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飲食

治療睡眠呼吸中止 可降低癡呆症的風險
2021.04.13
治療睡眠呼吸中止 可降低癡呆症的風險
     一項新研究發現,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OSA, obstructive sleep apnea)的老年人接受「氣道正壓」通氣治療後,罹患阿茲海默症和其他類型癡呆症的可能性較小。   密西根醫學大學睡眠障礙中心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5萬名65歲並患有OSA患者的資料,想瞭解與未使用氣道正壓的人相比,那些使用氣道正壓治療的人在未來3年內是否比較不會發生新的癡呆或輕度認知障礙。   主要作者G.Dunietz博士說:「我們發現使用氣道正壓與三年內患阿茲海默症和其他類型癡呆的風險降低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這顯示氣道正壓可能有助於預防OSA患者的癡呆風險。」   這些發現強調了睡眠對認知功能的影響。研究主要研究人T. Braley教授說:「如我們的發現所示,如果OSA治療與癡呆風險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那麼OSA的診斷和有效治療可能對老年人的認知健康起著關鍵作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是指上呼吸道一整夜反復塌陷,阻止了睡眠期間正常呼吸的狀態。OSA與多種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有關,許多老年人患OSA的風險很高。       編譯來源:Eureka Alert(2021.04.09)  
+ read more
吃冰引起牙痛?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2021.04.10
吃冰引起牙痛?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你知道為什麼吃冰或冷水漱口會覺得牙疼?   科學家相信他們已找出為何有些人一口咬下冰棒或喝下冷飲時會引起牙痛或頭痛。   研究主導者K. Zimmermann 教授的團隊已找出敏感牙齒中的細胞和信號,叫做短瞬時受體電位通道5(TRPC5),也稱為瞬時受體蛋白5(TRP-5 )是一種多通道蛋白,可以偵測溫度大幅下降,刺激牙痛和腦陣痛。   牙齒的外層的琺瑯質,其下為牙本質。牙本質接連最內層牙髓,就是神經細胞駐所地。位於內層牙髓和牙本質之間有一個特別的細胞類型─齒原細胞(odontoblast)。而TRPC-5就在齒原細胞裡。   如果有蛀牙或牙齦病的人,因為牙本質暴露在外,讓TRPC5可以偵測到冰、冷,牙齒就會比較敏感。   研究人員觀察老鼠和人類來了解疼痛如何引發,將細胞和神經所發生的現象記錄下來。 Zimmermann 教授說:說「人類牙齒的小洞和蛀牙中,發現到許多不確定數目的TRPC5。我們相信可以設計物品,如:將貼片或口香糖局部用在牙齒,以隔絶TRPC5,對於治療牙齒痛或牙本質高度敏感可能很有幫助。   一個普通的家庭療法─丁香精油含有一種化學物質稱丁香酚,可以隔絶TRPC5通路。   科學家不建議自我療法,強調正在牙痛的人應該去看牙醫。    英國的牙齒學會Damien Walmsley教授以為隔絶痛只是暫時的,重要的是治療和預防起因。清除蛀牙、使用對付敏感牙齒的牙膏、規律性刷牙可防止牙齒和牙齦的疾病。未來的牙膏也許可加入TRPC5的抗劑,牙齒的產品也能預防因敏感而引起的痛。 食用糖類、酸性食物或飲料越頻繁,牙本質和琺瑯質越容易酸蝕變軟,蛀牙機率越高。因此,最好只限制在用餐時食用這類食物。    此研究由德國研究基金會和美國霍華休斯醫學機構贊助,沒有商業的經援。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 編譯來源:BBC NEWS (2021.03.2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她65歲開始舉重 78歲成為19項世界紀錄保持者
2021.03.30
她65歲開始舉重 78歲成為19項世界紀錄保持者
人生永遠不會有太晚了的事! 站起來走一公里,#然後就可以走五公里了   諾拉·蘭登(Nora Langdon),一位78歲的女性,最近成為了舉重冠軍。這位住於美國底特律的祖母是目前許多州、國家甚至世界紀錄的保持者,而且她是在2007年才開始舉重!沒錯,她在65歲、體重超過95公斤時開始了舉重之旅。契機是,有一次她發現自己以更快的速度走路或爬樓梯時都難以呼吸,因此她決定做出改變。   永遠不會太晚 即使她在65歲之前從未舉重,甚至沒有去健身房,她還是參加了當地的健身房!不意外地,第一天晚上她回到家時,她告訴自己,她再也不會回去健身房了,因為這已經超出她的負荷。但是,她的腦海裡有個聲音說:「回去!」,而她做到了!   如今她真的改變了!激發她開始舉重的她的私人教練Art Little的一句話:「您知道有其他像你這樣的老人家在做這項運動?」,從此蘭登決心要成功,現在她是舉世聞名的舉重運動員。   保持世界紀錄 目前,蘭登擁有19項屬於她的年齡段的世界紀錄保持者,並且參加了幾次比賽。她槓鈴深蹲最重為413磅(187公斤),硬舉重量約400磅(181公斤)。目前她臥推重量為185磅(84公斤),槓鈴深蹲重量為380磅(172公斤)!   蘭登表示,她努力擊敗所有60歲以上的人,而她目前沒有競爭對手。   她希望鼓勵和啟發其他人開始鍛煉,並嘗試舉重運動,無論他們幾歲。她說:「從沙發上站起來,走出去,走一公里,然後就可以走五公里了。您只需要持續運動,不要讓您的想法或別人告訴您您做不到。」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1.03.2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甜蜜蜜地防曬—多吃葡萄
2021.03.19
甜蜜蜜地防曬—多吃葡萄
防曬除了塗抹及遮蔽外,又多了吃的方式   一項食用葡萄可以抵抗紫外線帶來皮膚傷害的研究發現,最近發表在《美國皮膚科學院期刊》。   研究顯示,葡萄中的天然成分「多酚」增強曬傷抵抗力,以及在細胞層中減少紫外線傷害。   葡萄可以阻止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受試者每天服用2.25杯的葡萄粉末。兩週後,研究團隊測量其服用前後皮膚受紫外線損害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吃葡萄有保護作用。它讓紫外線誘發最低致紅斑的劑量(MED)平均增加74.8%。皮膚切片的分析顯示,吃葡萄和減少DNA損害相關;皮膚細胞的死亡較少, 發炎標誌減少。如果不察覺,會損害皮膚的功能,可能導致皮膚癌。   估計5個美國人就有一個在70歲前就會有皮膚癌。大多皮膚癌的案例和暴露來自太陽的紫外線相關:佔了大約90%的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和86%的黑色素瘤皮膚癌。另外估計90%的皮膚老化是由於太陽。   研究者Elmets醫師總結:「吃葡萄可見到明顯的光保護作用,我們能夠指認出這個益處發生時的分子途徑。葡萄可作為一個防曬的食品,它讓皮膚除了防曬產品之外又多了一層保護。」 編譯來源:EurkAlert (2021.02.2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減肥迷思(一):不吃早餐可以幫助減肥?
2021.02.27
減肥迷思(一):不吃早餐可以幫助減肥?
減少攝食來減肥比多運動來得有效,所以不吃早餐可以嗎?   俗話說早餐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是不吃早餐可能有助於減肥嗎?   這項策略背後的基本原理是,每天少吃一頓飯會使卡路里的總攝取量降低。但是,事情似乎並非那麼簡單。   一項於2010年發表的研究分析了2,184位9-15歲的人的食物攝取資訊。20年後,研究人員又再次要求他們提供相同的資訊。   他們將在兒童和成年時期不吃早餐的人的數據與從未或僅在成年時期不吃早餐的人的數據進行了比較。   與其他組相比,在兒童和成年時期不吃早餐的參與者傾向於有較粗的腰圍、較高的空腹胰島素值,以及較高的總膽固醇含量。   有時候,不吃早餐的人在一天當中的剩餘時間裡會吃更多的東西,以彌補這一餐的不足。但是,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吃早餐並不會導致午餐時間吃得更多。研究作者們的結論是:「不吃早餐可能是減少某些成年人每日能量攝取的有效方法。」   但是,研究人員只有檢視參與者在午餐時(而非晚餐)的食物攝取量。而且該研究僅包含24名參與者,因此在從調查結果中得出可靠的結論方面,我們應該更加小心。   2007年有一項規模較大的研究(包含25,000多名青少年)試圖找出不吃早餐和超重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還評估了酒精攝取量和不活動程度的影響。   科學家發現,不吃早餐與超重的關係比飲酒或不運動程度還要大。   在_Obesity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_期刊上發表的2020年系統綜述與統合分析也同意這個說法。在分析了先前的45項研究結果之後,作者們得出以下結論:   「不吃早餐與超重/肥胖有關聯,且不吃早餐會增加超重/肥胖的風險。」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2021.01.0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運動對心血管的好處沒有上限!
2021.02.24
運動對心血管的好處沒有上限!
我們都知道運動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不過最近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指出,這種好處沒有上限,運動程度最高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低。   過去有研究依照研究對象自我報告的方式發現,運動程度越高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越低,但是相關程度並不確定。對於運動程度最高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此研究是以器械精細測量的身體活動數據來了解運動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關係,是這類研究有史以來最大的規模。研究顯示,運動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可能比我們以前認為的更大。這個發現更加強調了新的WHO身體活動指南的建議:所有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的有氧運動。   研究如何進行?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英國生物資料庫(Biobank)的資料,這些資料來自90,211名沒有心血管疾病的參與者,他們同意在2013年至2015年之間連續佩戴加速規(Accelerometer)來偵測其身體活動。   研究者將運動強度分為:一般強度運動、中等強度運動、劇烈運動及整體運動。平均追蹤了5.2年後,有3,617例心血管疾病。他們發現,運動強度越高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越小。例如:相較於運動強度屬於最低的人,屬於中等強度運動者被診斷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為71%,屬於劇烈運動的人被診斷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為59%和屬於整體運動的可能性為46%。   研究作者T. Dwyer說:「這項研究的結果讓人更確信運動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運動程度相對較高的人估計能降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是可觀的,因此有理由更加重視如何提高運動強度。」。   研究作者R. Ramakrishnan博士說:「我們對研究結果充滿信心,因為運動強度的資料不是得自研究對象自我報告,而是通過更有效的工具客觀地評估身體活動,該工具可以記錄頻率、強度以及運動的持續時間。我們也很幸運能夠使用英國生物資料庫的資料,其中豐富的資料可以回答我們研究問題。」。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1.1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