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11.27
打三針 護一生?--台北市政府子宮頸(HPV)疫苗政策...
由Merck藥廠所研發的HPV疫苗Gardasil(嘉喜)已在台上市一年,這一年來,此疫苗不斷在媒體上被報導,也不斷有醫師透過各種方式向民眾大力傳播此疫苗的好處、呼籲將子宮頸癌疫苗列入常規接種,更有立委甚至出面要求將此疫苗納入公費施打項目。日前台北市政府指出,台北市衛生局將率先從12月1號開始,針對「高危險群」、以及低收入戶家庭國一到國三女性,免費提供子宮頸疫苗注射,其他縣市似乎亦有意跟進、開始編列預算補助此疫苗。
我們肯定Merck研發HPV疫苗成功,造福婦女健康,我們也肯定台北市政府照顧弱勢婦女的用心,然而,在許多問題尚未澄清之前,台北市政府如此草率、倉促的政策決定及執行方式,卻有圖利特定廠商之嫌。
高危險?
台北市議員徐佳青質疑,台北市政府所要實施的補助對象之中,包含了子宮頸癌婦女國一至國三的女兒、以及低收入戶國一至國三的女兒,而在目前醫界尚無法證明子宮頸癌是否會遺傳之前,將有家族病史之子女歸為「高危險群」其依據為何?
除此之外,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還將提供名冊給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及各院外門診部,此名冊包含了衛生署癌症登記資料庫提供的罹患子宮頸癌婦女名冊、台北市社會局及衛生管理處提供的低收入戶及其國中一至三年級女兒之名冊,而內容更要完整列出姓名、身份證字號、地址、電話、親屬關係及順位等,恐有侵犯民眾隱私之虞。
最荒唐之處在於,台北市政府在此政策上預計花費315萬元,供300人接種,而台北市政府今年花在讓更多人受益的「推廣安全性行為」經費,卻僅為143萬8,480元。HPV的傳染途徑主要是性行為傳染,台北市政府此舉不僅本末倒置、資源分配極不合理、民眾的納稅錢也完全沒有用在刀口上!尤其還有第二家藥廠(GSK)在台灣申請上市之時,台北市政府如此急忙購買疫苗的行為,讓人質疑有圖利廠商之嫌!
最緊急?
婦女團體「台灣女人連線」蔡宛芬秘書長表示,目前台灣雖然只有Merck藥廠的HPV疫苗,但事實上HPV疫苗並非僅此一家,GSK所研發的HPV疫苗也已在台灣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審查中。此外,目前這兩家藥廠均已在研發第二代的疫苗。站在民眾的立場,政府應審慎評估完兩家藥廠疫苗的優缺點及價格後,再做出最佳選擇。HPV並不像流行性感冒或SARS、它並不會因為空氣或接觸而傳染,且HPV由細胞病變演變成侵入性癌症,通常需要經過約十年至數十年的時間,這期間是可以透過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此蔡宛芬認為政府在決定政策時不需要如此倉促。
會造成子宮頸癌的HPV類型約有十幾種,Gardasil疫苗只針對其中兩種類型有預防效用(16及18),而有防癌的效果實際上是間接的證據,因為在研發的臨床試驗裡,不論實驗組或對照組,都沒有人得子宮頸癌。蔡宛芬質疑,目前美國已傳出3000多起不良反應通報,其中包括了300多件癱瘓、顏面神經麻痺、多發性神經炎、癲癇等嚴重副作用,為何會如此?哪些人應特別注意?當子宮頸癌還能以保險套及抹片預防時,政府有需要在瞭解問題前就如此急迫地做出全面施打的政策嗎?
最需要?
台北市女權會秘書長簡舒培表示,婦女團體多年以來一直在要求政府加強安全性行為的宣導,也就是保險套的使用,因為保險套既可避孕也可避病。對於青少女而言,避免意外懷孕以及愛滋等疾病,比起十幾二十年之後可能發生的子宮頸癌更是當務之急。
新英格蘭醫藥期曾在去年(2006)6月發表研究,表示使用保險套可降低七成感染子宮頸癌的機率,還可避免懷孕、預防愛滋病毒、淋病、披衣菌、泡疹等性行為傳染病;衛生署亦曾公布過美國防癌協會(IARC)的資料,指出每年做抹片篩檢可降低九成三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而施打HPV疫苗則最多降低七成子宮頸癌發生率,且施打疫苗後仍須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比起一萬多元的疫苗,政府為何不直接多努力推廣便宜有效且對健康沒有副作用的保險套以及抹片篩檢?
簡舒培表示,婦女團體希望台北市政府也能夠本著立即花315萬元供300人接種疫苗如此積極的決心,來推廣保險套的全程正確使用以及定期抹片檢查。
婦女團體呼籲台北市政府不應急於一時,以免招來圖利廠商之嫌。而在推動疫苗的同時,更應該詳盡告知民眾關於此疫苗的副作用為何、又有哪些安全性的研究尚未建立,因為在這些安全性被證實以前便假設疫苗安全,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最後,如果政府要照顧弱勢婦女,最根本的首要之務,應該是要讓這些女性有足夠安全性行為的知識,並增加保護自己、為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子宮頸癌與保險套預防性病及懷孕功效比一比
項目 疫苗 保險套
價格 三劑12,000元 2元/個~35元/個
子宮頸癌 70% 70%
菜花 90% 70%-80%
懷孕 0 90%
愛滋病(HIV) 0 70%-83%
淋病 0 70%-95%
披依菌 0 70%-95%
疱疹 0 70%-95%
+ read more

2007.11.16
口服避孕藥的利與弊
一直以來,許多研究指出口服避孕藥的使用似乎與一些疾病,如子宮頸癌與動脈硬化的形成有著顯著的關連。然而,這樣的研究結果是否暗示著女性朋友應該停止口服避孕藥的使用呢?從最近相關的醫學報導中所得到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一份研究指出,使用口服避孕藥超過五年的女性在子宮頸癌的好發率上約為從未使用過之女性的兩倍,但是該風險在停用口服避孕藥的十年後,便會降低至和一般婦女一樣。該期刊亦指出這樣的風險與避孕藥在減低其他種類癌症,如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的功效相比是可以被忽略的;因為相較於子宮頸癌,卵巢癌與子宮癌不管是在偵測、預防或治療上都更加的困難。此外,雖然口服避孕藥對於子宮頸癌的生成有顯著的正相關,但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子宮頸癌都是由性接觸所傳染之人類乳突病毒所造成的。
而另一份關於口服避孕藥與動脈硬化之關連性的研究則指出,每服用十年口服避孕藥,便會增加二至三成動脈硬化產生的風險。研究人員對長期服用避孕藥之婦女進行兩側頸動脈的超音波血管攝影,並根據每位參與研究之婦女服用避孕藥時間的長短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使用的時間越久,產生高血壓與動脈硬化的可能性越高。不過該研究亦指出,雖然口服避孕藥的使用會提高上述疾病的發生率,然而心血管疾病本身是可預防的,因此,醫師應該要適時的提醒使用者注意本身心血管方面健康的維持。
資料來源:刺胳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07.11.02
直腸結腸癌的預防
過去美國婦產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建議50歲以上的女性接受直腸結腸癌的篩檢,但是並沒有特別建議哪一種篩檢方式比較好。不過在11月份的婦產科期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中,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將發表一篇文章,建議一般婦女和高風險的婦女要預防結腸直腸癌的話,可以接受結腸鏡檢查。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認為結腸鏡檢查可以直接、完整地看見直腸的表面,而且可以同時移除尚未發展成癌的腫瘤。此外,女性直腸結腸癌的類型較容易發生於右側,但是其他的檢查方式反而容易忽略右側。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表示,現階段並不建議在實務檢查上使用糞便DNA檢查或大腸內視鏡立體電腦斷層掃描,因為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證明其有效性。此外,雖然建議使用結腸鏡檢查,但是醫師還是應該要和病人討論各種檢查方式的優點和缺點,病人也有權利選擇她們能接受且最方便的檢查方式。
直腸結腸癌的症狀包括長期的腸道不適或排便習慣改變,例如,長期腹瀉、便秘、糞便變細、排便出血,或是腹部絞痛、不明的體重減輕等。而有大腸直腸癌與大腸直腸腺癌的家族史、曾經罹患大腸直腸腺癌、遺傳性大腸息肉症、遺傳性非瘜肉性大腸直腸癌或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的人,則是屬於高危險群。
+ read more

2007.10.31
曬太陽防止乳癌惡化
美國南加州大學和Wake
Forest大學的研究學者發現,曬太陽可以降低晚期乳癌惡化的機率。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包括1,788位乳癌病患和2,129位沒有罹患乳癌的婦女。由於膚色是這份研究重要的變因,因此,研究人員使用攜帶式的反射器來測量參與者的膚色,測量的是腋下的皮膚,因為腋下較不容易受太陽曝曬。據此將女性分為皮膚較白、一般與較黑,再比較罹患乳癌和沒有罹患乳癌的女性曬太陽的時間。研究人員發現,和很少曬太陽的女性比起來,常曬太陽幾乎可以讓乳癌惡化的風險降低一半,但是這樣的效果僅限於晚期乳癌,也就是指癌細胞已經轉移至身體其它部位的時期。而且,這個保護作用似乎不適用於膚色較黑或是乳癌初期的女性。
研究人員表示,曬太陽可以降低乳癌惡化的風險是因為曬太陽可以刺激人體生產維他命D,而維他命D可以降低晚期乳癌惡化的機率。這個保護作用只有在皮膚較白的女性身上觀察到,有可能是因為膚色較黑的女性曬太陽的話,身體所產生的維他命D較少,其差異甚至有可能到十倍之多。但是,同時也應該要注意到過量的曝曬在太陽下,會提高皮膚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美國流行病學期刊(_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_
+ read more

2007.10.25
乳癌關懷月忽略重要防癌資訊
為了喚起婦女對乳癌的重視,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自1984年起便將十月訂為「乳癌關懷月」,近年來更將10月17日訂為「乳房攝影日」,宣導乳房攝影的重要性。這樣的活動看似用意良好,但是,癌症預防聯盟(Cancer
Prevention Coalition)卻對此活動提出質疑。
癌症預防聯盟懷疑「乳癌關懷月」是藥商行銷產品和藥品的手法之一,因為這項活動的經費是由帝國化學工業(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所贊助,隸屬於旗下的捷利康制藥公司(Zeneca
Pharmaceuticals)則專門製造乳癌用藥。而且,活動中不斷強調乳房攝影的優點,卻忽略了乳房攝影可能會有的風險和乳房自我檢查的重要性。乳房攝影固然重要,還有很多防制乳癌的資訊也不容忽視,例如:
1. 避免或減少使用避孕藥與荷爾蒙療法。
2.
在飼養廠內,為了讓牲畜快速生長,常會注射人工合成的雌激素或是其他荷爾蒙,盡量避免食用這類的肉品。
3.
為了增加牛奶的產量,很多乳牛都會被注射生長激素,這類乳牛所生產的牛奶也會含有高濃度的生長激素,攝取過多這類的牛奶,最多有可能使乳癌的風險增加7倍。
4.
若是化妝品或保養品含有不明的荷爾蒙成分,應該避免使用。
5.
住在石化工廠、危險廢棄物、核力發電廠附近,都有可能增加乳癌風險。
6.
女性常會接觸到的致癌物質包括:苯、環氧二烷(清潔劑)、二氯甲烷(消毒劑)、苯二胺(染髮劑)、DDT(農業用殺蟲劑)等,應特別小心。
+ read more

2007.10.18
是否做乳房攝影應由女性自己決定
「美國醫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在2007年四月於「內科醫學年度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提出對於40-49歲婦女乳房攝影相關報告及建議之後,Lisa
Schwartz 及Steven
Woloshin在十月份的英國醫藥期刊上又再度提出建議,認為是否做乳房攝影應由婦女自己作主,因為「正確的選項」並不存在。這兩位專家學者表示,乳房攝影或許會讓一些婦女保住一命,但卻也可能讓一些婦女受到傷害,重要的是讓婦女有足夠的知識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
乳房攝影的好處是可以早期發現乳癌、早期治療,但最大的問題在於過度診斷及偽陽性,讓原本沒有問題的婦女暴露於X光輻射線之風險、增加不必要的檢查以及心理壓力。當原本沒問題的女性因為過度診斷而被當成罹患乳癌般被治療時,對身體的危害並不亞於罹患乳癌一般,而因為化療等手術所衍生的副作用亦無可避免。
根據美國的資料顯示,以十年為一單位來看時,對於較年輕的婦女,每一千名做乳房攝影的女性中,只有少於1位的女性會因此免於死亡;而較年長的女性,則是每一千位中約有3位。兩位專家研判,在未來的十年,每一千名40-49歲做乳房攝影的女性中,將有約5位會被過度診斷;每一千名50歲以上婦女中則有9位。因此,建議應詳盡告知婦女這些優缺點及可能的風險,讓婦女自己決定是否需要做乳房攝影,而非由醫師告知婦女是否要做乳房攝影。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