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癌症患者生育能力有哪些選擇?
2016.12.27
保護癌症患者生育能力有哪些選擇?
癌症治療對生育的影響可能是暫時或永久的,這取決於患者的年齡、癌症的類型和階段、癌症治療類型,以及治療前的生育狀態。若是與生殖系統相關的癌症,如子宮癌或睾丸癌,可能會導致不育。而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症雖然可能不會直接損害生育力或導致不育,但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卻可能產生影響。   任何正在計畫癌症治療,又希望未來要生育孩子的人,都應該與醫生討論生育能力保護的規劃。醫生將會評估即將接受的癌症治療是否可能導致不孕,提供保護生育能力的建議。保留生育能力的最好時機是癌症治療開始之前,因為即使是一次治療也可能損害生育力。   保護女性癌症患者生育能力的選項 卵巢移位術(Ovarian transposition):適用於骨盆以外部位接受放射治療的女性,透過手術重新定位一個或兩個卵巢,以保護免受輻射傷害。但由於輻射散射,這種手術無法提供完全的保護。如果女性在治療後仍然不能懷孕,卵巢可能需要再次移動,可能也需要考慮體外人工受孕。   冷凍卵子(Egg freezing/oocyte cryopreservation):女性接受激素治療刺激卵子產生,再將卵子從卵泡中取出,冷凍、儲存直到準備使用,這對於還沒有伴侶也不希望使用捐贈精子的女性來說可能是一個好的選擇。   胚胎冷凍保存(Embryo freezing/embryo cryopreservation):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這是保留女性生育能力中最常見成功的方法。這類似冷凍卵子,將卵子從女性的卵巢中移出與精子受精,精子由女性的伴侶或捐贈者提供,然後將受精胚胎冷凍直到準備使用。   骨盆屏蔽(Pelvic shielding):骨盆以外區域接受放射治療的女性,透過放置屏蔽物保護生殖器官免受輻射影響。   切除子宮頸(Removal of the cervix/radical trachelectomy):罹患早期子宮頸癌的女性,可以考慮切除子宮頸,保護子宮。   非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cancer):早期子宮內膜癌可以用藥物治療而不手術,這可以幫助保護生育能力。   另外還有一些較具實驗性的方式,例如: 卵巢組織冷凍保存(Ovarian tissue cryopreservation):將卵巢組織取出後冷凍,準備使用時再解凍植入體內。這個方式可能不適合某些癌症,如白血病,因為取出的組織中可能有癌細胞。   卵巢抑制(Ovarian suppression):透過激素治療抑制卵巢功能,在癌症治療期間保護卵子。   根據所選擇的方式和女性在月經週期中的階段,癌症治療可能延遲。但有些患者需要立即接受癌症治療,因此不是所有的生育保護方法都適用所有人。   保護男性癌症患者生育能力的選項 精子冷凍保存(Sperm cryopreservation):精液樣本可以冷凍、儲存,直到準備使用。這些樣本可用以體外人工受孕或宮內授精。   骨盆屏蔽(Pelvic shielding):正在接受放射治療的男性,透過放置屏蔽物保護睾丸免受輻射影響。   睾丸組織冷凍保存(Testicular tissue cryopreservation):這種方法仍在研究中,透過手術取出睾丸組織後冷凍,在需要使用時解凍後植入體內。   保護年幼癌症患者生育能力的選項 年幼癌症患者的父母可能需要嘗試保護其生育能力,而選擇的方式需取決於孩子的年齡、癌症治療類型,以及癌症類型和階段等。已經進入青春期的人,可能有資格冷凍保存卵子或精子,青春期前的人可能考慮將冷凍卵巢或睾丸組織。   但這過程需要父母與孩子雙方的理解與同意,因為生育能力保護可能衍生出倫理問題。美國生殖醫學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倫理委員會提醒,如果孩子同意、並且對孩子的未來有益,癌症兒童的家長可以選擇保護孩子的生育能力。   生育能力保護對癌症治療的影響 目前還沒有研究證據表明生育能力保護會干擾癌症治療,但若是為了保護生育力而延遲癌症治療,可能會影響治療的成效,因此和醫生討論相關風險是很重要的。   另外,根據英國癌症研究中心(Cancer Research UK)的資料,多數醫生會建議女性在癌症治療後兩年再懷孕。這是因為,雖然懷孕不會導致癌症復發,但癌症在診斷後的前兩年有很高的復發率。此期間懷孕的婦女可能無法接受癌症治療,而治療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傷害。   來源:American Cancer Society、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Cancer Research UK、MNT    
+ read more
研究新發現:女性的上生殖道不是無菌的!
2016.06.22
研究新發現:女性的上生殖道不是無菌的!
  在人體中過去普遍認為是無菌的地方,竟被研究人員發現了細菌!而這些地方指的就是女性的卵巢和輸卵管。   研究人員還發現,罹患卵巢癌的女性相較於未罹癌的女性,在這些位置上有不同的細菌群體。這項發現引出了一個疑問——在上生殖道的細菌是否可能對卵巢癌的發生或進展產生影響?   北卡羅萊納州大學女性健康研究中心的主任Wendy Brewster博士在大學新聞發表會中表示:「這是個對生命的開始來說必不可少的地方——人們不會預期它充滿著細菌。但事實上就連在海洋底部的化學坑(chemical pits)裡都存在細菌,那麼為什麼不能在輸卵管裡呢?」。   研究人員從25名女性的上生殖道取樣。這些女性們皆已接受子宮、輸卵管或卵巢的移除手術。其中有一些婦女罹患癌症,而另一些則無。利用基因檢測,研究人員確定了樣本中發現的細菌。並且,卵巢和輸卵管中所發現的細菌是不同的。   研究人員發現,罹有卵巢癌的女性有更多潛在有害細菌的菌株。但若說這些細菌會對卵巢癌的發生或進展產生影響還言之過早。   Brewster說:「現在我們知道這些生物的存在,而且在女性上生殖道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種類的生物,我們想知道的是:這些生物是否會影響你罹癌?或是會影響癌症的特性嗎?如果你有不同種類的生物,你會不會有更好的結果?」。   該研究的作者建議需要進行更多的相關研究。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補充:這項研究是2016/6/7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的年度會議上所提出的。在會議上提出的研究結果一般被視為初步的,直到研究已被發表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中。    
+ read more
乳癌跟卵巢癌有什麼關係?
2016.03.23
乳癌跟卵巢癌有什麼關係?
日前,來自知名醫療機構梅奧醫院(Mayo Clinic)的腫瘤學家Lynn Hartmann博士及病理學家、基因學專家Noralane Lindor博士從眾多研究報告中深度檢視有乳癌、卵巢癌家族遺傳但未罹患癌症的女性所受到的醫療照護。他們認為有必要為這些女性爭取更多支持,協助其處理複雜且會影響情緒的決策過程;並且他們也呼籲應有更多致力於改善治療方法的研究。   帶有BRCA1及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常常統一被歸類在單一標籤「BRCA1/2」之下,彷彿他們面臨著相同的風險且容易罹患同一種癌症。然而,Hartmann及Lindor博士指出這兩種基因突變所誘發的癌症可以是相當不同的。帶有BRCA1的女性罹患乳癌的平均累積風險(average cumulative risks)為67%,80歲時罹患卵巢癌的平均累積風險為45%;帶有BRCA2的女性罹患乳癌及卵巢癌的平均累積風險分別為66%和12%。   再者,多數由BRCA1誘發的乳癌屬於腫瘤惡性程度高、三陰性乳癌,對荷爾蒙等治療方式較無反應。相對的,由BRCA2誘發的乳癌通常會看到雌激素受體呈現陽性反應,對荷爾蒙治療也較有反應,此種乳癌也是較為普遍的類型。Hartmann博士認為這些差異應讓不同乳癌類型的患者獲得不同的診斷及治療方式。   此外,帶有BRCA1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人數及年齡都較帶有BRCA2的女性多且早。目前的指引中建議帶有BRCA1及2的女性若無生育的計畫,可以在35-40歲時將卵巢及輸卵管移除。而指引的作者認為帶有BRCA2的女性可以延至45歲再做移除手術,因為他們在50歲時卵巢癌的風險只有1%。   Hartmann博士認為,雖然家族中有多位乳癌及卵巢癌患者的高風險女性,可以透過預防性的乳房切除手術、輸卵管及卵巢移除手術來大幅降低罹癌風險,但是這些手術本身就可能帶來併發症且會影響女性的心理。目前已經有研究開始在探討這些醫療程序對女性的心理所造成的影響。這些研究顯示,多數女性對他們做的決定感到滿意,但是仍需有更多研究來了解如何才能用最有助益的態度,協助女性們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最後,Hartmann博士說明,許多研究是最近期的研究內容,讓他們能更了解女性罹癌的類型及年齡,進而有助於醫事人員盡可能地嘗試將診斷、治療等程序以最個人化的方式執行。此外,Hartmann博士建議未來應有研究了解女性是如何衡量各種選項,以及應有追蹤型的研究了解當女性決定接受手術、服用降低風險的藥物或做檢查時,他們的決定對其短期或長期的生、心理有何影響。   資料來源: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防治卵巢癌:輸卵管裡藏玄機!?
2015.04.23
防治卵巢癌:輸卵管裡藏玄機!?
  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最近發表聲明,表示已進行預防性卵巢和輸卵管切除手術;這讓過去的禁忌話題成為鎂光燈的焦點,也讓更多人願意討論這個議題。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卵巢癌癌細胞的前身是卵巢表面上皮細胞,但這項假設的問題是:從來沒有人在卵巢表面上皮細胞中發現癌細胞病變前的病灶。最近許多臨床證據顯示卵巢癌癌前細胞可能不是來自卵巢,而是來自輸卵管;因此,對罹患卵巢癌的高風險女性來說,只要切除輸卵管或許就可以降低罹癌風險和死亡率,同時也可以降低切除卵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份回顧性研究指出,在擁有BRCA1/2遺傳性基因突變而且進行兩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的女性中,其輸卵管中有癌前細胞或侵襲性癌細胞者佔10-15%;而在偶發性卵巢癌患者當中,60%的輸卵管有癌前細胞。   對於因為BRCA1/2遺傳性基因突變而屬於卵巢癌高風險的女性來說,兩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已經成為降低癌症風險的常規手術;但更年期前的女性接受兩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會立刻進入手術性停經,短期的影響包括夜間盜汗、熱潮紅、情緒起伏不定等,長期影響則包括心臟和骨頭疾病的風險增加;若只切除輸卵管,女性就不會失去女性荷爾蒙所能提供的保護,但相對的也保留了卵巢可能引起卵巢癌的風險。   研究負責人Mary B. Daly指出,雖然卵巢癌在美國相對少見,不過一旦在晚期被診斷出來,五年的存活率只有43.8%,而且早期篩檢的方法也有其侷限。雖然這份研究的發現對我們認識卵巢癌來說是一項大突破,但要讓切除輸卵管成為常規的醫療手術目前還言之過早;我們需要更長期、更大規模且有系統性的研究才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資料來源: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所發行的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期刊        
+ read more
多喝紅茶、多吃柑橘類  有助降低卵巢癌風險
2014.11.04
多喝紅茶、多吃柑橘類 有助降低卵巢癌風險
  最近一項英國研究發現:紅茶與柑橘類富含膳食黃酮類化合物(dietary flavonoids),將可能有助於降低女性罹患卵巢上皮癌的機率,這對愛喝紅茶與柳橙汁的女性朋友們來說是個好消息!   每年在英國有6,500名、在美國有2萬名女性受到卵巢癌侵襲,卵巢上皮癌是最常見的卵巢癌類型之一,致命性非常高。過去曾有一些研究指出多吃蔬果可降低罹癌風險,但也有其他研究提出不一致的看法。   黃酮類化合物包括有黃酮醇、黃烷酮,研究團隊認為,植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可調整關鍵的細胞信號路徑及調節癌細胞發炎路徑,將可能可以幫助降低卵巢癌風險。為了探究兩者之間的關連性,研究團隊分析英國171,940位25-55歲女性的飲食習慣。   研究團隊所分析的飲食習慣調查問卷資料為每四年蒐集一次,根據資料,女性攝取黃酮醇的主要來源為紅茶(31%)、洋蔥(20%)與蘋果;黃烷酮的來源則為柑橘類水果(26%)與果汁(63%)。在追蹤16-22年後,有723個卵巢癌確診病例。分析的結果顯示,高度攝取黃酮醇、黃烷酮的女性比攝取量低者,其卵巢上皮癌的風險比較低,根據研究,每天喝兩杯紅茶者,該風險下降31%。   最後,這項研究的優點在於它是一項長期追蹤、樣本數大的觀察性研究,但它也存在研究限制:第一,事實上,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會隨植物成長情形與食品加工過程而有差異,但這項研究無法對劑量進行標準化測量;第二,研究未能調整所有對結果可能造成影響的潛在干擾因子。因此,研究團隊認為未來研究應針對這次的結果再進行前瞻性研究,以深入瞭解這個問題。     資料來源: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read more
小心肥胖會增加卵巢癌風險!
2014.04.07
小心肥胖會增加卵巢癌風險!
  家族病史、懷孕史、年齡及乳癌病史是一般為人所知比較常見的卵巢癌風險因子,但女性卻容易忽略體重過重或肥胖也是提高罹患卵巢癌機率的原因之一。   日前在一項由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與美國癌症研究(AICR)所共同完成的研究中又再度證實這個論點,研究並建議女性可透過改變飲食及運動等生活習慣,降低卵巢癌風險。   這個研究的結果是統整分析25個包含400萬女性參與者的研究後所發現的,研究指出,每增加5%的BMI值,女性的卵巢癌風險會提高6%,同時,BMI值超過28.4(kg/m2)者,卵巢癌風險也明顯比較高。研究表示,其他像是乳癌、大腸直腸癌及子宮癌,在過去的研究都已經證實過重與肥胖是這些癌症的風險因子之一,這次的研究更加確定應將卵巢癌並列其中。   世界癌症基金會提醒,女性平日應注意定期追蹤BMI值,並避免吃速食與喝含糖飲料,且每餐盡量控制選擇份量較小的餐點,同時,搭配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此將會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資料來源: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