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4.10
降血壓?午睡和藥物的效果一樣好!
正在控制血壓的人,午睡可能正是您所需要的。希臘研究指出,這不僅可以提升精神,還可以降低高血壓。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招募了212名參與者,他們的平均血壓為129.9 mm
Hg,平均年齡為62歲,並且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吸菸、患有第2型糖尿病或兩者兼而有之。
研究將參與者分成兩組,一組有午睡,一組沒有。研究人員連續24小時記錄了參與者的血壓、午睡持續多久、生活方式(如飲酒和運動)及他們的脈波傳導速度脈波傳導速度:心臟打出的血液所產生的脈搏拍動通過血管傳達到手與腳的速度,就叫做脈波傳播速度。血管愈硬,它的速度愈快。 以測量動脈硬度。此外,兩組參與者所服用的血壓藥物數量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團隊也考量可能影響血壓的潛在因素,如年齡、生物性別、處方藥和生活方式。
研究發現
有午睡的人收縮壓下降了5.3 mm
Hg,這與人們在服用降血壓藥物或改變生活方式以降低血壓時的效果差不多。少鹽和酒精會使血壓水平下降3至5mm
Hg;服用低劑量的專用藥物可以使人的血壓平均降低5-7
mm Hg。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非常重要,因為血壓下降2 mm
Hg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高達10%。而實踐午睡很容易也通常不需要任何花費。
研究人員對他們的發現充滿信心
這是第一份關於午睡對一個人血壓水平影響的研究。儘管該團隊鼓勵進一步研究以驗證當前結果,但其成員確信他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努力招募有適當控制血壓的參與者,以確保他們的研究結果可信。通過招募血壓相對較好的人,我們可以更加確信血壓讀數的任何顯著差異都可能是由於午睡造成的。血壓水平越高,任何降低血壓的努力就越明顯。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9.03.13)
+ read more

2019.04.09
半夜上廁所是高血壓的徵兆
最近日本一份研究指出,如果你需要在夜間小便 -
稱為夜尿症,你可能有血壓高或體內液體過多的現象。若夜尿情形持續,請讓醫生檢查你的血壓和鹽攝取量。
過去日本的研究指出,高鹽攝取量與夜尿有關。而與西方國家相比,日本人吃鹽更多,並且更容易對鹽敏感,亦即當食用鹽時血壓容易升高,這兩個因素使日本人患高血壓的風險更高。這份研究調查了日本人夜尿症和高血壓之間的關連。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招募了3,749名在2017年做了健康檢查的日本人,並測量了他們的血壓及透過問卷調查獲得關於夜尿症的訊息。血壓為140/90
mmHg以上或有抗高血壓處方藥的參與者被認為是高血壓患者。
在回答問卷的1,882名參與者中,69%患有夜尿症。而研究發現,在控制可能干擾研究結果的因素後,夜間起床排尿與高血壓的可能性增加40%有關,並且上廁所的次數越多,患高血壓的風險就越大。
研究作者紺野博士表示,結果並不能證明夜尿症與高血壓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並且可能不適用於日本以外的人群。這種關係可能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包括生活方式、食鹽量、種族和遺傳背景。
日本循環協會Mutsuo
Harada博士表示,高血壓是日本一種全國性疾病。日本的平均鹽攝取量約為10克/天,是全球平均鹽攝取量的兩倍多(4克/天)。這種過量的鹽攝取與日本對海鮮和醬油為主的食物的偏好有關,因此難以實施限鹽。不過,早期發現和控制高血壓對預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我們應該記住,夜尿不僅是由泌尿器官問題引起的,也是由高血壓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3.30)
+ read more

2019.04.03
停經糖尿病患者 飯後走下坡路有助骨骼健康
最近一項密西根大學的研究發現,對於患有糖尿病的停經女性,在飯後走下坡路,會減少骨骼發生流失作用,但是,如果是在飯前運動或走上坡路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效果。
停經糖尿病患者骨質流失加速
女性在停經後由於體內雌激素減少,骨質會漸流失,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統計,全球有2億女性深受骨質疏鬆症所擾,大約佔所有60歲女性人口中的10%。同時,患有糖尿病的停經女性,骨質流失情形又比一般停經女性來得嚴重。該病症會出現低骨密度、脆弱性提高且易發生骨折,不過還是有方法可以避免或減緩其惡化。研究團隊因此想瞭解在用餐前或後、運動走上坡路或下坡路,是不是會影響停經的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形成與骨流失的情形。
研究對象與過程
研究參與者為15名年齡中位數58歲、已停經約7年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她們被分成五組:在跑步機上走上坡路與下坡路各40分鐘、在飯前與飯後各走1小時共四組,最後一組都沒有運動。研究團隊每小時測量她們的骨形成及流失標記數值、以及葡萄糖與胰島素數值,這些女性也穿著能測量走路效果的特殊鞋墊。
最後結果顯示,最有效降低(有助骨形成的)膠原蛋白流失的方法是在飯後走下坡路,因為當你走在下坡路面,會感覺重力對你產生的拉力比走上坡路要大,負重作用更強,對骨骼健康會更好。
下樓梯是個簡單的選擇
主要作者Katarina T.
Borer博士表示,走下坡路的簡單方法就是下樓梯,而一般跑步機只有調整上坡幅度的設定功能,建議可行的作法是拿磚塊放置在跑步機機器後側的底部,讓它傾斜。
Borer認為,未來研究需要再釐清決定是要有多少運動量才可以彌補多少骨密度流失的準確數據,那麼或許未來這個方法將可幫助這些患者降低使用醫療的方法治療骨質疏鬆症。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3.25)、Dailymail(2019.03.25)、Medpage
Today(2019.03.25)
+ read more

2019.03.21
最新鈉攝取量標準出爐!
過去對於成人每天可以吃多少鈉一直有爭議,而最近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份新報告改變過去對鹽的規範,由「攝取量上限美國國家科學院於2005年的《營養素建議攝取量》指出,鈉攝取量的上限是每日2,300毫克。」改為「可以降低慢性疾病風險的攝取量」。更新的原因是委員會認為,目前沒有充分的科學證據可以確立健康人攝取多少鈉或鉀會有慢性疾病的風險,因而無法確定其上限,但是鈉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仍然存在中度至強度的因果關係及劑量反應關係。
因此,最新的報告以降低慢性疾病風險的攝取量來取代鈉攝取量的上限。新的標準為:健康成年人每日攝取的鈉若降低至2,300毫克(5.8克鹽,約為1平茶匙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若降至每日攝取1,500毫克(3.75克鹽,約為半茶匙鹽)則可以再進一步降低風險。
由於美國人每天平均鈉攝取量為3,400毫克,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對鈉攝取量不足的擔憂很少,但仍然提供了不同年齡層所需攝取的鈉含量建議,例如:14歲以上的人的每日鈉攝取量應高於1,500毫克、6個月及以下的嬰兒每日鈉攝取量應高於110毫克(約為0.275克鹽)。
該報告還降低了1歲以上的人的鉀攝取量。現在大多數男性為每日3,400毫克,大多數女性為每日2,600毫克。目前證據不足以訂定任何鉀攝取量的上限或確定能夠降低慢性疾病風險的水平。
這份報告與美國心臟學會和其他著名公共衛生組織多年來所說的是一致的:我們必須少吃鹽。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300毫克,而理想上是不超過1,500毫克。
此外,報告也點出食品工業在減少人們鈉攝入量方面的角色,並指出飲食中大部分的鹽不是來自家庭料理,而是來自食品工業對食品和飲料的加工過程。為了降低人的鈉攝取量,食品工業界必須更加注意於食物製造過程中減少添加鈉,消費者也需了解應攝取多少鈉及如何選擇對健康有益的飲食。
這份報告鼓勵美國食藥局盡速向食品工業界公佈自主減鈉目標,而學校也應該注意鈉攝取量並拒絕美國農業部近日鬆綁學校膳食中的鈉標準的建議,繼續為學生提供更健康的食物。這兩項行動將推動食品行業界進行創新以使用更少的鈉。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03.05)
+ read more

2019.02.21
巧克力對健康有益嗎?
媒體常報導,吃巧克力對心臟有益、有助於預防癌症,並使人愉悅。但這是真的嗎?
我們知道巧克力中的可可豆所含的「黃烷醇(flavanols)」是抗氧化劑,這意味著它們可以減少對細胞的傷害,進而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不過,我們不知道的是巧克力在這方面發揮了多少作用。
關於巧克力的健康益處已經累積了許多研究,但這些研究是透過請參與者回想他們吃了多少巧克力或巧克力產品,然後比較他們是否患有心臟病或癌症。因此,雖然這些研究的結果很有意思,但它們並沒有告訴我們巧克力本身是否有所作為,或者其實是黃烷醇在發揮作用,而黃烷醇也可以在其他食物中找到。
無論如何,研究至今仍無定論。有些研究指出,吃巧克力可以降低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但其他研究發現吃巧克力在這方面沒有幫助或甚至會增加風險。不過,有更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吃巧克力可能有助於預防心臟病。黃烷醇已被證明可以降低血壓,使心臟、靜脈和動脈更好地運作。
這些研究結果對人們的甜食選擇意味著什麼?吃少量可可含量70%以上的黑巧克力。它可能會對心臟帶來一些好處,並且它通常比牛奶巧克力或其他種類的巧克力含有更少的糖和飽和脂肪。
然而,黑巧克力仍然是糖果,它仍然有額外的卡路里、糖和脂肪。因此,還是要少吃巧克力,畢竟我們已知超重或肥胖與某些類型的癌症有關,更不用說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如果你想獲得更多的抗氧化劑,可以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取量。
編譯來源: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19.02.04)
+ read more

2019.01.28
減重?一定要忌口!
進入新的一年人們發誓要忘卻丟掉的事情總是不少,想拋開遠離不好的工作、各種關係或是習慣等等,但往往新年一開始沒想到自己就增重變胖了。每年一月最受歡迎的新年新願望就是減重,但就長期來看,節食遠比運動來得重要多了!
營養學家Lisa
Drayer說,所有熱量都是從你攝取的食物和飲料進入體內的,但你會消耗掉的卡路里量卻只有一小部分是透過運動才消失的。人們要減重的話,真的只要注意飲食就好。
身體如何消耗熱量?
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的研究者Alexxai
Kravitz指出,一般人體能量消耗主要來自三個部分:維持身體功能運作所消耗能量的基礎代謝率,佔整體能量消耗的60-80%,隨年紀增長代謝會變差,只有當肌肉密度增加,代謝率才會提高;接著是攝取食物後消化、吸收代謝所耗掉熱量,佔10%;而一般體力活動消耗的熱量,如:走路、打字、運動等,則佔10-30%。非運動員的一般人經由運動每日大概燃燒5-15%的卡路里,完全比不上每日飲食攝取到的熱量,而且任何有健身過的人都可以告訴你,運動會刺激提高食量,將會摧毀任何想減重的意圖。
靠運動消耗能量是杯水車薪
根據哈佛醫學院計算過,一個體重約84公斤的人,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在走路30分鐘後會消耗200大卡,但是這些熱量只要在吃下4片巧克力餅乾或1球半的冰淇淋或喝近兩杯紅酒後就可以被抵銷掉。甚至充滿活力的踩腳踏車課程,可以消耗700大卡,但只要喝下一些綜合飲料或一片蛋糕就完全前功盡棄。
為了消耗熱量所要花的時間長度,和吃只下幾口食物相比,兩者非常不成比例,所以你的目標如果是要減重,最好不要靠健身,而是吃少一點。簡單一點來說,3,500大卡大概等於1英磅(450公克)的脂肪,如果你想每周瘦將近半公斤,大概每天要減少攝取500大卡的熱量,所以如果你有喝汽水,戒掉它是最簡單的減重方法。另外,運動會增加食慾,尤其是那些長時間耐力運動或舉重運動。
但是運動並不是不重要,它還是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道、密度和彈性,同時有助對心臟病與糖尿病的疾病控制,也可以改善心情,幫助對抗憂鬱症。
編譯來源:CNN(2019.01.05)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