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健康

由助產士接生 在醫院進行仍比居家生產安全
2014.02.13
由助產士接生 在醫院進行仍比居家生產安全
  婦女團體一直以來都認為生產是自然且充滿喜悅的正常生命過程,希望降低生產過程中醫療介入的程度,讓懷孕生產的婦女在安全的環境中仍有自主性,多年來我們也持續努力希望能再讓更多助產士回來協助與陪伴婦女完成生產。日前衛福部曾表示,最快三月起試辦「助產士重返醫院」計畫,助產士可做產檢與衛教,低風險孕婦也可選擇在醫院由助產士接生,婦女團體樂見其成。   而有關助產士接生,最近出現一項美國研究特別比較同樣是助產士協助生產,在醫院與在家生產何者比較安全,結果指出在家由助產士接生的新生兒死亡風險會比在醫院出生的新生兒高,建議婦女即使選擇由助產士接生,還是在醫院生產會比較安全。   這個研究分析美國疾病管制局2006-2009年間將近1,400萬新生兒出生及死亡的資料。結果呈現,新生兒在出生後六天內死亡的數據,在醫院由助產士接生,每一千個出生數中有0.14個;在家由助產士接生,每一千個出生數中有0.93個。整體新生兒死亡率數字,前者為每一千個中有0.32個、後者有1.26個。顯示在美國,醫院仍是婦女生產最安全的地方。   研究表示,在醫院,產婦與新生兒的健康能被準確掌握,若有任何危險都能立即得到醫療處理,不過研究也瞭解有些婦女會選擇居家生產是因為醫療的介入較少、家裡環境較舒適,研究認為這樣的話醫院就應該去理解這些需求,盡力讓環境符合婦女的期待,不過即使婦女有這些需求也不應該因此造成新生兒死亡風險增加。。   美國護理助產學院(ACNM)批評此研究資料不完整、也沒有區分是計畫性或非計畫性居家生產,但都遭到反駁。研究最後認為,助產士應該思考為何保險公司不願提供他們責任保險,是否就是因為風險過高的關係?此外,居家生產婦女的聲音也應該被領聽,才能瞭解她們做出那樣選擇的理由。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更年期荷爾蒙療法可能增加胰臟炎風險
2014.02.12
更年期荷爾蒙療法可能增加胰臟炎風險
  更年期荷爾蒙療法(HRT)已被證實長期使用有致癌及提高多項疾病的風險,因此不應用做預防慢性病用途,目前只建議更年期症狀嚴重的婦女可經由醫師評估後短暫使用。   過去更年期HRT被發現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靜脈栓塞、乳癌、中風、肺栓塞、65歲以上發生失智、膽囊疾病及尿失禁等多項疾病風險,最近一項瑞典的大型回溯研究則又發現,HRT也跟胰臟炎可能有關連。   這項研究分析瑞典31,500位停經婦女使用HRT及罹患急性胰臟炎的資料,資料從1997年開始記錄HRT使用情形,研究團隊再將這些資料與最後在2010年因急性胰臟炎住院的資料相比對。   經過計算後的絕對數,有使用HRT者每十萬人中有71位住院、沒有使用者則每十萬人中有52位住院,經過控制BMI值、飲酒量、初經年紀、口服避孕藥使用狀況及糖尿病史變項後,使用HRT會提高57%的胰臟炎風險,其中使用系統性療法與使用時間超過十年以上者,風險增加幅度更大。   研究表示,HRT已經被證實會提高膽囊疾病風險,而胰臟炎的發生有可能是因為有些膽結石會掉落到總膽管,使出口被塞住,阻塞胰液排放所造成。不過在控制膽結石變項後,研究結果也仍然不變,因此推測還可能與HRT提高三酸甘油脂濃度有關,才會增加急性胰臟炎風險。   資料來源:加拿大醫學會期刊(CMAJ)            
+ read more
人工協助生殖技術所生下的新生兒健康風險較高
2014.02.07
人工協助生殖技術所生下的新生兒健康風險較高
    根據Adelaide大學近期所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經由人工協助生殖技術懷胎產下的嬰兒發生死產、早產、體重過輕或早夭(出生後28天內死亡)的機率較高,大約是自然受孕出生嬰兒的兩倍之多。   研究團隊蒐集並比對了南澳超過30萬筆的嬰兒出生資料,其中有4300筆來自透過人工協助生殖技術所產下的嬰兒,資料來源前前後後橫跨了17年。研究團隊期望能藉此了解胎兒及新生兒健康狀況與各種人工受孕療程-包括試管嬰兒胚胎植入術(IVF)、單一精蟲顯微注射( ICSI)試管嬰兒、排卵藥、冷凍胚胎-之間的關連。   研究結果發現,與未有不孕症且自然受孕的父母所產下的嬰兒相比,經由人工受孕所產下的孩子,有兩倍的機率是死胎或早夭;早產的機率則是兩倍以上;體重過輕的問題發生率則有三倍之多。   參與此研究計畫的Micheal Davies博士指出:根據研究結果,這些風險的發生機率會隨著父母所使用的人工協助生殖技術不同而有所改變。透過IVF技術生下的新生兒,在生產時發生上述風險的機率高於採用ICSI技術產下的新生兒。   ICSI技術使用冷凍胚胎雖可能免除所有前述可能發生的健康風險,但使用冷凍胚胎仍有會提高巨嬰症發生的可能性。   同時,這項計畫也首次將不孕但未接受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的孕產婦新生兒資料拿來與自然受孕出生的嬰兒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這些婦女產下的嬰兒有體重過輕現象的機率高達9倍;早產或是胎兒早夭的機率也有7倍之多。研究推測,這可能與這些不孕孕婦的健康狀況、或是她們使用過其他未被記錄到的協助生殖療法有關。     Davies博士說明,當前最需要的是對這些在周產期發生不良事件的孕產婦有更長時間的追蹤瞭解,同時,由於醫療科技不斷進步,相關風險的發生機率也可能因此受到影響而有所改變,未來的研究應涵括更多近年來曾被使用的各種療法,以提出更全面性的解釋。       資料來源:PLOS ONE      
+ read more
瑞典婦女成功進行子宮移植 男人懷孕將可期?
2014.01.15
瑞典婦女成功進行子宮移植 男人懷孕將可期?
  近日在瑞典出現一項突破性的實驗性手術,九名先天性無子宮或因病摘除子宮的女性接受親戚所捐贈的子宮,成功完成子宮移植手術,未來若這項手術的安全性與效益得到證實,對同樣狀況的女性來說將是一大福音,而男性要懷孕生子在未來可能也並非是天方夜譚。 具救命性質的器官移植在過去幾十年已相當普遍,包括心臟、肝臟與腎臟移植,也愈來愈多醫師會替病患進行手部、臉部與身體其他部位的移植,以幫助病患改善生活品質。不過子宮移植是第一項屬於暫時性(懷孕兩次後須摘除)、為了讓婦女完成生育功能的移植手術,因此為器官移植又開啟了新的一頁。   研究主要領導者Mats Brannstrom博士表示,手術並未將移植的子宮與婦女的輸卵管連接在一起,所以她們無法自然懷孕,但透過體外受精冷凍胚胎再植入的技術,這些婦女是可以擁有自己血緣的孩子。研究將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執行這項技術,不過研究也承認無法保證婦女一定會生出小孩,但仍對此抱持著樂觀態度。   這九位接受子宮移植的女性年紀約30多歲,目前在子宮移植手術後子宮狀況皆良好,大部分在手術後六個月就開始有月經。只有一位出現感染情形、幾位有輕微排斥狀況,但沒有人在手術後需要積極性照顧,都是在醫院待幾天就能返家。   雖然這項手術是一大進步,但英國子宮移植機構主席Richard Smith博士回應表示,在英國只能使用即將死亡者或死者的子宮進行移植,並不像瑞典一樣使用活體移植,這非常具爭議性。再者,子宮切除手術對捐贈者來說有很大的健康風險,因此英國政府不會認為讓捐贈者經歷一個不是要救人命的手術是合乎倫理道德的。   此外,Smith博士也指出,接受子宮移植後,在懷孕過程中,胎兒是否能從胎盤獲得足夠營養且血流是否正常是重要的問題。而且,接受子宮捐贈的婦女會需要持續使用抗排斥藥物,不過目前在腎臟移植的資料中尚無任何跡象顯示寶寶因這類藥物而提高疾病風險,但藥物可能會造成婦女出現高血壓、腫脹及糖尿病,更提高某些癌症風險,因此在懷孕最多兩次後就須摘除子宮。   資料來源:Yahoo News    
+ read more
黃體素荷爾蒙影響女性停經後認知功能 非雌激素
2013.12.12
黃體素荷爾蒙影響女性停經後認知功能 非雌激素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停經婦女服用單獨雌激素並不會減少發生認知障礙,反而還會出現提高認知功能缺陷及失智症的風險,而近日美國則有研究進一步發現,事實上影響女性在更年期停經之後出現腦部認知功能變化的體內荷爾蒙是黃體素,而非雌激素!   研究將643位41至84歲的停經婦女分為兩組,一組為停經開始時間在6年之內、另一組則停經已超過10年以上,研究篩檢這些婦女的體內荷爾蒙濃度,並進行神經心理學檢測評估記憶力與認知能力狀態。   研究結果發現,女性體內的雌激素荷爾蒙(雌二醇、雌酮)與大腦的語文記憶、執行功能或整體認知並沒有顯著關聯性,在兩組婦女身上的情形都一樣。但是黃體素荷爾蒙被發現與初期停經婦女的執行功能及整體認知呈現相關,黃體素濃度愈高的婦女,大腦的該兩項功能表現就比較好。另外,研究並沒有發現兩種荷爾蒙與停經婦女的情緒或憂鬱有任何關連性。   研究團隊最後表示,這項研究的發現與過往研究認為雌激素會影響停經婦女的認知功能有相當大的出入,並提醒對於黃體素濃度與大腦認知功能之間的關連性未來應有更多研究來證實。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read more
英研究:近七成首胎剖腹產婦女在下一胎成功自然產
2013.12.03
英研究:近七成首胎剖腹產婦女在下一胎成功自然產
  日前由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會及英國倫敦大學衞生及熱帶醫學院所執行的一項研究指出,第一胎為剖腹產的婦女在第二胎要以自然產方式生產的成功率高達近三分之二,顯示即使曾經剖腹產仍可在評估安全的情形下順利自然產。   這項研究的資料包括近14萬4千名在2004-2011年間第一胎是以剖腹產方式的婦女,分析結果顯示63.4%的女性在首胎剖腹產後下一胎仍能成功進行自然產。其中以較年輕的、非白人女性、以及居住在資源較缺乏地區的女性會在剖腹產後選擇進行自然產者較多。成功率部分以黑人女性相對較低(OR, 0.5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50-0.57),另外,第一胎是緊急剖腹產的失敗率也比較高,尤其是那些曾經是引產失敗的女性(OR, 0.59; 95% CI, 0.53-0.67)。   研究表示,大部分第一胎剖腹產若比較不複雜,則第二胎一般都可以進行自然產,而曾經歷剖腹產的孕婦也都應先經過評估瞭解是否可能出現緊急剖腹產的風險,再決定是否適合進行自然產。         資料來源:BJOG:國際婦產科醫學期刊(BJO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