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癌症倖存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增加
2023.04.19
癌症倖存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增加
數據顯示,癌症倖存者在隨後幾年中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會增加。而心臟掃描可能會發現早期心臟損傷,從而有可能為癌症倖存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後續照護。   儘管之前的研究指出,接受過癌症治療的人未來患中風或心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更高,但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診斷後的第一年。   僅有有少數人關注長期風險或心血管成像,以檢查尚未導致症狀的損害。   癌症倖存者有較多新的心血管問題 為了填補這些空白,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 Zahra Raisi-Estabragh 博士和她的同事評估了18,714 名英國生物庫參與者的心血管健康狀況。這些參與者一半之前被診斷患有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血液癌、子宮癌或腸癌,一半沒有癌症病史。追踪他們的心血管健康近 12 年。   在研究期間,近三分之一的癌症倖存者出現了心血管問題,而對照組中這一比例為四分之一。   肺癌或血癌倖存者新發生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最高,其中近一半在隨後的幾年中出現心血管問題 —最常見的是缺血性心臟病、心律異常和心衰竭。   相比之下,乳癌倖存者中最常見的心血管問題是心衰竭、心臟周圍內膜發炎(心包炎)和機械性心臟問題。   Raisi-Estabragh說,這些差異很可能反映了癌症及其治療的具體特徵。   該團隊還檢查了 1,354 名研究參與者的心臟MRI掃描結果、發現乳癌和血癌倖存者心臟的大小和功能有顯著的有害變化。   化療以及放療有害心血管健康 儘管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無法證明癌症或癌症治療是導致心血管風險增加的原因,但事實上,血癌患者是接受了已知對心臟組織有害的化療以及放射性療法。   雖然吸煙、肥胖或糖尿病以及與癌症相關的生物過程也可能導致心血管風險增加,但是,專家認為一些乳癌療法在癌症倖存者中是會影響心臟功能的。   此研究進一步佐證了癌症治療對於患者癒後心血管健康的影響。在患者出現症狀之前心臟掃描可能會發現某些有害變化,這可能有助醫師及癌症倖存者出院後需要如何長期監測的策略。   University of Colorado的 Jose Banchs 教授和麻州 Beth Israel Lahey Health 的 Tara Lech 博士在相關社論中寫道:「惡性腫瘤治療驚人進展,甚至治癒了病人,無疑凸顯了癌症後照護前所未有的必要性。」   研究結果發表在《心臟》雜誌上。       編譯來源:BMJ Journals(2023.03.21)、The Guardian(2023.04.18)      
+ read more
天然的代糖可能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
2023.03.15
天然的代糖可能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
在台灣,代糖的食品很多。其中在大賣場、網路購物台上盛行的赤蘚糖醇 (erythritol) 被發現與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增加有關。   赤蘚糖醇 ─又叫赤藻糖醇─ 的甜度約為糖的 70%,是通過發酵玉米製成的。攝入後,赤蘚糖醇很難被身體代謝。它進入血液並通過尿液離開身體。因此,赤蘚糖醇的特點是既是「零卡路里」,又是「天然」代糖,導致其迅速流行。   心血管健康風險的風險? New Cleveland Clinic研究人員對美國和歐洲的 4,000 多人進行了研究,發現血液中赤蘚糖醇數值較高的人發生心臟病、中風或死亡等重大心臟不良事件風險較高。他們還研究了將赤蘚糖醇添加到血液或分離的血小板(有凝血功能)中的影響。結果顯示,赤蘚糖醇使血小板更容易活化並形成血塊。這些臨床前研究證實了攝入赤蘚糖醇會增加血塊的形成。   另一項對八名健康志願者進行的先驅試驗中,研究人員還發現,飲用有赤蘚糖醇的飲料可使血漿中的赤蘚糖醇數值好幾天都升高至遠高於會增加凝血的風險。   研究作者 ─內分泌學家 Stanley Hazen博士指出,在接觸赤蘚糖醇後,可能會出現長時間的潛在血栓形成風險升高。這是令人擔憂的,因為人造甜味劑的銷售對象多為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心血管疾病史和腎功能受損患者。他們正是那些通常未來發生 CVD 事件的風險更高的人。   FDA 將赤蘚糖醇歸類為「普遍認為是安全的 (GRAS)」,因為它與短期胰島素或血糖效應無關,即使對於血糖控制受損或肥胖的患者也是如此。因此,不需要進行長期安全性研究,而食品標籤也無需披露食品中添加了多少赤蘚糖醇。   後續研究的重要性! Hazen 及其同事指出,該研究包括臨床觀察研究結果能展現的是「有關聯」而非「因果關係」。鑑於廣泛的消費量持續增加,有必要對赤蘚糖醇的長期安全性保持謹慎。目前的結果強調需要建立報告要求安全概況和每日攝入的容許量。   已有一些證據顯示代糖與不良的心臟代謝表型有關,例如體重增加、胰島素抵抗、第 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癌症也已成為攝入人造甜味劑的風險。然而,目前,文獻還是缺乏關於一般食用人造甜味劑對心血管風險的定論。因此,所有代糖後續研究是很重要的。   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       編譯來源:News-Medical (2023.02.27)、Medpage Today (2023.02.27)      
+ read more
貧血不輕忽!婦團醫界齊護女人心
2023.03.05
貧血不輕忽!婦團醫界齊護女人心
在台灣,女性多擔心死於乳癌、子宮頸癌等婦癌,卻不知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的健康殺手。每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是婦癌的3至4倍。近幾十年越來越多研究、指引指出,由於男女生理結構、生命經驗及特殊疾病的差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症狀、診斷及治療也有不同,若忽略這些差異可能導致女性被誤診、延遲就醫及存活率低等。 為提高社會對於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關注,台灣女人連線自2016年響應國際社會GO RED FOR WOMEN行動,訂定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每年會就不同主題促進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認識;同時,邀請民眾於當天穿著紅色衣飾響應「為女著紅」,提升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 2023年第八屆「為女著紅」主題為「貧血-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及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將透過各項活動來宣導女性貧血與心血管健康的重要。   貧血是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出席記者會表示,2017年至2020年國內育齡婦女(15-49歲)貧血盛行率為19.08%,平均每5名育齡婦女就有1人貧血。然女性卻容易因症狀(頭暈、疲累、臉色蒼白、心悸等)短暫且恢復快,便認為不嚴重,且習以為常。吳署長呼籲婦女,應把小事當大事,留意自身健康狀況。 然而,貧血反映的可能是生理現象,也可能是營養不良或是體內有潰瘍、腫瘤等重大疾病。再者,貧血的結果更可能對於女性健康有重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孕產婦。因此,這個被忽略為小事的貧血其實是事關緊要的心血管現象!   貧血是女性健康的重要警訊 貧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鐵流失過多或吸收不足,也可能是營養不良或身體有重大疾病造成血液流失或製造不足。若長期處於貧血狀態,對於心臟是一種負擔,可能引起心臟衰竭,亦會影響免疫系統導致更容易感染。此外,腦受損或失智症的風險都將提高,最嚴重的情況,也有可能造成死亡。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詹德富理事長表示,部分女性因為月經量多或營養不足的狀況下容易出現貧血的問題。如果發生在孕產婦身上,會導致胎兒體重不足,生長遲緩以及早產等風險增加。更重要的是,貧血是引發嚴重產後大出血重要危險因子。傷口癒合不良或感染也與貧血有關係。   有貧血現象建議儘速就醫對症治療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表示,婦女比較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主要是和月經懷孕和哺乳有關。其它如婦科疾病、甚至婦科癌症等都是比較容易發生貧血的可能原因。婦女常常因為工作繁忙或不敢面對醫生,延誤了診斷和治療。貧血的檢查很容易,也沒有侵入性,不必害怕,提早治療,能得到很好的結果。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周文堅理事長指出,孕齡與接近停經的婦女,有至少10%的機會發生缺鐵性貧血,這種貧血最常見也最容易治療。缺鐵就要補鐵,對症下藥。但是,並非所有貧血都需要補充鐵劑,大部分非缺鐵性貧血患者體內鐵質是過多的,如果再補充鐵劑,恐造成更多問題。因此,若有貧血的問題,務必諮詢專業醫師,才能得到適切的治療。   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TAIWAN為女著紅 為提高女性對自身心血管健康意識及對貧血的警覺,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邀請大家3/10(五)為女著紅日當天,全民Dress code穿戴紅色衣飾,拍照上傳臉書或IG平台打卡標註「#TAIWAN為女著紅」響應活動,一起關心女性貧血及心血管健康!      
+ read more
視網膜預測中風風險
2023.02.13
視網膜預測中風風險
一個簡單的眼睛測試可以在中風發生的幾年前預測患者中風的風險。測試包括檢視視網膜中組織的微細變化。   視網膜血管和組織的狀況反映著大腦血管的老化情況,即是中風的風險。   根據《BMC 醫學》期刊報導,患者實際年齡和其視網膜年紀有一個差距,稱為「視網膜年齡差距」。視網膜年紀視其血管和組織的健康視而定。網膜的年紀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的人,接下來6年內中風可能多達2.3倍。   如果醫師能在早期指認最有風險的人,他們可以針對生活型態改變,或藥物來對付風險因素。   結合AI非侵入性的檢測   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收集了46,969人的生活型態資料,如抽煙和飲酒,以及他們視網膜精細影像的掃描。   他們使用人工智能 (電腦設定學習檢視大數據) 分析結果。接下來6年,約300位男女中風。研究人員發現和患者實際年齡相比,視網膜生物年齡增加一年,中風的風險增加5%。而最大的年齡差距則有2.3倍得中風的可能性。   做為中風風險的篩檢,研究人員說視網膜掃描有很大潛能。快速 (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便宜且非侵入性,甚至可能結合技術進入智慧手機,使病人可在家使用。   中風在台灣   台灣每年新增3至5萬名腦中風患者,且根據統計,過往每6人有1人可能中風,現在則是每4人當中即有1名終生會發生中風危機,發生率逐年增加。其中64% 的中風是缺血性的 ─即血栓阻塞了供給大腦的血液;其他為出血性中風,一個變弱的血管破裂,血流入大腦,造成傷害。中風是台灣人第四大死因。   醫生表示,現代人長期久坐少運動、工時長,又偏好高油、高鹽、高糖食物,也讓近年中風有年輕化趨勢。   若與其它國家研究相比較,台灣的年齡別發生率高於美國和英國,但是日本相差不多。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23.02.07)      
+ read more
十分之一的女性可能在生產後首次患上高血壓
2022.12.05
十分之一的女性可能在生產後首次患上高血壓
我們都知道沒有高血壓病史的人會在產後數周和數月內首次出現高血壓,但對於其風險的瞭解非常少。   現在,由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團隊主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懷孕前或懷孕期間沒有高血壓的女性中,有十分之一可能會在分娩後一年內患上高血壓。儘管大多數患者在分娩後、出院前被診斷出患有產後新發高血壓,有43%的病患是在後出院才診斷出來,其中有一半 (22%) 發生在產後六週以上,顯示整個產後期間都需要監測血壓的重要。   產後新發高血壓的高風險因子為:母親年齡超過35歲,目前或曾經吸煙或以剖腹產分娩。   產後高血壓會導致生命後期出現中風、心血管疾病和腎衰竭等併發症。但直到現在,大多數研究都低估了產後新發高血壓的負擔。以前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娩或再度住院期間進行的血壓測量。例行的產後護理僅包括在分娩後四到六週內進行一次臨床就診 —因此產後晚期 (分娩後六周到一年) 的新高血壓的病例可能無法診斷出來。   研究結果對產後護理有影響,特別是對沒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   研究的主要作者流行病學助理教授 Samantha Parker說:「我們對分娩後超過六週發現的病例數感到驚訝。這段時間遠遠超出常規產後訪視的範圍,在此期間進行監測可以減輕嚴重的產後和長期心血管併發症。」   未來的研究應該探索降低產後高血壓風險的機會,並調查產後高血壓對未來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種族差異 這項以不同種族和族裔參與者為特色的新研究顯示,具有上述所有三種風險因素的產婦患上產後新發高血壓的風險為 29%,而在非西班牙裔黑人產婦中,這一風險增加到 36%。   她補充說,其他研究顯示,與白人女性相比,非西班牙裔黑人女性分娩後新發高血壓的發生率可能高出2.5 倍。了解懷孕與高血壓之間的這種關係對於解決有色人種在孕產婦心血管疾病和死亡方面的不平等現象尤為重要。   研究如何進行? 在這項研究中,Parker 及其極其合作團隊檢查了 2016 年至 2018 年間在波士頓醫療中心分娩的 3,925 名孕婦的產前、分娩、產後和種族數據。研究人員分析了患者從產前到分娩後 12 個月的血壓測量值,這些測量值是在醫院就診、緊急和緊急護理以及再入院期間採集的。   該團隊將新發產後高血壓定義為至少兩次獨立的血壓讀數,從分娩後 48 小時開始,其中收縮壓至少為 140 毫米汞柱,舒張壓至少為 90 毫米汞柱。嚴重的血壓包括至少 160 mmHg 的收縮壓讀數和至少 110 mmHg 的舒張壓讀數。   此研究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高血壓》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12.01)      
+ read more
喝咖啡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
2022.10.05
喝咖啡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
咖啡與身體健康的關聯一直有許多研究。其中有正面影響的結論多為:有咖啡因的咖啡、研磨的、一天3─4杯最佳。   但根據日前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所有類型的咖啡都與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有關。所有類型咖啡是指含或不含咖啡因、研磨和速溶。   研究人員觀察到,與不喝者相比,每天飲用 2 至 3 杯各種類型咖啡都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或全因性死亡率降低相關。   其中全因性死亡的風險降低分別為:無咖啡因咖啡0.86、研磨咖啡0.73 和速溶咖啡 0.89。   而每天喝 1 到 5 杯研磨咖啡和速溶咖啡與心律失常顯著減少有關;喝無咖啡因咖啡並沒有這樣的效益。每天 4 到 5 杯研磨咖啡和每天 2 到 3 杯速溶咖啡的風險最低 (風險比分別為 0.83 和 0.88)。   與先前研究之異同   此研究結果與今年2月發表的研究結果略微不同。在那項追蹤11年.近50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喝0.5到3杯咖啡的人,死亡率及心血管風險都降低。但研究特別指出,只有研磨咖啡有益。而此研究則指所有類型的咖啡都有好處,但從數據看來,研磨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澳大利Baker心臟和糖尿病研究所的 David Chieng 及其同事研究了各種類型咖啡與心血管健康之間的關聯。他們追蹤 449,563 名參與者超過 12.5 ± 0.7 年。   此研究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線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10.03) 延伸閱讀:咖啡不會損害心血管健康,可能有益!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