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3.31
FDA確認乳房填充物導致罕見癌症
近日,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針對乳房填充物與罕見癌症的關聯,做了有指標意義的說明。
隆乳是美國很流行的整型手術,每年執行超過30萬件。合法的乳房填充物有鹽水和矽膠,以光滑或有紋理的外殼做成不一樣的形狀和大小。
FDA在2011年確定了乳房填充物和退化性大細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之間的可能關聯,稱為之BIA-ALCL。BIA-ALCL不是乳癌,而是在乳房填充物附近發展的淋巴瘤。
截至2017年2月1日,FDA總共收到359件與BIA-ALCL有關的報告,有9人已死亡。其中有231例報告有說明填充物表面的狀況,203例表面是有紋理的、28例表面是平滑的。而表面有紋理的填充物,是美國最常使用的類型,約佔99%。
FDA表示:「和沒有乳房填充物的女性相比,有乳房填充物的女性發生BIA-ALCL的風險雖然不高,但是會增加的。大多數的BIA-ALCL,透過移除填充物和填充物附近的膠囊來進行治療,部分病例則已接受化療和放射線治療。」
法國在2016年,要求製造商證明其產品的安全性,否則就要被禁止,這是第一個正式承認乳房填充物與罕見癌症之間關聯性的國家。
英國藥物與保健產品法規管理局(MHRA)自2014年以來沒有修改其指導意見,發言人表示:「我們將密切監測法國監管機構的調查結果,並在需要時採取適當的監管或安全行動。」
資料來源:UPI、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7.03.22
ASCO發布第一個HPV疫苗全球接種指引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近日發布了一項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預防子宮頸癌的臨床實踐指引。這份指引與過往不同之處在於,這是第一個針對世界上多個不同社會經濟結構與資源環境地區量身定制的子宮頸癌預防指引;希望能為全球的醫事人員提供具實證基礎的指導。
世界上所有的子宮頸癌幾乎都是感染HPV所致。雖然感染HPV也可能導致生殖器疣和某些其他癌症,但子宮頸癌是迄今為止與HPV感染相關最常見的嚴重病症。而與其他現有的HPV疫苗接種指南不同,ASCO本次的指導重點是專門用於預防子宮頸癌的HPV疫苗接種。
此份建議指引由跨國和跨領域的學者專家共同完成。由來自腫瘤學、婦產科、公共衛生、癌症控制、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衛生經濟學、行為/實踐科學和患者宣的學者組成專家小組,其中包括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HPV和HPV疫苗研究領導者。
專家小組審查1966年至2015年間所發表的相關文獻,包括系統評價、現有指導方針和成本效益分析。並強化了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引、美國疾管局(CDC)指引、加拿大國家免疫諮詢委員會、德國指引和澳大利亞免疫準則中提出的一些建議。
這份指引根據資源配置程度的不同,提出了四個層次的具體建議,依序為基本的、有限的、加強的和最大的。這些資源涉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財政資源,以及其衛生系統的發展,包括人員、基礎設施和服務的可即性。這份指南也補充了ASCO的另外兩個全球資源分層的子宮頸癌指南。
此份指引的主要建議有以下幾點:
*
所有9至14歲的女孩都應接種兩劑HPV疫苗,以預防子宮頸癌。兩劑間隔至少6個月,間隔時間可達12至15個月。
*
艾滋病毒(HIV)檢測呈陽性反應的女孩應接受三劑HPV疫苗施打。
* 針對於最大和加強的資源配置:
15歲以上且15歲以前已完成第一劑疫苗接種的女孩可以使用兩劑的施打期程。
15歲以上未接種過HPV疫苗的女孩應接受三劑的施打時程。
而上述兩種施打方案都應在26歲前完成。
* 對於有限和基本的資源配置:
如果目標人群-9至14歲的女孩的接種覆蓋率達標之後仍存在足夠的資源,那麼,在9至14歲時接種過一劑的女孩或許可在15至26歲之間接受額外的劑量。
*
針對男孩:男孩接種是預防的次要考慮因素,無論資源環境如何。專家小組建議,只有在有針對性的女性人口覆蓋率至少達到50%之後,在最大、加強與有限的資源配置下才對男孩進行施打。在基本資源環境中不推薦男孩接種。
制定指引的專家小組聯合主席Silvia de
Sanjosé博士說:「雖然HPV疫苗已經存在了十多年,但是在許多地方-包括美國在內的高資源國家-的疫苗使用狀況並不理想。…由於各國之間和國家內部的資源可用性差異很大,我們需要調整策略,以改善各地接種HPV疫苗的機會。…這項指引在適應不同資源配置情境給予HPV疫苗接種建議方面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期望它對全球衛生界產生重大影響。」
而近年來台灣也不斷有提出針對國中女生進行全面公費施打HPV疫苗的聲音。ASCO的指引或許是一個可以參考的依據。與此同時我們也認為,疫苗若真的能幫助維護女性健康是大家皆樂見的事,但是當今關於HPV疫苗仍存在著許多疑問,諸如疫苗的安全性、效期等等;至今仍沒有人能肯定的回答HPV疫苗能維持多久的防護力、需不需要追加補打,畢竟誠如Silvia
de
Sanjosé博士所說,HPV疫苗問世也不過十多年光景,所能蒐集到的資料也僅此而已。且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如今市面上所販售的疫苗也不只一種,彼此之間是否可以混合施打?這些都是國家要推行公費施打前需要審慎思量的問題。
資料來源:Journal of Global Oncology全球腫瘤學雜誌、ASCO
+ read more

2017.02.13
ACIP公布新的疫苗接種指南:HPV疫苗接種劑數與時程更...
去年(2016)10月,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的免疫實踐諮詢委員會(ACIP)表決通過「青少年接種HPV疫苗僅需兩劑」的建議以及相應的接種時程。新的一年剛開始,
HPV疫苗、流感疫苗和其他疫苗的接種指引又有了更新。
根據新的HPV疫苗接種指引,ACIP建議15歲以下的青少年僅需接種兩劑HPV疫苗;成人-26歲(含)以下的女性以及21歲(含)以下的男性-以及未在15歲前完成第一劑HPV疫苗的青少年仍應遵照0、1-2和6個月的間隔進行三劑接種時程;年齡介於22至26歲間可能接觸到HPV的男性也適用上述的三劑接種時程。
26歲(含)以下的女性、21歲(含)以下的男性以及年齡介於22至26歲間可能接觸到HPV的男性若曾於15歲以前接種過兩劑HPV疫苗,且兩劑接種時間間隔至少5個月者可被視為完成接種,不需要追加補打第三劑。但是,上述三者若在15歲之前僅接種過一劑,或是兩劑接種時間相隔少於5個月,則不被視為完成接種,應再補打一劑。
再一次的,這樣的調整無非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接種HPV疫苗。美國癌症協會資深總監Debbie
Saslow博士表示:「在過去幾年中,研究表明HPV疫苗比預期得更為有效。我們現在知道它能有效的預防HPV,這種與十數種癌症相關[1]的病毒。新的兩劑施打時程將會更利於民眾遵循。」
資料來源: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ACIP
[1]
除了子宮頸癌,已知HPV陰道、外陰、口咽、肛門和陰莖癌相關
+ read more

2017.02.09
許多乳癌患者錯過了有益的治療
近日一份針對美國乳癌患者的研究指出:可降低乳癌患者復發機率的賀爾蒙治療藥物,如諾瓦得士錠(Tamoxifen)或芳香酶抑製劑,很少被使用或使用得並不正確。
研究指出,賀爾蒙治療與賀爾蒙受體陽性乳癌(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女性的死亡風險降低有29%的相關。諾瓦得士錠或芳香酶抑製劑等賀爾蒙治療藥物,可以減緩或阻止以賀爾蒙為養分來源的腫瘤生長。
將近100萬名列入美國全國性癌症登記的女性是這項研究的主要對象,其中在術後需進行賀爾蒙治療的患者,有六分之一並未接受治療。
研究團隊估計,在2004年至2013年間,有將近14,630名女性死於癌症的復發,而這些死亡可能是可以預防的。不過,研究同時發現,遵守藥物使用指南的情形有改善,從2004年的70%上升至2011年的近84%,2013年略微下降到82%。
研究人員指出,有將近18%可以從這樣的治療中受益的女性沒有接受治療,並且約有3%女性不適當地接受治療,最可能的情形是她們並沒有被診斷出特定的乳癌類型。
賀爾蒙治療的副作用,如噁心或潮熱,也許能解釋藥物未被充分利用的原因。並且,藥物有其他的風險,服用諾瓦得士錠的患者中風的風險更大,而使用芳香酶抑製劑的患者更可能發生骨質疏鬆症。並且,術後賀爾蒙治療的益處並不即時、顯著,也可能影響女性是否繼續接受治療。
來源:JAMA Oncology、UPI
+ read more

2017.01.18
乳房攝影篩檢不是全能!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死因統計中的第四名。有研究指出,早期治療腫瘤會更容易,並減少侵入性的手術,因此多建議女性接受乳房攝影篩檢,但乳房攝影篩檢卻存在著過度診斷的爭議。
2017年1月,任職於北歐考科蘭中心[1](Nordic Cochrane
Centre)的Karsten Juhl
Jørgensen博士與他的同事發表了一項研究,指出乳房攝影篩檢與晚期癌症發病率的降低無關,透過乳房攝影篩檢發現的浸潤性腫瘤(invasive
tumor)或DCIS中,約有三分之一是過度診斷。DCIS,或稱原位導管癌,或稱乳癌0期,是眾所周知乳癌的危險因子,但有許多癌症專家認為這是不應被稱為癌症的症狀。
研究團隊查看了1980年至2010年間被診斷為乳癌的95,000名女性記錄,其中僅有50至69歲間20%的人被邀請參與乳房攝影篩檢項目達17年,並沒有顯著降低晚期腫瘤的發病率,但早期腫瘤與DCIS的發生率卻明顯增加。
過去已有研究提出質疑,懷疑乳房攝影是否真的降低了乳癌死亡的風險。2012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透過常規乳房攝影篩檢檢測到的癌症多達三分之一可能不會危及生命。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Otis
Brawley博士表示,人們期待乳房攝影篩檢能在最危險的腫瘤擴散前發現腫瘤的存在,但是醫生與相關政策的制定者必須承認乳房攝影篩檢無法達拯救生命的功能。
Otis
Brawley博士表示,我們正在治療不需要治療的人,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不需要篩檢,我們的確拯救了一些生命。但只有瞭解乳房攝影篩檢的侷限性,我們才能學會如何應用和拯救生命,這不是反對乳房攝影篩檢的理由,而是需要更好的基因檢測,以分辨危險的或不會傷害病人的腫瘤生長。
來源:NBC NEWS、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內科醫學年鑑
[1]
考科藍(Cochrane)也稱為考科藍合作組織或考科藍協作組織,是獨立、非營利的非政府組織,由超過三萬七千名的志願者所組成,分布國家超過170個。考科藍成立的目的是希望以系統化的方式組織醫學研究的資訊,依照實證醫學的原則來提供醫護專業人員、病人、醫療政策致訂者等人需要的資訊,以便於在醫療上的選擇。參考資料: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0%83%E7%A7%91%E8%97%8D
+ read more

2017.01.05
阿斯匹靈防癌?研究提出解釋
關於阿斯匹靈好處的研究不少,包含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助孕、防癌等。但在這些研究中,都沒有解釋為什麼阿斯匹靈能夠防癌,直至最近一份研究指出,阿斯匹靈間接地抑制了會使細胞惡化的癌蛋白,因此能防癌。
此研究由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以及奧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科學家合作完成,他們認為阿斯匹靈的好處可能來自於其對血小板的影響。由於血小板會增加被稱為c-MYC的癌蛋白,而此蛋白會助長癌細胞生長,因此若透過阿斯匹靈抑制血小板,可能可以進一步抑制癌蛋白、避免癌細胞生長。
研究共同作者Craig
Williams進一步說明,早期癌細胞其實生長在充滿危機的環境中,免疫系統會固定地攻擊並試圖消滅這些癌細胞。而血小板就扮演了保護的角色並協助其擴散,若服用阿斯匹靈產生對血小板的抑制就能擾亂這個過程。
此外,研究團隊指出,幾乎有33%的癌症病患和42%的胰臟癌病患,他們的癌蛋白c-MYC呈現過度表現的現象。研究還指出低劑量跟高劑量的阿斯匹靈有同樣效果,並強調醫師在考量給予的藥物劑量時要審慎評估,避免副作用如腸胃出血的發生。
資料來源:AJP-Cell Physi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