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6
女人比較容易痴呆?
相較於男性,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出兩倍,但卻沒有足夠的研究說明這個性別差異是如何形成,以及可以多早檢測出這些大腦變化。
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以200名以上年齡在47至55歲的健康男性和女性為對象,研究其大腦中記憶功能的特定變化。研究人員發現,與大腦關鍵區域變化相對應的是性別與更年期,而不是年齡,顯示了雌激素在維持記憶功能的重要性。
布萊根婦女醫院婦女健康及性別生物學研究中心(Connors
Center for Women's Health and Gender Biology)主任Jill
Goldstein博士表示:「多年來,認為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較高的原因是女性壽命較長。但這個分析主要來自對生命後期的研究,而不是在中年,這個賀爾蒙轉變開始發生、記憶變化開始出現的關鍵時期。」
不分男女,隨著年齡增長,都會出現健忘和腦霧(brain
fog)的情形。不過一般來說,在語言記憶的測試中,女性的表現比男性好很多,男性在晚年有較高比例出現輕度認知障礙。但在阿茲海默症的部分,女性的罹患比例卻相當高,在美國約有540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其中近三分之二是女性。
Goldstein博士及她的同事在他們長期研究的社區群體開始進入40及50歲年齡時,把握了機會,投入研究阿茲海默症的性別差異。研究人員仔細地研究記憶功能的變化,以及女性的記憶功能比起同齡的男性在更年期前、中、後有什麼樣的變化。
然而,研究的對象沒有出現癡呆或明顯記憶喪失的跡象,記憶功能的標準測試無法檢測變化。因此,研究團隊轉向一系列的神經心理測試,由此份論文的主要作者Dorene
Rentz博士來改善研究設計。Dorene
Rentz博士是布萊根婦女醫院神經內科的神經心理學家、同時亦是阿茲海默症專家。這些神經心理測試嚴格評估不同形式的學習和記憶形式,透過更細粒度的視圖,判別與年齡相關的認知缺陷,甚至是早期症狀亦能辨別。
研究發現,與同年齡男性相比,在所有對記憶功能的測試中,女性得分都明顯的更高。一個明顯的例外是:在初步學習與訊息檢索的測試中,更年期後的婦女表現的與同齡男性一般、比其他年齡層的女性糟。這個發現代表了,大腦額葉區域的變化,這是大腦中已知影響短期記憶和「執行功能」(高級認知能力,如組織,構建和評估訊息)的區域。並且,賀爾蒙測量顯示,較高的女性賀爾蒙與較好的記憶表現相關。
Goldstein博士說:「我們需要發展能早期識別阿茲海默症高風險患者的能力,這很重要,因為在疾病發作後的治療沒有成功的。希望我們的研究結果能讓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族群在中年就有線索可循,並且顯示其中的性別差異。」
Goldstein博士和她的同事正朝著這個目標努力,他們設計一種臨床風險工具,能夠協助判別最易受阿茲海默症影響的患者。這工具—適用於男性和女性—將納入遺傳風險因素,以及其他已知影響記憶衰退和性別差異的臨床特徵。
「阿茲海默症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展望未來,我們必須瞭解如何在生命中保留記憶功能,並將性別差異納入未來的研究和治療發現策略。」Goldstein博士這麼說。
來源:更年期期刊 journal Menopause
【相關文章推薦】
晚生不好?研究:35歲後生育的女性將會更聰明!
優點變缺點?良好語言能力讓女性阿茲海默症難察覺
+ read more
2016.11.10
晚生不好?研究:35歲後生育的女性將會更聰明!
隨著教育與職場環境的改變,晚婚、晚生儼然已是現代社會的趨勢,不過這樣的發展究竟好不好?對婦女的身體健康有甚麼樣的影響?許多人認為女性年紀越大越容易在生育上遭遇困難,產後復原能力也越差;但近日有研究指出,晚一點生育將能夠增進婦女的腦力發展;在35歲後生育的婦女到中年時將比較早生育成家的女性擁有更好的記憶力。
在一系列對健康的停經婦女所進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檢視了女性生命中與性荷爾蒙變化有關的生殖事件-包括初經年齡、最後懷孕年齡、生育期長度和口服避孕藥的使用狀況-與晚年認知能力之間的關係。
其中一項研究,研究人員為了解延後生育年齡與女性未來腦力發展之間的關聯,邀請了830名更年期婦女進行一系列測試-包括閱讀、單詞記憶,以及刻意在陳述事情時分散她們的注意力,接著要求她們重述所聽到的內容。
結果發現那些在24歲以後生下第一個孩子的婦女比生育年齡較年輕者擁有更好的推理及問題解決能力;而那些在35歲後生下最後一個孩子的人具有更好的認知和言語記憶,並且生兩個比生一個對女性的大腦更好。
這樣的差異或許不是很直接的反應在生活習慣上,但是,較晚生育的女性在接受口頭測驗時所現出來的心智狀況確實更敏銳。
這份研究的理論基礎建基於:女性體內在懷孕期間激增的激素在過去已被發現對大腦的化學反應與功能有所影響。而有些學者相信,女性這些由生育經驗所引發的大腦變化將會持續一生,特別是在改善記憶和學習能力的方面。
而亦有其他研究發現,那些延遲至20末或30初頭歲才懷孕的婦女在40歲時更可能享有較好的健康狀況。相反地,在15至24歲這段期間生育的女性在中年時的健康狀況較差。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女性晚些懷孕在生物學上是合理的,這將可能提供保護以防止後其生活中的認知衰退。
本次研究同時發現,長期服用避孕藥達10年以上的女性其言語記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佳。另一方面,初經發生年齡較晚者,晚年發展出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大;晚於13歲才經歷初經被發現與認知能力之間呈現負相關。
研究人員說明上述都與激素有關,藥物中的雌激素和黃體素可以對記憶和認知產生長期的影響。這些激素被認為與女性經歷初經時提升腦力的激素類似。
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主要作者Roksana
Karim博士說:雖然現階段的證據還不足以正式的建議婦女等到35歲以後才生育(或生下最後一個小孩),但我們發現較晚生育對女性晚年的認知能力確實是有正面且實質的影響的。同時,需要更多研究來評估這種現象的潛在機制,並了解首次懷孕年齡在這些現像中扮演的角色。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想了解更多「晚生育」?推薦你閱讀以下文章】
女性最後一胎越晚生 反而活得更久
越晚懷孕越好?!
+ read more
2016.11.08
人工生殖產下的男性很可能繼承父親的生育問題
比利時教授Andre Van
Steirteghemat和其團隊日前發表研究指出,証據顯示人工受孕生下來的嬰兒可能遺傳父親的不孕症。
ICSI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人工受孕技術一開始主要是幫助精子數量低或精子活動緩慢(指精子無法浮游到卵子)的男性;醫生選擇最好的一個精子直接注射進卵子,受精卵在實驗室六天以後,移植到子宮。
這項技術在20多年前由Van
Steirteghemat教授首創;首位經由ICSI技術受孕的嬰兒則在1992年誕生;過去被視為無法生育者的最後選擇,但現在為英國半數以上人工受孕者所使用。2014年英國有超過37,000對夫妻(包括但不限於那些因丈夫精液問題而不易受孕者)接受ICSI;每年約有9,000名嬰兒因此誕生。
研究團隊找來54位於1992至1996年間經由ICSI誕生,現年18至22歲的男性,提供其精液採樣,並將之和57位經自然受孕所生的同年齡男性樣本做比較。結果發現經ICSI誕生者的精子濃度只有自然受孕者的一半,而精子總數和精子活動量則比自然受孕者少了兩倍多。
另一方面,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定義健康精液:一毫升精液的精子數量是一千五百萬或更多。經ICSI誕生者的精子低於一千五百萬的可能性多出了三倍。研究團隊也考量了其他可能影響精液品質的因素,如年齡、身高體重指數和生殖器畸形,但結果不變。
研究團隊一直以來就知道引起男子不孕的原因,通常是基因的關係,會延續到他們的兒子。但同時也指出,「雖然某種程度的低生育力會由父親遺傳到兒子,但研究發現接受ICSI的父親和其子兩者的精子濃度和其活動力並不一定相關;另一方面,存在相關性並不代表兩者間有因果關係。遺傳基因是男性不孕症的一環,但很多其他的因素也可能造成干擾。」
研究團隊強調需要有機構和基金支持進行後續更多的研究,來追蹤人工受孕生下來的孩子,了解其生育力和一般的健康狀況。譬如父親和兒子配對樣本分析和擴大研究的對象;以及有關基因、受孕方式、胎兒成長類型與出生體重等影響ICSI男性生育能力的因素。
資料來源:Human Reproduction
+ read more
2016.11.04
避孕藥造成憂鬱症?
近日,一項來自丹麥的研究顯示,賀爾蒙(或稱激素)避孕處方-比如避孕藥-與憂鬱症間存在相當關連性,且這個關聯性強度在青少年女性中尤其顯著。
研究以調查2000~2013年間,年齡在15~34歲的丹麥女性為主(不包含已有憂鬱症或相關病情者)。這項研究大量參考了丹麥醫學體制長期一絲不苟且完整的醫療紀錄。(許多國家的醫療紀錄因受制於運作系統而無法確實追蹤民眾的健康狀況,資料整合度並不高,無法進行類似研究。)
研究根據丹麥國家處方登記中心的數據了解這些女性服用賀爾蒙避孕藥物的時間;包含所有組合型避孕藥(最常使用)的處方箋,以及其他如節育植入和黃體激素等所有透過激素避孕的方式。為了使研究更完善,受訪者必須在使用激素處方後的六個月內持續使用。歷經平均為期6.4年的追蹤,最終獲得了超過100萬個女性的數據可供分析;而不管在任何時期,都有55%的女性持續使用此避孕方式。
接著,依據這些女性被開抗憂鬱症處方或是任何與憂鬱症相關的醫療措施紀錄判斷她們患有憂鬱症的時間。在研究期間,共有23,000個被診斷為憂鬱症的病例,以及133,178個抗憂鬱症的處方(許多憂鬱症病患被開超過一個處方)。
透過分析比較避孕藥的使用與憂鬱症確診的時間差,研究者可以得知這些女性被診斷出憂鬱症時是否仍在使用賀爾蒙避孕。結果顯示,女性在使用賀爾蒙避孕期間,確實更常被診斷出憂鬱症。整體而言,女性在使用賀爾蒙避孕的同時增加20%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其中,15~19歲青少女的患病風險甚至激升至80%,且在各種激素避孕藥的使用研究中都顯現出此風險驟升。
但這並不表示避孕必然造成憂鬱症,觀察性的世代研究方法只顯示出潛在的關聯性。在避孕期間仍有許多非藥物性的其他因素可能造成女性憂鬱症,比如使他們陷入其中的情感關係。避孕藥品的使用也不一定與避孕相關,有可能是用來改善月經的相關症狀或經痛,抗憂鬱症處方也不完全被使用在憂鬱症治療上,比如焦慮症候群或部分慢性疼痛綜合症。
然而,超過100萬女性及其所影響人數(尤其是青少年女性)仍無法忽視,這份研究結果並不表示女性不該使用避孕用品,但希望能藉此提醒處方箋的開立者及病人都應該把憂鬱症當作其中一種可能的副作用,且罹患憂鬱症風險較高的女性也應該選擇其他非激素型的避孕用品。
資料來源:JAMA Psychiatry
+ read more
2016.11.03
為什麼女性會有性高潮?
女性性高潮:性活動時經歷到的強烈快感。不同於男性性高潮伴隨著射精這樣實質的行為與其背後所代表的繁殖意義,女性的性高潮似乎只是一種感覺⋯⋯是否真是如此?為什麼女人會有高潮?這是一個讓科學家困惑已久的問題。但據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女性高潮曾有起到促進排卵的作用。
來自New
Haven耶魯大學的生態學和演化生物學教授Gunter
Wagner(本篇研究的共同作者)指出,過去試圖揭示女性為什麼性高潮的研究都將焦點集中在“人類生物學和特質,而非其進化起源。”
為了填補這塊空白,研究團隊進行了高潮在各物種間如何演化的分析。更精確的說,他們觀察與人女性性高潮相關聯的特定生理特徵-釋放催乳素和催產素-是否也會在其他有胎盤類哺乳動物中出現,若是,它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研究人員指出,人類女性的卵巢週期並不依賴於性活動的活躍程度,然而其他哺乳動物的排卵卻是透過雄性誘導。
從他們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由於男性誘導排卵的狀況先發生改變,自發排卵源應運而生,後來不斷發展。
同時,研究團隊也在這次研究中比較了有胎盤類哺乳動物的生殖器。結果發現,隨著演化,陰蒂-當街收到足夠刺激時,可以誘發性高潮的女性性器官-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
它曾經位於陰道內或與陰道接近。Wagner及其同事表示,這樣的改變減少了陰蒂在性交過程中獲得足夠刺激的可能性,也因此,透過性交時的性高潮誘導催乳素和催產素的可能性較小。
依此,研究人員推測,女性性高潮可能曾經在繁衍過程扮演起直接作用的角色-換句話說,一個能夠觸發排卵的反射。他們認為,這種反射在歷經演變後成為多餘;
它現在僅是一個性活動過程中愉悅的感覺。
資料來源:耶魯大學
+ read more
2016.11.02
乳房攝影篩檢讓女性被過度診斷?
乳癌位居台灣女性癌症死因統計的第四名,為了預防,多建議女性接受乳房攝影檢查,以利在發生變異的乳房細胞惡化為乳癌前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是乳房攝影檢查一直以來存有一些爭議,近來,更有研究指出女性可能因此被過度診斷。
美國達特茅斯大學的Welch博士及其同事檢視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計劃的統計資料,分析1975年至2012年間的資料,根據腫瘤的大小估計兩個時期的死亡率,分別是在乳房攝影篩檢普遍使用前的1975年到1979年,以及普遍使用後的2000年至2002年。
研究指出,因為乳房攝影篩檢的普及,發現了大量尺寸較小的腫瘤(浸潤性腫瘤測量)
作者們指出,這項發現代表雖然乳房攝影篩檢對臨床上威脅性高的大腫瘤的檢測和治療有「適度」的益處,但它同時也導致尺寸上較小並且最終無害的腫瘤的檢測和治療「大量地增加」。
研究資料亦顯示,每10萬名女性中有162例被檢測出,其中只有30多例大腫瘤。假設人群中癌症的真實數量是穩定的,這意味著每10萬名女性中有132例被過度診斷。
Welch博士及其同事表示:「這大量的不平衡顯示出,女性發現的腫瘤很可能是被過度診斷,而不是早期發現了將會長大的腫瘤。」
他們還發現,雖然在這段期間乳癌死亡率有改善,但篩檢似乎不是主要原因。作者們推估,治療方式的改進至少讓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並且認為隨著治療的改善,早期腫瘤檢測的益處減少。
身為本研究的主要作者,Welch博士認為這個研究結果應該迫使臨床醫師思考如何積極地治療癌症、在什麼年紀開使用乳房攝影篩檢檢視潛在的病人、以及該如何尋找異常。
「在傳統的想法上,總是認為臨床醫師需要做得更多--更努力診斷、更早開始、更頻繁地檢測--但這都是過度診斷的現象。這是溫和檢測的基本理由之一,也是我們反主流想法的理由之一,例如是否考慮不要立即做切片檢查,而是等到他們長大。」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杜克大學Blackwell博士針對此研究結果指出:「這突顯了乳癌的改善是因為更好的術後全身治療(包含化療和內分泌治療),而不是因為早期診斷出。臨床醫生應該更加意識到,早期診斷與結果的改善有關,但對生存的更大影響來自輔助治療的改善。」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Elmore博士在雜誌評論中寫到,乳房攝影篩檢的使用可能受到醫療保健制度與回饋系統的驅使,是該更加關注過度診斷的損害。但是她質疑Welch博士的研究結果是建立在『不精確』的估計、以及潛在發病率保持不變的假設上,這是無法驗證的。
對此,Welch博士與他的同事們表示,癌症的發病率是不可觀測的,但乳癌最積極的形式—轉移性乳癌,在過去的35年一直保持不變。
費城癌症中心影像診斷科主任Evers主任、美國癌症協會篩選主任Smith博士、以及來自美國放射學會與乳房成像學會的聲明都表示,能早點發現腫瘤,就能有更好的後續處理。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這份研究僅適用於乳房攝影篩檢,而不是用以診斷有疑慮的患者,而且只適用於平均風險的女性,因為基因更易罹患癌症的女性並不適用。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關於「乳房攝影檢查」你或許還會想看
別再受媒體捉弄!破除乳房攝影篩檢迷思
乳房攝影檢查,好?不好?
乳房攝影檢查新指引 50歲以下女性篩檢具爭議
偽陽性乳篩結果及乳癌誤診的金錢代價
乳房攝影無助於降低整體乳癌死亡率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