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3.10
子宮頸癌疫苗—家長被隱瞞的事
台北縣即將在3月中旬針對縣內兩萬多名13歲國中女生公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然而,在給家長的「子宮頸癌疫苗接種通知說明及同意書」中,卻隱瞞了多項重要資訊,可能影響家長的決定,甚至青少女的健康!因此,台灣女人連線與台北縣議員周雅玲聯合召開記者會,要求台北縣政府立刻改善,讓家長在決定是否讓女兒接種此疫苗之前能有正確且充分的資訊、以做出最適當的決定,避免草率的政策決定及執行方式讓新流感疫苗的錯誤再次發生;同時,也要求台北縣政府應建立長期追蹤系統,確保民眾權益;台灣女人連線亦呼籲家長尊重女兒的決定,務必與女兒充分討論後再行簽署。
北縣政府給家長的說明書草率且未提供全面資訊
是否應公費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無論在國內外一直都是爭議不斷,為了要求政府盡告知的義務、保障民眾知的權益,自2006年第一支子宮頸癌疫苗在台灣上市以來,台灣女人連線便不斷提出政府應提供充分資訊的要求,避免婦女被不正確的資訊所誤導,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也為此在2008年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製作子宮頸癌疫苗的衛教手冊提供民眾參考。台北縣政府宣佈將於三月開始提供公費子宮頸癌疫苗,然台北縣政府衛生局提供給家長的同意書上卻缺乏許多重要資訊!對此,婦女團體感到相當憂心,並擔心這些被隱瞞的重要資訊會影響青少女的健康權益。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指出,說明書的問題包括:
1.
未講明疫苗效果僅6成、非百分之百防癌,因此儘管施打疫苗、將來也必須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
2.
未講明疫苗的保護力能維持幾年目前未知,因此將來要注意是否要追打加
強劑的相關消息。
3. 未講明人類乳突病毒是性行為傳染,而非遺傳。
4. 未講明發生不良反應時的通報及處理流程。
5. 疫苗的副作用僅被輕描淡寫帶過。
6.
對於不願施打疫苗者,未告知其他子宮頸癌防治方法。
蔡秘書長表示,提供正確且完整的資訊是政府對人民應盡的義務,台北縣政府應重新檢視並立刻改善目前提供給家長的說明/同意書,提供家長充足的資訊、讓家長能與女兒共同做出最適當的決定。婦女團體由衷希望此疫苗能帶給婦女健康更多保障,但前提應是給民眾完整的資訊,讓民眾有選擇、決定的能力。
台北縣政府應建立長期追蹤系統
台灣在民國75年全面施打B肝疫苗後做了許多後續追蹤,因而發現在施打疫苗後15-18年免疫力開始消退,但是否該大規模注射追加劑仍在研究中。台北縣政府此次大規模針對兩萬多名13歲國中女生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理應對這一整個世代的女性健康負責,尤其子宮頸癌是發展非常緩慢的疾病,需要10-20年的時間才能得知疫苗是否有防癌效果,或者是否有長期的副作用,因此台灣女人連線呼籲台北縣政府應為民眾健康權益把關,在接種的同時應建立長期的追蹤系統並定期發表成果報告,以了解施打疫苗的後續情形及台灣本土對於疫苗有效性與國外的差異,同時團體也籲請台北縣議員能為民眾監督縣政府確實建立後續追蹤系統,以保障民眾的健康。
透過討論子宮頸癌疫苗與女兒談健康、談保護自己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由於HPV
是經由性接觸傳染,因此在與女兒討論要不要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時,也製造了可以與女兒談性、談如何保護自己的機會。包括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權、使用保險套避孕及避病的方法、定期抹片檢查的重要性以及不當減肥會影響自己身體抵抗力等。台灣女人連線也呼籲所有家長:
如果您的女兒決定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1.
如果有任何不良反應,一定要撥打(02)23701704專線通報。
2.
持續留意是否要再追打加強劑及疫苗副作用的新消息。
3. 不能誤以為打了疫苗就不會罹患子宮頸癌。
4. 子宮頸癌疫苗只能預防部分HPV
病毒的感染、不能預防其他性病,因此要提醒您的女兒,也必須要跟不接種疫苗的人一樣,發生性行為時務必全程使用保險套,將來也要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如果您的女兒決定不要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要提醒您的女兒,每一次發生性行為時務必全程使用保險套,將來也要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 read more

2010.03.02
長期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可能增加肺癌風險
根據近期臨床腫瘤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Feb. 16,
2010.)發表一篇有關更年期婦女長期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Hormon
replacement
therapy;以下簡稱HRT)的安全性論文,該論文主要是比較50~75歲之更年期婦女,長期(10年)使用HRT(含雌激素與合成之黃體激素成分之藥品)治療婦女停經後之更年期症候群,與未曾使用的婦女進行比較,發現長期使用HRT的婦女有較高的風險,這些風險中約有一半的使用者,後來被診斷出肺癌。但是荷爾蒙是否為導致肺癌發生的確實原因,因果關係還需進一步研究。
經查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資料,尚無接獲疑似使用HRT引起肺癌之不良反應通報。臨床上建議進入更年期的婦女,以HRT補充荷爾蒙來舒緩更年期症候群,然而也有研究顯示使用HRT雖然可以舒緩更年期症候群,但也可能增加血管栓塞、乳癌等風險,這些警語都已經刊載在該藥品說明書中。衛生署FDA提醒醫師為婦女處方荷爾蒙類藥品緩解更年期症候群時,宜審慎評估其風險效益。對於已罹患乳癌或懷疑有乳房腫瘤、曾有或現有肝腫瘤、急性動脈血栓栓塞症或靜脈栓塞等疾病者,都不應使用HRT治療。
衛生署已建立藥物安全主動監控機制與評估,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疑似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網站:http://adr.doh.gov.tw。
資料來源:衛生署新聞稿
+ read more

2010.02.23
荷爾蒙療法與肺癌、氣喘的相關性
根據最近一份新的研究發現,復合式荷爾蒙療法會增加肺癌的風險,而肺癌風險增加的程度隨著用藥時間的長短有所不同,且用藥時間與肺癌的期程也有相關性。
這份研究分析的是Vitamins and Lifestyle (VITAL)
Study的數據資料,這份研究屬於前瞻性世代研究,總共包括36,588位50-76歲的婦女,追蹤期為六年,最後有344位婦女罹患肺癌。研究人員計算肺癌與各式荷爾蒙療法的風險機率,結果發現使用復合式荷爾蒙療法超過十年所增加的風險最大,最高有可能增加50%的風險,且復合式荷爾蒙療法和肺癌晚期的診斷率有相關性;此外,研究亦發現單獨使用雌激素並不影響肺癌風險,抽煙與否、與肺癌的種類都不影響復合式荷爾蒙療法與肺癌風險的相關性。
另外一份有關荷爾蒙療法的大型前瞻性觀察研究則發現不同的面向。這份研究包含98,995位60-85歲的法國婦女,參與者每隔兩年需完成一份有關其醫療史、更年期狀態、生活形態等的問卷。結果發現單獨使用雌激素會增加氣喘的風險,曾經使用或正在使用雌激素的婦女罹患氣喘的風險較一般婦女高54%,且對不吸煙的婦女和有過敏疾病的婦女來說,增加的風險甚至更高,分別為80%與84%。而復合式荷爾蒙療法則與氣喘沒有相關性。
資料來源:臨床種留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胸腔期刊(Thorax)
+ read more

2010.02.11
Tamoxifen與部分抗憂鬱藥並用會提高死亡率
最近一份有關乳癌病人的大型世代研究發現,同時使用tamoxifen和抗憂鬱藥物paroxetine(商品名:Paxil)會明顯增加乳癌的死亡率。增加的風險會隨著同時使用這兩種藥物的時間長短不同而改變,最高會增加91%的風險。但是,女性如果和其他種抗憂鬱藥物(包括其他「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的藥物)同時使用,並不會增加乳癌的死亡率。
乳癌病人在服用tamoxifen之後,人體內的CYP2D6酵素(cytochrome
P450
2D6)會將tamoxifen轉化為endoxifen;然而,paroxetine卻會抑制CYP2D6酵素,使轉化無法完成。Paroxetine並非唯一一個乳癌病人使用的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藥物,但卻會抑制CYP2D6酵素。不過究竟抑制CYP2D6酵素會不會影響乳癌治療的結果目前則還不確定。
為了要釐清這個問題,研究人員蒐集了24,430位乳癌病人的用藥資料,病人的年齡為66歲以上,用藥期間為1993-2005年,其中有7,500位病人同時在使用抗憂鬱藥物。經過比對和篩選之後,研究人員將目標族群鎖定在2,430位同時使用tamoxifen和paroxetine的病人。研究平均追蹤了2.38年,最後有1,074位病人死亡,其中374位死於乳癌。
研究分析發現,所有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的藥物裡,只有paroxetine會增加乳癌的死亡率,且風險會隨著用藥時間而增加;在tamoxifen的療程中有25%、50%、75%的時間同時使用Paroxetine的話,乳癌的死亡率分別會增加24%、54%、91%。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清楚、明確的顯示,使用tamoxifen的乳癌病人應該避免使用會抑制CYP2D6酵素的抗憂鬱藥物,例如:paroxetine、fluoxetine;醫師應該以其他藥物替代。已經在使用此類抗憂鬱藥物的病人,醫師應該考慮更換藥物;但突然中止使用抗憂鬱藥物也可能影響風險,因此,應該循序漸進的更換藥物。
資料來源:BMJ online
+ read more

2010.02.11
Tamoxifen與部分抗憂鬱藥並用會提高死亡率
最近一份有關乳癌病人的大型世代研究發現,同時使用tamoxifen和抗憂鬱藥物paroxetine(商品名:Paxil)會明顯增加乳癌的死亡率。增加的風險會隨著同時使用這兩種藥物的時間長短不同而改變,最高會增加91%的風險。但是,女性如果和其他種抗憂鬱藥物(包括其他「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的藥物)同時使用,並不會增加乳癌的死亡率。
乳癌病人在服用tamoxifen之後,人體內的CYP2D6酵素(cytochrome
P450
2D6)會將tamoxifen轉化為endoxifen;然而,paroxetine卻會抑制CYP2D6酵素,使轉化無法完成。Paroxetine並非唯一一個乳癌病人使用的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藥物,但卻會抑制CYP2D6酵素。不過究竟抑制CYP2D6酵素會不會影響乳癌治療的結果目前則還不確定。
為了要釐清這個問題,研究人員蒐集了24,430位乳癌病人的用藥資料,病人的年齡為66歲以上,用藥期間為1993-2005年,其中有7,500位病人同時在使用抗憂鬱藥物。經過比對和篩選之後,研究人員將目標族群鎖定在2,430位同時使用tamoxifen和paroxetine的病人。研究平均追蹤了2.38年,最後有1,074位病人死亡,其中374位死於乳癌。
研究分析發現,所有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的藥物裡,只有paroxetine會增加乳癌的死亡率,且風險會隨著用藥時間而增加;在tamoxifen的療程中有25%、50%、75%的時間同時使用Paroxetine的話,乳癌的死亡率分別會增加24%、54%、91%。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清楚、明確的顯示,使用tamoxifen的乳癌病人應該避免使用會抑制CYP2D6酵素的抗憂鬱藥物,例如:paroxetine、fluoxetine;醫師應該以其他藥物替代。已經在使用此類抗憂鬱藥物的病人,醫師應該考慮更換藥物;但突然中止使用抗憂鬱藥物也可能影響風險,因此,應該循序漸進的更換藥物。
資料來源:BMJ online
+ read more

2010.01.06
美國乳房攝影檢查爭議不斷
關於婦女是否該提早至40歲進行乳房攝影檢查的爭議,在美國已討論多時,去年美國FDA表示反對40-49歲婦女進行例行的乳房攝影檢查時,也曾引起爭議。美國放射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the Radiology)和乳房攝影醫學會(Society of
Breast
Imaging)近日公布了聯合治療指引,這份指引建議女性從40歲就開始進行乳房攝影檢查,高風險的女性則應從30歲開始,但是最早不應提前至25歲前。所謂「高風險」的女性包括有乳癌家族病史或是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
此外,這份指引建議高風險的女性使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進行檢查;若女性無法使用核磁共振,則建議用超音波取代。但是,該份指引並未提及例行性乳房攝影檢查的風險,例如:偽陽性等。
有鑑於台灣的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我國衛生署則於去年底將補助乳房攝影檢查的年齡下修至45歲,全面提供45-69歲婦女每2年1次的乳房攝影檢查。
延伸閱讀
乳房攝影的兩難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