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3
攝護腺癌檢查無助改善存活率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
(USPSTF)於11日公佈最新的攝護腺癌檢查指引,當中建議健康男性不須要接受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檢查,因為該檢查無助於降低死亡率,並常導致進一步的侵入性治療。
依據USPSTF所委託執行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回顧分析五個針對攝護腺特定抗原檢查的大型隨機試驗,其中還包括美國國衛院(NIH)所贊助之相關研究的資料,結果指出,進行攝護腺特定抗原檢查後,追蹤10年時間發現,攝護腺癌的死亡率下降很少甚至沒有,且檢查後續的治療與評估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研究認為其中有些都是非必要的。
有關治療的副作用反應部分,報告中指出,約三位接受攝護腺切除術、或七位接受放射治療的男性病患中,就有一例出現性功能勃起障礙;約五位接受攝護腺切除術的男性病患中,就有一例出現尿失禁。且攝護腺切除術會增加圍術期的死亡率(約0.5%)、以及心血管相關事件(約0.6-3%),放射治療則會增加腸功能障礙的風險。
這項建議指引公佈後隨即引起美國泌尿學會(AUA)的立刻回應指出,攝護腺特定抗原檢查對於攝護腺癌的診斷、風險評估以及控制病情上都有幫助,部分醫生也都同意這樣的論點,並認為USPSTF低估這項檢查對男性的益處。
然來自其他醫學領域的醫師,特別是基礎照護的醫師,都傾向贊同USPSTF的建議,而美國癌症協會(ACS)及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則尚無官方回應,但其中相關人員皆表示,目前還須要有更多相關的研究產出,男性最好能與醫師針對該檢查的效益風險多作討論。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1、2
+ read more
2011.10.07
美保險公司取消給付癌思停用作乳癌治療
美國加州藍盾保險公司(Blue Shield of
California)本月3日決定將不再給付癌思停(Avastin,成分為bevacizumab)用作治療乳癌用途,這項決定是在美國FDA腫瘤藥物顧問委員會於今年六月第二度投票決定,乳癌將從癌思停的適應症中排除之後,美國國內最大的保險公司做出取消該項給付的決定。
今年六月,FDA專家開會討論認為使用癌思停治療乳癌無效,以6-0的票數要求癌思停製造廠Genentech將乳癌治療從癌思停的適應症中移除,FDA委員會在一致無異議的投票結果下,也通過這項決定。當天會議中數名使用癌思停有顯著療效的女性乳癌病患,希望FDA不要將乳癌排除在癌思停的適應症之外,因為她們擔心一旦適應症被移除,則保險公司將不再給付,然藍盾保險公司的這項決定無疑讓此疑慮成真。
稍早也有其他三家的地區性保險公司已撤銷癌思停用於乳癌治療的給付,而Medicare保險公司則表示,他們依舊會維持該項給付。癌思停則仍會在市面上見到,用於治療直腸結腸癌、肺癌、腎臟癌與腦癌。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2011.10.07
美FDA更新癌思停藥物警語
近日FDA發佈新聞表示,上月30日癌症用藥癌思停(Avastin,成分為bevacizumab)的藥物標示警語已更新許多相關的藥物不良反應,內容包括增加卵巢衰竭、靜脈血拴拴塞、及顎骨壞死的風險。
FDA所依據的研究指出,在
179位結腸直腸癌女性病患中,95位接受化療又同時使用癌思停、84位只接受化療,結果發現前者出現卵巢衰竭的比例前者為34%、後者只有2%。不過一旦停止使用癌思停後,有22%的女性卵巢功能即慢慢恢復正常,因此警告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病患使用該藥物,恐增加卵巢衰竭的風險。
此外,在上市後的研究發現,出現顎骨壞死的案例,但致病機轉仍不清楚,有可能藥物中含抗血管生成的成分,導致顎骨的微細血管產生缺血變化。
同樣在另一個上市後研究中也顯示,與單獨接受化療相較,同時使用癌思停與化療的群體,發生第一次靜脈血拴拴塞的風險較高(9.6%:
13.5%)。上述兩群體都同時使用抗凝血劑時,後者同樣在發生出血的風險上明顯較高(20.9%:
27.4%)。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國內核准含有Bevacizumab成分之藥品,中文藥品名稱為癌思停注射劑,去年六月,衛生署曾發佈警訊新聞表示,英國衛生部門(MHRA)提醒醫療人員注意,當輸注含Bevacizumab成分藥品時,病患可能產生過敏或輸注反應,出現如呼吸困難、紅暈/發紅/紅疹、低血壓或高血壓、缺氧、胸痛、顫抖及噁心/嘔吐等症狀。當時許可證持有廠商已向衛生署申請仿單更新作業,加註有關過敏或輸注反應等警語及注意事項。因此,有用藥需求之病患應與醫師討論藥物之效益風險,審慎評估藥物選擇。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台灣衛生署
+ read more
2011.10.06
紅斑性狼瘡患者應注意與HPV相關癌症
過去有研究認為,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病患罹患癌症的整體風險會輕微增加,日前一項丹麥研究再表示,有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的病患,得到與病毒相關的惡性腫瘤之風險將會提高,且陰道感染HPV的比例也較高。
這項研究為了瞭解這些HPV持續性感染是否與惡性腫瘤有關,蒐集來自8個紅斑性狼瘡專科中心、及丹麥癌症登記系統的資料,總計有576位紅斑性狼瘡病患,88%為女性、96%為白人,被診斷出有紅斑性狼瘡的年紀中位數為33歲,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為13.2年。
研究發現,多項與HPV相關的癌症風險在紅斑性狼瘡病患身上都相對增加,所有癌症的整體發生率比值為2.3。研究表示,癌症增加的比率部分可能歸因於,紅斑性狼瘡病患本來就比一般人得到更多的健康照護,因此較易發現惡性腫瘤。但也有其他研究推測認為,如果是因為免疫系統功能失常使得病毒感染的機會增加,進而導致與HPV相關的癌症發生率提高,那麼紅斑性狼瘡病患確實可能是高危險群。
研究中發現多項與HPV相關的癌症風險增加,包括肛門癌、口咽癌、陰道癌、子宮頸癌、肝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非黑色素瘤皮膚癌。
研究最後表示,希望這項研究結果能喚起臨床醫學對紅斑性狼瘡病患身上腫瘤基因的病毒感染,產生警覺。
資料來源:關節炎與風濕症期刊(Arthritis & Rheumatism)
+ read more
2011.10.03
大腸鏡檢查的性別差異
日前一項奧地利研究指出,男女在過了50歲以後腺瘤的盛行率不一樣,所以過去認為男女都應該在50歲開始做大腸鏡檢查的這項建議,可能須要再重新考慮評估。
這項研究分析參與2007-2010年間奧地利國家大腸鏡篩檢計畫的民眾資料,其中包括22,598位女性、21,752位男性,年齡中位數分別為60.7歲及60.6歲。研究結果發現,腺瘤的整體盛行率女性為14.8%、男性為24.9%,且其中男性的進行性腺瘤(advanced
adenomas)、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在50-59歲之間的盛行率(5%、1.3%),幾乎接近是同年齡層女性的兩倍。女性要到60-69歲間,前述兩項的盛行率(5.1%、1.2%)才會達到與男性在50-59歲間的數值相當,也就是說,男性比女性發生腺瘤、大腸直腸癌的年紀較年輕。因此,研究認為應重新針對不同性別訂定不同的篩檢年齡建議。
然而,並非所有專家都同意這項研究的結論建議,有專家認為其他相關的風險因子也會提高大腸直腸癌及腺瘤的罹患風險,如非裔美國人的族群、肥胖、重度吸菸者、及糖尿病等,不應只依據單一變項就改變篩檢年齡的建議。
研究作者最後表示,這項研究確實無法解釋如肥胖及家族病史這些潛在的干擾因子對結果的影響。同時也提醒,雖然女性的風險相對較低,卻非完全沒有風險,所以如果大腸鏡檢查的結果正常,民眾還是須每隔10年進行一次檢查。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1.09.19
有糖尿病的停經女性罹患乳癌風險較高?
過去有研究表示,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女性乳癌的罹患風險有稍微提高的傾向,但近日一項加拿大研究指出,對於這項風險是主要與糖尿病發病或與女性停經相關,結論仍未明。
研究檢視1996-2006年間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資料庫中,84,506位有糖尿病與無糖尿病女性的資料,年齡的中位數為61.8歲,兩群體分別追蹤時間的中位數為4.4年及4.5年。
研究結果發現,停經女性不管是否有糖尿病,乳癌的發生率都比停經前的女性高。在有糖尿病的女性中,停經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較停經前的女性有增高趨勢,但只有出現在糖尿病診斷後的頭三個月,且風險數據也不具統計意義(HR1.31:
HR
0.95);而在三個月之後到十年間,或甚至在研究結束時,這兩個群體間乳癌風險並無差異。
因此研究認為,過去研究指出有糖尿病的女性乳癌風險會增加,有可能是過度評估,而形成此結論的原因主要是在糖尿病診斷當時出現觀察偏差(detection
bias)之故。而這項研究因仰賴管理資料也出現研究限制,像是缺乏某些重要的臨床資訊,如吸煙與BMI值等變項因素。
資料來源: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