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哺育與乳癌的關係
2009.08.12
母乳哺育與乳癌的關係
根據最近一份新的研究發現,同樣是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有哺育母乳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比沒有哺育母乳的女性低約一半;但是對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來說,是否哺育母乳則沒有影響。   研究人員檢視了護士健康研究(Nurse’ Health Study)的資料,總共包含十萬位參與者,其中有超過六萬人曾經懷孕,研究的追蹤期在1997-2005年,並紀錄母乳哺育與乳癌發生的相關數字與資料。   結果發現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若哺育母乳的話,大約會降低59%罹患乳癌的風險;而不論哺乳三個月或哺乳三年都不影響結果,亦即降低乳癌風險的關鍵在於「有沒有哺育母乳」,而非「哺乳時間的長短」;因此,不論是完全哺餵母乳或是與其他副食品、營養補充品一起餵食也不影響研究結果。   對於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而言,是否有哺餵母乳則不影響罹患乳癌的風險。研究人員猜測這有可能是因為哺育母乳會影響引發乳癌的基因,或是因為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已經很低了,因此,在這份研究的模式下無法看出改變。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切除卵巢可能增加肺癌風險
2009.07.29
切除卵巢可能增加肺癌風險
因為醫療介入而使女性提早進入更年期的現象稱為「誘發性更年期」。最近一篇加拿大的研究發現,誘發性更年期可能會增加年輕女性罹患肺癌的風險,特別是女性若需要切除兩側卵巢的話,增加的風險會更明顯。 這份研究包含422位罹患肺癌的女性和577位對照組的病人,參與者來自加拿大蒙特婁市區的18間醫院。研究人員分析了參與者的社經地位、居住地區、職業、醫療史、吸煙史、懷孕史與月經狀況。吸煙史在這份研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吸煙與肺癌的相關性極高,且吸煙者的雌激素濃度通常較一般女性低,而這份研究的優勢即在於將病人的吸煙史做了很完整的紀錄。研究結果發現,經歷誘發性更年期的女性罹患肺癌的風險是一般女性的兩倍。 吸煙會提高肺癌的風險,但是還有其他因素也會有影響,雌激素便可能是風險因子之一。研究人員猜測:雌激素突然下降、過早停止分泌雌激素或是長期使用荷爾蒙療法都有可能提高肺癌的風險,但是這是目前的假設,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研究來源:國際癌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 read more
荷爾蒙補充療法提高卵巢癌風險
2009.07.17
荷爾蒙補充療法提高卵巢癌風險
過去有不少研究指出荷爾蒙補充療法(HRT)與卵巢癌的相關性,但是這些研究沒有針對使用的時間長短、劑量多少與種類做進一步的分析。最近一篇丹麥的大型研究發現,婦女只要使用過荷爾蒙補充療法,不論是復合式荷爾蒙還是單獨使用雌激素,也不論劑量與時間,罹患卵巢癌的風險都會明顯比一般女性高出許多。 研究人員使用國家的登錄系統,追蹤97萬位50-79歲的丹麥婦女,平均追蹤8年的時間。研究期間總共有3,068位婦女罹患卵巢癌,其中包括2,681個上皮細胞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s)的案例。在追蹤期結束後,總共有63%的婦女從未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22%曾經使用過、9%仍在使用。 研究結果發現: 一、大致上來說,每8,300位婦女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就會導致一個卵巢癌個案發生。 二、正在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1.38倍,曾經使用過的女性則高1.15倍。 三、單獨使用雌激素的婦女當中,口服方式提高的風險為1.34倍,貼片為3.13倍,陰道用雌激素為1.23倍。 四、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達四年的話,風險會提高1.33倍。但是,罹癌的風險在停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之後會逐漸下降,大約停用兩年之後,罹癌的風險會降至與一般婦女相同。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 read more
荷爾蒙補充療法提高卵巢癌風險
2009.07.17
荷爾蒙補充療法提高卵巢癌風險
過去有不少研究指出荷爾蒙補充療法(HRT)與卵巢癌的相關性,但是這些研究沒有針對使用的時間長短、劑量多少與種類做進一步的分析。最近一篇丹麥的大型研究發現,婦女只要使用過荷爾蒙補充療法,不論是復合式荷爾蒙還是單獨使用雌激素,也不論劑量與時間,罹患卵巢癌的風險都會明顯比一般女性高出許多。 研究人員使用國家的登錄系統,追蹤97萬位50-79歲的丹麥婦女,平均追蹤8年的時間。研究期間總共有3,068位婦女罹患卵巢癌,其中包括2,681個上皮細胞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s)的案例。在追蹤期結束後,總共有63%的婦女從未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22%曾經使用過、9%仍在使用。 研究結果發現: 一、大致上來說,每8,300位婦女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就會導致一個卵巢癌個案發生。 二、正在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1.38倍,曾經使用過的女性則高1.15倍。 三、單獨使用雌激素的婦女當中,口服方式提高的風險為1.34倍,貼片為3.13倍,陰道用雌激素為1.23倍。 四、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達四年的話,風險會提高1.33倍。但是,罹癌的風險在停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之後會逐漸下降,大約停用兩年之後,罹癌的風險會降至與一般婦女相同。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 read more
一個月的生命價值多少?
2009.07.07
一個月的生命價值多少?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癌症治療的藥物越來越多,但是藥費也越來越貴。相對於高漲的藥費,新興的癌症治療藥物所能延長的存活期卻很有限,而存活期與藥費的對價關係成為道德上進退兩難的問題。 美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Tito Fojo博士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Christine Grady博士以cetuximab、bevacizumab為例,針對幾個癌症藥物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研究人員指出,cetuximab的療程一次18個星期,而研究發現一次療程可以延長1.2個月的存活期,平均所需的藥費約8萬美元,亦即若病人的存活期延長一年的話,需要花費80萬美元。而bevacizumab一次的療程需要9萬美元,目前研究發現的平均存活期為2個月。 研究人員表示,曾經有一篇研究發現某一癌症藥物一個療程需要1萬6千美元,但是只能延長10天的存活期,因此,我們必須思考的是「存活期的價值」。研究人員認為延長兩個月以內存活期的癌症藥物,只有在藥費低於2萬美元的情形下才應該使用,否則便是使用過多醫療資源,有可能排擠他人的健康權益,並造成醫療體系的負擔。 每一個人都會避免對生命做價值判斷,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價的,但是當癌症藥物的藥費越來越昂貴時,藥物的花費與生命的取捨成了不可避免的難題。而癌症篩檢與治療的費用正在快速的攀升,政府單位、學術機構、專家學者、病人團體等都必須要正視這個問題。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標靶藥物如何使用?健保如何支付?
2009.07.06
標靶藥物如何使用?健保如何支付?
標靶藥物為新興的癌症治療方式,經媒體報導後成為癌症病人及其家屬救命的「新希望」,但是研究已發現治療特定癌症的標靶藥物並非此癌症病人皆適用,若使用在不適合的病人身上,反而會造成傷害。同時,由於標靶藥物藥費昂貴,有些標靶藥物健保有給付、有些必須由病人自費使用,而健保給付的標準為何、給付對象之篩選方式是否合理、病人對標靶藥物的認知是否正確,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因此,黃淑英立法委員於近日召開公聽會,欲徵詢各界的建議與想法,建立合理的標靶藥物給付制度,並讓病人瞭解標靶藥物的效用與限制,為病人的健康權益把關。 此次公聽會達成之共識如下: 一、健保審查藥物給付的資訊要透明化,不只是審查委員的名單,包括委員的發言內容也應公開。 二、衛生署應掌握標靶藥物上市後的後續追蹤,並建立標靶藥物給付的標準、篩檢病人的方式,以及給付後的複審和退場機制。 三、衛生署應以適合病人的方式、語言宣導標靶藥物的正確資訊,讓民眾與醫事人員對標靶藥物有正確的認知。 四、衛生署應研擬或委託進行「病理檢驗的標準作業程序」與「病理實驗室認證」。 五、衛生署應建立本土的癌症研究資料,進行性別分析;並責成四大臨床試驗中心,除了進行第一、二期的新藥研發之外,也能針對標靶藥物進行第四期的研究。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