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台灣女人健康網】新版網站上線公告
2015.12.08
【台灣女人健康網】新版網站上線公告
大家好: 歷經一整年的評估、規劃到重新架設,新版的【台灣女人健康網】終於上線啦! 這次的改版在「版面」、「文章分類」與「搜尋功能」上都做了非常大的更新,為的是希望讓大家能夠更方便的閱讀到自己有興趣、喜愛的新聞,同時接觸到更多其他同樣重要、有趣的新知。 當然,新網站還有許多細節待改進。近日大家在使用網站時可能會發現有些過去未曾看到的分類、專區連結,點選之後卻未見資料,那可能是因為相關的文章或頁面還在舊的分類下,尚未被重新分類。諸如此類的問題,台灣女人健康網編輯部的工作人員們在持續更新新聞的同時,也會努力編輯、整理既有的資料。我們期望在今年結束之前能將所有的資料統整完畢。 這段期間,造成大家的不便,我們深感抱歉,也感謝大家的體諒。如果有任何問題,都歡迎使用留言板或私訊至台灣女人健康網FB粉絲專頁與我們聯繫。 希望大家能繼續給予我們支持、鼓勵,讓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在未來的每個日子常伴彼此。   台灣女人健康網編輯部   敬上
+ read more
美國柯羅拉多大學退還可口可樂公司百萬美元贊助
2015.11.25
美國柯羅拉多大學退還可口可樂公司百萬美元贊助
  柯羅拉多醫學院(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School of Medicine)被揭露接受可口可樂公司贊助100萬美金成立「全球能量平衡聯盟」(Global Energy Balance Network, G.E.B.N.)--由科學家所組成的非營利組織,這個團體的任務主要是降低汽水與肥胖的關聯性。   在「全球能量平衡聯盟」的宣傳影片中,批評媒體將美國高比例的肥胖歸責於速食、糖分飲料是沒有充分證據的說法。同時聯盟致力在臉書或是推特中推廣運動,認為運動是避免慢性疾病跟肥胖的不二法門,但卻避談食物的影響。   經由媒體披露後,柯羅拉多醫學院在11月初宣布將退還可口可樂公司100萬美金的贊助,而可口可樂公司執行長表示自2010年開始,他們公司已經花費了1億2千萬支持健康相關研究以遏止肥胖的盛行,包括美國小兒科學會、營養與飲食學會等;而在可口可樂公司被揭露後,這兩個學會也立即宣布將要終止與可口可樂的合作關係。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 read more
終將開花結果  「生育風險補償條例草案」初審通過
2015.11.20
終將開花結果 「生育風險補償條例草案」初審通過
  歷經10幾年的推動,立法院衛環委員會終於在本(11)月18日初審通過「生育風險補償條例草案」。本草案在過去曾因藍綠惡鬥而在程序委員會中遭到數次阻擋,而後雖在本屆順利進入委員會審查,卻又因與「醫療糾紛處理暨醫療事故補償條例」草案合併審查而擱置。直至近日才在幾位委員的努力下順利完成委員會審議。   期待立法院能儘速三讀通過「生育風險補償條例」,以保障婦女生產的風險;減少產/醫對立;建立產/醫的伙伴關係;提升生產醫療照護。   欲知草案相關資訊與詳情,請至台灣女人健康網「生育風險補償基金」專區。   以下為台灣女人連線聲明稿:   台灣女人連線   生育風險補償條例草案初審通過   聲明稿    今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初審通過「生育風險補償條例草案」,本會表示欣慰。本草案歷經10幾年的推動,在第7屆期間因藍綠惡鬥而在程序委員會被擋了數次,而後雖在本屆順利進入委員會審查,卻又因與「醫療糾紛處理暨醫療事故補償條例」草案合併審查而擱置,在幾位委員的努力下,包括召委楊玉欣委員、提案委員林淑芬委員、田秋堇委員、蘇清泉委員、黃昭順委員以及吳宜臻委員等,今日順利完成委員會審議,台灣女人連線對他們及衛環委員會委員之支持表示感謝之意。    女人生產不但是個人的事,更是社會、國家的事,它和國家的人力、國民的健康與國家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然而女性於生產過程中有一定的風險,當女人背負這樣的使命而冒風險及付出時,國家應該要承擔這個風險;此外,生產面臨的是兩個生命,因此比起其它科別,產科更容易發生醫療事故及糾紛。產科醫生因此不願意接生或採取防禦性醫療,造成生產時有過度醫療化及浪費健保資源的現象。因此,台灣女人連線自2001年起即開始推動生產風險補償機制,並於2003年婦女健康行動會議要求政府編列預算設置「生產事故補償基金」,且建立「要真相,不責難」之除錯機制,當發生生產事故時,無論發生在醫療院所內或外,即予婦女補償,以舒緩傷痛,並降低與醫師的對立,避免婦女及其家人承受糾紛或訴訟之二度傷害。   近幾年來,「少子女化」已成為國安問題,而產科醫師凋零、生產過度醫療化等問題亟待解決。「生育風險補償條例」保障婦女生產的風險,減少產/醫對立,建立產/醫的伙伴關係,提昇生產醫療照護,我們希望立法院能儘速三讀通過「生育風險補償條例」。        
+ read more
錯誤認知犧牲女性心臟健康
2015.11.05
錯誤認知犧牲女性心臟健康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數據指出心臟病不僅會危害男性,也是女性重大的死亡原因,但是心臟病被認為主要是男性疾病的現象依然存在。最近有數個研究指出這種錯誤認知對女性健康相當不利,其中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在心臟病發作前較少被醫事人員告知有心臟病風險;另一項研究發現女性患者較少被施以能救命的手術,導致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容易在醫院中去世。   第一項研究的資料來自美國與西班牙100家醫院2008-2012年間的患者,研究者從中找到了3,501名心臟病患者,他們的年齡在18-55歲之間,且有三分之二是女性。搭配訪談結果發現,絕大多數患者至少符合一項心臟病風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肥胖與吸菸等,但是患者在心臟病發作前被醫事人員告知有心臟病風險的經驗,女性比男性少了11%;並且曾經與醫師討論降低風險的方法的女性也比男性少了16%。研究的主要作者及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專家Erica Leifheit-Limson說明,他們不確定為何會有這些現象,可能是心臟病主要是男性疾病的認知導致了男性較容易獲得預防性的措施,或是向女性患者告知預防方法時並未將資訊有效傳遞。   另一項研究分析了630,000名屬ST波段上升的心肌梗塞的患者,年齡介於18-59歲且於2004-2011年患病。ST波段上升的心肌梗塞是心臟裡的血液輸送百分之百被阻斷所致,而最能恢復患者心臟健康的方法是在動脈裡置入小型的氣球使動脈擴張,並放入支架避免動脈再次窄化。研究發現,女性接受這種手術的比例較男性少,且女性也較不會表達症狀。研究認為,這可能導致了女性死於醫院的百分比(4.5%)比男性(3%)高,以及女性住院的天數(4.35天)比男性(4天)稍長。但是研究副編輯Deepak Bhatt說明,他們不確定男女在施作手術比例上的差異,是否與心臟病的性別差異、男女表達症狀的方式或醫事人員解讀訊息的方式有關。   過去由於缺乏健康具性別差異的認知,女性的健康幾乎是以男性為標準,並且常常被侷限在生育相關的議題上。然而,近來已發現女性心臟病的病徵、用藥、診斷與治療方法不同於男性,醫事人員及女性若能了解這些知識就能盡可能避免因延誤就醫或誤診而讓女性陷入健康風險當中。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裝神弄鬼?!小心賠上眼睛健康
2015.10.30
裝神弄鬼?!小心賠上眼睛健康
  每年的10月31日是歐美國家的傳統節日-萬聖節,人們會在這一天變裝、戴上面具,小朋友挨家挨戶蒐集糖果、大人開派對參加遊行。近年來,這個節慶活動在世界各地-包含台灣-越來越常見。而不論國內外,許多人在打造萬聖節裝扮時,都會選擇使用能將眼睛改變成特殊顏色的角膜變色片(彩色隱形眼鏡),但許多眼科醫師們擔心民眾很可能在大肆慶祝的當下危及了健康。近日,英國視光學總會(The General Optical Council)便趁著萬聖節前夕警告民眾角膜變色片所帶來的風險。 雖然法律聲明購買角膜變色片應該要持處方並且有配鏡師或醫師在場,但實際上,民眾要取得角膜變色片不是難事,網路、商場都有在販售。視光學總會的策略總監Alistair Bridge表示:角膜變色片不該由配鏡師或醫師以外的人提供;配鏡師能夠確保隱形眼鏡適當的貼合並且給予相關的專業資訊,以確保使用者的安全。 特許交易標準委員會執行長Leon Livermore說明,角膜變色片的製作通常是建立在「以單一種尺寸對應所有使用者」的基礎上,而非依配戴者的需求與個別狀況量身訂做,因而會增加傷害眼睛健康的風險。 另一方面,視光學總會也舉出了數個會傷害眼睛健康的常見錯誤佩戴方式,如戴著睡覺、與他人分享或交換配戴等,這些行為都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傷,像是角膜潰瘍與感染、眼部疾病的傳播等,甚至進而減損視力。 因此,提醒民眾在購買時先洽詢專業的醫事人員,配戴角膜變色片時確實遵守醫囑,才不會為了一時的美麗(或恐怖?)失掉了眼睛健康。   資料來源:The General Optical Council  
+ read more
別讓牙線「陷」你於不義
2015.10.23
別讓牙線「陷」你於不義
  曾經蛀牙過的人都知道,若傷及神經可能需要付出根管治療甚至裝假牙的代價,而通常這些手術所費不貲。因此為了避免再次蛀牙,患者可能會開始於飲食後用牙線清潔齒縫。然而,最近一位牙醫師提到,其實使用牙線需要靈巧的手指,若使用方式不對反而弊大於利。  在使用牙線時,多數人其實沒有把東西從牙縫中清除,只是把殘餘壓至牙齦並任細菌滋長。另一個經常犯的錯誤是,在牙縫中來回摩擦牙線,試圖將殘餘拉出牙縫,但這不僅無法把殘餘清除乾淨又傷害了牙齦。  英國紐卡索大學的牙醫科學教授Robin Seymour認為,最徹底的清潔其實是用牙刷耐心地刷牙,再用牙縫刷清潔齒間,最後用不含酒精的漱口水作結。漱口水含有殺菌功能,還因為含氟所以比用牙線更能避免蛀牙。  Seymour最後強調,漱口水應使用不含酒精的,因為酒精不僅對牙齒清潔沒有多大幫助,還會增加口腔癌的風險。在挑選漱口水時,尋找「西吡氯銨」(cetylpyridinium chloride)成分,它會跟口腔中的蛋白質結合並產生出能包覆牙齒的保護膜,保護作用可達12小時。  資料來源:India’s Largest Independent News Service, IAN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