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貧血不輕忽!婦團醫界齊護女人心
2023.03.05
貧血不輕忽!婦團醫界齊護女人心
在台灣,女性多擔心死於乳癌、子宮頸癌等婦癌,卻不知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的健康殺手。每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是婦癌的3至4倍。近幾十年越來越多研究、指引指出,由於男女生理結構、生命經驗及特殊疾病的差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症狀、診斷及治療也有不同,若忽略這些差異可能導致女性被誤診、延遲就醫及存活率低等。 為提高社會對於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關注,台灣女人連線自2016年響應國際社會GO RED FOR WOMEN行動,訂定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每年會就不同主題促進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認識;同時,邀請民眾於當天穿著紅色衣飾響應「為女著紅」,提升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 2023年第八屆「為女著紅」主題為「貧血-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及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將透過各項活動來宣導女性貧血與心血管健康的重要。   貧血是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出席記者會表示,2017年至2020年國內育齡婦女(15-49歲)貧血盛行率為19.08%,平均每5名育齡婦女就有1人貧血。然女性卻容易因症狀(頭暈、疲累、臉色蒼白、心悸等)短暫且恢復快,便認為不嚴重,且習以為常。吳署長呼籲婦女,應把小事當大事,留意自身健康狀況。 然而,貧血反映的可能是生理現象,也可能是營養不良或是體內有潰瘍、腫瘤等重大疾病。再者,貧血的結果更可能對於女性健康有重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孕產婦。因此,這個被忽略為小事的貧血其實是事關緊要的心血管現象!   貧血是女性健康的重要警訊 貧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鐵流失過多或吸收不足,也可能是營養不良或身體有重大疾病造成血液流失或製造不足。若長期處於貧血狀態,對於心臟是一種負擔,可能引起心臟衰竭,亦會影響免疫系統導致更容易感染。此外,腦受損或失智症的風險都將提高,最嚴重的情況,也有可能造成死亡。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詹德富理事長表示,部分女性因為月經量多或營養不足的狀況下容易出現貧血的問題。如果發生在孕產婦身上,會導致胎兒體重不足,生長遲緩以及早產等風險增加。更重要的是,貧血是引發嚴重產後大出血重要危險因子。傷口癒合不良或感染也與貧血有關係。   有貧血現象建議儘速就醫對症治療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表示,婦女比較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主要是和月經懷孕和哺乳有關。其它如婦科疾病、甚至婦科癌症等都是比較容易發生貧血的可能原因。婦女常常因為工作繁忙或不敢面對醫生,延誤了診斷和治療。貧血的檢查很容易,也沒有侵入性,不必害怕,提早治療,能得到很好的結果。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周文堅理事長指出,孕齡與接近停經的婦女,有至少10%的機會發生缺鐵性貧血,這種貧血最常見也最容易治療。缺鐵就要補鐵,對症下藥。但是,並非所有貧血都需要補充鐵劑,大部分非缺鐵性貧血患者體內鐵質是過多的,如果再補充鐵劑,恐造成更多問題。因此,若有貧血的問題,務必諮詢專業醫師,才能得到適切的治療。   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TAIWAN為女著紅 為提高女性對自身心血管健康意識及對貧血的警覺,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邀請大家3/10(五)為女著紅日當天,全民Dress code穿戴紅色衣飾,拍照上傳臉書或IG平台打卡標註「#TAIWAN為女著紅」響應活動,一起關心女性貧血及心血管健康!      
+ read more
視網膜預測中風風險
2023.02.13
視網膜預測中風風險
一個簡單的眼睛測試可以在中風發生的幾年前預測患者中風的風險。測試包括檢視視網膜中組織的微細變化。   視網膜血管和組織的狀況反映著大腦血管的老化情況,即是中風的風險。   根據《BMC 醫學》期刊報導,患者實際年齡和其視網膜年紀有一個差距,稱為「視網膜年齡差距」。視網膜年紀視其血管和組織的健康視而定。網膜的年紀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的人,接下來6年內中風可能多達2.3倍。   如果醫師能在早期指認最有風險的人,他們可以針對生活型態改變,或藥物來對付風險因素。   結合AI非侵入性的檢測   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收集了46,969人的生活型態資料,如抽煙和飲酒,以及他們視網膜精細影像的掃描。   他們使用人工智能 (電腦設定學習檢視大數據) 分析結果。接下來6年,約300位男女中風。研究人員發現和患者實際年齡相比,視網膜生物年齡增加一年,中風的風險增加5%。而最大的年齡差距則有2.3倍得中風的可能性。   做為中風風險的篩檢,研究人員說視網膜掃描有很大潛能。快速 (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便宜且非侵入性,甚至可能結合技術進入智慧手機,使病人可在家使用。   中風在台灣   台灣每年新增3至5萬名腦中風患者,且根據統計,過往每6人有1人可能中風,現在則是每4人當中即有1名終生會發生中風危機,發生率逐年增加。其中64% 的中風是缺血性的 ─即血栓阻塞了供給大腦的血液;其他為出血性中風,一個變弱的血管破裂,血流入大腦,造成傷害。中風是台灣人第四大死因。   醫生表示,現代人長期久坐少運動、工時長,又偏好高油、高鹽、高糖食物,也讓近年中風有年輕化趨勢。   若與其它國家研究相比較,台灣的年齡別發生率高於美國和英國,但是日本相差不多。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23.02.07)      
+ read more
十分之一的女性可能在生產後首次患上高血壓
2022.12.05
十分之一的女性可能在生產後首次患上高血壓
我們都知道沒有高血壓病史的人會在產後數周和數月內首次出現高血壓,但對於其風險的瞭解非常少。   現在,由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團隊主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懷孕前或懷孕期間沒有高血壓的女性中,有十分之一可能會在分娩後一年內患上高血壓。儘管大多數患者在分娩後、出院前被診斷出患有產後新發高血壓,有43%的病患是在後出院才診斷出來,其中有一半 (22%) 發生在產後六週以上,顯示整個產後期間都需要監測血壓的重要。   產後新發高血壓的高風險因子為:母親年齡超過35歲,目前或曾經吸煙或以剖腹產分娩。   產後高血壓會導致生命後期出現中風、心血管疾病和腎衰竭等併發症。但直到現在,大多數研究都低估了產後新發高血壓的負擔。以前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娩或再度住院期間進行的血壓測量。例行的產後護理僅包括在分娩後四到六週內進行一次臨床就診 —因此產後晚期 (分娩後六周到一年) 的新高血壓的病例可能無法診斷出來。   研究結果對產後護理有影響,特別是對沒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   研究的主要作者流行病學助理教授 Samantha Parker說:「我們對分娩後超過六週發現的病例數感到驚訝。這段時間遠遠超出常規產後訪視的範圍,在此期間進行監測可以減輕嚴重的產後和長期心血管併發症。」   未來的研究應該探索降低產後高血壓風險的機會,並調查產後高血壓對未來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種族差異 這項以不同種族和族裔參與者為特色的新研究顯示,具有上述所有三種風險因素的產婦患上產後新發高血壓的風險為 29%,而在非西班牙裔黑人產婦中,這一風險增加到 36%。   她補充說,其他研究顯示,與白人女性相比,非西班牙裔黑人女性分娩後新發高血壓的發生率可能高出2.5 倍。了解懷孕與高血壓之間的這種關係對於解決有色人種在孕產婦心血管疾病和死亡方面的不平等現象尤為重要。   研究如何進行? 在這項研究中,Parker 及其極其合作團隊檢查了 2016 年至 2018 年間在波士頓醫療中心分娩的 3,925 名孕婦的產前、分娩、產後和種族數據。研究人員分析了患者從產前到分娩後 12 個月的血壓測量值,這些測量值是在醫院就診、緊急和緊急護理以及再入院期間採集的。   該團隊將新發產後高血壓定義為至少兩次獨立的血壓讀數,從分娩後 48 小時開始,其中收縮壓至少為 140 毫米汞柱,舒張壓至少為 90 毫米汞柱。嚴重的血壓包括至少 160 mmHg 的收縮壓讀數和至少 110 mmHg 的舒張壓讀數。   此研究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高血壓》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12.01)      
+ read more
喝咖啡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
2022.10.05
喝咖啡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
咖啡與身體健康的關聯一直有許多研究。其中有正面影響的結論多為:有咖啡因的咖啡、研磨的、一天3─4杯最佳。   但根據日前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所有類型的咖啡都與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有關。所有類型咖啡是指含或不含咖啡因、研磨和速溶。   研究人員觀察到,與不喝者相比,每天飲用 2 至 3 杯各種類型咖啡都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或全因性死亡率降低相關。   其中全因性死亡的風險降低分別為:無咖啡因咖啡0.86、研磨咖啡0.73 和速溶咖啡 0.89。   而每天喝 1 到 5 杯研磨咖啡和速溶咖啡與心律失常顯著減少有關;喝無咖啡因咖啡並沒有這樣的效益。每天 4 到 5 杯研磨咖啡和每天 2 到 3 杯速溶咖啡的風險最低 (風險比分別為 0.83 和 0.88)。   與先前研究之異同   此研究結果與今年2月發表的研究結果略微不同。在那項追蹤11年.近50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喝0.5到3杯咖啡的人,死亡率及心血管風險都降低。但研究特別指出,只有研磨咖啡有益。而此研究則指所有類型的咖啡都有好處,但從數據看來,研磨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澳大利Baker心臟和糖尿病研究所的 David Chieng 及其同事研究了各種類型咖啡與心血管健康之間的關聯。他們追蹤 449,563 名參與者超過 12.5 ± 0.7 年。   此研究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線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10.03) 延伸閱讀:咖啡不會損害心血管健康,可能有益!      
+ read more
誰的心房顫動風險較高,男性還是女性?
2022.09.07
誰的心房顫動風險較高,男性還是女性?
心房顫動 (a-fib) 是心律不整最常見的一種,會導致血栓、中風、心力衰竭和其他與心臟相關的併發症。   長期以來,醫生一直認為男性患心房顫動的風險高於女性,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當考慮到男女之間的身高差異時,女性患心房顫動的可能性比男性高 50%。   一個人越高,他們的心房顫動風險就越大。女性往往比男性矮,因此過去的研究結果都指向她們的風險較低。   資深作者 ─Cedars-Sinai 醫療中心心臟病學負責人─ Christine Albert 博士說:「這是第一項翻轉心房顫動 (性別差異) 實際風險的研究」。   「在這 25,000 名沒有心臟病史的人中,在調整了身高差異後,女性患 [a-fib] 的風險高於男性 —高達 50%」Albert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此研究令人訝異地指出,如果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身高相同,那麼這個女人就更有可能患上心房顫動。所以,現在我們必須要了解的是,為什麼女性面臨更高的風險,而不是為什麼女性是被保護的。」   研究結果顯示,醫療保健提供者需要促進兩性心房顫動的預防和早期介入。   專家估計,隨著一般人群身高和體重的增加,心臟專家預計將有更多人被診斷出患有心房顫動。   有效的預防策略包括保持健康體重、控制血壓、限制飲酒和適度運動。   未參與該研究的女性心臟病先驅 Bairey Merz 表示,這些數據強調了預防對女性的重要性。   該研究結果於 8 月 31 日發表在_JAMA Cardiology_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09.01)      
+ read more
牙周病和心臟病之間的關連
2022.08.15
牙周病和心臟病之間的關連
你可能認為嘴和心沒有太多交集。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它們可能密切關連。   許多研究已經報導了牙周的情況和冠狀動脈疾病、中風或糖尿病有相關。目前,因果關係的確切性質尚不清楚。   牙周病起源於牙齦下面細菌所引發的發炎反應。研究人員懷疑牙周病中存在的細菌可以傳播到全身,引發心臟血管發炎和心臟瓣膜感染。   日前發表的「社區動脈粥樣硬化風險」(ARIC) 世代研究揭露,牙周病相關的心血管疾病中,又多加了心臟衰竭。   研究參與者在1996-1998年間做了全口的牙周檢查。在約13年的追蹤,其中有牙周病的人更有發生心臟衰竭的明顯傾向。   傳染病專家Ryan Demmer的團隊指出,「雖然已有許多研究報導了牙周的情況和冠狀動脈疾病、中風或糖尿病有相關,但研究心衰竭的很少。」   預防和治療牙周病   好消息是,預防和治療牙周病很簡單。   無論你是否患有心臟病,定期進行牙齒清潔作為您長期預防性護理的一部分非常重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包括每天至少刷牙和使用牙線兩次,以及至少每六個月看一次牙醫進行評估和清潔。   每個人都應該接受牙醫的檢查。就像高血壓一樣,你常常不知道有問題,直到為時已晚。即使您按照應有的方式刷牙和使用牙線,讓牙醫評估您的口腔健康仍然很重要,因為您可能需要額外的治療。   根據美國牙周病學會的說法,雖然許多牙周病症狀直到晚期才普遍存在,但有幾個明顯的警告信號:牙齦發紅、腫脹或變軟;刷牙、使用牙線或吃硬食物時出血;牙齦萎縮;牙齒鬆動或分離;持續的口臭。   任何上述的這些症狀都需要去看牙醫。一旦牙周病得到妥善管理,對您心臟的較高風險應該會降低,甚至可以恢復正常。       編譯來源: MEDPAGE Today (2022.07.06) 、Penn Medicine(2022.05.2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