢花在令人振奮的復原工具上面之前,也請確保你有獲得健康的飲食及睡眠。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0.12.0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純素食者有較高骨折的風險
2020.12.02
純素食者有較高骨折的風險
一項英國的大型研究警告,素食主義者面臨的骨折風險比葷食者高了43%。   風險的增加並不僅限於不吃肉、魚、奶製品,或雞蛋的素食者。研究人員還發現,吃魚但不吃肉的人(pescatarians),以及不吃肉和魚但吃乳製品和/或雞蛋的素食者,發生髖部骨折的風險明顯較高!   18年以來的數據告訴我們什麼? 這項發現是根據數十年,在大約55,000位英國人的飲食和骨折風險上的追蹤而得到的結果。這些人都參與了1993年至2001年間的EPIC-Oxford研究。(EPIC,又稱歐洲癌症與營養前瞻性調查,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團隊之一)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也是牛津大學的營養流行病學專家Tammy Tong說:「為了這項飲食和骨折風險的研究,我們分析了平均收集18年以來的數據,並發現純素者、蛋奶素者和魚肉素者的髖部骨折風險都比葷食者高。」。   她說:「純素者的髖部骨折風險比葷食者的高出2.3倍,相當於10年間,每1000人中就會增加15個發病案例。此外,與葷食者相比,純素者在身體任何地方以及腿部和脊椎骨骨折的風險也較高。」。     在最初的55,000人中,葷食者只有略超過29,000,魚肉素者大約為8,000人,奶蛋素者為15,500人,純素者為將近2,000人。   參與者在加入EPIC-Oxford研究時就進行了飲食評估,而2010年又再評估一次。而2016年則是透過搜集在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的國家衛生服務記錄而完成骨折風險的追蹤。   在那期間,共有超過3,900個骨折案例:566例手臂骨折,889例腕部骨折,945例髖部骨折,366例腿部骨折,520例踝部骨折以及467例其他骨骼骨折(包含肋骨、脊椎柱或鎖骨)。   然而,在研究團隊考量每個參與者飲食中的鈣和總蛋白含量後,在不吃肉的參與者中所觀察到的較高骨折風險確實有所減少。若將BMI值納入考量,風險也會下降一些。非葷食者的風險仍然明顯較高。   非葷食者的風險仍然明顯較高,為什麼? Tong表示:「一方面,純素者、蛋奶素者和魚肉素者的BMI都比肉食者低。而較高的BMI與跌倒時有較好的緩衝、增強雌激素產生以及使骨骼更強壯有關。」   Tong也指出,鈣和蛋白質的攝取對骨骼健康很重要,而非葷食者的鈣和蛋白質攝取量都較低。在這項研究中,純素者的鈣攝取量尤其低。   因此即使考慮了所有的可能影響因素,純素者的整體骨折風險仍然較高,而腿部和臀部斷裂的特定風險也較高。Tong說,這可能表示有其他未知因素會影響骨骼健康,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臨床營養學系的主任Lona Sandon對研究結果進行了審查。   她說:「這些研究結果並不意外。」並指出:「蛋奶素和純素飲食並不總是健康,並且可能缺乏許多營養素。」。   Sandon補充說,這些飲食與較低體重有關,而體重降低本身就是降低骨骼密度的風險因素之一。此外,較低的肌肉量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Sandon說,除了鈣和維生素D之外,健康的骨骼還需要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K,磷和鎂。   她說:「飲食中包含牛奶、雞蛋,起司或優格的素食者通常可以獲得所需的營養。如果素食者在食物選擇上沒有多加考慮,他們可能會缺乏上述所說的及其他營養素,包含必要的維生素B、鐵和鋅。」。   Sandon說,肉對於健康飲食並不是必要的,但偶爾在飲食中包含一些肉、禽肉或魚,可以為你的營養提供很多幫助。   此研究發表於11月22日在_BMC Medicine_的線上期刊。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0.11.2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老年人越來越年輕?!
2020.10.04
老年人越來越年輕?!
與30年前的同齡人相比,今日老年人的活動力很有進步。這是在芬蘭的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 -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進行的一項研究中觀察到的。該研究比較了當今與1990年代75歲至80歲的人的身體和認知表現。    如今,在75歲至80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中,肌力、步行速度、反應速度、口語流利度、推理能力和工作記憶明顯都比過去的同齡人還要好。然而,在肺功能測試中,卻沒有觀察到世代間的差異。    該研究是以測量「表現」為基礎。它呈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管理方式,同時也能反映一個人的功能年齡。   研究者Kaisa Koivunen表示:「較高的體能活動量和較大的體型說明了後代有更好的步行速度和肌力。而較長的教育時間解釋了世代間的認知表現的差異。」。   另一研究者Matti Munukka也指出:「與30年前出生的同齡人相比,後來出生的75和80歲的人是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成長和生活的。這世界發生了許多有利後代人們的變化,包含較好的營養和衛生條件,醫療保健和學校制度的改善,受教育機會的增加和工作生活的改善。」。   研究結果暗示,「預期壽命」的延長是伴隨著「有好的活動力的生活」的延長。這項觀察可以透過老化速度變慢、身體機能極限的提升,或兩者兼具的現象來解釋。   研究主持人Taina Rantanen教授說:「這項研究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研究是把不同時代、相同年齡的人的以測量「生活表現」的方式拿來做比較。」。   「我們對老年的理解是過時的。從一位研究老年的學者的觀點來看,中年的歲月增加了好幾年,而最終歲月的增加則沒有那麼多。預期壽命的延長給了我們更多行為能力正常、非身障的歲月,但與此同時,生命的最終歲月也變得更高齡,對照護的需求也相對提高。在老年人口當中,有兩個變化正在同時發生:健康歲月持續到更高的年齡,以及需要外界照護的老人數量也在增加。」。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0.09.2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男孩做家事,從學校教起!
2020.10.01
男孩做家事,從學校教起!
生活在2020年,若一位成年人不能自己打理一些基本生活技能,例如做飯、打掃、或洗衣服,應該是讓人無法接受的。但是,很多人仍然生活在重男輕女的世界中,家務活仍被視為女性才應該做的事情,這使男人即使在需要的時候也無法做一些生活所必需的事情。   打破性別取向的教學 Colegio Montecastelo是一所位於西班牙維戈(Vigo)的學校,他們決定以另一種方式促進性別平等。該校實施了一項計劃,教導男孩和青少年基本生活課程。這些課程包括清潔、烹飪甚至縫紉,我們絕對歡迎這項計畫。實際上,我們認為這應該世界各地的學校中實施。       儘管學校負責大部分的課程,但有些學生的父親也加入進來,目的是教給孩子們最有價值和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但是,有人批評,這些技能應在家裡而不是在學校教授。也有些人說,這項計畫標籤並鞏固了性別角色。他們認為,應把所有活動都視為對所有人都有用,而不是認為某些活動是男性的或女性的。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學校教學可以讓小孩都接觸及學習,家庭教育則視家長的態度,可能無法落實。而這些家事已經在女孩成長中都被教導及要求,所以刻意讓男孩學習是必要的。   大多數評論者對此計劃感到非常滿意,並建議該計劃也在世界其他地方實施。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9.2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由酒產業資助的酒相關研究正在增加,令人堪憂
2020.09.25
由酒產業資助的酒相關研究正在增加,令人堪憂
越來越多的酒產業資助有關酒消費影響的學術研究,有些研究甚而聲稱酒對健康帶來好處。   紐約大學的研究團隊指出,自2009年以來,由酒公司或相關組織資助的研究項目已增加56%。將近13,500項研究是由酒產業直接或間接資助。   研究人員說,酒產業對科學研究的贊助規模導致人們對潛在的研究偏見、利益衝突和選擇性報告結果感到擔憂。   研究者Dr Su Golder表示:「我們的研究發現了令人堪憂的趨勢。儘管酒產業各自進行的健康研究已急劇下降,但同時,透過酒產業資助的研究項目卻在增加,無論是提供資金給研究人員或透過其他酒相關組織資助。」   Dr Su Golder也說:「許多人以為資助酒精研究的這些相關組織為慈善機構,且不明白這些組織與酒產業之間的關係,因此許多酒公司得以利用『透明度漏洞』來掩飾自己。」   「儘管酒精行業資助了許多合法的研究領域,例如對成分和環境影響的研究,但他們在健康部分的研究,實在令人擔憂。許多這類研究都聲稱酒精具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並表示物質濫用的問題是個人的選擇,而非產業的行為問題。」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發現的酒產業參與的研究,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該研究的另一位合著者 Jim McCambridge教授補充道:「雖然研究人員本該在期刊發表研究時,揭露資助者,但大家常常沒有做到,因此,我們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公開透明度。」   「大家都知道,透過贊助研究,藥廠和煙草公司成功且有陰謀地顛覆科學證據,影響政策數十年。因此,雖然我們需要有更多的研究,但是,酒產業對科學研究的影響規模、性質和廣度著實帶來更多擔憂。」   「儘管酒公司可能聲稱他們正透過提供研究經費來履行公民義務,但這些研究應該由獨立學者來進行才更為妥當。」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0.09.1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