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9
年輕女性要小心 菸燃一笑後傷「心」!
心臟疾病自2007年始連續7年都位居台灣女性十大死因的第二名,而最近一篇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已不再像過去以老年人為主,有越來越多年輕女性的心血管健康出現危機,而吸菸是增加年輕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因素。
研究者華沙心臟學研究所的冠狀動脈疾病系主任Hanna
Szwed及其團隊以波蘭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登錄中心(Polish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國家人口健康多中心研究(Multicentre Study of
State National Population
Health)以及國家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調查(National Survey
of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的7,386位女性為研究對象,並將之分為45歲以下且有心肌梗塞史的1,941位女性(A組)、45歲以下但健康的1,170位女性(B組)以及63-64歲有心肌梗塞史的4,275位女性(C組)進行比較。
研究發現,相較於B組,A組表現出以下心肌梗塞的風險:罹患動脈性高血壓佔48.8%
(B:16.7%)、吸菸者佔48.7%(B:40.0%)、曾吸菸者佔65.5%(B:42.7%)、高膽固醇者佔36.1%(B:12.5%)、肥胖者佔22.3%(B:15.3%)以及糖尿病患者佔10.6%(B:1.4%)。對A組來說,最能夠決定是否會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包括:糖尿病(增加6倍風險)、動脈性高血壓(增加4倍風險)、高膽固醇(增加3倍風險)、目前吸菸者(增加1.6倍風險)。研究者補充,肥胖對心肌梗塞風險的影響不顯著,原因可能是糖尿病對A組的影響大過於肥胖,並且研究指出當年輕女性的風險因素越多時,心肌梗塞的風險也越高。
此外,3組互相比較的結果發現,A組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機率為1.7,B組為1.1,C組為2.0。研究者說明,A組的風險機率與C組相似,但A組中吸菸者比例較高,顯現吸菸與年齡大對心肌梗塞的風險都有顯著影響。Hanna
Szwed強調,研究指出吸菸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與其他研究的結論相符,即吸菸是年輕女性必須重視的健康議題,並且需要被積極預防。
資料來源: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ngress
+ read more
2015.09.03
餐前一杯水的驚人效果
一份來自Birmingham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有肥胖困擾的成人若在每次餐前喝下約500c.c.的白開水,將有助於減重。
這份研究總共有84位肥胖患者參與,歷時12週。在研究開始之前,研究團隊分別與84位參與者進行一對一的諮詢,了解其狀況並給予符合個人需求的減重建議,諸如改善生活作息、飲食與運動習慣等內容。接著,研究團隊將參與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41人被要求在早、中'、晚三餐餐前30分鐘必須飲用500c.c.的白開水;另外43人未被要求仔餐前喝水,而是被要求在每次用餐前都想像自己的胃裡已經被塞滿了。
12週後,被要求於3餐前飲水的參與者平均減掉4.3公斤的體重,比未於餐前飲水的受試者平均多減少了1.3公斤。
計畫主持人Helen
Parretti博士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提供了一個簡單易達成的方式,讓人獲得更好的減重成果。
研究團隊現正規畫更大型且更長時間的研究,以更清楚瞭解飲水與減重之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Obesity、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news release
+ read more
2015.09.02
咖啡濃香好心情,量多恐患糖尿病
咖啡已是現代人主要的飲料之一,因此,各領域的專家紛紛開始研究咖啡因攝取量對身體的影響。其中,咖啡因攝取對有輕微高血壓者的心血管及代謝功能影響,始終存有爭議。最近一份研究便指出,咖啡可能危及有輕微高血壓的年輕成人的心血管健康。
研究作者Dr. Lucio Mos-義大利San Daniele del
Friuli醫院的心臟學家說明,此份研究的目的在於了解咖啡攝取量是否會影響心血管健康,以及高血壓和葡萄糖代謝是否為咖啡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間接因素。研究團隊以1,201位18-45歲沒有糖尿病但有輕微高血壓(收縮壓介於140-159毫米汞柱,舒張壓介於90-99毫米汞柱)而未接受治療的人為研究對象,並根據每日咖啡攝取量分組。一天中都不喝咖啡者為零咖啡飲用者,每日喝1-3杯者為中度咖啡飲用者,每日4杯以上者為重度咖啡飲用者。調查發現,有26.3%的人為零咖啡飲用者,62.7%為中度飲用者,10%為重度飲用者。
擁有高血壓的人經常被認為容易在年紀稍長時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因此研究團隊調查擁有輕微高血壓者長期飲用咖啡會如何影響罹患前期糖尿病的風險,即血糖高於正常但未達第二型糖尿病的水準。研究發現,身體代謝咖啡因的速度越慢的人─取決於代謝酵素CYP1A2基因─罹患前期糖尿病的風險越高。Dr.
Lucio
Mos說明,身體長時間處於高含量的咖啡因會促使肝糖分解為葡萄糖,導致血糖升高,若再加上過重、肥胖或為重度咖啡飲用者罹患風險會更高。因此咖啡對罹患前期糖尿病的風險,取決於個體的基因以及每日咖啡攝取量。此外,研究經過12.5年後發現,研究樣本中有60起心血管疾病發生,又以心臟病為大宗(占80%)。
研究團隊補充,研究即使加入了性別、年齡、生活習慣及總體膽固醇等因素的影響,中度及重度咖啡飲用者仍是預測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但是加入高血壓及前期糖尿病的影響後,中度咖啡飲用的影響力變低,重度咖啡飲用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依然顯著。Dr.
Lucio
Mos總結,研究指出咖啡攝取量確實會增加有輕微高血壓的年輕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且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中間因素是高血壓及葡萄糖代謝。因此有輕微高血壓的年輕成年人需將咖啡攝取量降低,避免因此惡化高血壓以及罹患糖尿病。
資料來源: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ngress
+ read more
2015.08.31
你真的需要喝那麼多水嗎?
水是人體重要的組成成分,占了成人體重的60~70%。適當的補充水分因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不過,我們一天究竟應該要喝多少水呢?日前,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醫學院的Aaron
E.
Carroll教授在紐約時報上發文指出,過去認為「成人一天應該飲用8杯水」*的說法是一種錯誤的健康迷思。
普遍認為「成人一天應該飲用8杯水」的說法來自於1945年食品與營養委員會的建議指引,指稱成人一天需要2.5公升的水。Carroll教授指出,這句話後面其實接著「其中多數來自於烹調好的食物」,卻總是被人所忽略。
Carroll教授強調,雖然他認為水是最好的飲品,但絕對不會是補充水分的唯一來源,不論水果、蔬菜、果汁、啤酒、茶或咖啡,當中其實都富含水分。
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健康的成人每日需水量為2000c.c.,每日最少也應攝取1500c.c.的水;或是以體重X
30c.c.,是簡單的每日水分攝取量計算方式。不過,也應考量各人身體狀況、所處環境、活動量、運動習慣等適度調整增加,一日至多不超過3500c.c.。
*一杯水的容量約為240c.c.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BMJ、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read more
2015.08.25
飽和脂肪真的會影響心血管健康嗎?
脂肪是主要營養素之一,它在人體進行新陳代謝上扮演重要腳色,人們主要從食物中獲取所需脂肪,然而,脂肪以好壞區分包括三類: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含不飽和脂肪的食物來源包括酪梨、杏仁、腰果、花生等;飽和脂肪則來自肉類、蛋黃、奶油、牛奶、鮭魚;含反式脂肪的食品主要有人造奶油(植物性奶油)、包裝的烘培食物與點心。
目前北美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飽和脂肪佔了總熱量攝取約10%,而反式脂肪約佔1~2%。根據北美飲食建議,要降低缺血性心臟病與中風風險,飽和脂肪攝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內、反式脂肪則應少於1%。但已有愈來愈多的研究挑戰了「飽和脂肪的攝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這樣的觀念。
日前一項系統性回顧研究指出,反式脂肪會提高死亡與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而飽和脂肪並不會。在研究中,研究者整理分析過去討論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兩者和全死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缺血性中風及第二型糖尿病之間關聯性的多項研究。
結果顯示,雖然無法完全排除其他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因子,但研究中並未發現飽和脂肪高攝取量與健康問題之間有清楚關聯性;但攝取反式脂肪卻會增加34%全死因死亡率、21%心血管疾病風險及28%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承認不同研究之間存在包括可能準確性低、不一致性高的問題,因此現階段的結果尚未為定論,未來相關研究應改善這方面的信度。研究團隊也建議飲食指引應該仔細考慮其他能取代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的營養素。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2015.08.18
紅色公牛在你體內衝撞一天你會…?
能量飲料是一種主打飲用後能提升身體與精神表現的飲品;內含多種似興奮劑的刺激物質,其中以咖啡因最為常見,部分則添加如瓜拿納、西洋參等植物性的刺激物。美國物質濫用與精神健康服務管理局(SAMHSA)指出,一杯150c.c.的咖啡大約含有100mg的咖啡因,但是,一罐250c.c.能量飲料所含的咖啡因則介於80~500mg不等。同時,能量飲料也像汽水一樣,含有大量的糖分;一罐250c.c.的知名能量飲料「紅牛」(Red
Bull)就含有27.5g的糖,逼近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成人每日糖份建議攝取量30g。
2014年,WHO在發現能量飲料的飲用量不斷攀升後,將之封上「危害大眾健康」的名號。近日,英國網站Personalise.co.uk據來自英國國家衛生服務(NHS)、美國食藥局(FDA)與能量飲料「紅牛」製造商的資料,整理出人們在喝下能量飲料後的24小時內,身體出現的反應。
喝下能量飲料後10分鐘,咖啡因進入血液,造成心律與血壓上升。
其後的15~45分鐘,血液中的咖啡因濃度達到高峰,使人變得警覺且專注力提升。
在30~50分鐘內,身體會將所有的咖啡因吸收完畢,這使得肝臟要處理吸收更多糖,進而造成血糖飆高。
1小時後,咖啡因的作用開始消退,血糖驟降的狀況可能發生。先前高漲的精力會開始下滑,疲勞、睏倦感取而代之。
5~6小時後,身體好不容易降低了血液中約莫一半數量的咖啡因;不過,對於正在服用生育控制藥物的女性而言,將很可能需耗時兩倍時間才得以達成。平均而言,完全代謝掉血液中的咖啡因大約需要12小時,實際所需的時間因人而異。
而常常飲用能量飲料者,在喝完能量飲量後12~24小時很可能會經歷咖啡因戒斷,症狀包含頭痛、易怒與便祕。學者Stuart
Farrimond博士指出,戒斷症狀是可能持續長達9天的,時間長短端視所攝取的咖啡因量而定。
另外,身體若要適應此種程度的咖啡因被規律的攝取,大約需要7~12天的時間;不過,隨著身體適應且習慣了咖啡因,能量飲料所帶來的神奇功效-精神百倍-也將消失。
最後,Farrimond博士提醒懷孕、肝功能受損與部分藥物會降低身體代謝咖啡因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孩童與青少年代謝咖啡因的速度明顯的緩於成人,表示咖啡因在他們體內停留的時間更長、濃度更高,這說明了過往研究發現含咖啡因的飲料會影響孩童行為並造成其焦慮的原因。而今年初也有另一篇研究指出能量飲料會為青少年的心臟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資料來源:Personalise.co.uk、MNT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