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4.07
乳房攝影的爭議
婦女常被告知要做乳房攝影,但是卻很少有人告訴婦女:到底做乳房攝影的效益有多少?最近一份美國的研究便深入分析乳房攝影的效益.研究人員分成三個層面來探討:重複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所降低的乳癌風險、篩檢多少位婦女可救一命、做乳房攝影及不做乳房攝影的存活率差異.結果發現:一、癌症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大致來說,從55歲開始,有15年的時間癌症風險會每年增加1%,而乳房攝影的益處也與年齡成正相關.二、若有1,000位婦女從50歲開始進行乳房攝影,檢查15年,可救1.8個生命.三、每一次乳房攝影檢查的益處為0.034%;也就是說每2,970位婦女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有一位婦女因此獲救.四、不做乳房攝影的40歲婦女,罹患乳癌的死亡率為0.48%,而進行乳房攝影檢查的40歲婦女,罹患乳癌的死亡率為0.38%;也就是說40歲婦女做乳房攝影的話,死亡率較其他婦女低0.1%.過去有不少專家學者批評,醫療衛生單位宣導時,只說乳房攝影的好處,卻不說明風險.最有名的研究為2006年丹麥哥本哈根的研究,這份研究發現每2,000位50-70歲的婦女進行乳房篩檢10年,就有一位免於死於乳癌,但是同時有十位婦女可能因此被"過度診斷",也就是說這十位婦女的腫瘤發展緩慢,即使不接受治療,一生也不會有生命危險.此外,包括"偽陽性"的高發生率,因為"偽陽性"而使婦女產生焦慮、沮喪等情緒,都是乳房攝影可能會有的風險.資料來源:BMCMedicalInformaticsandDecisionMaking延伸閱讀女性應該被告知乳房攝影的資訊乳房攝影的兩難乳房攝影有可能過度診斷
+ read more

2009.03.30
割包皮降低感染HPV風險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2006年資助的兩項大型研究發現,在異性性行為間,男性割包皮的話,可以降低50%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最新一份亦由NIH資助的大型研究發現,異性戀男性割包皮可以有效降低"第二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和"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率,前者會引發生殖器疱疹,後者會導致生殖器疣和癌症;但是,對梅毒則沒有影響.這項試驗的參與者包括3,393位15-49歲的男性,這些男性都尚未割包皮且HIV和HSV-2的篩檢皆呈現陰性反應.研究人員隨機將參與者分成兩組:實驗組為立刻接受割包皮手術的1,684位男性,對照組為24個月後才接受割包皮手術的1,709位男性.研究人員分別在6、12、24個月時針對受試者是否感染HSV-2和梅毒進行評估.此外,另一個子群組(352位實驗組成員和345位對照組成員)則在研究開始和24個月後檢測是否感染HPV.在24個月的追蹤期後,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有7.8%的人感染HSV-2,對照組則有10.3%的人感染;整體來說,男性割包皮降低28%的HSV-2感染率,高風險的HPV菌株感染率則降低35%,但是,對梅毒的感染率則沒有影響,24個月後,實驗組有50位成員感染梅毒、對照組有45位.近年來累積了相當多有關男性割包皮的研究,這份新的研究再次證實了男性割包皮對健康的益處,包括:降低愛滋病、生殖器疱疹、HPV、生殖器潰瘍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研究結果已經可以提供公共衛生專家、政府單位做為衛生政策參考.研究接下來的目標是要瞭解男性割包皮是否可以降低HPV傳染給女性伴侶的機率.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
+ read more

2009.03.30
割包皮降低感染HPV風險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2006年資助的兩項大型研究發現,在異性性行為間,男性割包皮的話,可以降低50%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最新一份亦由NIH資助的大型研究發現,異性戀男性割包皮可以有效降低"第二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和"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率,前者會引發生殖器疱疹,後者會導致生殖器疣和癌症;但是,對梅毒則沒有影響.這項試驗的參與者包括3,393位15-49歲的男性,這些男性都尚未割包皮且HIV和HSV-2的篩檢皆呈現陰性反應.研究人員隨機將參與者分成兩組:實驗組為立刻接受割包皮手術的1,684位男性,對照組為24個月後才接受割包皮手術的1,709位男性.研究人員分別在6、12、24個月時針對受試者是否感染HSV-2和梅毒進行評估.此外,另一個子群組(352位實驗組成員和345位對照組成員)則在研究開始和24個月後檢測是否感染HPV.在24個月的追蹤期後,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有7.8%的人感染HSV-2,對照組則有10.3%的人感染;整體來說,男性割包皮降低28%的HSV-2感染率,高風險的HPV菌株感染率則降低35%,但是,對梅毒的感染率則沒有影響,24個月後,實驗組有50位成員感染梅毒、對照組有45位.近年來累積了相當多有關男性割包皮的研究,這份新的研究再次證實了男性割包皮對健康的益處,包括:降低愛滋病、生殖器疱疹、HPV、生殖器潰瘍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研究結果已經可以提供公共衛生專家、政府單位做為衛生政策參考.研究接下來的目標是要瞭解男性割包皮是否可以降低HPV傳染給女性伴侶的機率.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延伸閱讀:割包皮防愛滋再次證實割包皮有助於預防愛滋
+ read more

2009.03.17
如何預防結腸直腸癌?
衛生署於日前公布95年的癌症登記年度報告,發現結腸直腸癌已成為我國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雖然結腸直腸癌的發生人數在我國不斷上升,但在預防、檢測、治療的方法上已進步許多,且直腸結腸癌是可以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或定期檢測來預防的.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CancerSociety)的網頁上即提供了一些預防結腸直腸癌的方法:一、每天從蔬菜、水果、全麥麵包、穀類、豆類等食物中攝取25-30公克的纖維.(我國衛生署建議量為20-35公克)二、結腸直腸癌和飽和脂肪有相關性,因此可盡量攝取低脂的食物.三、可以攝取含有葉酸的食物,例如:葉菜類的綠色蔬菜.四、戒煙並適量飲酒,因為抽煙加喝酒會提高腸胃相關的癌症風險.五、每個禮拜運動3-4天,每次至少運動20分鐘.即使是走路、爬樓梯也有幫助.六、維持健康的體重,肥胖也會增加結腸直腸癌的風險.七、如果出現血便、排便或腸胃習慣改變、體重無原因的減輕、腹痛或其他腸胃不適,且這些症狀都維持了一段時間的話,應該立刻就醫.此外,亦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做結腸直腸鏡檢查.(我國衛生署建議50-69歲民眾至少每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檢驗FOBT)
+ read more

2009.03.10
抽煙對女性影響較大
過去有關雙胞胎的研究已經發現抽煙的男性和女性因為基因不同,罹患的肺部疾病也會差異.最近一份瑞典的研究發現,相較於男性,女性健康較容易受到抽煙影響.為了要瞭解基因與疾病的相關性,瑞典最大的醫學研究中心KarolinskaInstitute已經追蹤4萬5千對雙胞胎40年.而這份研究則是從,4萬5千對雙胞胎中挑選392對做肺部功能檢測,並且蒐集其血液與尿液樣本、記錄抽煙習慣和肺部功能症狀,以瞭解罹患肺部疾病的可能性.結果發現抽煙對生理的影響是有性別差異的,女性抽煙對呼吸系統造成的傷害較男性嚴重.過去已經有不少研究指出肺部疾病的性別差異,也有研究發現女性對香菸中的部分致癌物質較敏感,因此女性抽菸的話,罹患肺癌的機率較高.雖然有些關於性別與肺部疾病的說法還未成定論,但無庸置疑的是:有關肺部疾病的性別差異必須要投入更多的研究釐清,才能促進治療、照護上的效益.
+ read more

2009.02.27
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過去有關乳癌與避孕藥的研究,大多是在1990年前進行的,為了要使用近期的資料再次確認避孕藥與乳癌的相關性,波士頓大學的LynnRosenberg教授與其研究團隊在1993-2007年間訪問了907位乳癌患者和1,711位沒有罹患乳癌的婦女.結果發現使用避孕藥超過一年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50%;此外,研究也發現種族會影響避孕藥與乳癌的相關性,但是影響的程度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而荷爾蒙接收器(hormonereceptor)則不影響其相關性.資料來源:美國流行病學研究(AmericanJournalofEpidemi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