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0.16
平板支撐、靠牆坐等運動最有助於降低血壓
一項新研究發現,肌力訓練比其他運動方式更能有效降低血壓!
眾所周知,運動有助於降低血壓,並且是控制高血壓的重要的一環。然而,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有氧運動(如步行和跑步)對降低血壓的好處。
但是,有助於血壓管理的不僅僅是有氧運動。
七月發表在_《英國運動醫學雜誌》_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肌力訓練比其他形式的運動在降低血壓方面更有效。
新的研究顯示,力量訓練(又稱阻力訓練),特別是那些被認為是等長運動的練習,如平板支撐和靠牆坐,比其他類型的練習更能降低血壓。
美國心血管協會的心臟病專家Nitin Bhatnagar,
DO說,「等長運動可以提高心率,降低心輸出量,並透過各種肌肉骨骼受體改變全身血管阻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會改善心血管系統並降低血壓。」
心臟病專家Lance LaMotte,
MD指出,這進一步證明,除了藥物治療外,運動是控制血壓的重要的一部分。
運動可以降低血管的硬度,進而降低血壓
從廣泛的角度來看,運動透過降低血管硬度來幫助血壓。這使得血管更加「順應」或可延展,並且能夠擴張或加寬,為血液流動提供更多「空間」。
這減少了血液對動脈壁施加的壓力。
Nitin
Bhatnagar解釋說,血管由三層組織組成,構成血管壁。最內層稱為內皮層;運動已被證明會影響內皮細胞的活性。
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有助於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定期運動可以增加一氧化氮的產生,從而有助於動脈健康。
Nitin
Bhatnagar補充說,持續運動也有助於降低血壓,因為它可以增強心肌。這使得心臟能夠更有效地泵血,從而減少血管的壓力。
研究的局限性
Lance
LaMotte指出,由於這項新研究是一項統合分析(對多項試驗的分析),因此對研究結果的確定性有批評的空間。
編譯來源:health(2023.09.25)、BMJ(2023.07.25)
+ read more

2023.09.12
四分之一的停經後女性可能患有心臟病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大約四分之一的女性在更年期後可能會出現心律不整的情況,其中失眠和生活壓力是促成因素。
這種健康問題被稱為心房顫動(AFib),是一種不規則、顫動或通常非常快的心律不整,由心臟的上腔室(心房)與下腔室(心室)跳動不同步引起。這些心房顫動發作也可能伴有頭暈或呼吸短促。
專家表示,這種情況不會危及生命,但會增加血栓、中風、心衰竭和其他心臟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因此確實需要醫療護理。
研究的主要作者─心臟病專家Dr. Susan
Zhao說道:「心房顫動是一種電傳導系統疾病,容易因壓力和睡眠不良而引起的荷爾蒙變化。這些常見途徑可能構成壓力和失眠與心房顫動之間的關聯。」
心律不整和社會因素有關?
關於停經後女性心理社會因素與心房顫動之間關係的研究一直是相互矛盾。最新研究的作者回顧了超過83,000名平均年齡為64歲女性填寫的問卷數據。1994年至1998年間,她們被招募參加美國婦女健康倡議研究(WHI)。
在大約十年的追蹤期間,作者發現25%的女性(23,954名)出現了心房顫動。當失眠評定量表上每增加1分,發生心房顫動的機率就會增加4%。生活事件壓力量表每增加1分,發生心房顫動的可能性就會增加2%。
心臟病專家Nieca
Goldberg博士雖然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表示,「這項研究表明,心房顫動與心腦之間存在聯繫。」
Goldberg補充道:「這很重要,因為當女性帶著心臟病症狀去看醫生時,她們常常被告知這只是壓力。」
保護您的心臟健康
Zhao表示:「我堅信,除了年齡、遺傳和其他與心臟健康相關的危險因素外,社會心理因素也是解開心房顫動起源之謎的一部分。」
Goldberg也提及,「女性比男性壽命更長。與男性相比,女性因心房顫動而出現的健康併發症更嚴重。」
Goldberg認為,無論如何,身體和心理健康是相關的,因此與醫生討論睡眠困難和生活壓力源非常重要。
治療心房顫動包括藥物、使心臟恢復正常節律的治療以及阻止錯誤心臟訊號的程序。定期鍛練和與親人聯繫也有助於減輕壓力。
Goldberg表示,「不要讓任何人告訴你這『只是壓力』」。「壓力、焦慮和抑鬱與你的身體健康有關。」
這項研究確實有其局限性:88%的研究參與者是白人,而且作者依賴於自我報告的問卷調查。
作者認為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為什麼壓力和其他生活層面可能會影響發生心房顫動的風險。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
編譯來源:CNN health(2023.08.30)、EurekAlert!(2023.08.30)
+ read more

2023.08.15
最大規模研究:即使步行少於5,000步 死亡風險也會降低
根據對步行進行的最大規模調查分析,開始對健康有益的日行步數比之前想像的要低。
日前發表在_《__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__》_上的研究指出,每天步行
2,337步即可開始改善心臟健康;每天只需走 3,967
步左右,死於任何疾病的風險就會開始降低。
這項研究審查了之前全球 17個相關的研究,涉及約
227,000
人。新分析顯示,步行越多,對健康的益處就越大。每天每增加
1,000 步,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就會降低
15%,每天每增加 500
步,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降低 7%。
此外,在 60
歲或以上的人群中,死亡風險降低的幅度小於 60
歲以下的人群。在老年人中,每天步行 6,000 至 10,000
步的人的風險降低了 42%,而每天步行 7,000 至 13,000
步的年輕人的風險降低了 49%。
重點是─「多動,少坐! 」
研究作者波蘭Medical University of Lodz心臟病學教授Maciej
Banach說,「我們的研究證實,走得越多越好。我們發現這適用於男性和女性,無論年齡,也無論你生活在溫帶、亞熱帶或亞極地地區,還是混合氣候地區。此外,我們的分析顯示,每天只需走
4,000
步即可顯著減少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甚至更少的步數即可減少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他也是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醫學院的兼職教授。
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久坐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增加和壽命縮短。研究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影響著世界上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其中女性多於男性(32%
對 23%),高收入國家的人多於低收入國家(37% 對
16%)。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體力活動不足是世界上第四大常見死因,每年有
320 萬人因缺乏體力活動而死亡。COVID-19
大流行還導致體力活動減少,並且活動水平在兩年後仍未恢復。
此研究告訴我們,步行對健康的益處始於每天遠低於
10,000 步的水平。從 3,000 開始,逐漸增加到
4,000,然後是
5,000。這些逐步的改善對健康都是有意義的。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3.08.08)、EAPC(2023.08.09)
+ read more
/20230804.png)
2023.08.04
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會增加腦出血的機率,不會降低中風...
多年來,老年人被建議每天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來幫助預防首次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現在,另一項研究顯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冒險是不值得的。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對於相對健康的老年人(即沒有心臟病或中風病史的人)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的腦出血風險超過了預防中風的任何潛在益處。
事實上,在參與這項研究的19,000多名老年人中,那些連續幾年每天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的人,患缺血性中風(由血栓引起的中風)的風險並未降低。然而,與服用安慰劑的參與患者相比,他們的大腦出血風險確實高出38%。
這些發現與日前美國心臟協會(AHA)對於低劑量阿斯匹靈的最新建議一致:大多數沒有心血管疾病史(包括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人應該避免服用。
翻轉的理由:弊大於利
多年來,人們認為低劑量阿斯匹靈可以降低血栓形成以及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然而,阿斯匹靈有內出血的風險—胃部出血,或者最令人不安的是大腦出血。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好處被認為大於風險。
然而,在過去幾年中,ACC和AHA等醫療團體改變了他們的建議。這些舉措是基於新的證據,對於沒有心臟病史的人來說,風險與受益的平衡已經發生了變化。
如今,與幾十年前相比,人們的吸煙量減少了,血壓和糖尿病也得到了更好的控制。許多人還服用他汀類藥物,這可以降低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因此,對阿斯匹靈的需求已經減弱。
這也意味著出血的風險現在變得更大。因此,不再建議使用。
專家意見:
Elkind說,「不用阿斯匹靈」的建議可能有一些例外:如果年齡在
40 歲至 70
歲之間的人被認為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高風險,並且出血風險較低,則可以考慮服用阿斯匹靈。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心臟病專家Anum
Saeed博士說,「越來越清楚的是,阿斯匹靈作為預防首次中風或心臟病發作,並不適合大多數人。對於已經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的人,不要自行停止,應和你的醫生談談你是否應該繼續服用。」
AHA的成員Mitchell
Elkind博士表示,雖然這項研究主要針對老年人,但研究結果也支持針對年輕人的建議。
研究怎麼說?
新發現來自對先前報導的臨床試驗分析。其中包括19,000多名6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大約一半的人被隨機分配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每天
100 毫克),而其餘的則服用安慰劑。
在接下來的四到五年內,阿斯匹靈使用者更容易出現腦出血:只有1%多一點出現腦出血,而安慰劑使用者的這一比例為0.8%。而且它沒有任何好處。兩組的缺血性中風發生率相似:阿斯匹靈使用者為1.5%,安慰劑組為1.7%。
例如,人們可能由於強大的家族史或冠狀動脈鈣化測試得分高(表明動脈中有斑塊積聚)而成為高風險人群。
Elkind說「這裡的關鍵詞是常規」。「阿斯匹靈不應被視為常規或低風險,每個患者都應根據其特定的危險因素和出血傾向進行單獨考慮。」
澳大利Monash Universit的Geoffrey Cloud教授和美國Wake Forest
School of Medicine的Jeff Williamson博士領導了這項研究。
7 月 26 日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3.07.27)、JAMA Network Open(2023.07.26)
+ read more

2023.05.17
《517世界高血壓日》 盤點新訊 一起健康!
今天(5/17)是世界高血壓日,根據衛生福利部指出,世界高血壓聯盟連續3年倡議「準確量血壓,控制血壓,延長壽命」(Measure
Your Blood Pressure Accurately, Control It, Live
Longer),呼籲世界各國政府重視測量血壓的重要性。
但大家知道血壓也有性別差異嗎?又,我們應該如何自己正確測量血壓呢?
就讓台灣女人健康網
帶您盤點近年高血壓的國際新訊,一起迎向健康吧!
【女性高血壓症狀常被誤認為是更年期】2021.01.27
👉
https://twh.org.tw/article/nvxinggaoxue-zheng-changbei-shigengnianqi
【所謂的「正常血壓」可能不適用於女性!】2021.03.05
👉
https://twh.org.tw/article/suo-de-zhengchangxue-kenengbu-yongyunvxing
【在家如何正確量血壓】2022.05.30
👉 https://twh.org.tw/article/zaijiaruhezheng-liangxue
【您是否在測量雙臂血壓?你應該!】2022.08.12
👉 https://twh.org.tw/article/ninshifoudouyouzai-liang-bixue-ni
【降低血壓可以預防失智】2022.10.28
👉 https://twh.org.tw/article/jiangdixue-keyi-fangshizhi
+ read more

2023.04.19
癌症倖存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增加
數據顯示,癌症倖存者在隨後幾年中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會增加。而心臟掃描可能會發現早期心臟損傷,從而有可能為癌症倖存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後續照護。
儘管之前的研究指出,接受過癌症治療的人未來患中風或心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更高,但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診斷後的第一年。
僅有有少數人關注長期風險或心血管成像,以檢查尚未導致症狀的損害。
癌症倖存者有較多新的心血管問題
為了填補這些空白,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 Zahra
Raisi-Estabragh 博士和她的同事評估了18,714
名英國生物庫參與者的心血管健康狀況。這些參與者一半之前被診斷患有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血液癌、子宮癌或腸癌,一半沒有癌症病史。追踪他們的心血管健康近
12 年。
在研究期間,近三分之一的癌症倖存者出現了心血管問題,而對照組中這一比例為四分之一。
肺癌或血癌倖存者新發生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最高,其中近一半在隨後的幾年中出現心血管問題
—最常見的是缺血性心臟病、心律異常和心衰竭。
相比之下,乳癌倖存者中最常見的心血管問題是心衰竭、心臟周圍內膜發炎(心包炎)和機械性心臟問題。
Raisi-Estabragh說,這些差異很可能反映了癌症及其治療的具體特徵。
該團隊還檢查了 1,354
名研究參與者的心臟MRI掃描結果、發現乳癌和血癌倖存者心臟的大小和功能有顯著的有害變化。
化療以及放療有害心血管健康
儘管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無法證明癌症或癌症治療是導致心血管風險增加的原因,但事實上,血癌患者是接受了已知對心臟組織有害的化療以及放射性療法。
雖然吸煙、肥胖或糖尿病以及與癌症相關的生物過程也可能導致心血管風險增加,但是,專家認為一些乳癌療法在癌症倖存者中是會影響心臟功能的。
此研究進一步佐證了癌症治療對於患者癒後心血管健康的影響。在患者出現症狀之前心臟掃描可能會發現某些有害變化,這可能有助醫師及癌症倖存者出院後需要如何長期監測的策略。
University of Colorado的 Jose Banchs 教授和麻州 Beth Israel
Lahey Health 的 Tara Lech
博士在相關社論中寫道:「惡性腫瘤治療驚人進展,甚至治癒了病人,無疑凸顯了癌症後照護前所未有的必要性。」
研究結果發表在《心臟》雜誌上。
編譯來源:BMJ Journals(2023.03.21)、The Guardian(2023.04.1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