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0.06
紅斑性狼瘡患者應注意與HPV相關癌症
過去有研究認為,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病患罹患癌症的整體風險會輕微增加,日前一項丹麥研究再表示,有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的病患,得到與病毒相關的惡性腫瘤之風險將會提高,且陰道感染HPV的比例也較高。
這項研究為了瞭解這些HPV持續性感染是否與惡性腫瘤有關,蒐集來自8個紅斑性狼瘡專科中心、及丹麥癌症登記系統的資料,總計有576位紅斑性狼瘡病患,88%為女性、96%為白人,被診斷出有紅斑性狼瘡的年紀中位數為33歲,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為13.2年。
研究發現,多項與HPV相關的癌症風險在紅斑性狼瘡病患身上都相對增加,所有癌症的整體發生率比值為2.3。研究表示,癌症增加的比率部分可能歸因於,紅斑性狼瘡病患本來就比一般人得到更多的健康照護,因此較易發現惡性腫瘤。但也有其他研究推測認為,如果是因為免疫系統功能失常使得病毒感染的機會增加,進而導致與HPV相關的癌症發生率提高,那麼紅斑性狼瘡病患確實可能是高危險群。
研究中發現多項與HPV相關的癌症風險增加,包括肛門癌、口咽癌、陰道癌、子宮頸癌、肝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非黑色素瘤皮膚癌。
研究最後表示,希望這項研究結果能喚起臨床醫學對紅斑性狼瘡病患身上腫瘤基因的病毒感染,產生警覺。
資料來源:關節炎與風濕症期刊(Arthritis & Rheumatism)
+ read more

2011.10.03
大腸鏡檢查的性別差異
日前一項奧地利研究指出,男女在過了50歲以後腺瘤的盛行率不一樣,所以過去認為男女都應該在50歲開始做大腸鏡檢查的這項建議,可能須要再重新考慮評估。
這項研究分析參與2007-2010年間奧地利國家大腸鏡篩檢計畫的民眾資料,其中包括22,598位女性、21,752位男性,年齡中位數分別為60.7歲及60.6歲。研究結果發現,腺瘤的整體盛行率女性為14.8%、男性為24.9%,且其中男性的進行性腺瘤(advanced
adenomas)、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在50-59歲之間的盛行率(5%、1.3%),幾乎接近是同年齡層女性的兩倍。女性要到60-69歲間,前述兩項的盛行率(5.1%、1.2%)才會達到與男性在50-59歲間的數值相當,也就是說,男性比女性發生腺瘤、大腸直腸癌的年紀較年輕。因此,研究認為應重新針對不同性別訂定不同的篩檢年齡建議。
然而,並非所有專家都同意這項研究的結論建議,有專家認為其他相關的風險因子也會提高大腸直腸癌及腺瘤的罹患風險,如非裔美國人的族群、肥胖、重度吸菸者、及糖尿病等,不應只依據單一變項就改變篩檢年齡的建議。
研究作者最後表示,這項研究確實無法解釋如肥胖及家族病史這些潛在的干擾因子對結果的影響。同時也提醒,雖然女性的風險相對較低,卻非完全沒有風險,所以如果大腸鏡檢查的結果正常,民眾還是須每隔10年進行一次檢查。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1.09.19
有糖尿病的停經女性罹患乳癌風險較高?
過去有研究表示,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女性乳癌的罹患風險有稍微提高的傾向,但近日一項加拿大研究指出,對於這項風險是主要與糖尿病發病或與女性停經相關,結論仍未明。
研究檢視1996-2006年間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資料庫中,84,506位有糖尿病與無糖尿病女性的資料,年齡的中位數為61.8歲,兩群體分別追蹤時間的中位數為4.4年及4.5年。
研究結果發現,停經女性不管是否有糖尿病,乳癌的發生率都比停經前的女性高。在有糖尿病的女性中,停經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較停經前的女性有增高趨勢,但只有出現在糖尿病診斷後的頭三個月,且風險數據也不具統計意義(HR1.31:
HR
0.95);而在三個月之後到十年間,或甚至在研究結束時,這兩個群體間乳癌風險並無差異。
因此研究認為,過去研究指出有糖尿病的女性乳癌風險會增加,有可能是過度評估,而形成此結論的原因主要是在糖尿病診斷當時出現觀察偏差(detection
bias)之故。而這項研究因仰賴管理資料也出現研究限制,像是缺乏某些重要的臨床資訊,如吸煙與BMI值等變項因素。
資料來源: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 read more

2011.09.15
非類固醇類抗炎藥與腎臟疾病風險
近日美國兩項研究相繼指出,長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簡稱NSAIDs)可能會增加腎臟癌的風險,且由於慢性腎臟病通常在末期才會出現症狀,因此部分腎臟病患者可能沒有察覺到服用NSAIDs對腎臟的傷害。
第一項研究採樣77,525位女性及49,403位男性,女性的年紀中位數為57歲,男性年紀稍微年輕一些,以問卷方式調查他們使用鎮痛消炎藥的種類與時間長短。結果發現,女性使用非阿斯匹靈類NSAIDs的比例為18.8%、男性為5.5%,在研究追蹤16-20年後,女性群體中有153位得到腎臟癌、男性有180位。其中女性不論使用時間的長短,若使用的頻率每月低於四天,則相對風險為1.08,每月使用超過15天以上者則為1.86。
第二項研究分析1999-2004年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研究中,12,065位成人回答有關使用鎮痛藥的資料,鎮痛藥種類包括naproxen、indomethacin與diclofenac三種致腎毒性較高的藥物成分。結果顯示,在有慢性腎臟病的患者中,65.7%使用NSAIDs長達至少一年以上,且當中約19%的病患同時正在服用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與ACE抑制劑等降血壓藥物,然這些藥物與NSAIDs交互作用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病患卻可能沒有意識到。
兩項研究最後皆提醒醫師與病患在決定是否使用這類鎮痛藥物時,應針對個別狀況仔細評估藥物的效益與風險。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家庭醫學學誌(Archives of Family Medicine)
+ read more

2011.08.18
吸煙增加女性膀胱癌罹患風險
一項來自美國國家衛生機構(NIH)研究表示,與過去研究數據相較後,現今正在吸煙者罹患膀胱癌的風險又提高許多—過去只有20-30%的女性膀胱癌案例是由於吸煙所致,然近日這項研究卻發現,該比例已上升至50%,與男性膀胱癌患者中的比例相當。
這項研究使用NIH飲食與健康研究(NIH-AARP Diet and Health
Study)中超過45萬筆資料,這些研究參與者在加入研究之初年紀約50-71歲之間,並在1995-1996年間完成生活形態的問卷調查,後續研究追蹤至2006年底。在排除不符標準之資料後,最後研究分析共包括281,394位男性與186,134位女性的資料。
過去研究指出,正在抽煙者比不曾抽煙者,罹患膀胱癌的風險將高出3倍,但這項研究卻發現該風險數字已提高為4倍。研究表示,雖然美國整體人口中吸煙比例有減少趨勢,但膀胱癌發生率在過去30年卻一直維持穩定無變化,這有可能與香菸裡某些會引起膀胱癌發生的致癌物質增加有關。
同時針對女性部分,研究認為女性吸煙比例的增加,可能是造成在女性膀胱癌的所有風險因子中,吸煙佔重要位置的原因。
研究最後表示,雖然吸煙對導致男女得到膀胱癌的風險已趨近相同,但男性還是較易被診斷出有膀胱癌,過去認為這是男性吸煙所致,然這項研究結果推翻了這個論點,顯示吸煙並非導致男性罹患膀胱癌的唯一變項,研究團隊推論包括職業暴露與生理差異因素都可能是造成膀胱癌性別差異的原因。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1.07.27
體重、菸酒與女性的乳癌風險
近日一項英國研究表示,性荷爾蒙的變化會影響停經後女性罹患乳癌風險的增加,而體重對性荷爾蒙的改變有重要作用。
該研究團隊蒐集來自過去13個研究、近6,300位停經後女性的資料,為了瞭解性荷爾蒙的濃度是如何影響乳癌罹患的風險,分析中包含八種不同的荷爾蒙,並檢視可能影響荷爾蒙變化的因子,如:年齡、自然停經或移除卵巢後停經、BMI值、抽煙、酒、初經年紀、以及懷第一胎年紀。
結果發現,其中BMI值對性荷爾蒙濃度的影響最大,特別是oestrogens,研究表示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停經後過重的女性是罹患乳癌的高風險族群。此外,與沒有抽煙的女性相較,每天抽15根煙以上的女性,體內荷爾蒙濃度相對較高,尤以testosterone出現較大的差異;每天飲酒超過20g的女性,體內荷爾蒙濃度也同樣較高。但性荷爾蒙濃度與初經年紀、活產數、懷第一胎的年紀或乳癌家族病史都沒有太大關係。
研究最後表示,雖然我們都已知道體重、菸酒與乳癌風險之間的關連性,而這個研究則更進一步顯示這些因子與荷爾蒙濃度之間是如何互動產生作用。研究亦提醒婦女可透過維持健康的體重與降低酒精量的攝取等方式,來降低乳癌風險。
資料來源:英國癌症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