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2.04
做結腸鏡檢查,選對醫師很重要
我國大腸結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在女性和男性都是排名前三名的癌症,但是,90%的大腸結腸癌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大腸結腸癌的症狀包括:糞便中帶血、腸胃習慣改變、腹部疼痛等,但是這些症狀常常是到了病情已經惡化時才會出現,因此,例行性的結腸鏡檢查便顯的格外重要。
最近一份加拿大的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右側結腸的腫瘤幾乎完全無法被偵測到,左側的腫瘤也只偵測到三分之二,但是,這份研究中70%的結腸鏡檢查不是由腸胃科醫師進行的,而是由內科醫師或是家醫科醫師執行的,非腸胃科醫師有可能缺乏執行結腸鏡檢查的訓練,因此,病人在考慮進行結腸鏡檢查時,必須要對檢查的醫師有一定程度的瞭解,確定醫師受過完整的結腸鏡檢查訓練。
美國Methodist Hospital的腸胃病學教授Karen
Woods便呼籲,病人在進行結腸鏡檢查前,應該要被充分地告知,或病人應該主動詢問醫師執行結腸鏡檢查的狀況,包括:過去做結腸鏡檢查的次數;從開始檢查、偵測腫瘤到結束需要多久的時間等;另外,病人也應該要注意醫師是不是合格的腸胃科醫師,在大腸結腸手術或內視鏡檢查上,有沒有受過嚴格的訓練。
一般來說,初次做結腸鏡檢查的病人,大約有15-20%的女性和25%的男性有癌前腫瘤,因此,醫師偵測出腫瘤的比例至少應該比上述數字高一點。而檢查的時間長短則較不一定,不過要讓醫師有充分的時間從左側結腸徹底檢查至右側結腸的末端,至少需要6-7分鐘。
+ read more

2009.01.20
肥胖增加卵巢癌風險
過去已經有研究指出肥胖會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但是卵巢癌和身體質量指數(BMI)的相關性卻少有研究進行。為了要瞭解此議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蒐集了94,525位50-71歲的女性,並追蹤七年的時間,研究結束時總計發生303個卵巢癌個案。
經研究人員分析數據後發現,停經後不曾使用荷爾蒙療法(HRT)的女性,若有肥胖的現象的話,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80%;但是若曾使用過HRT,肥胖與卵巢癌則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研究人員表示,肥胖會增加卵巢癌的風險,有可能是因為肥胖會影響荷爾蒙分泌機制所致。停經婦女過胖會增加雌激素的分泌,而雌激素會刺激卵巢細胞的生長,進而影響癌細胞。
資料來源:癌症期刊(Cancer)
+ read more

2009.01.15
美國FDA再次否決子宮頸癌疫苗施打年齡擴大至45歲
子宮頸癌疫苗「嘉喜」(Gardasil)於2006年核准上市,此疫苗主要預防第6、11、16、18型人類乳突病毒,適用對象為9-26歲女性,未感染過人類乳突病毒者效果最佳,約有60-70%的保護力,但保護期目前未知。疫苗的製造商默克大藥廠(Merck)在2008年6月曾向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提出申請,希望能將適應症年齡擴大到27-45歲,但被FDA拒絕。2009年1月,Merck再次提申請,又再次遭FDA駁回。
2008年6月Merck向FDA提出申請時,FDA認為此疫苗之追蹤研究平均僅有兩年,且有部分問題尚未解決而予以駁回,但並未說明其中原因。2009年1月9日,美國FDA再次駁回Merck擴大疫苗適應症年齡之要求,並建議Merck藥廠完成4年的研究後再來申請。
在台灣,常見有醫師不顧適應症核准之年齡,鼓勵27歲以上婦女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及婦女團體對此疫苗仍有所保留,但台灣在藥廠及部分醫師強力的行銷之下,許多民眾在未被告知充足資訊下便接種了疫苗,27歲以上女性施打者更不在少數。為維護自身權益,建議民眾在施打疫苗前應先瞭解疫苗適應症、衛生署核准的施打年齡、可能的副作用及免疫有效期等,以避免日後醫療糾紛。
+ read more

2008.12.16
荷爾蒙療法風險大於益處
有關荷爾蒙療法(HRT)的益處與風險,一直是爭議不斷的話題,最近一份美國全國性的研究結果出爐,希望能終止這些爭議,讓大部分的人瞭解荷爾蒙療法的風險是大於益處的。這份研究在美國聖安東尼奧乳癌研討會(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中發表,研究發現使用荷爾蒙療法5年,會使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兩倍;即使只服用一、兩年,罹患乳癌的風險還是會明顯地增加;不過當婦女停止使用荷爾蒙療法後,大約兩年的時間,罹患乳癌的風險就會降低至與一般婦女相同。
這份研究是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這項計畫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包含16,608位婦女,這些婦女被分為兩組,一組使用荷爾蒙療法,一組使用安慰劑,研究在進行5年半後發現,使用荷爾蒙療法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比使用安慰劑的婦女高出26%,且發現荷爾蒙療法也會提高心臟疾病的風險,使這項研究在2002年被迫中止。
第二階段的研究則是持續追蹤其中的15,387位婦女至2005年7月。研究人員在這個階段的研究中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罹患乳癌的風險在女性開始使用荷爾蒙療法時開始升高,在2002年停止研究時達到最高點,後來婦女紛紛停用荷爾蒙療法後,風險便開始下降。而在最高點時,使用荷爾蒙療法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將近是一般婦女的兩倍。
有學者表示,乳房攝影也可能影響乳癌罹患率,但是這份研究排除了這項變因,因為第一階段的研究中,兩組婦女進行乳房攝影檢查的比例大致是相同的。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是UCLA醫學中心的Rowan
Chlebowski教授,其表示近幾年由於許多婦女停止使用荷爾蒙療法,或剛進入更年期而使用荷爾蒙的婦女也越來越少,因此,這些年美國乳癌的罹患率大幅地下降。雖然研究結果再三證實荷爾蒙療法會提高乳癌風險,但是研究也發現,只要停止使用荷爾蒙療法,罹患乳癌的風險仍然會降低。目前給婦女最好的建議就是:荷爾蒙療法只適合用來減緩嚴重的更年期不適,例如:熱潮紅等,而且使用的期間越短、劑量越少越好,這份研究再次重申這樣的原則。
+ read more

2008.11.28
有些乳癌會自行萎縮?
最近一份挪威的研究發現,每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的婦女偵測出罹患乳癌的比率,比每六年做一次乳房攝影的婦女高出許多,因此,研究人員大膽的猜測,有部分可靠儀器檢測出的乳癌,可能在不需要任何治療的狀況下,就會自行萎縮或消失。
這份研究由挪威公共衛生協會(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的Per-Henrik
Zahl教授所負責。研究人員將參與的婦女分成兩組:一組是「攝影組」,包括119,472位50-64歲的婦女,這組的婦女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研究進行的六年間總共進行三次乳房攝影;另一組為「對照組」,包含109,784位50-64歲的婦女,這一組的婦女只有在研究結束的時候進行一次乳房攝影。結果發現「攝影組」的婦女檢測出乳癌侵襲癌的比例比「對照組」高了22%。
研究人員原本預期兩組檢測出的比例應該會是相差不遠的,但是結果卻發現22%的差異讓研究人員非常驚訝,因為這表示某些用乳房攝影檢測出的乳癌可能會自行萎縮或消失,也就是說這22%的人其實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療。但是由於現在學界對癌症腫瘤的發展進程還不夠瞭解,這樣的論點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這是醫學界第一次有人提出這樣的理論,因此,許多專家學者對這樣的說法抱持懷疑的態度,並強調這篇研究並不會影響乳房攝影的重要性,女性還是應該要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資料來源: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08.11.26
試管嬰兒些微增加卵巢癌風險
由於打排卵針刺激卵巢排卵會傷害卵巢,許多人便開始懷疑這樣的動作是否也會增加卵巢癌的風險,因此,在1990年代以後不斷出現有關人工生殖和卵巢癌的研究。1992年一份研究發現,服用刺激排卵的藥物會使卵巢癌的風險提高2.8倍;1994年另一份研究也發現排卵藥會增加2.3倍卵巢癌風險,若使用的時間超過12個週期,風險會增加至11倍。自此之後,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再次確認上述的研究結果。
不過由於過去研究的藥物現在已經不再使用,因此,荷蘭癌症協會(Netherlands
Cancer Institute) 的Flora Van
Leeuwen研究員便將曾經在1983-1995年間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婦女視為目標族群,再透過網路問卷蒐集這群婦女的生育、生活形態等資料,並跟荷蘭癌症登記系統的數字作比對。這份研究最後總共包含18,970位病人,以及7,536位未曾接受試管嬰兒的對照組病人。
結果發現,一般來說,55歲以前的婦女罹患卵巢癌的風險約是0.45%,但是,試管嬰兒會使婦女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提高至0.71%,也就是說試管嬰兒會些微增加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s meeting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