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驚人發現:雌性蝗蟲擁有超能力
2022.12.10
驚人發現:雌性蝗蟲擁有超能力
Tel Aviv University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雌性蝗蟲具有超能力。研究結果表明,雌性蝗蟲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彈性,在地裡產卵時,可以將其拉伸至原來長度的兩到三倍,而不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傷。   從形態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能力幾乎是不可思議的。而且據我們所知,它在自然界中幾乎無人能敵。   研究主持人 Bat-El Pinchasik 博士解釋說:「當雌性蝗蟲準備好產卵時,她會在地上挖一個洞,為它們提供保護和最佳的孵化條件。為此,她配備了一個獨特的挖掘裝置,由兩對位於腹部尖端的挖掘閥組成,位於產卵器 (用於產卵的管狀器官) 的兩側。當她挖掘時,雌性會伸展她的身體,直到位於其長度方向的傳感器發出信號,表明她已經到達適合產卵的位置。因此,成年雌性,其體長在四、五公分左右,為了產卵,可能會把身體伸長到十到十五公分,然後迅速恢復到正常長度,然後再伸長。為下一次產卵做準備。」   研究人員說:「我們幾乎沒有發現任何生物都有類似的能力,例如,人類神經系統中的神經最多只能伸展 30% 而不會撕裂或永久受損。在未來,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再生醫學領域的新發展,作為神經修復和合成組織發展的基礎。」   伸縮能力來自:神經系統具有彈性 共同作者Amir Ayali教授:「蝗蟲的超能力幾乎是科幻小說裡的東西。自然界中只有兩個已知的類似現象的例子:抹香鯨的舌頭和某種類型的海蝸牛。由於它們具有類似手風琴的機制,它們的神經系統能夠顯著擴展。我們試圖找出賦予雌性蝗蟲奇妙能力的生物力學機制。」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從雌性蝗蟲身上移除了中樞神經系統,並將它們置於模擬其自然環境的液體中,處於與體內相似的生理條件下。他們使用高度靈敏的測量儀器測量了擴展神經系統所需的力。   Pinchasik 博士:「與我們熟悉的先前假設和示例相反,我們沒有發現任何類似手風琴的機制。我們發現雌性蝗蟲的神經系統具有彈性,使其能夠伸長,然後自行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隨時可以重複使用,而不會對組織造成任何損傷。從生物力學和形態學的角度來看,這一發現幾乎是不可理解的。」    Ayali 教授總結道:「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成年雌性蝗蟲的中樞神經系統是有彈性的,能夠伸展到原來長度的兩到三倍,然後又恢復原狀,而不會造成任何損傷。這是我們在任何其他動物中都不知道的不可思議的能力。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我們將深入研究這個問題,目的是確定實現這一獨特特徵的具體機制。我們希望在未來,我們的發現將有助於開發具有高度靈活性的合成組織,並在再生醫學療法中恢復神經。」   該研究發表在_iScience._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12.07)      
+ read more
多種癌症早期檢測的突破性新方法
2022.12.09
多種癌症早期檢測的突破性新方法
癌症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當癌症在早期被發現時,存活率會急劇增加,但如今只有少數幾種癌症類型會被篩查。   尋找同時早期檢測多種癌症的有效方法,即所謂的多癌症早期檢測 (MCED),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目前已經有的篩檢是測試特定的癌症類型,也就是說,需要針對每種癌症類型分別進行測試。正在開發的新興 MCED 測試通常基於遺傳學,例如測量血液中循環的腫瘤的 DNA 片段。但基於 DNA 的方法只能檢測某些類型的癌症,並且在早期 (第1期) 發現腫瘤的能力有限。   現在,在一項國際合作中,Chalmers 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人體「新陳代謝物質」的多種癌症早期檢測新方法,揭示了更便宜、更有效的癌症篩檢的新機會。   基於人體新陳代謝的新方法 研究者們觀察到糖胺聚醣 (glycosaminoglycans,是我們新陳代謝的重要部分) 在體內癌症發展模型中有廣泛的癌症特異性變化組譜。藉著分析血液及尿液中這些變化的糖胺聚醣,我們可以發現早期的不同的癌症。   在一項總計 1260 名參與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新方法可以檢測所有 14 種被測試的癌症類型。與基於 DNA 的 MCED 測試相比,使用新方法可以檢測出無症狀健康人的 第1 期癌症數量的兩倍。   這是一種以前未探索過的方法,由於此研究已經能夠在大量人群中對其進行測試,我們可以證明它可以有效地發現更多的 1期癌症和更多的癌症類型。對於目前無法以基於 DNA 的 MCED 測試的癌症類型,例如腦腫瘤和腎癌,該測試方法可以用來篩檢。   該方法使用相對少量的血液或尿液,這使得它們更實用且使用起來更便宜。   邁向有效的多癌症測試的重要一步 在下一步中,研究人員希望能夠與更多的參與者進行研究,以進一步開發和確認該方法用於篩檢的潛力。   Francesco Gatto 說:「這是一項開創性的研究,它讓我們希望有一天社會能夠創建可以早期檢測所有癌症類型的篩查程序。」   該研究的合著者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 Eric Jonasch教授說:「為了能夠及早發現更多的癌症病例,我們知道需要新的工具。這些結果非常有希望,因為在第一階段,使用具有成本效益且易於使用的技術,對更多類型的癌症表現出更高的敏感性」。   此研究《 Non-invasive multi-cancer early detection using glycosaminoglycans》已發表在_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__PNAS__)_上。   該研究由查默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與來自瑞典和國際上 10 所不同大學和研究機構的 30 多個合作夥伴合作領導。它們是:瑞典隆德大學、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瑞典哥德堡大學 Sahlgrenska 學院、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加拿大溫哥華前列腺中心、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意大利聖拉斐爾生命健康大學、大學意大利摩德納和雷焦艾米利亞、美國德克薩斯大學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12.07)、PNAS(2022.12.05)      
+ read more
嬰兒對疫苗的反應和他出生方式息息相關
2022.12.07
嬰兒對疫苗的反應和他出生方式息息相關
一個蘇格蘭和荷蘭的研究認為,剖腹產或陰道產會影響免疫系統對疫苗的反應。 相較於剖腹產,陰道產的嬰兒接種幼兒疫苗之後,會產生兩倍的保護性抗體。   研究人員說,差異起因於在出生時,有好的細菌群移生在嬰兒身上。雖然剖腹產嬰兒也得到疫苗的保護,但仍需要有益生菌或額外的疫苗才足夠。   出生的那一刻,嬰兒由無菌的子宮進入充滿微生物的世界。如果是陰道產,嬰兒最先接觸的微生物存活在母親陰道中。剖腹產則有不同路線,最早移生在嬰兒身上的微生物來自於人們的皮膚、醫院或家中。   兩個生產的方式如何影響疫苗的反應   微生物群進入我們體內,其功能之一即在幼兒時訓練他們的免疫系統。   研究追蹤120位嬰兒的腸道微生物群系。這些嬰兒在8-12星期大時接種抵抗肺感染和腦膜炎的疫苗,在12-18個月大時以唾液樣本測試他們的疫苗免疫反應。所有參與研究的嬰兒皆健康且足月,研究發現並沒有受到其他疾病或早產的影響。   結果顯示,陰道產的兒童有較高的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和大腸桿菌。這些微生物和肺感染疫苗、腦膜炎疫苗的高抗體反應有關;其他的微生物群系會影響疫苗包括流感和預防肺結核的卡介疫苗的效力。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小兒科主任的Debby Bogaert 說:「免疫系統最初和微生物的溝通很重要。腸道細菌釋出化學物質短鏈脂肪酸,指示免疫系統開始啓動。如果缺少,則產生抗體的B細胞活化就會少。」   研究的第一作者Dr. Emma de Koff說:「我們原先想理解腸道微生物和嬰兒疫苗反應的關連,然而從未期待會發現生命最初幾個星期的影響最大。」   研究團隊結論,嬰兒早期腸菌生態,有助於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對於抵抗幼兒期的某些感染建立了保護。   應對措施   最近有「陰道播植vaginal seedling」的趨勢,將母親陰道液體塗抹在剖腹產的嬰兒。最近的一項研究甚至執行「糞便移植」,將母親腸道細菌給予嬰兒。兩者皆是要補充缺失的微生物。   然而Bogaert教授說:「理論上,將缺失的微生物給剖腹產的嬰兒可能很理想,但執行上很複雜,也必須確認沒有危險。」   幼兒的疫苗時間表也可基於生產模式或未來嬰兒的微生物分析做調整。專家說,這個研究的發現可協助醫師提供剖腹產相關的資訊給孕婦,設計更客製化的疫苗計劃。   統計學家Dr. George Savva說:「這篇文章的重要性在開始了解嬰兒疫苗反應的相關因素,和微生物的角色。但這是一個小型研究,需要有更進一步的研究,才能有確切的結論。」   此研究發表在期刊《自然溝通》       編譯來源:BBC News (2022.11.15);EurekAlert! (2022.11.15)      
+ read more
媽媽因為餵孩子配方奶感到羞愧
2022.12.06
媽媽因為餵孩子配方奶感到羞愧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 (BBC Radio) 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超過33%的受訪者表示,她們因為給孩子餵配方奶而感到羞愧。   這項調查的對象是1,162名年齡在18至40歲之間,過去十年內有哺育嬰兒的女性。總體而言,29%是純母乳哺育、41%配方奶和母乳喂養,另有29%完全使用配方奶粉。   67%受訪母親表示,母乳喂養是當母親最好的部分之一,但其中的一半也表示這是最難的部分。   許多受訪者表達了自豪的感覺,但因為哺餵母乳而掙扎的媽媽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有16%的人說這樣的掙扎讓他們心理受到創傷。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配方奶如果對嬰兒不好,為什麼政府要核准?如何在自己的狀況裡將小孩養大,是媽媽最知道。政府的政策應支持母乳哺育,而不是施壓女人的選擇。   尊重媽媽的選擇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嬰兒出生後的六個月進行純母乳喂養,並繼續母乳喂養搭配適當補充食品至兩歲。   台灣女人健康網曾報導,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在其2016新的聲明中表示應由母親自己決定什麼是對自身及嬰兒最好的哺育方法,強調「支持」母乳哺育,避免產生迫使女性違背其意願進行母乳哺育的印象。   2018年6月,英國皇家助產學院表示,是否進行母乳喂養應是女性的選擇,必須得到尊重。雖然在嬰兒出生的前六個月內進行純母乳哺育是「最合適」的嬰兒餵養方法,但最重要的是父母做出了明智的決定。如果在得到完整的資訊與協助下,女性選擇哺育配方奶,那麼她的選擇必須獲得尊重。       編譯來源:BBC NEWS(2019.01.29)、Daily Mail(2019.01.29)      
+ read more
十分之一的女性可能在生產後首次患上高血壓
2022.12.05
十分之一的女性可能在生產後首次患上高血壓
我們都知道沒有高血壓病史的人會在產後數周和數月內首次出現高血壓,但對於其風險的瞭解非常少。   現在,由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團隊主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懷孕前或懷孕期間沒有高血壓的女性中,有十分之一可能會在分娩後一年內患上高血壓。儘管大多數患者在分娩後、出院前被診斷出患有產後新發高血壓,有43%的病患是在後出院才診斷出來,其中有一半 (22%) 發生在產後六週以上,顯示整個產後期間都需要監測血壓的重要。   產後新發高血壓的高風險因子為:母親年齡超過35歲,目前或曾經吸煙或以剖腹產分娩。   產後高血壓會導致生命後期出現中風、心血管疾病和腎衰竭等併發症。但直到現在,大多數研究都低估了產後新發高血壓的負擔。以前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娩或再度住院期間進行的血壓測量。例行的產後護理僅包括在分娩後四到六週內進行一次臨床就診 —因此產後晚期 (分娩後六周到一年) 的新高血壓的病例可能無法診斷出來。   研究結果對產後護理有影響,特別是對沒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   研究的主要作者流行病學助理教授 Samantha Parker說:「我們對分娩後超過六週發現的病例數感到驚訝。這段時間遠遠超出常規產後訪視的範圍,在此期間進行監測可以減輕嚴重的產後和長期心血管併發症。」   未來的研究應該探索降低產後高血壓風險的機會,並調查產後高血壓對未來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種族差異 這項以不同種族和族裔參與者為特色的新研究顯示,具有上述所有三種風險因素的產婦患上產後新發高血壓的風險為 29%,而在非西班牙裔黑人產婦中,這一風險增加到 36%。   她補充說,其他研究顯示,與白人女性相比,非西班牙裔黑人女性分娩後新發高血壓的發生率可能高出2.5 倍。了解懷孕與高血壓之間的這種關係對於解決有色人種在孕產婦心血管疾病和死亡方面的不平等現象尤為重要。   研究如何進行? 在這項研究中,Parker 及其極其合作團隊檢查了 2016 年至 2018 年間在波士頓醫療中心分娩的 3,925 名孕婦的產前、分娩、產後和種族數據。研究人員分析了患者從產前到分娩後 12 個月的血壓測量值,這些測量值是在醫院就診、緊急和緊急護理以及再入院期間採集的。   該團隊將新發產後高血壓定義為至少兩次獨立的血壓讀數,從分娩後 48 小時開始,其中收縮壓至少為 140 毫米汞柱,舒張壓至少為 90 毫米汞柱。嚴重的血壓包括至少 160 mmHg 的收縮壓讀數和至少 110 mmHg 的舒張壓讀數。   此研究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高血壓》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12.01)      
+ read more
胸部摸到腫塊 不是乳癌就能放心?
2022.12.02
胸部摸到腫塊 不是乳癌就能放心?
隨著乳癌防治意識的提升,許多女性會自我檢查,如果摸到腫塊都會很擔心,若進一步檢查發現是囊腫或其他類型的非癌性增生大多會鬆一口氣,但故事可能還沒結束。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這些囊腫或增生組織雖不一定會發展成癌症,它們會是未來罹患乳癌可能性上升的指標。   有良性乳房疾患的女性 更可能罹患乳癌 這項來自西班牙的研究指出,女性若有良性乳房疾患,包括纖維腺瘤和囊腫,未來20年內確診乳癌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乳房疾患女性的兩倍,並且與年齡無關。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超過77萬名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其中,在20年左右的追蹤,大約17,800名女性被診斷出患有良性乳房疾患,約11,700名女性確診乳癌。   每千名患有良性乳房疾患的女性中約有25名確診乳癌。相較之下,每千名沒有良性乳房疾患病史的女性中,大約15名診斷出罹患乳癌。   「客製化」乳癌篩檢可能是解方 研究作者、流行病學家Marta Román表示,這項研究發現鼓勵有良性乳房疾患的女性應有乳房篩檢計畫,因為她們面臨的風險更高,而且可能受益於更高程度的乳癌早期檢測。   「由於患有良性乳房疾患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因此可以使用與乳房疾患相關的訊息,包含乳房密度、年齡和乳癌家族史等內容來設計個人化的篩檢策略。」Román這樣說。例如,沒有乳房疾患、乳房組織密度高或乳癌家族史的人,可能每三、四年接受一次標準乳房X光檢查,而不是每兩年一次。而對於有乳房密度高、乳癌或良性乳房疾患家族史的較高風險族群,可每年提供乳房X光或MRI檢查。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11.2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