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5
健身房是最好的運動場所嗎?
根據2016年英國健身行業狀況報告,在英國,每七個人中有一個人是健身房的會員。不過,比起非健身房會員,這些人有比較投入運動嗎?
Plos
One期刊提出一份研究,比起沒有加入任何健身俱樂部的人,健身房會員的活動多出14倍,他們每週平均多做6小時的運動。這讓他們有較低的心律、較小的腰圍、較好的心血管健康狀態、肺功能與肌肉質量,他們久坐的情形也較少,男性與女性的結果類似。此份研究的對象包含405人,年齡在30至64歲之間。
研究的主要作者,伊利諾伊大學運動學與營養學系的Elizabeth
C
Schroeder表示,健身房成員有更多的機會做肌力訓練,這可加強肌肉、降低血壓並提高代謝率。
然而,這項研究只是顯示健身房會員資格和做更多運動之間的關聯;活躍的人更有可能加入健身房,同時,具有健身房會員資格的人更有可能去運動。不過,在研究中也提到,和健身房會員做一樣多運動的非健身房會員,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降低是類似的。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運動,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好處。
另一方面,亦有其他研究提出,在戶外運動有不同的益處。戶外活動可以提高維生素D、減少緊張和抑鬱,使人感覺更有朝氣。比起去健身房,戶外運動會讓人更覺愉快。
來源:theguardian、Plos One、NCBI
+ read more
2017.03.14
二手糖?透過母奶餵給寶寶的糖分
一項由Keck School of Medicine of USC
所進行的最新研究指出,母乳中所含的果糖可能為嬰兒帶來健康隱憂。
這份研究檢測了25名母親及其嬰兒的哺乳情形。研究人員採集每位母親的母乳樣本,並分析其所含糖分,包含果糖、乳糖及葡萄糖;同時測量寶寶的脂肪、肌肉及骨骼重量。
初步證據顯示當每毫升母乳中有一微克果糖的增加,將和嬰兒257克的體重、131克的脂肪增加相關。此外,此篇研究也指稱沒有其他變數顯示與嬰兒體重增加有直接關係,包含母親懷孕前的體重、脂肪和其他所有母乳成分。
研究者Michael
Goran表示,二手糖主要是來自於母親的飲食;包含所攝取的水果、各式加工食物及汽水。
然而,因為該研究並沒有採集母親們飲食的完整數據,因此並無法斷定母奶中發現的果糖是否完全與日常飲食有關。Goran認為雖然目前醫學上並無法完全釐清孩童長大後為何會過重,但是該研究或許可以開始進行預防,試圖在嬰兒時期就降低可能的風險。
研究的協同者Tanya
Alderete表示,人類出生後的第一年是大腦網絡連結及新陳代謝系統建立的關鍵時期。此時的營養攝入對往後的健康發展有巨大的影響,因此只要微小的果糖,便可能對新生兒的新陳代謝系統造成損害。她指出,攝取果糖可能過早活化脂肪儲存細胞,進而提升寶寶日後過重或肥胖的風險。
而嬰兒或孩童在成長的黃金時期若攝取過高劑量的糖份,亦可能會導致其日後認知發展和學習上的障礙,甚至是終生的健康問題,包含肥胖、糖尿病、脂肪肝和心臟病。
嬰兒該攝取的是健康、天然及對於成長發展有益處的糖份,比如乳糖。「包含乳糖等各種營養份的母奶對嬰兒是十分有益處的,但這些好處卻可能因為母親的飲食而消失甚至變成壞處。之前已有其他研究顯示,果糖和人造代糖對於孩童關鍵時期的發展有極強烈的損害,而我們也該警覺二手糖含量過高的母奶有多危險。」Goran指出。
最後,Goran建議母親:「懷孕及哺乳期間減少果糖的攝取,將能預防二手糖的危害,此外,嬰兒副食品及配方奶也盡量選擇不含果糖的較佳。」而未來則會更深入研究果糖如何確切影響孩童日後發展。
資料來源:Nutrients
+ read more
2017.03.09
膽固醇知多少?
膽固醇含量過高、過低的標準在哪裡?膽固醇又是如何分類呢?下面為大家整理有關膽固醇的重要知識,讓大家了解維持適當膽固醇含量的重要性。
膽固醇是天然的脂肪狀物質,由肝臟產生並分散在身體各處,適量的膽固醇可以協助人體維持荷爾蒙與維他命D的含量,並幫助消化。
膽固醇可以從食物中獲取,例如肉類、全脂乳製品等,當人體攝取這類食物較多時,肝臟就會增加膽固醇含量。如果經醫師檢查發現人體膽固醇太多或太低,就可能需要透過改變飲食或使用藥物等方式來改善問題。
介紹完膽固醇的基本知識,接下來跟大家說明膽固醇的分類以及標準。膽固醇分為三類,一類稱為低密度脂蛋白(LDL),這種膽固醇被認為是壞膽固醇,因為會堆積在動脈壁上影響血流、血壓,也可能脫離動脈壁成為流動於血液中的血栓。LDL的含量標準意義如下–100
mg/Dl以下: 最佳、100-129 mg/dL: 適中、130-159 mg/dL:
偏高、160- 189 mg/dL: 高、190 mg/dL and above: 非常高。
另一類被稱為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膽固醇。這類膽固醇有助降低血液中的LDL,換言之HDL對心/血管健康有益。HDL最好維持在60
mg/dL以上,少於40mg/dL則太低。
第三類稱為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VLDL主要成份為三酸甘油酯,於肝臟或小腸內合成。若我們吃入大量脂肪或醣類,將另增加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VLDL同樣與血栓有關,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VLDL最好維持在30
mg/dL以下。
當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與20%的三酸甘油脂的數值被加總後,可得出所謂「總膽固醇」,此數值能協助醫事人員判斷被檢查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
影響膽固醇的因素包括性別、年齡、飲食、體重、運動習慣、家族遺傳等,其中在性別因素方面,女性因為雌激素的關係,比男性有較高的好膽固醇(HDL)。但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下降,好膽固醇也跟著降低,因此更年期的女性要特別注意心/血管健康。
綜言之,膽固醇的高低攸關我們的心/血管健康,雖然一旦罹患心/血管疾病後無法治癒,但透過平時生活習慣的調整如規律運動、少吃反式脂肪等,或是透過藥物控制仍有助於避免心/血管疾病發生或惡化。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2017.03.08
吃全榖物讓你腸道過人?
一項新的研究強調食用全穀物而非精緻穀物[1]的好處,指出前者可能導致更健康的腸道和更好的免疫反應。
全穀物被認為是健康飲食的關鍵之一。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它們可以幫助改善膽固醇水平,以及減少肥胖、心臟病、中風和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
過去的研究認為,全穀物能夠產生這樣的好處是因為它能減少發炎反應。來自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美國農業部人體老化營養研究中心的Simin
Nikbin
Meydani博士與其同事嘗試進一步研究這種關聯;透過控制研究參與者的飲食,比較全穀物和精製穀物對免疫反應和炎症的影響。
共有81名健康成人參與這項為期8週的研究;研究人員讓所有參與者在頭2週採高度精製穀物的西式飲食。餘下的6週中,研究人員安排40名參與者繼續使用富含精製穀物的西式飲食,其餘41名參與者則改為富含全穀物的西式飲食。其中,研究人員也特別控制了兩種飲食所攝取的水果、蔬菜和蛋白質的總能量、總脂肪量和總份量,以確保兩者之間的唯一差異是攝取的穀物類型。
所有的食物皆由受過訓練的工作人員根據美國飲食指南準備,並且設計為幫助受試者維持體重。研究小組解釋,過去有研究表明增加全穀物攝入量導致體重減輕,且已知與體重反應相關,若不進行體重控制,將難以確定發炎反應的改變是來自於全穀物的攝取還是體重減輕。
研究人員記錄參與者的胃腸道症狀和嚴重性,並且採集其糞便,以了解其腸道中的微生物群體。同時也收集其血液樣本[2],以評估其免疫反應。
分析結果發現,與食用精緻穀物者相比,進行全穀物飲食者的腸道中名為Lachnospira的細菌增加;研究團隊解釋,這種細菌能產生對健康免疫系統來說至關重要的短鏈脂肪酸。此外,全穀物飲食者的腸桿菌屬(觸發炎症的細菌)也有所減少。
而依據血液樣本的分析結果,全穀物飲食者的記憶T細胞(避免再次感染同一抗原的重要細胞)增加。然而,當免疫細胞遭到外來刺激時,食用富含精製穀物者的TNF-α(參與第一時間免疫反應的細胞信號傳導蛋白)產量卻減少了。
研究人員認為,雖然上述觀察到的差異並非非常顯著,但本次的研究發現確實為全穀物飲食與炎症之間的關係增添了一道曙光。並且強調本次研究嚴格的控制了參與者的飲食內容,並且確保了他們的體重未因飲食的內容而發生變化,從而避免了體重變化與炎症所可能產生的混雜效應,因此得以更自信地確定全穀物對腸道微生物群和免疫反應的影響。
研究人員說,未來的研究應該包括更多的可溶性全穀物產品,這可能有助於更清楚地了解全穀物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群和免疫反應。
[1]
穀物的構造可分為麩、胚芽和胚乳三個部分。全穀粒的此三個部分是完整的;而精製穀粒則在加工過程中被去除麩和胚芽。
全麥、燕麥、黑麥、大麥和糙米等都是全穀物產品;精製穀物產品則如小麥粉、白米和白麵粉。
[2]
受試者被要求在採集檢體的前72小時避免使用任何類型的消炎藥(例如阿司匹林)。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read more
2017.03.03
為何控制體重要吃全穀物?研究:增加新陳代謝
一份新的研究指出,攝取全穀物所帶來的效益比精製穀物來得更好[1]。全穀物(如糙米)能夠減少消化期間保留的熱量,同時加速新陳代謝,進而達到增加熱量消耗幫助減輕體重的效果。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數種攝取全穀物和高膳食纖維的健康益處,如有助於血糖控制和胰島素敏感性。然而,學者未能確定全穀物和纖維是否有助於體重控制。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找來81名40~65歲的男性與女性,進行了為期8週的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提供參與者所有食物,包括全穀物或精製穀物。參與者被要求在參與研究期間只攝取研究人員所提供的食物,並歸還未食用完的食物;同時維持他們日常的身體活動量。
在研究開始的前2週,所有參與者吃相同類型的食物,每個人的熱量需求也都在研究人員的控制之下。之後,研究人員將參與者隨機分配為兩組,一組食用全穀物,另一組則食用精製穀物。兩組別之間的差異主要是穀物和纖維含量;其餘食物類型、膳食結構、能量和營養素的組成皆相似。
而後,研究人員比較了兩個組別的體重、靜息代謝率、血糖、糞便卡路里,以及參與者對飽足或飢餓的感覺。
分析結果發現,雖然兩組受試者在飽足與飢餓的感受上沒有明顯差異,但與食用精製穀物者相比,食用全穀粒者的靜息代謝率與糞便卡路里皆增加。研究者說明指出,隨糞便排出的熱量增加並非來自纖維,而是因為纖維影響了其他食物的消化,致使其他食物的熱量未被腸胃充分吸收即排出體外。
比起攝取沒有太多纖維質的精緻榖物組,食用全穀物(其中纖維量達飲食指南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組的參與者每日多消耗了約100卡的熱量。據美國農業部人體老化營養研究中心能量代謝實驗室的資深研究員兼主任Susan
B.
Roberts博士表示,這些額外消耗的熱量相當於30分鐘快走的效益。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
穀物食品包括稻米、燕麥、小麥和大麥。全穀物為未經加工的全穀粒,包括糙米、燕麥和全麥麵粉;精製穀物是經加工和碾磨以除去麩和胚芽,以延長其保質期的澱粉,白米、白麵包和白麵粉皆屬之。
在加工研磨的過程中,榖物的膳食纖維、鐵和維生素B會被剃除。雖然鐵和維生素B可以加回到精製的穀物中,但是纖維卻不常被再次引入。
+ read more
2017.03.03
為什麼喝咖啡可以長壽?
許多研究指出,規律地飲用咖啡的人可能更長壽。例如,201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攝入一至五杯咖啡的人,和沒有攝入的人相比,全因死亡(all-cause
mortality,所有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的風險較低 。
但究竟為什麼喝咖啡能讓人長壽呢?來自史丹佛大學的David
Furman博士和他的同事,在自然醫學期刊(journal 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研究成果,指出咖啡與長壽的關聯可能在於咖啡的抗炎性質。
在分析23個60歲以上的健康受試者的咖啡因攝取量時,研究人員發現,咖啡因代謝物阻止了核酸代謝物引發的發炎反應。因此,研究指出,咖啡因可能可以抵消核酸代謝物(nucleic
acid metabolites)的負面影響。
史丹佛大學的Mark
Davis博士表示,這些研究成果顯示,與老化有關的基礎炎症過程,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而許多人喜愛的飲品有著令人意外的驚喜,可以防止發炎反應的發生。
來源:Circulation、Nature Medicine、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