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動
2020-12-22
新冠疫苗與傳統疫苗有什麼不同?
新冠病毒疫苗因為是全新的疫苗,又是緊急授權使用,令有些人見而生畏,很自然對其有效性:功效(efficacy)及效能(effectiveness)會有各種質疑。
功效和效能的區別
功效(efficacy)指在理想的實驗室狀態中顯示疫苗的功效,如臨床試驗中90%的功效表示,接受疫苗的群組,和安慰劑的群組比較,患病的案例少了90%。然而被選擇加入臨床試驗的人比較健康且年輕,比較沒有潛在的身體狀況。而且研究專家通常不會將某些群組包括在研究中,如小孩或孕婦。
相對的,效能(effectiveness)指在真實世界中的表現。在實驗中能夠預防疾病的疫苗,在較廣大的群眾裡其效能就可能降低。
輝瑞/BioNTech推出其新冠病毒的疫苗至英美兩國,全世界都想知道其有效性。
輝瑞/BioNTech宣稱有95%的功效,牛津/AstraZeneca疫苗平均有70%的功効,莫德納的疫苗據報導有94.1%的功效。
然而其效能又是如何呢?和抵抗流感、小兒麻痺和麻疹的疫苗比較起來呢?
流感疫苗的效能
疫苗不需要有很高的效能來拯救幾千個性命和預防幾百萬的疾病案例。
例如普通流感疫苗,根據疾病防預防中心,其效能為40-60%。然而在2018-2019之間,預防了約440萬流感疾病、230萬流感相關的就醫次數、58,000流感相關的住院和3,500流感相關的死亡。
值得注意,隨著每年循環的流感病毒本質,流感疫苗的效能也有不同。準確決定效能的比例有其挑戰性。
值得一提的是,劑量的數目可以增加某些疫苗的效能。兩個劑量的流感疫苗,比起一個可以提供更強的保護,但只限於特定的幾個群組,如小孩或器官移植接受者。加強的劑量對65歲以上或免疫系統失調的人,則似乎沒有幫助。
相反地,抵抗小兒麻痺和麻疹的疫苗,必須有高數目的劑量才能達到最高峰效能。
小兒麻痺疫苗的效能
抵抗小兒麻痺的疫苗可達到100%的效果。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兩個劑量的非活性小兒麻痺疫苗(IPV)扺抗小兒麻痺的效果達90%以上,三個劑量,效果在99-100%。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專家建議小兒麻痺疫苗分成四個劑量,在小孩2個月、4個月、6-18個月和4-6歲時接種,則效能有99-100%。
小兒麻痺疫苗用來抵抗小兒麻痺病毒,因其會引起大腦和脊髓的感染,造成身體癱瘓。
麻疹疫苗的效能
抵抗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的混合疫苗(MMR),兩個劑量有97%效能,一個劑量大約有93%的效能。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建議第一劑在12-15個月大,第二劑在4-6歲之間。
副作用比較
新疫苗的安全性是每個人都會關心的。「疫苗有多安全」也就是說「什麼是疫苗副作用的風險」。我們必須明白,沒有藥物可以完全沒有副作用,即使是最普遍的止痛藥。
科學家已經把BioNTech疫苗的副作用分成「很普遍」、「普遍」和「不普遍」。
*
「很普遍」可能1/10以上的人會有:注射處疼痛、疲勞、頭痛、肌肉痛、發冷、關節痛、發燒。
*
「普遍」可能最多影響到1/10的人:注射處紅腫、作嘔。
*
「不普遍」最多影響到1/100的人:淋巴結腫大或感覺不舒服。
流感疫苗的「普遍」副作用:注射處紅腫疼痛、頭痛、發燒、作嘔、肌肉痛。有時候因注射就暈倒。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建議,除了6個月以下的兒童或對疫苗嚴重過敏以外,所有人需接種疫苗。
有的研究發現流感疫苗注射之後,有些微得到格林-巴利症候群的風險,100萬人之中有1-2個人。有些研究則發現沒有關連。
MMR疫苗的「普遍」副作用:注射處疼痛、發燒、輕微疹子、關節暫時疼痛和僵硬。極少數人可能引發熱痙攣、臉頰或頸部腫大,或暫時血小板減少,然而沒有性命危險或有長期影響。
小兒麻痺疫苗注射處紅腫或疼痛可能會發生,然而任何藥物都會有非常極小機會導致嚴重過敏反應,其他嚴重傷害或死亡。
新冠病毒疫苗和過敏反應
BioNTech疫苗在英國推出之後,過去有嚴重過敏的兩個接種者,產生過敏反應。使得監督機構建議有明顯過敏反應歷史的人,不要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疫苗剛開始的階段應該謹慎,然而值得注意所有的疫苗,包括小兒麻痺、流感和麻疹疫苗,皆有引發嚴重過敏反應的風險。這樣的風險大約九十萬人中有一個。
輝瑞/BioNTech,
莫德納和牛津/AstraZeneca的新冠病毒疫苗實驗,經過上萬人接種後所得到的安全資料,足夠通過審核發行的緊急授權執照。然而不足以偵查出可能影響十萬人之中一個人的稀有案例。
專家以為需要有更多的資料,來決定疫苗和這些過敏反應是否有任何關係,將來對可能有風險的人提供指南。疫苗剛開始,也需要繼續監督其安全性和收集其功效的資料,才能指認出不良反應是否有連貫性的型態。
對一般大眾,這並不表示他們對接種疫苗需要覺得焦慮。
編譯來源: Medical News Today (2020.12.1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2-22
所有關於防曬乳你要知道的事
最近一組加拿大皮膚科醫師檢視了防曬乳最新指引與實證,整理了關於防曬乳安全性、有效性、誰應該使用以及如何使用的資訊。
他們建議,任何超過6個月大的人都應使用防曬乳,以預防皮膚癌。
大多數皮膚癌是由長期暴露在陽光下引起的。防曬乳之所以能降低皮膚癌風險,是因為此類產品以化學或物理的方式阻擋紫外線,例如透過二氧化鈦或氧化鋅。
皮膚科醫師Megan
Sander指出:「紫外線輻射會直接傷害皮膚,並且與皮膚癌有關。高品質的證據顯示,防曬乳可降低罹患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風險。」。
以下為防曬乳的幾個重點資訊:
*
預防—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顯示,防曬乳可有效預防皮膚癌以及皮膚老化。
*
非白人種族—目前缺乏深色皮膚的人使用防曬乳的效果的研究。當前的證據主要限於皮膚癌發病率較高的白人。
*
嬰兒—對於嬰兒,建議以遮蔽物或防曬衣物阻擋陽光來防曬。小於6個月的嬰兒不建議使用防曬乳,因為它的影響可能不止於塗抹處而是會造成全身性吸收。
*
防曬係數(SPF)—防曬係數為30以上的防曬產品,建議使用乳霜或乳液產品。不建議使用防曬噴霧,因為它們可以分散、易燃且吸入後的影響未知。
*
危害-有些人的皮膚可能會對防曬乳產生反應,例如接觸性皮膚炎,尤其是化學性的防曬乳。並且有證據顯示化學性防曬乳可能被全身性吸收,儘管其在臨床上的重要性尚不清楚。
*
對環境的影響—最新證據顯示,在水和魚體中檢出有化學性防曬乳,並且可能導致珊瑚白化。
防曬乳、霜或噴霧只是完整防曬策略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患者應使用寬邊帽、傘、護目鏡等以避免紫外線的傷害。當紫外線指數高於3時則要尋找陰影處避曬。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12.1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2-21
為什麼眼淚是鹹的?
當海龜媽媽在晚上偷偷溜到海灘上產卵時,如果你仔細看,可能會看到牠們流下幾滴眼淚。古代傳說認為海龜之所以哭是因為牠們永遠無法見到牠們的寶寶。
但是科學家發現海龜並不是真的在哭。相反地,他們是透過流出一些非常鹹的眼淚來擺脫體內的鹽分。
由於海龜生活在鹹海水中,牠們最喜歡的食物是水母(水母主要是由海水組成的),因此牠們體內累積了太多的鹽,而這可能是有毒的。因此,牠們需要將這種鹽「哭」出來才能存活。
如果我們吃了太多的鹽或鹽在體內堆積,當我們上廁所時,腎臟就會幫忙將其排除。但是海龜的腎臟並不像人類的腎臟那麼機靈,牠們不能靠小便排除足夠的鹽分。
因此,海龜的每隻眼睛都有一個特殊的鹽腺,會將多餘的鹽送至眼淚中排除。
那我們人類呢?
如果你曾經舔過從臉頰上流下來的眼淚,它可能嘗起來有點鹹。但是,如果我們的腎臟運作得比烏龜的更好,而且我們不吃水母當早餐,那為什麼眼淚仍然是鹹的呢?
是這樣的,我們體內的所有液體中都含有少許鹽分。這個鹽會被轉換成能量,幫助我們的肌肉收縮和大腦思考。我們的體液(例如眼淚、汗水和唾液)中的鹽含量與我們血液中的鹽含量大致相同—不到1%,或每升約含兩茶匙鹽。
因此我們的眼淚比海龜的眼淚鹹度還要少很多,雖然還是有一點鹹。
3種類型的眼淚
其實,你的眼淚的鹹度會依據不同種的淚而有差異。
沒錯,你的眼睛—或準確來說是淚腺—會生成三種不同類型的眼淚。這三種眼淚又稱為基礎性眼淚(Basal
tears)、反射性眼淚(Reflex tears)和情感性眼淚(Emotional
tears)。
*
基礎性眼淚使你的眼睛保持濕潤,並阻止討厭的細菌感染你的眼睛
*
反射性眼淚會在你的眼睛需要沖洗掉有害物質(例如煙或沙粒)時生成
* 情感性眼淚則是你在開心或難過時會流的眼淚
基礎性眼淚和反射性眼淚的含鹽量比情感性眼淚還要多,這對於保護眼睛健康來說很重要。情感性眼淚含有更多其他物質,包括作用像天然止痛藥一樣的激素。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我們有時候哭完後會感覺好些。
下次你流下鹹鹹的眼淚時,花一分鐘想想你能擁有能夠控制體內鹽份的腎臟是多麼幸運的事,這樣你就不用像那些海龜媽媽一樣,要靠哭泣才能夠存活!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0.12.1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2-19
總統夫人應該以第一夫人為頭銜,捨棄博...
《華爾街日報》的觀點作家Joseph
Epstein最近引起了憤怒,因為他建議未來的第一夫人吉爾·拜登不應該使用她「博士」的頭銜,因為她不是一位醫生。
吉爾·拜登擁有德拉瓦大學的教育博士學位,但Epstein說,「教育博士第一夫人」應該考慮「至少在公開場合」隱藏博士的頭銜,至少現在應該這樣。
他還寫道:「忘掉當吉爾博士的那種小快感,而接受作為第一夫人吉爾·拜登,在未來四年裡,住在世界上最好的公有住宅中享有更大的快感。」
Epstein的評論在網路上引起了憤怒。拜登的發言人Michael
LaRosa也對這個胡扯的言論作出了回應。他寫道:「Joseph
Epstein你和《華爾街日報》應該為發表這種攻擊吉爾·拜登噁心又性別歧視的言論感到難堪。如果你對女性有任何一絲的尊重,你就會移除你文章中這個令人厭惡的沙文主義,並向她道歉。」
儘管我們很喜歡LaRosa的回覆,但另一個完美的回覆是來自韋氏字典(Merriam-Webster)的Twitter帳戶。以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字典對這種情況所作的推文回應:「"doctor"這個字是來自拉丁文的"teacher"。」
Doctor的歷史始於14世紀初,當時該詞首次被用於少數經羅馬天主教會特別認可的神學家,他們可以談論和解釋教會教義,有點像是老師。這個詞的起源就建立了這樣的關聯。
因此,結論就是,「醫生」一詞源自拉丁文中的「老師」,不是「醫師」。
人們都好喜歡韋氏字典的這番吐槽。多年來它都一直在網路上修理一些錯誤的言論!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女性的主體性在社會結構中常常被忽視,而僅僅被賦予附屬於男性的地位,因此女性個人的身分、認同或專業也不被重視。
吉爾·拜登是一位博士,有獨立的人格,不應該因為丈夫是總統,因此她個人博士的身分就被「第一夫人」的頭銜掩蓋或取代!
編譯來源:FEM Positive (2020.12.1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2-18
阿根廷通過關鍵投票 人工流產可望合法
南美洲天主教大國阿根廷人工流產即將合法!
阿根廷國會眾議院經過超過20小時的馬拉松辯論,通過人工流產合法法案,不過該案仍有待參議院表決。這是阿根廷第九度表決類似法案,2018年的提案便在參議院遭到否決。
如果今年的立法順利過關,未來阿根廷女性懷孕14周內都可以合法進人工流產,可望成為繼古巴、烏拉圭和蓋亞那之後,拉丁美洲第四個人工流產合法的國家。
現行法規嚴苛
阿根廷現行人工流產規定非常嚴苛,除非女性遭受性侵而懷孕,或醫生證明繼續懷孕會對孕婦造成生命危險,才可以向法官申請人工流產許可,除此之外一律視為非法行為。
阿根廷政府表示,每年約有3萬8千名婦女因為秘密進行的人工流產而住院治療。自1983年以來,估計有數千人死於不安全的流產。
2019年2月,一名11歲阿根廷女孩被強暴後懷孕,雖然女孩曾要求進行人工流產,但在主管機關無法確定女孩監護人是誰的情況下,手術一再延遲,最後透過剖腹產分娩。這則令人震驚的新聞使得反對與贊成人工流產的辯論變得更加激烈,成為年輕選民關注的主要議題。
阿根廷總統Alberto
Fernández日前表示:「我是一名天主教徒,但我必須為所有人立法。」「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人工流產合法是Fernández總統三月就職演說的關鍵部分,當時他承諾幾天之內就會將法案送交國會,但是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了這項規劃。
修法引發藍綠對立
這項法案在阿根廷境內引發激烈對立,成千上萬的人們聚集在國會大樓外。爭取改變的抗議者穿著綠色,也就是這個運動的代表顏色,反對的團體則以淡藍色為主要顏色,形成「藍綠對決」。
編譯來源:BBC NEWS(2020.12.12)、Foreign Policy(2020.12.20)、The
Guardian(2020.12.11)、 BBC NEWS(2020.02.2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2-16
《時代》雜誌首位「年度風雲兒童」─15...
Gitanjali
Rao是被《時代》(TIME)雜誌評選為「年度風雲兒童」的15歲女童科學家和發明家,她利用創新技術解決了重大的社會問題。
她的創新技術是在2017年開發出一種行動裝置,使科學家可以檢測飲用水中的鉛。這被用來解決密西根州弗林特的水污染危機。而她的最新研發項目則是Kindly。這是一個應用程式,利用人工智慧讓線上網路騷擾在初期就能被檢測到。
在Roa與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的一次訪談中,她說道:_「我在電視上看到的所有科學家都是年齡較大,且通常是白人的男性。對我來說這很奇怪,好像人們已經針對他們的性別、年齡、膚色被分配了角色一樣。我的目標已經有所轉變,我不僅想創建自己的設備來解決世界上的問題,還想激勵其他人做同樣的事。」 _
她說,當你看不到身旁有像自己這樣的人時,真的很不容易,因此她想跟大家說:「如果我做得到,那麼你也做得到,任何人都做得到。」
當Rao在10歲發現奈米碳管感測器技術時,她就愛上了科學。這項技術使分子能夠檢測出水中的化學物質,而這就是她對科學的熱情的誕生。這位15歲的女孩在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年度風雲兒童之前,曾被《富比士》(Forbes)雜誌評為30位30歲以下傑出人士之一,因為她
評委們對於Roa設法利用技術來應對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社會問題感到驚訝,她也從5,000多名候選人中獲得年度風雲兒童獎。
_ _
Rao已經擔任過三次TEDx的講者,她還在2018年獲得了美國環境保護局(EPA)頒發的環境青年獎。她希望日後能在麻省理工學院(MIT)攻讀流行病學和遺傳學。
編譯來源:FEM POSITIVE (2020.12.0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2-15
破紀錄!27年冷凍胚胎誕生
一個冷凍了27年的胚胎,於日前成功活產,打破了最長冷凍胚胎的記錄。
連破世界紀錄
居住在美國田納西州的夫妻Ben和Tina因擔心疾病傳染給下一代,決定使用捐贈的胚胎。
2017年,Tina與Ben使用了冷凍24年的胚胎,順利產下大女兒Emma,首次打破冷凍胚胎時間最長且成功誕生的世界紀錄。
後來,Tina和Ben希望為Emma增添手足,到了國家胚胎捐贈中心(National
Embryo Donation
Center)尋找,選擇已冷凍27年的胚胎並於今年10月底成功迎接二女兒Molly的到來,再度打破世界紀錄。
Emma
和Molly的胚胎是來自1992年同一對夫妻的捐贈,有趣的是,現年29歲的Tina,在當年胚胎冷凍時只有一歲多。
創立17年的美國國家胚胎捐贈中心,為一基督教組織。目前每年約執行200起胚胎轉移,將近千名冷凍胚胎寶寶誕生。
選擇無限期保存胚胎的夫妻通常要支付保管費,每年平均約為2萬至3萬元。國家胚胎捐贈中心基於信仰因素,免費存儲捐贈的胚胎。
想選擇冷凍胚胎的夫妻會瀏覽200至300個捐贈胚胎資料,包含捐贈雙親的年齡、教育程度,甚至是他們的興趣等,與傳統領養小孩相似,夫妻可以選擇是否與捐贈家庭保持聯繫。但是,胚胎冰封多久並不會事先揭露。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0.12.04)、BBC
NEWS(2020.12.03)、FOX9(2020.12.0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2-14
男人不懂女人:一次月經需要100條棉條...
Christa B.
Allen最近因為唱了一首歌而在Instagram上一炮而紅。這首歌是在講,美國太空總署(NASA)曾讓一名只會去外太空7天的女太空人攜帶100條衛生棉條。沒錯,7天100條衛生棉條!
Allen的歌曲最初是由喜劇演員Marcia
Belsky所創作。這首歌的背景是個真實的故事。根據美國沃克斯傳媒(VOX)的報導,Sally
Ride是第一位NASA派至外太空的女性,當時NASA讓Ride為了僅7天的太空行動帶了100條衛生棉條。
報導指出,為了讓棉條不會因為失去重力而漂走,他們將所有棉條串在一起連到Ride身上。男工程師曾經問Ride,100條棉條夠不夠,她回答:「這個數量不會是正確的」。顯然,太空行動的負責人希望這次探險是「安全的」,
但NASA科學家缺乏基本生物學知識仍然很可笑。
不過由於Allen的詮釋有種種正確或錯誤原因而大受歡迎。欲看影片請見連結。
這個故事強調了理工領域性別比例失衡,缺乏女性的經驗,使得美國一些最聰明的男人卻不知道一個女人為期一周的旅行可能需要多少棉條,令人錯愕。
這裡在說的可是NASA。我們相信他們可以做得更好。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2-08
LGB族群罹患癡呆症的風險較高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LGB族群(同志、雙性戀)更容易罹患美國增長最快的健康問題之一:癡呆。該研究是首次採用國家樣本和篩檢工具來評估LGB族群與異性戀老年人之間認知健康差異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作者 Ning Hsieh
表示,此研究是為了探討LGB族群是否較易於年老時出現認知障礙等健康問題及其成因,她指出:「我們知道壓力和抑鬱是晚年生活中許多慢性健康問題(包括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而與異性戀者相比LGB族群所承受的壓力更大,抑鬱指數也更高。」。
Ning Hsieh 的團隊使用篩檢工具和問卷調查比較了3500
位LGB族群和異性戀成年人各面向的認知能力。這些領域包括時間導向、語言、視覺、執行力、短期記憶、注意集中力和工作記憶。
抑鬱是癡呆的因子
研究人員發現,平均而言,與異性戀老年人相比,LGB老年人更可能被判屬於輕度認知障礙或早期癡呆。團隊深入檢測了特定的健康和社會因素,例如身體狀況、心理健康狀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交關係等,發現唯一造成認知健康落差的因素即是抑鬱!令他們感到驚訝的是,其他檢測因素,例如:社交關係減少,飲酒或吸菸等,卻對其認知健康影響不大。
Ning Hsieh
的研究推測出抑鬱症可能是導致LGB族群認知障礙的重要潛在因素之一,他認為LGB族群所承受的各式壓力,比如:不被社會部分階層所接受、為自己的性向感到羞恥、必須隱瞞戀情或甚至在職場與學校遭受不公平的待遇。
雖然研究人員認為需要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了解性少數群體在生涯早期所經歷的壓力是如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導致認知障礙的發生,Ning
Hsieh
希望這項研究結果能為他們帶來更大的社會包容性,降低包括性少數群體在內的弱勢群體罹患「認知問題」的比例,以助於預防癡呆症並減輕社會照護的負擔。
該研究結果近期被發表於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資料來源:EurekAlert!(2020.11.1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2-07
運動後為什麼會覺得痠痛?
如同你們很多人所經歷的,在運動後,休息一下,會有肌肉酸痛的狀況。到底是什麼導致肌肉痠痛,以及最好的處理方法是什麼呢?
肌肉痠痛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
在運動後有些肌肉酸痛是正常的,但這可能會阻撓你做更多的運動。用於描述這些疼痛的科學術語是遲發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或DOMS),是由肌肉纖維的微創傷(通常稱為“microtears”)所引起的。
這種損害會引起肌肉纖維腫脹和發炎,並釋放出會使肌肉內的神經敏感的物質,使得當肌肉收縮或伸展時產生疼痛。
這種疼痛通常在運動後24至72小時內達到高峰。導致最多肌肉酸痛的運動類型是「離心運動」,如下坡行走,肌肉的伸長而產生的拉傷力。
關於這個疼痛有個好消息。當肌肉細胞從這種「微創傷」中復原時,它會變得更強壯,並且可以在不發生損傷的情況下,再次產生同樣的力道。因此,儘管最初的強化過程很痛苦,讓我們的身體適應新的訓練方式是很重要的事。
該過程的發炎環節對於肌肉組織的增強和適應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反覆使用抗發炎藥來處理相關的疼痛可能減少訓練的效果。
復原方法會讓我擺脫痛苦嗎?不見得!
在我們想到要從運動中恢復之前,你首先要記得的是—─運動要緩慢地開始並逐漸地進步。
即使你緩慢地開始,仍然可能會受肌肉痠痛折磨,而且你可能想知道如何減緩肌肉酸痛。現今已有大量新穎的復原工具和技術聲稱可以提供幫助,但是某些方法尚無定論。
一些較常見的復原方法,如:冰浴、按摩、按摩滾筒和壓縮衣等,被認為是有效的、短期的運動後復原策略。
至於其他復原策略的功效,仍然沒有很清楚。在復原領域,復原靴或袖子(recovery
boots or sleeves)、鹽水漂浮法(float tanks)和冷療(cryotherapy
chambers)等技術還是較新的。儘管已經有些有望的研究結果,但在做出準確的判斷之前,我們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但是,這些復原工具似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會讓你「感覺」較好。儘管研究並不總是顯示這些技術或小工具有實質的益處,但通常使用它們會導致肌肉痠痛、疼痛和疲勞感降低。
這只是安慰劑作用嗎?可能!因此,如果你認為某種產品可以讓你感覺更好,那麼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或許真的會有所改善。
復原的大基石
然而,上述的那些技術對於復原的效力是很有限的。要真正合適地復原,我們需要注重的是「大基石」,這包括充足的睡眠和最理想的營養攝取。
睡眠是我們擁有的最佳復原策略之一,因為這是大多數肌肉修復和復原發生的時間。確保你有規律的睡眠習慣,以及每晚試著睡大約八小時是一個好方法。
營養的確切的策略則因人而異。你也應該向專業人員尋求營養建議,但請記住這3R:
* Refuel (補給燃料):在運動後更替體內碳水化合物
* Re-build
(修復&重建):蛋白質的攝取可以幫助肌肉修復和重建
* Rehydrate
(補充水分):讓液體攝取量保持在高的水平,尤其是在夏季!
重返運動和訓練後,好好享受重新獲得的自由吧!但切記要慢慢的回歸運動習慣。在你將辛苦賺來的錢花在令人振奮的復原工具上面之前,也請確保你有獲得健康的飲食及睡眠。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0.12.0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