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7
日本後遺症案例漸增 接種HPV疫苗 痛到不能走
日本因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而產生副作用,甚至罹患重病的受害者家屬們組成自救會,要求日本厚勞省徹底調查疫苗的危險性。一名中學三年級的女孩,在接種過兩次子宮頸癌疫苗之後,突然患慢性疼痛症候群,現在甚至必須依賴輪椅代步。
根據據《每日新聞》報導,住在東京都杉並區的四十六歲主婦松藤美香,相當後悔兩年前帶著十四歲的女兒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依診所的指示,原本應該要接種三次疫苗,但女兒在二○一一年十月接種第二次之後,身體便開始出現症狀。
松藤的女兒在打針時就說,感到左臂很怪,隨後開始覺得痛,到了晚上手臂開始腫,腳和肩部也感到疼痛。隔天回診所求診時,診所表示無法治療,於是轉到綜合醫院求診,經過十天的住院檢查,被診斷為不名病因的「慢性疼痛症候群」。
松藤讓女兒邊服藥邊到各醫院求診,但病情仍不見好轉,嚴重時腳還會任意擺動,有時睡覺時還無意識地起床走路。原本經過治療症狀減輕許多,但到今年三月中旬又再度復發,還需要坐輪椅代步,只好休學在家養病。
松藤是「全國子宮頸癌疫苗受害者聯絡會」會長,她指出,目前日本沒有可以完全掌握副作用治療法的醫生,求助無門的患者只好四處亂投醫。這樣的受害者越來越多,希望日本政府能好好地檢驗疫苖的安全性。
厚生勞動省指出,從○九年十二月起開始銷售子宮頸癌疫苗,到三月底已接獲一千九百六十八件不明疼痛和痙攣等副作用報告,其中還有一百零六件留下運動障礙等嚴重後遺症的病例。其中GlaxoSmithKline藥廠製造的疫苖接到一千七百零五件投訴,MSD製造的接到近二百六十三件投訴,而醫院方面認為與疫苗接種有關的病例則達七百卅三件。
厚勞省表示,已成立專門部會來討論疫苗的安全性問題,今後還將進一步詳細調查,但因醫學報告不足,尚不考慮停止定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的計畫。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 read more
2013.05.13
女性進行隆乳手術恐將提高罹患乳癌風險
一份加拿大研究指出,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時,可能因為無法檢驗出乳癌細胞,而使這些女性罹癌嚴重性提高。這項研究對12份橫斷性研究進行後設分析,其中包含了28,924位女性,研究比較曾接受豐胸手術及未進行手術者罹患乳癌的階段分布。
乳癌患者如果曾進行乳房植入手術,其乳癌死亡率較未進行手術者高出38%。罹患晚期乳癌的可能是未接受手術者的1.26倍;罹患非局部乳癌的機率也高出26%,但後者並未達到統計上顯著。
研究結果顯示,由於植入物會阻礙放射線、遮蔽乳房組織,影響X光攝影上的成像效果,導致初期階段的乳癌細胞不易被偵測到,即使有改善成像的技術,仍然有1/3呈現偽陰性的可能,這對臨床及公衛來說都是重要的訊息。
研究表示,由於缺乏對潛在影響因素進行調整,例如乳癌確診的年齡、階段等,可能會造成低估植入乳房填充物與乳癌間的關聯,或影響結果的詮釋,這將是未來研究應解決的問題。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2013.04.30
複合式荷爾蒙療法提高乳癌風險
一項研究分析婦女健康倡導計畫(WHI)資料的發現指出,更年期後使用複合式荷爾蒙療法(合併使用雌激素與黃體素)的女性擁有較高的乳癌風險。在同樣平均追蹤了11.3年後研究發現,荷爾蒙療法的使用者罹患乳癌的機率為0.6%,高於未使用者的0.42%。
研究從WHI資料中的一份觀察研究裡選取41,449位在兩年內乳房攝影檢查結果為陰性的女性進行分析,其中有16,121位為複合式荷爾蒙療法之使用者、25,328位未使用此療法。使用者的特徵包括年輕、低風險可能、BMI值低於25以及有飲酒習慣。
研究追縱後發現有2,236人罹患侵入性乳癌,持續正在使用荷爾蒙療法者的年罹癌率(0.75%),高於參與者的整體數據(0.41%);BMI小於25的使用者罹患乳癌之風險(1.70;
95%CI 1.48 to 1.95)高於BMI值高於30的使用者(1.34; 95% CI 1.11
to 1.62)。
研究還發現,荷爾蒙療法使用者的腫瘤多可能為分化良好及雌激素受體陽性,但是較少三陰性乳癌。然而,荷爾蒙使用者死於乳癌的機率較高,雖未達統計上的顯著,但全死因死亡率的確是較高的。
研究之後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訊息傳遞給臨床工作者及其病患了解,告訴他們說「實質的乳癌死亡率風險」與使用複合式荷爾蒙療法是有關聯的,並應對那些將此療法用在更年期症狀不明顯的女性身上之行為多加注意。研究者並建議未來的研究應納入被此研究所排除的對象-那些沒有近期陰性的乳房攝影檢查結果之女性。另一項研究限制在於無法取得乳癌治療的相關資訊。
資料來源:國家癌症組織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2013.04.25
美國乳癌篩檢率未因指引爭議改變
乳癌篩檢一向是衛生署視為重要的癌症防治政策,但其實國外對於乳篩是否真的可降低癌症死亡率?何時該開始做乳房攝影檢查?乳房攝影檢查對婦女是否真的利大於弊?一直爭論不休。
美國在2009年之前對於乳癌篩檢政策的建議是40歲以上婦女每1-2年至少一次乳房攝影檢查,然而,2009年一群專家所組成的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
發表了新的乳篩指引建議,表示40-49歲的婦女不需要每年例行檢查,可先和醫師討論是否要乳房攝影、了解其好處及壞處(例如誤診的問題)之後再做決定即可,而50-70的婦女則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這個工作小組的建議點燃了許多爭議及討論,例如延後篩檢是否會增加癌症死亡率等。而許多專業團體之間的立場也不一樣,例如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就很堅持40歲以上婦女應該要每年一次的乳房攝影檢查。
為了瞭解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2009年新指引所造成的影響,一項發表在網路版的癌症期刊﹤Cancer
﹥的調查比較了28000名婦女在2005、2008年及2011年這六年間對於乳房攝影檢查態度的轉變,發現乳癌篩檢率並沒有因為指引的更新而減少、甚至有些微的增加
(40-40歲婦女2008年篩檢率為46.1%,2011年47.5%),但無統計上顯著差異。
專家學者對於出現此結果的因素認為有幾種可能,包括:醫師們仍需要時間改變習慣;有些醫師不認同新的指引;有些醫師怕被告;醫師及民眾被專業團體之間不同的立場搞得很混亂;及保險公司不理會新的指引內容等。對於此調查研究結果,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發言人表示,小組原本就預定每五年會對於各醫療主題進行回顧審查,討論指引內容是否需要更新或修改,而下一次的時間將會是在2014年。
資料來源:HealthDay
+ read more
2013.04.18
IVF人工生殖手術與女性罹患婦癌風險的關聯
科學家們一直以來都在質疑施行人工生殖手術的過程,包括使用刺激排卵藥物及穿次卵巢取卵等是否會提高婦女罹癌的風險。早期的研究發現IVF手術會提高乳癌及卵巢交界性腫瘤的風險,例如2011年荷蘭的研究便認為刺激卵巢排卵可能增加卵巢出現腫瘤、進而演變成癌細胞的機率。然而,這些研究結果一直都是爭議不斷,因為也有專家認為,女性因為一些已知或未知的因素而不孕,而罹癌也有可能是因為這些因素所造成,未必是IVF手術過程導致。
為了深入了解,以色列一項新的研究針對1994-2011年間67,608名接受過IVF手術的婦女與19,795名想做IVF手術但未做的婦女相比,並於2011年6月22日針對兩組婦女做比較,發現兩組婦女乳癌風險沒差異;婦癌的部分也沒有顯著差異;然卵巢癌的機率對於IVF手術次數較多的婦女有些微增加,但作者認為卵巢癌個案數太少因此可能只是巧合。
但由於比較的時間距離IVF手術進行的時間太過接近,因此研究結果最大的挑戰是IVF手術對女性身體的長期影響仍然未知,研究者也同時呼籲未來應該持續觀察做過IVF手術婦女的健康狀況。
資料來源:生殖力與不孕期刊(Fertility & Sterility)
+ read more
2013.04.17
適度飲酒有助提升乳癌存活率
過去曾有研究表示女性不論飲酒量的多寡,都會提高乳癌風險,但最近一項美國西雅圖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卻提出相反的發現,指出女性每週小酌對提高乳癌的存活率有幫助。
這項研究調查22,890位乳癌女性患者在診斷前後飲酒情形、生育與月經歷史、活動狀況、身高體重、使用避孕藥或更年期荷爾蒙療法、及家族癌症史等資料。研究在女性確診罹患乳癌後追蹤時間的中位數為11.3年,在研究結束時間的2009年底記錄所有參與者當時的存活狀況。
研究的結果顯示,罹癌前每週會喝3到6杯酒的婦女,平均來說,在確診罹癌後的11年間死於乳癌的機率,比滴酒不沾的人低15%,但在確診後才開始飲酒並未有相同影響。不過研究發現不論確診前或後飲酒,都會改善全死因及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率。研究出現的限制包括缺乏荷爾蒙接收器狀態及乳癌復發的資料。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