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藥物可預防子宮內膜癌?
2014.12.29
骨鬆藥物可預防子宮內膜癌?
  過去已有研究證實,骨質疏鬆治療使用的雙磷酸鹽藥物能降低某些癌症發生骨轉移的風險,最近一項美國研究進一步發現它在子宮內膜癌上也具有預防效果。 這項研究分析美國癌症研究所(NCI)攝護腺、肺部、直腸及卵巢篩檢試驗的資料,當中共包含29,254位女性,資料中記載這些女性使用含氮的雙磷酸鹽類藥物之問卷調查。研究團隊特別關注含氮的雙磷酸鹽類藥物,主要是由於過去已證實這類藥物有強效的抗癌作用。 根據研究指出,雌激素荷爾蒙與骨質疏鬆症及子宮內膜癌都有關連性,體內雌激素濃度升高,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也會增加;骨質疏鬆症的情形則剛好相反。因此,研究團隊在分析的過程中,將會影響雌激素暴露程度高低的相關因子都納入考量並進行調整,像是年紀、BMI值與吸菸狀態。 最後分析的結果顯示,雙磷酸鹽類藥物服用者,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是未服用者的一半,因此研究認為同屬兩項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可能可選擇此類藥物。不過由於研究中的子宮內膜癌類型幾乎都屬於同一型,所以這個結果對預防第二型子宮內膜癌是否有相同效果仍需未來進一步研究才能得知,同時,雙磷酸鹽藥物的服用時間長短也未納入此次分析之中。 研究團隊最後表示,未來相關研究應將其他潛在干擾因子都納入,並提高研究樣本數,特別是針對停經婦女評估藥物對子宮內膜癌、乳癌及直腸癌影響進行隨機試驗將會是最理想的。   資料來源:癌症期刊(Cancer)  
+ read more
抽菸將導致Y染色體流失  更易罹癌
2014.12.24
抽菸將導致Y染色體流失 更易罹癌
  過去已有研究發現抽菸是增加罹癌機率的風險因子,近日,來自瑞典的最新研究證實,抽菸將會導致血液細胞中的Y染色體流失,專家認為這正說明了有抽菸習慣的男性罹癌風險較高的原因。   研究小組表示,他們於稍早的研究發現罹癌風險上升、壽命較短都與Y染色體的減少有關,因此著手調查可能導致此種基因損害的原因。   研究小組分析了年齡、飲酒行為、血壓、糖尿病與抽菸習慣等變項,試圖找出男性流失Y染色體的原因。結果發現抽菸與Y染色體流失之間存在劑量上的相關性,菸抽得越兇,Y染色體流失的可能越多。研究人員同時發現,這樣的狀況只出現在持續有抽菸行為的男性身上,已戒菸的男性與從未抽過菸的男性期Y染色體流失的狀況是一樣的。   過去的研究結果顯示抽菸對男性健康的傷害比女性來得大,但未有明確的解釋,這項抽菸與特定基因損傷之間具有關聯的新研究結果正好足以解釋之前的研究發現。研究主持人Dumanski教授解釋:只有男性擁有Y染色體,這可能是男性平均壽命較短且較易因抽菸危害到健康,使其更容易罹患癌症的原因。   醫學專家目前尚未確定Y染色體流失致使罹癌風險上升的原因,一個可能是Y染色體的減少導致免疫細胞喪失能力抵禦癌細胞。但研究人員認為已知的研究結果已足以說服人們戒掉抽菸這項惡習。   資料來源:Science      
+ read more
HPV 9價疫苗問世 FDA核准通過
2014.12.17
HPV 9價疫苗問世 FDA核准通過
  日前,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核准Merck藥廠新研發的Gardasil 9疫苗上市,以預防由9種人類乳突病毒引發的各種疾病。新疫苗的完整施打流程與前一支疫苗Gardasil同為三劑,分別為第0、第2與第6個月施打。相較之前推出的四價疫苗,防護的病毒種類增加了5種,預防病毒病變進而罹癌的防護力近9成。 新疫苗通過核准的使用對象為9~26歲的女性與9~15歲的男性。適用預防HPV 16、18、31、32、45、52與58型病毒病變所引起的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與直腸癌,以及6與11型病毒病變引起的生殖器疣。其中針對31、32、45、52與58型病毒的防護是上一支疫苗所沒有的,因此較前一疫苗增加了近20%的防護力。 Gardasil 9疫苗的測試涵蓋了美國與其他國家共14,000名年齡介於16~26歲,且HPV病毒篩檢結果為陰性的女性。受試者分別接種Gardasil或Gardasil 9疫苗。結果顯示Gardasil 9疫苗預防由31、32、45、52與58型病毒病變引起的癌症防護力達97%,針對6、11、16與18型的防護力也與Gardasil疫苗相當。 另外,根據實驗結果,9~15歲的1,200名男性與2,800名女性接種Gardasil 9後,抗體生成的反應也與16~26歲女性接種後的反應相似。 最後,安全性的測驗結果來自13,000名男性與女性受試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接種處疼痛、紅腫與頭痛。 FDA的官員表示,為降低因HPV病變引起的數種癌症,施打疫苗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公衛措施,核准新疫苗Gardasil 9上市能針對與HPV相關的癌症提供更寬廣的防護。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雖然新疫苗在防護病毒類型上有所增加,或可提升整體防禦效果達藥廠所宣稱的9成防護力,但目前仍存在許多懸而未解的問題,例如:日前WHO新發布HPV疫苗施打指引,表明HPV疫苗實際上僅須施打兩劑便可形成有效的防護,新疫苗卻仍須施打三劑,對此,未見藥廠提出任何說明;另,根據目前最新的研究數據僅足以證實現行施打的HPV疫苗防護力達8年,新疫苗的時效性究竟能維持多久至為關鍵重要卻仍未有解答。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  
+ read more
無三不成禮?!HPV疫苗兩針也有效?!
2014.12.16
無三不成禮?!HPV疫苗兩針也有效?!
  世界衛生組織於本月在世界癌症會議中發表,發佈了新的HPV疫苗指引,表示預防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有更簡單且便宜的方式。 WHO針對9--13歲青少女接種HPV疫苗的建議從三劑減少為兩劑。相關的研究已證實,接種兩劑疫苗所獲得的效果與三劑是相同的。 除了接種劑數的調整外,世界衛生組織也在本次的指引當中對子宮頸抹片檢查提出新的建議,若女性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結果為陰性反應,在接下來的5年內都不需要再次接受檢查。現行多數國家建議18歲以上的女性兩年進行一次抹片檢查,新的篩檢指引將大幅減輕公衛系統的負擔。 「新的接種指引將對全世界的女性產生巨大影響,」世界衛生組織的子宮頸癌專家Broutet表示「這當中沒有什麼魔法,結合有效的工具預防、治療子宮頸癌能緩和緊縮的健康預算,特別是對低收入的國家而言。」 估計當前世界上有超過一百萬位女性的生活深受子宮頸癌影響,其中有許多人沒有相關的醫療資源、缺乏合適的照護,這說明了過去30年來,發展中國家的子宮頸癌發生率不斷攀升的原因;與此同時,受惠於大型篩檢與預防公衛計畫,先進國家的子宮頸癌罹癌率則下降許多。 最後,世界衛生組織的官員強調性別歧視與社會結構上的不平等,如經濟、階級、教育、種族等都是造成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原因。「除非我們正視性別平等並確保落實婦女健康照護的權利,否則因子宮頸癌死亡的女性人數只會不斷增加。」 以台灣的現況而言,近年來子宮頸癌的死亡率已逐年下降,雖然多個地方政府皆提供公費施打,然現階段關於HPV疫苗仍有許多爭議,台灣女人連線認為目前HPV疫苗最大的問題在於防護力僅6~7成,並非百分之百,且疫苗的時效性尚不明確。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  
+ read more
乳房攝影檢查疼痛有解?!
2014.12.04
乳房攝影檢查疼痛有解?!
  近日一群荷蘭研究者在北美放射學會年會上發表研究表示,他們正研發一種新的儀器,將讓女性在進行乳房X光攝影檢查時不會再覺得那麼不舒服。 一般女性在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時需用壓縮板夾住乳房,使乳房組織分布均勻,影像的品質才會比較好,同時也減少胸部吸收過多的輻射劑量,然而,壓縮乳房卻常造成疼痛感,使得有一些女性遲遲不願做檢查。其次,醫檢師會隨著乳房大小、結構、皮膚緊繃程度、疼痛可忍受程度去調整壓縮乳房的力度(force),但在歐洲就出現特別是乳房過小的女性做檢查時,乳房被過度壓縮的問題,在美國情況則是相反。 而調整壓縮乳房的力度也會使施壓在乳房表面面積的壓力(pressure)產生差異,一般壓力值有少於3千帕(kPa)、也有大於30千帕的不等。研究者為了希望找出一個壓縮規範能夠減輕疼痛感、以及減少基於壓縮力度不同所產生的壓力值差異,因此進行一項雙盲且隨機控制的試驗,安排433名無症狀女性進行乳房攝影檢查,在4次乳房壓縮當中,3次採力道單位14daN進行、剩餘的1次則採壓力值10千帕方式,並讓參與者以計分方式表達疼痛的程度。 結果發現,接受壓力值10千帕的乳房攝影並未影響輻射劑量或影像品質,且平均而言疼痛感也比力道14daN的要輕微,因此研究認為將壓力值標準化能解決過度壓縮或壓縮不足的問題,幫助避免不必要的疼痛感,並在不使影像品質變差或無須再次檢查的前提下,改善女性接受攝影檢查時暴露的輻射劑量。   資料來源:北美放射學會年會(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 read more
預防乳癌要從年輕開始
2014.12.01
預防乳癌要從年輕開始
  某種程度上來說,每個人都會「拖拖拉拉」,從報稅、買生日禮物到繳帳單,我們都有過不到最後一分鐘不去行動的經驗;而過程當中,除了在最後關頭時壓力大了點之外,跟早點把事情完成有什麼差別嗎?通常是沒有。   但是這個問題在我們討論到慢性疾病的預防時,答案可就不一樣了。研究一直不斷地顯示越早開始採取健康的生活型態,降低心臟疾病及癌症等慢性疾病風險的機會就越高,而且也可以延長壽命。但是我們卻常常等到中年了,等到慢性病的症狀開始出現時,才意識到預防的重要性,而那個時候,最好的機會已經過了;尤其是預防乳癌,越來越多的學者指出,如果可以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就做初級預防的話,有一半以上的乳癌是可以避免的。   在女性初經和第一次生產之間的這段時間,是女性乳房組織發展最快速的階段,也是細胞變化最快速的時間,而這些細胞有可能最終導致癌症的形成。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在年輕時吃太多高熱量食物導致體重過重或肥胖、食用太多動物性脂肪、攝取不足的水果、青菜、全穀類、缺乏運動、以及飲酒等生活行為,會累積疾病的風險;而且這些行為對於初經期間荷爾蒙的生長分泌有很大的影響,這也連帶影響日後乳癌的風險。   因為乳癌風險從這麼早就開始累積,相對的,有效的預防策略也應該要從小就開始實施,特別應該要著重在健康飲食和運動,這也是和目前的乳癌預防策略最不同、但卻最重要地方。一份文獻回顧甚至指出,若從年輕開始預防,70%的乳癌是可以避免的;即使從中年開始預防,也有50%的乳癌是可以避免的。   這些數據都只是數字而已,要真正讓這些數字成真,有兩項關鍵性的改變一定要做,一是將預防乳癌以及研究乳癌的目標年齡層降低至童年或青少年,二是預防性研究的經費必須增加;目前「挹注在預防性研究的經費」和「研究可能帶來的益處」是不成正比的,例如,目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的乳癌研究計畫中,只有7%在進行預防性研究,但是它可能帶來的效益是每年預防超過十萬起乳癌個案的發生。   乳癌對每一個女性、每一個家庭、乃至於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負擔,而我們知道該怎麼預防它;所以現在就必須行動,預防乳癌是不能拖的!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為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的Graham Colditz教授,文章刊載於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部落格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