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婦產科學院建議 4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2011.07.21
美國婦產科學院建議 4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之前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建議,40歲以上婦女每1-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50歲以上則為每年1次。但由於年輕女性癌症惡化的速度較年長女性快,因此近日ACOG針對女性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提出最新的年齡與頻率建議。 根據ACOG表示,雖然40歲世代的女性乳癌的整體發生率比起年長女性低,但無症狀腫瘤進展期到癌症出現症狀的時間僅須2-2.4年,相較於70-74歲間女性的4-4.1年,明顯來得短,所以每年1次的乳房攝影檢查可幫助已罹癌卻尚未發現的女性,在腫瘤惡化擴散前儘早查出腫瘤的存在。而20-39歲的女性則可每1-3年進行1次檢查。 乳房攝影檢查的問題各方存在歧見,兩年前美國預防工作服務小組(USPSTF)曾明確提出女性應每2年1次而非每年都做檢查,但這項建議並未受到全面的認同。近日ACOG最新的檢查指引則獲得其他團體支持,包括美國癌症學會(ACS)與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也贊成ACOG的建議、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CI)則建議每1-2年進行1次檢查。 然在指引中,ACOG雖然建議醫師提供4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的檢查,卻也提到目前關於乳房攝影檢查問題仍具爭議。同時,醫師應告知婦女檢查可能出現潛在的僞陽性或偽陰性結果,還有婦女可能根據檢查結果被要求進行其他進一步的檢查項目等狀況。除了40歲以上女性之外,ACOG亦鼓勵20歲以上的女性進行乳房自我檢查,並通報乳房出現變化的情形。     資料來源:美國婦產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美FDA專家建議:癌思停不宜用作乳癌治療
2011.07.04
美FDA專家建議:癌思停不宜用作乳癌治療
美國FDA諮詢委員會專家會議於兩天公聽會後,上週三(29日)仍對FDA提出結論與建議認為,癌思停(Avastin)不宜用作治療乳癌用途,這是同一個專家小組針對癌思停第二次呼籲FDA應刪除癌思停的乳癌用藥標示,但FDA的最後決定尚未公佈。 癌思停在2004年成為癌症治療藥物,2008年由於臨床試驗資料顯示使用癌思停可延緩症狀惡化,因而快速通過成為治療乳癌的標靶藥物;但之後在藥廠所提供的藥物效益與安全報告中發現,早期所宣稱的功效無法持續,乳癌的存活率整體而言並沒有改善,也有證據顯示該藥物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與出血等風險。 不過,專家的這項建議並不會影響癌思停用於治療直腸癌、肺癌、腎臟癌與腦癌,該藥物仍舊可在市面上見到。 針對美國FDA專家建議移除癌思停用以乳癌治療一事,台灣衛生署7月1日新聞稿之回應表示,上個月已召開藥物安全相關會議,根據國內上市後臨床試驗資料顯示,癌思停對於乳癌病患的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仍具有統計數據上的意義,因此維持該藥物原有的適應症標示,但要求藥廠須提供藥物風險監控管理報告。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台灣衛生署    
+ read more
美研究:每年一次卵巢癌篩檢無改善存活率 
2011.06.07
美研究:每年一次卵巢癌篩檢無改善存活率 
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病患每年一次接受卵巢癌CA-125抽血檢測及經陰道超音波檢查,比僅進行常規護理但未定期篩檢者,罹患卵巢癌的死亡率略高。 該項研究隨機取樣美國78,216位55-74歲的女性,其中包括每年接受卵巢癌篩檢、或只進行一般性照顧但無定期篩檢兩個群體,研究時間平均長達12.4年。 結果發現,最後被診斷得到卵巢癌者當中,有212位曾進行卵巢癌篩檢的女性、及176位未定期檢查的女性;死於卵巢癌者,有118位曾進行卵巢癌篩檢的女性、100位未定期檢查的女性。數據計算過後顯示,進行篩檢的群體,罹患卵巢癌的相對風險為1.21,死亡率的相對風險為1.18。 同時,接受篩檢的女性之中5%曾有偽陽性的結果,偽陽性中又有60%接受過經陰道超音波的檢查。接受侵入性檢查的女性中,15%曾因檢查而得到至少一種以上的併發症。 研究團隊表示,以目前篩檢技術仍難有效找出健康女性身上早期的癌症細胞,多數女性在癌症晚期才被診斷出得到卵巢癌,惡化速度相當快。另外,雖然卵巢癌篩檢與後續追蹤檢查的偽陽性機率,比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雖然來得低,但女性經常接受侵入性檢查的問題,仍須被認真看待。     資料來源: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    
+ read more
高血壓藥物Beta阻斷劑與乳癌復發關係
2011.06.02
高血壓藥物Beta阻斷劑與乳癌復發關係
日前美國一初步性的研究指出,治療高血壓的藥物beta阻斷劑可降低女性乳癌復發的風險,近日有兩項研究再次證實這項結論。 第一項研究來自美國休士頓的研究團隊,檢視1,400位接受化療與手術的女性乳癌患者之資料,其中有7%剛好正在服用beta阻斷劑。發現在調整多種變項以後,在治療手術後的三年,使用beta阻斷劑的女性有87%仍存活且無乳癌復發,沒有使用beta阻斷劑的則有77%。 另一項來自愛爾蘭的研究則發現,與沒有使用的女性做比較,女性使用beta阻斷劑當中一種名為propranolol的種類,較不易被診斷出罹患末期乳癌。數據顯示,服用五年後的女性僅9%死於乳癌,但沒有服用者則有27%。 不過兩項研究皆表示,現階段只發現beta阻斷劑與乳癌復發的初步關連性,後續仍須有更多進一步的相關研究產出,也不建議患者將beta阻斷劑當作乳癌預防或治療性藥物來使用,同時應注意該藥物會有降低血壓、緩慢心跳的副作用。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子宮頸癌檢查結果為陰性 可每3年一測
2011.05.23
子宮頸癌檢查結果為陰性 可每3年一測
依據美國癌症學會的現行建議,婦女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如果連續三年都是陰性結果,則可每隔2-3年檢查一次。目前子宮頸癌的罹病風險可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兩項檢查方式得知。 近日一項美國新的研究進一步指出,超過30歲的婦女,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兩項的其中一項為陰性,則往後可安全地每三年一測。該項研究取樣參與北加州健康計畫的331,818位女性,她們在2003-2005年間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之後追蹤時間長達五年。 結果發現,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正常者,之後五年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為十萬人口之7.5人;接受HPV DNA檢驗結果為陰性,之後五年的罹患風險為十萬人口之3.8人;兩項同時檢查,結果皆為陰性,該風險則為十萬人口之3.2人。數據顯示單獨進行HPV DNA檢驗,與兩項檢查同時進行的結果一樣佳,且暗示HPV DNA檢驗比抹片檢查的正確性更高,可較易找出罹癌高風險的女性;但這並不表示抹片檢查完全無用,因為若同時進行兩項檢查,則可更加確定罹癌風險的高低。     資料來源: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復發與子宮頸抹片檢查週期
2011.05.06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復發與子宮頸抹片檢查週期
近日一項荷蘭研究顯示,女性病患在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復發後,若連續三次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結果皆為陰性的話,便可恢復一般正常的檢查週期,為每五年檢查一次。 該研究作者表示,一般有15%的女性在治療重度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後的兩年內可能再度復發,因此須加強進行該時間內的檢查。然而,第三期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的復發或子宮頸癌的發生機率,在術後10年、甚至是最長達25年的時間內,都會持續增高。所以該研究團隊試圖評估,長時間內的復發率與子宮頸抹片檢查策略的有效性,兩者之間的關係。 研究取樣435位在1988-2004年間,曾接受治療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的女性病患。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在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復發後,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連續三次的結果皆為陰性者,五年內第二期以上的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再復發率為2.9%,十年內再復發率則為5.2%;第三期以上的再復發率,五年內與十年內皆為0.7%。 若同時也進行HPV合併檢驗,結果亦為陰性者,五年內第二期以上的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再復發率為1.0%,十年內再復發率則為3.6%。第三期以上的再復發率則皆為零。      資料來源:英國刺胳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