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疫苗安全嗎?
2007.03.06
子宮頸癌疫苗安全嗎?
由多位醫師學者所催生的"台灣婦女健康學會"於三日舉行成立大會,會中積極推動子宮頸癌疫苗政策,並向民眾鼓吹應施打疫苗,但此會議竟然是由製造疫苗的Merck藥廠所協辦.日前也曾有新聞報導發現,要求注射子宮頸癌疫苗的女性當中,有八成誤以為疫苗可以預防所有性病.這些報導看來似乎無關緊要,畢竟一般民眾都會認為"疫苗"多是有益無害,且一直以來不斷有醫師透過新聞的方式,替這個新上市的疫苗強力背書.但令人擔憂的,是這個消息所透露出的台灣長期醫病關係的不平等,民眾"知"的權益被漠視,且若更進一步探討,更質疑民眾權益與藥廠利益的拔河中,國家對於照顧民眾健康的輕率.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在2006年6月8日通過Merck藥廠所研發的子宮頸癌疫苗--"Gardasil",台灣也在同年12月准許上市,此後便不斷有醫師透過各種方式向民眾大力傳播此疫苗的好處、呼籲將子宮頸癌疫苗列入常規接種,甚至有立委出面要求將此疫苗納入公費施打項目.在種種權威的加持之下,一般民眾對此疫苗的效用完全沒有質疑的餘地.2006年,台灣女人連線曾偕同民進黨立委黃淑英召開記者會,針對此疫苗提出疑問,例如:國人常見的HPV究竟是何類型?有無正式統計?Gardasil在台灣是否與在美國一樣有70%的保護力?以及在本土的臨床實驗結果是否有其特殊性等問題,希望衛生單位出面向國人說明.尤其在美國相繼傳出接種疫苗的少女傳出暫時性失明甚至癲癇昏迷等狀況後,疫苗副作用等問題都是我們希望瞭解的.由於這幾年來美國接二連三的新藥下架事件,FDA核准新藥的信用其實早被質疑.但FDA已於2004年委託醫學研究所(IOM)對於藥物安全系統作一個評估,IOM也提出報告,建議FDA需做出重大變革,其中包括了任何處方藥在核准上市後的兩年內,其包裝要有符號標示,告知病人用藥安全的整體性並未完全確立;新的處方藥在上市的兩年內,不得對消費者做直接廣告;在新藥核准後的5年內必須再評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等等.這是美國為民眾健康把關所做的努力,我們的衛生署呢?我們肯定並感激Merck研發疫苗成功,造福婦女健康,但我們也堅持民眾有知的權利,而衛生單位有告知的義務.我們更要呼籲政府,在核准子宮頸癌疫苗之後,請充分告知民眾正確及完整的資訊,讓民眾能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決定,而不是只聽到藥廠的聲音.本文刊載於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read more
刷牙預防胰臟癌
2007.01.26
刷牙預防胰臟癌
一月份國家癌症協會期刊(JournalofNationalCancerInstitute)刊登了一篇有關牙周病和惡性腫瘤的研究,發現即使是簡單的刷牙動作也是預防胰臟癌很有效的方法,證明了牙周病其實是會增加胰臟癌風險的.研究人員分析的數據,是從一份叫做"健康學者研究"(HealthProfessionalsStudy)中擷取來的,這份研究從1986年就開始追蹤51,000位年齡介於40-75歲的男性健康學者,追蹤了16年,其中有216位男性被診斷出胰臟癌.經過資料分析後,研究發現男性若有牙周病或有掉牙的現象,得胰臟癌的風險比牙齒健康的男性高出64%;此外,抽菸是目前已知少數幾個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之一,但是,研究也發現即使是從不抽菸的男性,若有牙周病的話,得惡性腫瘤的風險也會提高66%.研究人員表示,若是有牙周病或是口腔衛生不好,會增加口中的細菌數和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形成,而研究人員相信亞硝胺可能再和胃酸反應,導致胰臟癌的發生.此外,這份研究應該要注意的便是研究的對象都是男性,但是根據衛生署94年的衛生統計顯示,胰臟癌對女性來說也是一大健康殺手,因此,瞭解相同的預防方法在女性身上是否適用,或是導致女性胰臟癌的病因是否有性別差異也是很重要的.
+ read more
乳房攝影影像應做比對
2007.01.11
乳房攝影影像應做比對
一份發表在放射學期刊(Radiology)的荷蘭研究指出,醫師在做乳房攝影檢查時,若能和之前篩檢的資料做比對的話,能大幅提昇篩檢的準確度.在傳統的、以底片為主的檢查中,比對新的和舊的底片幾乎是例行性的步驟,但是現在由於科技的進步,許多檢驗結果都是以數位影像呈現,使以往例行的"比對"的手續不容易實行.為了要瞭解"比對"的程序到底有多重要,研究人員請12位經驗豐富的放射師檢視160個乳房攝影的數位影像兩次,一次只看新的影像,另一次則和之前檢查的影像做比較;160個影像中,一半是來自於被檢查出有乳癌的女性,另一半是來自於有良性腫瘤或是檢查成陰性反應的女性.測試結果發現,若只就有乳癌的病例而言的話,研究結果並沒有差異,也就是有沒有比對之前的乳房攝影影像並不造成影響;但那些起初疑似乳癌,但後經證實為良性腫瘤或誤判的個案比例,卻因為比對先前的乳房攝影影像,而降低了44%.此外,研究人員也測試了另一個方法,讓放射師自己做決定;也就是放射師在解讀影像時,若其認為比對先前的影像將有幫助,也可以要求研究人員提供之前的影像;但是結果發現這樣的步驟會使比對的好處大幅降低,這就表示放射師在做篩檢時,並不能確切地判斷自己究竟需不需要檢視上次的影像;不過,若全面實施比對的程序,則有益於乳房篩檢的成效.
+ read more
乳癌後懷孕不需等兩年
2007.01.02
乳癌後懷孕不需等兩年
一份刊登在12月份的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表示,"在接受乳癌治療後,需要等兩年再懷孕"這種說法,是口耳相傳的謬論,並沒有科學根據;在接受乳癌治療後的女性,只需要等六個月便可以懷孕,並不如外界所建議的需要等兩年.認為治療後應該等兩年再懷孕的擁護者相信,這樣的等待期可以促進輔助療法的效益,增加乳癌的存活率;但是研究人員強調,目前並沒有科學研究顯示兩年的等待期,可以促進乳癌的復原或是影響懷孕的結果.研究人員為了要評估這兩年等待期的影響,便分析了123位在接受乳癌治療後懷孕的女性;結果發現在接受乳癌治療後懷孕的女性,其存活率比沒有懷孕的高;但是,證據也顯示不需要等待兩年,等待六個月也能提高存活率,雖然差異比較不顯著.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結果並不支持兩年等待期這種說法,除了對於診斷出全身系統性疾病的病患而言,這樣的理論或許適用外,兩年等待期並不會影響其存活率.
+ read more
停用HRT降低乳癌風險
2006.12.18
停用HRT降低乳癌風險
過去20年乳癌的發生率一直呈現穩定的上升或下降的趨勢,在1990-1998年間,美國乳癌發生率平均每年增加1.7%,在1998-2002年間,平均每年下降1%,但是,根據美國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CancerInstitute)的資料顯示,2003年的乳癌發生率竟然較2002年下降了7%,推算其時間點,正好和當初停止使用荷爾蒙療法(HRT)的時間吻合.在2002年7月時,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第一次公布初步的研究結果,研究發現使用荷爾蒙療法超過五年以上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24%;研究人員估計,當時50歲以上的婦女大約有30%在使用荷爾蒙療法,因為WHI的研究結果,在6個月之內,就有一半的婦女停止使用荷爾蒙療法,有可能因此使部分婦女的腫塊就此停止生長、甚至開始萎縮.也有學者猜測乳房攝影有可能才是主因,但是根據數據顯示,在同一段時間內,進行乳房攝影檢查的人數只有小幅度的變化,應不置於造成如此大幅度的變動.這樣的發現並不特別出乎意料,因為當初許多女性會停止使用荷爾蒙療法,就是因為其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只是沒想到這麼快就有立即性的改變.
+ read more
乳房攝影越早做越好?
2006.12.14
乳房攝影越早做越好?
為了預防乳癌,政府政策的宣導一向告訴女性應該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至於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定期檢查,是不是越早越好,目前則尚未有定論;最近一篇發表在醫學期刊刺胳針(TheLancet)的研究對50歲以下的婦女做定期乳房攝影持保留的態度,因為從研究數據看來,50歲以下的婦女做定期乳房攝影的風險並不小於其益處.這份研究追蹤了16萬位40-49歲的英國婦女十年,研究結果發現,40-49歲的婦女,每年做乳房攝影檢查的話,每一千位婦女中,會有四位婦女因為早期發現而存活,但是這個數據並不算顯著,而且這樣的益處必須跟乳房攝影的潛在風險做比較,所謂的"潛在風險"包括:增加暴露於輻射中的機率、偽陽性反應所引起的焦慮和做進一步檢查所需付出的代價,例如,時間、金錢、心理壓力等;此外,乳房攝影也有年齡上的限制,並非每個年齡層的女性都適用,大致上來說,其風險和益處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漸漸平衡.偽陰性和偽陽性的檢驗結果是乳房攝影中很重要的疑慮,偽陰性容易使婦女失去警覺性、延誤就醫,偽陽性則會使婦女進入不需要的醫療程序;這份研究發現40-49歲做乳房定期檢查的婦女中,23%的婦女至少會有一次偽陽性的反應,比50歲以上的婦女高出近兩倍.另一份類似的研究是由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ofRochester)所進行,研究採用文獻分析的方式蒐集了過去十份研究,總共包括四十萬位婦女,研究結論顯示,對40-50歲年齡層的女性來說,越早做乳房定期檢查對於乳癌的存活率影響似乎不大.每一位女性在進行乳房攝影前,都應該充分被告知其風險和益處;不論是因為過度暴露於輻射中,而於日後引發乳癌,或是因為未接受篩檢,而無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甚至因為偽陽性的檢查結果,而做不必要的切片,這些風險都應該讓每一位女性視自身的狀況來考量,做最後的決定.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