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1.29
研究:動物與細胞培養研究也與藥廠有利益關係
一直以來陸續有研究指出醫師與藥廠之間的利益衝突關係未被完全揭露,而這些受贊助的醫師們也有部分被發現他們所做的臨床試驗結果都是有利於藥廠的藥品,因此備受質疑。多年來國際間不斷透過政策立法與對話希望將這樣的關係透明化,在今年美國也開始實施第一項要求資訊透明公開的全國法律《醫師酬勞陽光法案》,目前各藥廠與設備公司正積極採取多項步驟確保資訊正確性。
但除了人體臨床試驗之外,最近一項新研究更進一步發現連基礎科學中的動物與細胞培養研究也有接受藥廠贊助的現象,這將使這個領域的研究資料可能同樣遭到扭曲,出現偏頗問題。
在2007年已有調查指出每十個基礎科學家中有4位被發現與藥廠有關係,另一篇考科藍合作組織系統性回顧顯示,有接受藥廠贊助的研究者比未接受贊助者較可能發表有利於贊助藥廠藥物的研究結果,研究因而呼籲基礎科學家應開啟對話,以瞭解利益衝突如何影響基礎科學。
研究指出,一般以正面(positive)、對治療有利的研究結果比負面(negative)的比較可能會被投稿至同儕審查的期刊,而動物研究可能會決定藥物治療的潛在益處或風險,因此假若負面研究一直被隱沒未公開,這樣呈現出來的藥物效益將遠超過實際狀況,同時也使原來可能不應通過動物研究的藥物被用到人體身上。研究還提到,研究者可能因為怕自己研究的負面資料與現有其他研究相衝突,或認為不會被刊登,而選擇不發表他們的研究,但事實上具公信力的知名期刊都是以研究品質為主要考量,所以提醒這些研究者即便研究結果是負面的,只要研究品質佳也還是會被刊登。
最後研究表示,科學家應堅守研究倫理,無論是接受哪些單位的贊助支持,都應誠實正確呈現所有正面與負面的研究結果。
資料來源:PLOS生物學期刊(PLOS Biology)
+ read more

2013.11.27
立法院11/26三讀通過訂立藥物分級回收機制
近幾年家庭廢棄藥品對環境的污染與不利影響已開始得到科學及大眾媒體的關注,在台灣,仍有許多人將吃不完、過期藥品隨意丟棄,且2011年衛生署調查發現,部份民眾還是有將過期藥品丟入馬桶或沖入水槽的錯誤習慣,造成環境的汙染。
昨日(26日)立法院終於三讀通過「藥事法第八十條條文修正案」,規定衛生福利部應訂定回收藥物的分級、處置方法及回收作業實施方式等其他應遵循事項辦法。台灣女人連線欣然見到立法院這樣的修法結果,將廢棄藥品回收處理系統法制化,將使其有法源依據並更加完善。
去年台灣女人連線及來自全國共27個婦女與醫事團體共同召開「第12屆婦女健康行動會議」,當屆以「建構女性用藥安全環境」為主題,所有團體共同擬定行動宣言並遞交給衛生署(現今衛福部)長邱文達。宣言內容的重點之一,特別針對不當處理廢棄藥品造成對土地及河川汙染的問題,提出衛生署與環保署應建立明確的廢棄藥品清除政策,加強向民眾宣導正確分類處理廢棄藥品之訴求。如今立法院通過藥事法中與藥物回收相關條文之修正,希望未來衛福部身為主責機關除了應針對藥物回收處理事項訂定明確辦法,也同時應該加強向民眾積極宣導如何正確處理廢棄藥品,避免再因不當處理廢棄藥品汙染環境並間接影響民眾健康。
+ read more

2013.11.20
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恐與發生青光眼有關連
視神經受到破壞將導致發生青光眼,該疾病是造成美國民眾發生眼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過去研究曾證實停經婦女體內低雌激素濃度與罹患青光眼之間的關連性,雖然其中原因仍不明。近日一項多國合作的研究則表示,長期使用避孕藥同樣會使雌激素濃度變低,對發生青光眼將可能有類似的影響。
這項研究從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中選取3,406位40歲以上女性的資料進行分析,這些女性服用避孕藥超過三年以上。研究分析的結果顯示,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多年的女性發生青光眼疾病的風險提高5%,比服用時間較短的女性罹患風險高出一倍,其中原因研究推測可能是避孕藥使得女性體內雌激素濃度過低,才提高發生青光眼的機率。
研究表示這不是一項確定性的結論,並未證實兩者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但仍提醒醫師應注意病患是否為高風險族群,若病患正在服用避孕藥,同時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話,可能須接受定期篩檢。未來研究則應針對避孕藥與青光眼之間的因果關係進一步做瞭解。
資料來源:美國眼科學院會議(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meeting)
+ read more

2013.11.19
女性活得久不見得比較健康
一般認為女性活得比較長壽且比男性健康,但近日一項在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院年會上發表的研究卻對女性是否比男性健康提出疑問,表示雖然女性活得比較久但卻相對得付出一些健康代價,研究發現,女性的免疫系統疾病、過敏及氣喘的風險都比男性來得高。
研究指出,女性的免疫系統比男性健全,好處是對感染有抵抗力,但壞處則是好發自體免疫疾病。在美國西部,自體免疫疾病約佔所有疾病負擔的5%,但女性佔多數此類疾病患者的80%以上。
研究舉例,「自體免疫性低甲狀腺功能症」(Hashimoto's
disease)患者90%為女性,該疾病為一種慢性炎症反應,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患者從年輕時就會有輕微甲狀腺腫的問題,但甲狀腺功能的檢查都是正常的,多半在停經後較容易明顯發病。「白斑」(vitiligo)則是另一自體免疫機轉、先天黑色素細胞缺陷所產生的疾病,病徵為皮膚出現境界鮮明、形狀不規則的雪白的斑塊,女性患者比例稍超過半數。其餘女性患者比例界於之間的還包括葛瑞夫茲症(甲狀腺亢進症最常見的一種)、多發性硬化症、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
而氣喘與過敏性疾病雖然在前青春期男性患者比女性多,但進入成年階段後女性患者的比例慢慢會高於男性,這類疾病包括鼻炎、氣喘及食物過敏,研究推測可能是荷爾蒙狀態或脂肪細胞的改變所造成的影響。
研究最後認為,過敏及免疫系統專家與醫師應重視生理性別(sex)在這類疾病差異性表現的重要性,同時也應了解社會性別(gender)也會影響到男女取得健康照護資源的機會與管道。
資料來源: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學院年會(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AI)
+ read more

2013.11.08
降血脂藥物史達汀恐提高白內障罹患風險
過去針對降血脂藥物史達汀(Statins)的討論包括質疑該類藥物對女性的效益不如男性,以及去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要求該類藥物應加註提高短暫性記憶認知受損、及血糖升高的警語。日前又有一項美國研究指出,使用Statins藥物者比未使用者,發生白內障眼疾的風險來得高,而這個爭議性的發現早在1980年代藥物出現時就曾被提出。
有關於Statins與白內障風險的關係,過去有些研究證實其中因果關係,但也有其他研究卻是發現該類藥物對預防白內障具有保護作用,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由於Statins類藥物愈來愈常被用來作為初級預防用途,且白內障使生活品質受影響及造成美國健康照護支出的負擔也非常大,因此這個問題相當重要。
這項回溯性研究針對過去兩個共包含超過4萬名參與者的研究進行分析,第一個研究參與者的平均年齡56歲、女性佔46%;第二個研究參與者平均年齡,使用Statins為56歲、為使用者為46歲,兩組中的女性各佔40%、52%。
最後分析兩個研究的結果都顯示使用Statins藥物都與發生白內障呈現顯著的正向相關性,壞膽固醇(LDL)的數值愈低時,白內障風險反而卻愈高。其中一個所計算出與未使用Statins相比的風險增加數據為9%(95%
CI 1.02-1.17)。
白內障及青光眼主治醫師Anurag
Shrivastava評論此研究表示,這項研究無法提供使用Statins藥物的病患預防白內障的建議,但就一般而言,還是以維持均衡飲食、健康的生活型態、不抽菸及減少暴露於紫外線,並對糖尿病進行嚴格血糖控制為基本預防建議,同時,醫師應小心Statins使用者有無併服類固醇,服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增加白內障及青光眼的發生。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眼科學(JAMA Ophthalmology)
+ read more

2013.10.31
女性慢性疼痛比男性嚴重且複雜
最近一項來自澳洲阿得雷德大學的新研究發現,女性身上的慢性疼痛相較於男性較為複雜且不易治療,該研究認為男女疼痛問題應針對其不同的性別有不一樣的用藥方式與醫療處置。
這項研究主要為瞭解嚴重疼痛問題如何轉變為連續三個月以上的慢性疼痛、以及為何女性出現慢性疼痛的情形比起男性較為普遍。
這項研究結果發現,由於腦內的神經膠質細胞影響,使得男女會對疼痛有不一樣的經驗與反應。儘管疼痛發生的原因可能類似,但腦內機制作用證實,女性發生慢性疼痛的情況比男性更為複雜,且不好醫治。不過這並不代表女性發生疼痛的比率比男性要高,因為男女疼痛系統有許多地方都不同。
研究以發炎性腸道疾病為例表示,有些藥物對女性有效,但在男性身上則無效,因此這部分就需要有針對不同性別量身訂做的治療方式。研究希望未來研究能發展出針對特定性別更有效的疼痛舒緩藥物。
資料來源:澳紐麻醉醫學院疼痛醫學分部春季會議(ANZCA
the Faculty of Pain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