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骨盆肌的方法
2019.05.16
強化骨盆肌的方法
利用手機軟體和運動,男性和女性都能保持骨盆底肌的健康!   你/妳的骨盆肌需要加強嗎?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強化骨盆肌,但是孕婦、停經期前、後的女性,即使沒有任何的症狀,也應該做加強鍛煉,以預防出現像尿失禁、器官脫垂或其他骨盆底肌無力的症狀。   練習凱格爾式運動 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新指南建議,女性有尿失禁和骨盆腔器官脫垂的人應要訓練骨盆肌肉,亦即「骨盆肌底運動」: 坐下或躺下,並保持身體放鬆。然後 收緊會陰部肌肉就像你試圖憋住屁一樣,想像一下這個感覺並把這個注意力往上和往前,然後練習肌肉收縮跟放鬆。一開始的目標是肌肉收縮保持12秒,重複10-12次,每天做三次。當骨盆肌變得強壯,在站立或是日常活動時你也可以這樣練習。有70%的女性的骨盆肌底運動是錯誤的,建議請專業物理治療師檢查您的練習方式。男性與女性骨盆肌底運動非常相似。   避免傷害你的骨盆底肌肉 維持健康的體重,當你體重過重,會給腹部肌肉增加多餘的壓力;練習正確的方式來提重物,包含抱嬰兒跟提購物袋。慢性咳嗽會使骨盆肌力變弱。   避免便秘是很重要的,因為腹部過度用力排便對骨盆肌力會因此減弱。確保飲食中富含纖維、多喝水、運動和維持體重健康都有助於避免便秘。   參加運動課程 除了在運動過程中正確地呼吸和使用核心肌肉外,重量訓練可作為加強骨盆底肌肉的常規練習;深蹲,抬臀式和弓箭步可以幫助骨盆底肌練習。   根據台灣尿失禁學會網站,有高達1/4的女性有尿失禁的問題,可透過練習凱格爾式運動來增強尿道閉鎖壓、改善急尿感、以及讓鬆弛的骨盆腔回復正常位置。   編譯來源 :The Guardian(2019.05.06)        
+ read more
女性初經太晚、停經太早或子宮切除與失智風險相關
2019.04.12
女性初經太晚、停經太早或子宮切除與失智風險相關
失智問題已是全球不可忽視的老人健康議題。根據美國阿茲海默協會推估,美國現今570萬的失智人口將在2050年攀升至1,400萬,同時女性患者又比男性多,目前約佔三分之二,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統計全國失智症患者約有27萬,其中女性佔五分之三。   女人一生會發生失智的風險比男人高出約50%,因此瞭解造成失智症性別特定的風險因子將非常重要,近日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女性如果初經時間發生較晚、停經較早或是切除子宮,都會增加她們發生失智症的風險。   研究對象與過程 研究參與者為來自美國Kaiser Permanente醫療機構的6,137名女性成員,研究團隊讓她們接受健康調查與醫療檢查,當中包括詢問她們發生初經與停經的年紀,以計算保有生育力的時間長短,以及是否曾接受子宮切除手術,並且透過醫療紀錄瞭解哪些參與者曾被診斷有失智症。   研究發現 研究結果發現,經過調整可能影響女性失智風險的變項因子(如:吸菸、糖尿病及高血壓)後,在以下情形女性會有較高的失智症風險:初經發生在16歲的參與者,比發生在13歲者,該風險增加23%;在47歲前停經者也比之後才停經者,該風險增加19%;保有生育力的時間少於34年,該風險增加20%;曾經接受子宮切除者,該風險增加8%。   雌激素濃度與女性失智 過去研究曾指出雌激素會刺激能量消耗並具有抗發炎特性,可能會提高失智症風險,而研究主要作者Paola Gilsanz表示,女性一生中體內雌激素的濃度不斷有高低變化,雖然這個研究顯示若女性終生雌激素暴露的程度較低,會與失智症風險提高有關,但真正會影響雌激素濃度的因子像是懷孕、荷爾蒙療法或避孕藥等相關資料並不充足,還有待未來研究再進一步細緻了解。   相關評論認為,這項研究並未證實直接因果關係,因此研究發現不代表我們應該要建議女性使用荷爾蒙療法來預防認知功能受損,此外,在決定是否要做子宮切除時,現階段也不應把此風險納入考量。   要降低風險有更安全的做法 目前要降低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有更多其他已被證實比較安全的做法,包括運動、選擇健康的飲食以及保持社交和精神生活健康活躍,這些方法不只對防治失智有效,也有許多其他正向益處。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3.27)、Dailymail(2019.03.27)、HealthDay(2019.03.27)            
+ read more
停經糖尿病患者 飯後走下坡路有助骨骼健康
2019.04.03
停經糖尿病患者 飯後走下坡路有助骨骼健康
最近一項密西根大學的研究發現,對於患有糖尿病的停經女性,在飯後走下坡路,會減少骨骼發生流失作用,但是,如果是在飯前運動或走上坡路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效果。   停經糖尿病患者骨質流失加速 女性在停經後由於體內雌激素減少,骨質會漸流失,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統計,全球有2億女性深受骨質疏鬆症所擾,大約佔所有60歲女性人口中的10%。同時,患有糖尿病的停經女性,骨質流失情形又比一般停經女性來得嚴重。該病症會出現低骨密度、脆弱性提高且易發生骨折,不過還是有方法可以避免或減緩其惡化。研究團隊因此想瞭解在用餐前或後、運動走上坡路或下坡路,是不是會影響停經的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形成與骨流失的情形。   研究對象與過程 研究參與者為15名年齡中位數58歲、已停經約7年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她們被分成五組:在跑步機上走上坡路與下坡路各40分鐘、在飯前與飯後各走1小時共四組,最後一組都沒有運動。研究團隊每小時測量她們的骨形成及流失標記數值、以及葡萄糖與胰島素數值,這些女性也穿著能測量走路效果的特殊鞋墊。   最後結果顯示,最有效降低(有助骨形成的)膠原蛋白流失的方法是在飯後走下坡路,因為當你走在下坡路面,會感覺重力對你產生的拉力比走上坡路要大,負重作用更強,對骨骼健康會更好。   下樓梯是個簡單的選擇 主要作者Katarina T. Borer博士表示,走下坡路的簡單方法就是下樓梯,而一般跑步機只有調整上坡幅度的設定功能,建議可行的作法是拿磚塊放置在跑步機機器後側的底部,讓它傾斜。    Borer認為,未來研究需要再釐清決定是要有多少運動量才可以彌補多少骨密度流失的準確數據,那麼或許未來這個方法將可幫助這些患者降低使用醫療的方法治療骨質疏鬆症。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3.25)、Dailymail(2019.03.25)、Medpage Today(2019.03.25)        
+ read more
停經期症狀嚴重程度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
2018.04.19
停經期症狀嚴重程度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
女性進入更年、停經期動脈就會因為缺乏雌激素的保護而逐漸硬化、血管內皮功能也逐漸失調。新的研究指出,若停經期症狀越嚴重,動脈硬化及血管內皮功能失調的程度就越惡化,亦即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   血管老化是心血管疾病關鍵的風險因素。研究主要欲了解停經期情緒、症狀和生活質量指標與血管老化的關係,研究了138名19-70歲涵蓋不同荷爾蒙階段的健康女性。   研究結果發現,女性進入停經期時的血管功能失調,與停經期症狀及生活質量指數有關。隨著女性從更年期變成停經期,動脈硬化程度越高,動脈的血流調節功能也降低。而當動脈硬化程度及血流調節功能越低,停經期症狀的頻率及嚴重性就越高。不過,停經期的情緒低落都與動脈硬化程度及血流調節功能無關。   研究團隊表示,這是第一份檢視停經期情緒、症狀及生活質量指數與血管老化的關係的研究。對於女性來說,停經期的過渡期由於荷爾蒙變化、身心症狀變多、血壓血脂上升等,這段期間可能特別容易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JoAnn Pinkerton醫師認同研究的結論,認為臨床醫師應該特別留意停經期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停經期過渡期荷爾蒙水平不穩定及逐漸降低,追蹤情緒變化、血壓、血脂、血糖及腰圍等很重要。   研究表示,停經期症狀與血管功能失調相關的可能原因有二:(1)血清素(serotonin)有調節神經、體溫及心血管活動的功能,而雌激素控調血清素的合成及利用。因此,當雌激素變化時會影響血管功能;(2) 雌激素是強大的抗氧化物,停經期雌激素下降會增加氧化壓力及降低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有許多對人體有益之處,如對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抗游離基等作用。的活力,引發燥熱及老化。   研究團隊提醒,背後的機制還需要有更多研究來確定。   編譯來源:MedPage(20180411)、EurekAlert! (20180411)          
+ read more
初經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2018.01.24
初經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牛津大學研究發現,12歲以前就有月經及較早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不過,目前尚無法確定原因,只能指出初經年齡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若能有更多研究來釐清背後的原因,將有助預防或延緩女性心/血管疾病發生。   研究團隊利用英國資料庫,檢視267,440名女性及215,088名男性的資料,他們都很健康且沒有心/血管疾病,研究團隊觀察他們7年後的健康狀態。資料顯示,罹患冠心病者有5,782名(1.2%)、中風者有3,489名(0.7%),整體來說有9,054(1.9%)心/血管疾病,其中有34%是女性。   研究發現 研究控制了年齡、BMI、吸菸習慣及血壓的因素,發現初經年齡在12歲以前的人比在這之後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出10%。具體而言,這群人中風風險高了17%、冠心病風險高出5%。而女性在47歲以前就進入更年期,心/血管疾病風險也高出33%。   此外,研究還發現,不論男女,生育過的人冠心病風險較高,並且隨著孩子個數越多風險越高。研究表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很複雜,受到社經地位、文化等因素影響。而經歷過流產及子宮切除術的女性,冠心病風險各增加的14%及20%,經歷過胎死腹中的女性也被發現中風風險較高。   可能的解釋 研究表示,目前無法確定初經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相關的原因。不過,初經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可能是受到童年時肥胖影響。而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有兩種可能解釋:(1)較早進入更年期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或(2)沒有臨床症狀的心血管疾病導致較早進入更年期。   綜觀而言,後續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背後的因果關係。研究作者Sanne Peters指出,目前已知有幾個基因與女性育齡時間長短有關,因此若分析女性參與者的基因,可能有助釐清初經及進入更年期年齡較早是否為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原因,或是這種關係其實受到環境因素或生活習慣因素影響。     編譯來源:Guardian(2018.01.15)、Peters SA, Woodward M. Women’s reproductive factors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UK Biobank. Heart: 15 January 2018.      
+ read more
停經後女性「仍」應避免荷爾蒙替代療法
2017.12.18
停經後女性「仍」應避免荷爾蒙替代療法
美國預防醫學權威機構再次表示,停經後婦女應該避免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HRT)。   本月12日美國預防性服務專責組(American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發表報告,堅持原先的建議:已經停經的女性應該避免使用雌性荷爾蒙來預防骨質疏鬆症或糖尿病。   2012年專責組開始建議年停經後婦女停用荷爾蒙替代療法,每四年更新一次建議,以確保反映最新的醫學證據。   在其證據審查中,審議了18個臨床試驗的結果,其中包括4萬多名婦女。所有的證據表明,雌激素和黃體素組合治療會增加老年婦女罹患乳癌和心臟病的風險,而單用雌激素會增加中風、血栓和膽囊疾病的風險。   該諮詢建議涵蓋了所有荷爾蒙替代療法,亦即所有含有雌激素或雌激素/黃體素混合物的藥丸或貼片。   專家們總結表示,這些風險超過了荷爾蒙療法在預防骨質疏鬆和糖尿病方面的益處。   工作組主席Grossman醫師說:「基本上,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服用荷爾蒙來預防慢性病沒有整體效益……是有一些好處,但我們相信這些潛在的好處被壞處蓋過,基本上沒有淨利益。」   然而,更年期婦女可以短期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治療熱潮紅和陰道乾燥等症狀。由於長期的健康風險,醫生們需要非常謹慎,通常會建議最短的時間內使用最小的劑量。   1960年代雌激素的荷爾蒙替代療法開始在市場行銷,它被吹捧為永遠保持女性魅力的一種方法。因會引起子宮內膜癌,而銷量大減。1980年代,開始發現一些潛在的好處,例如預防骨質疏鬆症。   2002年毀譽參半的婦女健康倡議(WHI)研究出來了,徹底地打擊了荷爾蒙替代法。專責組更新建議的審查包含了來自WHI研究的最新長期追蹤數據。   然而,明尼蘇達州Faubion醫師對工作組的建議有意見。Faubion醫師說:「我認為這個報告會驚嚇女性……即使那些有症狀,可以使用這種療法的人,也會因為害怕而避免使用,例如:並不適用於45歲(或以下)的早期或過早停經的婦女。如果她們不去使用,那麼會對這些女性健康產生實際上不良影響。」     編輯來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Health Day News(2017.12.1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