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12.14
子宮頸癌疫苗有效免疫期至少6年
葛蘭素藥廠在最近一期的線上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發表最新的子宮頸癌疫苗追蹤報告,顯示其疫苗(Cervarix)有效免疫的期限目前確定至少6.4年,而默沙東藥廠的疫苗(Gardasil)目前已知為5年。但疫苗最長的有效免疫期究竟有多久目前仍繼續在觀察中。
葛蘭素藥廠的子宮頸癌疫苗從2001年開始追蹤1113名15-25歲女性施打疫苗後的有效性,其中實驗組393人,對照組383人,並從2003年開始追蹤疫苗的有效免疫的期限,預計追蹤9.5年。根據目前的分析結果,Cervarix的抗體濃度維持比為注射疫苗的自然抗體高出12倍,安全性的部分也沒有因疫苗而導致的嚴重副作用或死亡案例出現。然而,對於大家最關心是否有需要後續追加注射疫苗的部分目前仍是未知。
由於有效免疫期未知,因此研究者建議適合施打的年齡最好是在女性開始有性行為的年齡之前接種疫苗,但也不能太早接種以致於在發生性行為時已經過了疫苗的保護力。
+ read more

2009.12.07
乳房攝影的輻射增加某些女性的風險
日前一份在北美放射學學會(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的研討會上發表的荷蘭研究發現,乳房攝影檢查和胸部X光檢查的低量輻射,有可能增加乳癌高危險群的風險,特別是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有專家學者甚至建議該族群的女性考慮使用不具輻射的核磁共振攝影(MRI)來進行檢查。上述所謂的「乳癌高危險群」指的是有乳癌家族病史或帶有乳癌基因的女性。
研究人員蒐集已刊登於期刊的六篇研究,總共包含12,000位歐洲和美國的高危險群女性。分析結果發現,20歲以前就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或胸部X光檢查的高危險群女性,以及接受檢查超過5次以上的高危險群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是一般高危險群女性的2.5倍。
這份研究的結果再次增加了乳房攝影檢查的爭議性,因為高風險的女性時常被鼓勵要盡早做乳房攝影檢查,但是輻射的潛在風險無疑的使女性陷入兩難。研究人員強調,這份研究結果僅適用於乳癌高危險群的女性,並不適用於一般婦女;且仍需要更多的研究進一步釐清。高風險的女性可以和醫師討論,擬定適合自己的篩檢計畫。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表示,乳房組織在女性年輕時較敏感,所以較容易受到輻射影響;但隨著年齡增加,影響會越來越小。因此,這是很重要的研究結果,但是,根據目前累積的醫學證據,乳房攝影的益處仍舊高於輻射所可能產生的潛在風險。
+ read more

2009.11.18
衛生署下修乳房攝影檢查的補助年齡
衛生署過去補助50-69歲婦女每2年1次的乳房攝影檢查,但是由於台灣的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癌症登記的數據顯示:45-49歲的婦女為乳癌發生率最高的族群。因此,衛生署將下修補助乳房攝影檢查的年齡至45歲,全面提供45-69歲婦女每2年1次的乳房攝影檢查。
但是,昨天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才針對乳癌的防治向美國政府提出建議,表示反對40-49歲的婦女全面地進行例行性的乳房攝影檢查,亦即該小組認為50歲以前要不要做乳房攝影檢查應該衡量個人的風險、狀況再做決定,而不應該全面地建議婦女進行。因為研究數據顯示,50歲以前進行乳房攝影檢查對婦女的益處不大,且乳房攝影檢查的風險也一樣存在。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東方女性體質與西方女性不同,包括乳腺密度等,因此,國外的研究結果或政策建議是否適用於台灣,應做多方面的評估。此外,提醒隆乳的女性,在做乳房攝影或是其他的胸部檢查前,應先告知醫師自己曾接受隆乳手術,以免導致填充物破裂或誤診。
+ read more

2009.11.12
荷爾蒙療法增加ADH乳癌發生率
最近有美國學者指出近年荷爾蒙療法(HRT)的使用率減少,有可能是「非典型乳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DH)的乳癌發生率降低的重要原因。
「非典型乳管增生」是指細胞在乳管內異常增生的現象,屬於癌前病變。過去的研究顯示,診斷出非典型乳管增生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一般婦女高3-5倍。
研究人員使用美國Breast Cancer Surveillance
Consortium資料庫的數據,檢視與評估非典型乳管增生的發生率,以及乳癌腫瘤的特性,總計包含兩百四十萬份乳房攝影的研究報告。結果發現,荷爾蒙療法的使用在1996-2005年間從35%降低至11%;非典型乳管增生的發生率從1999年的萬分之5.5降低至2005年的萬分之2.4;而非典型乳管增生的乳癌發生率在2003年達到高峰,為萬分之4.3,隨後在2005年降至萬分之3.3。
這份研究也發現非典型乳管增生的乳癌通常不是具侵略性的癌症,而是低度惡性、較早期的癌症,這樣的發現也支持一項醫學理論:導致低度惡性和高度惡性乳癌的病理機制是不同的。
研究人員表示,非典型乳管增生的發生率下降是出乎意料的事,因為乳房攝影的比例不斷上升,因此,非典型乳管增生、乳癌與荷爾蒙療法的使用是高度相關的。
資料來源: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 read more

2009.10.27
化學治療與懷孕的研究
比利時的魯汶大學(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最近針對婦女在懷孕期間接受癌症治療進行一項研究,以瞭解化學治療對胚胎發展的影響。研究結論表示,在懷孕期間接受化學治療,胎兒並不會因此產生先天的缺陷;長期來說,也不會因此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
這份研究總共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份是確認近期罹癌的懷孕婦女所接受的癌症治療種類,進一步監測癌症治療對胚胎發展與胎兒出生後的健康是否造成影響。初步的研究結果發現,使用化學治療的懷孕婦女所產下的胎兒,其產生先天缺陷的比例和疾病種類與一般婦女並無差異。
第二部分則是引用「藥物動力學」的理論分析懷孕婦女使用化學治療藥物的情況,包括藥物在體內吸收、分佈、代謝等的狀況,以及藥物經胎盤轉移至胚胎的情況。研究人員指出,懷孕婦女接受化學治療所產生的生理變化使藥物分佈的程度較高,但是藥物排泄的速率也較快;因此,未來的研究可試圖瞭解化學治療在懷孕期間對腫瘤的影響是否較小,進而評估化學治療對懷孕婦女的效益。
第三部分則是著重在胎兒神經的發展。研究人員指出,大部分嬰兒的出生與成長都與一般嬰兒無異。這份研究總共包含64位嬰兒,大部分的嬰兒於研究結束時為6歲,最年長的為15歲。
研究人員表示,胎兒不受影響有可能是因為胎盤的保護作用,胎盤就如同過濾器一般,可阻絕化學治療的有害物質,以保護胎兒。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化學治療的使用期間」,通常懷孕的前三個月是最脆弱的期間,因此,研究中的化學治療是從懷孕三個月後才開始進行的。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2009.10.23
美國癌症協會強調癌症篩檢的風險
乳癌、結腸直腸癌、子宮頸癌等癌症篩檢的確有其益處,但是某些篩檢方式的優點卻被過度強調,而忽略了其也可能帶來的風險。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最近正在修改癌症的治療指引,修改的方向將會強調乳癌等癌症篩檢過度診斷的風險。
過去已經有許多臨床試驗證實乳房攝影檢查(mammograms)的確可以降低乳癌死亡率,但是乳房攝影檢查並不是完美的,它仍然有可能錯失需要接受治療的腫瘤(偽陰性),或是篩檢出不需接受治療的腫瘤(過度診斷),以及出現偽陽性的風險。女性除了知道篩檢的益處之外,也應該瞭解篩檢可能造成的風險。
我國目前有關癌症篩檢的訊息如下:
(一)乳癌篩檢:政府補助50-69歲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費用。
(二)子宮頸癌篩檢: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三)口腔癌篩檢:政府補助18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之民眾,每年1次口腔黏膜健康檢查。
(四)大腸癌篩檢:政府補助50-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延伸閱讀
乳房攝影的兩難
乳房攝影有可能過度診斷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