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非吸煙者肺癌罹患率相同
2006.05.17
男女非吸煙者肺癌罹患率相同
一直以來,許多研究都認為不抽煙的女性罹患肺癌的機率比不抽煙的男性高,但刊登在5月17日美國國家癌症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一項報告卻推翻這個說法。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Dr. Michael Thun所主導,收集了940,000名從未吸煙成年人的資料,並檢視他們肺癌的死亡率。發現,其實男女的肺癌死亡率都差不多,男性是10萬分之17.1,女性是10萬分之14.7。 針對醫師較常見到不吸煙女性得肺癌的說法,Thun表示,可能是因為不吸煙女性的人數原本就比男性多,例如在美國,60歲以上不吸煙的女性人口約為1600萬人,男性卻只有650萬人,因此較常見到不吸煙女性罹患肺癌的機會自然較高。 其實在美國,在診斷出罹患肺癌的人當中,有5分之1的人從來不曾抽煙,但由於肺癌常與抽煙聯想在一起,而大眾對於罹患癌症者的態度都認為他們是咎由自取,加上通常診斷到肺癌時已經都是末期,存活率低且短,因此並不似乳癌等有支持團體,因此這5分之1非吸煙者的權益在某種程度上是被忽略了。一些專家認為,國家應該在更多相關研究方面要多予以補助,甚至應該要發展一套肺癌篩檢的機制,才能確保國人權益。
+ read more
胚胎的基因篩檢  
2006.05.12
胚胎的基因篩檢  
英國政府在10日表示,准許胚胎基因篩檢的範圍擴大,讓有乳癌、卵巢癌、大腸直腸癌等家族病史的婦女,在懷孕時可要求做胚胎基因篩檢。英國人類受精及胚胎學機構(HFEA)主席Dame Suzi Leather表示,這些癌症的基因篩檢技術目前已使用在已知的癌症病患身上,而擴大允許基因篩檢,可以讓家族中有癌症基因者提早發覺,使其不會在三、四十歲時受到癌症影響。目前英國已有10家診所核准做此篩檢。當然,此基因篩檢並非強制,且篩檢過程勢必使用人工生殖手術IVF,母親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動此手術。並預計會在2008年全面檢視這項政策。   對於英國新頒佈的這項政策,有許多反對的聲音。例如生殖倫理評論的Josephine Quintavalle就表示,會有這種基因篩檢的想法完全是因為「優生」的觀念,要求要有「完美」的下一代,而這個想法是很不健康的。   除此之外,也有反對者表示這些癌症不一定會發生,而且即使發生了也是有治療的方式,質疑此舉是邁向展開「設計嬰兒」(designer babies)及基因試驗大門的一大步。然而既使是用意良善,有家族病史的母親所得到的資訊是否足夠,且如果拒絕篩檢,是否會對母親增加額外的壓力及責任?這都是值得深思的。    
+ read more
單獨服用雌激素的風險
2006.05.09
單獨服用雌激素的風險
婦女單獨服用雌激素可能面臨的問題,目前為止已知有提高中風、靜脈栓塞及癡呆等風險。2005年一項曾刊登在刺胳針(The Lancet)的分析報告更顯示,單獨服用雌激素Tibolone (台灣譯:利飛亞) 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但可減少乳癌的罹患率。然而,單獨服用雌激素是否真能減少乳癌的罹患率,最近又有一份更詳細的分析結果出爐。    刊登在2006年5月8日內科檔案(_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_) 期刊的報告顯示,移除子宮卵巢的婦女如果服用雌激素的時間超過15年,罹患乳癌的機率會增加48%,但如果服用時間在10年內則可以不用太擔心。     這項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是從1976年開始追蹤121,700位30-55歲已婚護士,曾在2004年發現單獨服用雌激素的婦女當中,約有1%的婦女在晚年有發生氣喘的情形。而這次由Harvard-affiliated針對28,835名切除子宮的護士分析,強烈建議婦女如果要舒緩更年期症狀的不適,短期間服用雌激素是可以不用太擔心,但是針對長期服用雌激素的婦女而言,最好能夠重新衡量利弊,及思考服用的原因,是否真的別無選擇,以免得不償失。  
+ read more
講手機容易得腦癌?
2006.04.11
講手機容易得腦癌?
美國國際職業與環境健康資料庫(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 Health)最近刊登一篇關於講手機和腦瘤的研究報告,使此議題再次收到大眾關注,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也將重新檢視講手機的安全性。 此研究由瑞典的學者分別比對了2200名腦癌病患和其他病患,研究結果顯示長期講手機會增加腦癌的風險,尤其是大量使用手機的人,長腫瘤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了240%,所謂的「大量使用手機」的頻率大約是每天使用一個小時,而且持續十年。 但是,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則表示這份研究結果和之前許多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因此,很難做正確的詮釋。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計畫在近期內將召開會議,重新評估目前有關於手機和腦瘤的研究報告、釐清各個研究結果的差異,並且繼續研究無線電頻率可能引起的健康問題。
+ read more
HPV疫苗研發可長期預防子宮頸癌 
2006.04.07
HPV疫苗研發可長期預防子宮頸癌 
兩國際藥廠葛蘭素史克及謀默沙東先後研發HPV疫苗,打入身體產生抗體,可以預防子宮頸癌,且其效力分別可達4.5年及3年。 兩家藥廠均已向美國FDA提出申請上市,默沙東預計今年6月可以審查通過,葛蘭素史克預計今年12月可通過審查。 根據IARC的研究指出,每年全世界約有四十七萬女性罹患子宮頸癌。在台灣每年有近6000名婦女子罹患宮頸癌,有960人死亡。由於子宮頸抹片篩檢政策的推動,子宮頸癌由女性第三癌症死因,降到去年的第五位。 由於HPV導致癌症者在國外70%為16、18型,因此疫苗研發以此兩型為主,因此,疫苗施打的防癌效益約為70-80%。 在台灣未來政府的政策,是否會將施打疫苗納入?台灣女人連線認為,經由性行為傳染的疾病很多,如,子宮頸癌、愛滋病及其它性病等。考慮經濟效益及全民健康的促進,政府政策應以安全性行為的推動為政策的主力,否則花了大量的金錢施打藥物,避不了病,也避不了孕。  
+ read more
乳房攝影有可能過度診斷
2006.03.10
乳房攝影有可能過度診斷
一份發表在英國醫療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顯示有十分之一的乳癌病患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療,因為某些癌細胞在人的一生中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但是在嚴格的檢驗過程中卻會被檢查出來,因此,為了要早期檢驗出乳癌而使用乳房攝影時,死亡率的確是降低了,但是過度診斷的問題一直以來卻沒有受到重視。 這個研究團隊蒐集了42283位45至69歲的女性樣本,不論她們有沒有接受過乳房攝影,都將她們隨機分組再分析其乳癌過度診斷的比率,其研究結果顯示大約有10%的乳癌患者,如果癌細胞沒有被檢驗出來是根本不需要就醫的;應特別注意的是所謂的「過度診斷」和「偽陽性」是不同的,所謂的「偽陽性」是指本來沒有病,但是檢驗結果出來卻是有病的;而「過度診斷」是指那些如果不接受攝影,根本就不需要接受治療的案例,以乳癌為例,就是說每個腫瘤的生長速度並不一樣,有的快,有的慢,而乳房攝影常會檢驗出生長速度較慢的腫瘤,但是其實那是良性腫瘤。 此研究團隊也進一步檢驗了三十個英語系和北歐國家提供給婦女的資訊,發現這些訊息都嚴重傾向於要求婦女做乳房攝影,有關於過度診斷的訊息完全沒有被提及;因此,婦女在做乳房攝影前應該要有幾點認知:         一、乳房攝影並不是強制的檢查,不做乳房攝影並不代表不負責任;         二、雖然乳房攝影能及早檢驗出乳癌,但是仍有過度診斷的可能性; 三、婦女在做檢查之前,都有權利被告知乳房攝影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