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7
長期服用降血壓藥物鈣離子阻斷劑 恐增加乳癌風險
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長期使用降血壓藥物鈣離子阻斷劑,女性罹患乳腺管癌或葉狀乳癌的風險將大幅增加,過去的假設因此得到了證實。
這項研究分析近2,800位55-74歲女性的資料,這些女性中有在2000-2008年間被診斷罹患乳腺管癌或葉狀乳癌者,也有健康的女性。分析結果發現,無論是現在正在使用、過去曾使用、或短期使用任何降血壓藥物,都不會與乳癌風險增加有關連。
但如果女性服用降血壓藥物的其中一種-鈣離子阻斷劑至少10年以上,則浸潤性葉狀乳癌與浸潤性乳腺管癌的風險將會增加,該風險為未使用鈣離子阻斷劑者之相同風險的2.6及2.4倍,研究還特別指出短效型的風險提高更多。
而女性服用其他如利尿劑、beta阻斷劑、ACE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都未被發現有乳癌風險增加的情形。
研究認為,未來將使用劑量與乳癌風險之間的關係以量化呈現,瞭解藥物的風險效益,將對臨床病患決定如何選擇藥物有幫助。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3.07.17
阿斯匹靈對女性癌症預防的利弊爭議
阿斯匹靈對男女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益不同已得到證實,對男性可預防心臟病,但不能預防中風;對女性可以預防中風,卻不能預防心臟病。現今美國心臟醫學會(AHA)針對阿斯匹靈的服用指引,建議心臟病高風險者可依照醫師指示低劑量服用阿斯匹靈,心臟病患者則應定期低劑量服用。
過去研究雖也曾指出阿斯匹靈對於癌症具有預防作用(包括腸癌、大腸直腸癌、乳癌、攝護腺癌與某些肺癌),但長期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也被發現會提高腸胃道與顱內出血、以及老化性黃斑病變眼疾的罹患風險,並有研究指出其對於癌症預防的功效可能被過度誇大。因此多會認為醫師應詳細評估病患的風險因子,並與病患討論後再決定是否用藥,或不建議服用阿斯匹靈來預防癌症。
最近一項美國研究雖然部分呼應過去研究對於阿斯匹靈可預防癌症論點,但也承認這樣的益處需長時間才看得到,並可能會被腸胃道出血的副作用所抵銷。
這項研究將39,876位45歲以上、沒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病史的女性進行隨機分配,一組女性每隔一天服用100毫克阿斯匹靈長達10年,另一組則無。之後繼續進行追蹤,最後追蹤總時間的中位數為17.5年(共有33,682位參與後半段的追蹤計畫),研究結束時參與者中共有5,071個癌症病例。
研究分析顯示,服用阿斯匹靈與肺癌、乳癌的整體風險變化並無任何關連性,但大腸直腸癌風險下降了20%,不過,在研究中大腸癌、食道癌、及胃癌僅佔所有癌症的8%。然,服用阿斯匹靈的女性其腸胃道出血風險卻增加14%、消化性潰瘍的風險增加17%。
研究評論者認為,這項研究強調了阿斯匹靈的風險效益應考慮到性別差異,當出血危險已被證實,且癌症的風險與全死因死亡率又不因阿斯匹靈而降低的話,那麼就應減少對中年健康女性建議服用阿斯匹靈。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3.07.10
抗生素與降膽固醇藥物Statins產生交互作用
最近一項大型回溯性研究指出,服用最常見降血脂statins類藥物的65歲以上老人,若同時使用巨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克拉黴素、紅絲菌素),將可能提高Statins藥物的毒性,對健康恐造成嚴重傷害。
克拉黴素及紅絲菌素會抑制細胞色素CYP3A4,CYP3A4負責代謝Statins藥物,因此當它被抑制時將提高血中Statins藥物的濃度。這項研究比較2003-2010年間加拿大安大略省65歲以上服用Statins藥物的老人,其同時併用克拉黴素、紅絲菌素或阿奇霉素後,血液中含Statins藥物毒素情形。
結果發現,參與者在Statins藥物(服用比例:atorvastatin-73%、simvastatin-24%或lovastatin-3%)與拉黴素、紅絲菌素併用後,30天內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的絕對風險,比其與阿奇霉素併用之該風險,高出0.02%,計算過後相對風險值也增加2.17。這項風險同時也會提高嚴重腎臟傷害、及全死因死亡率。
研究強調雖然絕對風險的增加幅度很小,但Statins藥物是常見的藥物,與其他藥物併用的頻率也甚高,因此應小心注意這項重要的臨床資訊。美國心臟醫學會也提醒不僅老年人,年輕人也可能有同樣的藥物併用危險發生,須注意。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John
Higgins博士則提醒,這項研究建議正在使用Stains藥物病患,如須服用抗生素,應盡量選擇阿奇霉素,或者選擇改變Statins種類,Higgins建議可服用pravastatin,這種藥物並非透過細胞色素CYP3A4進行代謝。
這項研究的限制包括,研究參與者的年齡已較年長,身體健康狀況本來就可能存在這些問題;研究性質屬於觀察性研究,無法證實直接的因果關係等。研究並建議多利用藥物交互系統資料,改善老年人多重用藥的整體安全性,同時最佳的解決方式就是進行跨科別間能的密切合作。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3.07.08
台灣女人連線參與婦產科、家醫科健保政策聯合研討會-...
2013/07/07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於7月7日(日)受邀出席由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主辦、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協辦之健保政策聯合研討會,黃理事長於會中以「由17%看台灣健保制度下醫師費問題」為題演講,從不同角度分析現今婦產科人力不斷流失的原因。
黃理事長指出,自健保實施以後,許多國內相關研究都指出未來醫師人力將會面臨不足的困境,尤其以小兒科和婦產科最為嚴重。造成人力分布不均的原因有許多個,而第一個問題就是健保給付,其中包括總額制度造成醫生的壓力、不同工同酬或同工不同酬、以及科別間給付不公平。
給付不公平,特別是只要是與婦科疾病及產檢給付有關,都比較低,明顯對婦女健康權益有差別待遇,也會造成醫師不願意選擇婦產科服務。如:健保給付部分,婦女陰道超音波比男性外生殖器超音波或直腸超音波低;卵巢切片術比睪丸切片術低;陰道部分切除術比陰莖切除術低。國健局給付又比健保更低,健保給付一般診察費是269元,但國健局卻對產檢給付僅有230元;針對衛教的給付也僅給母嬰親善的醫院才20元,但健保局給付家庭醫師的衛教費都有500元。
除健保問題之外,黃理事長也表示,健康的人生產較沒有風險意識,當發生生產事故時,就容易出現醫療糾紛,所以婦產科的醫療糾紛很多。另外,專科醫師訓練的容額過高,導致熱門科別有很多醫學生選擇,但冷門科就沒有人要選。婦產科醫師愈來愈少,目前真正有接生的醫師約800人,每年平均一名醫師要接生225個新生兒,醫師的負荷反而比2000年還要高很多,所以大家不願意加入婦產科,婦科也會受產科的拖累影響。
針對補救人力失衡問題,政府大致上朝提高給付、修醫療法82條去刑罰、及醫療事故補償基金的政策方向。黃理事長指出,提高17%的健保給付,許多醫師都反應無感,但醫師卻又不清楚自己的薪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這令她很驚愕!事實上,健保的醫療支付標準成本分析表裡已清楚包含用人成本在內,醫師費用照理說應該要專款專用,如果醫師覺得醫院沒有給他們合理的醫師費,就應該去仔細瞭解醫院與他們當初簽的合約中各項費用是如何計算與規定,並讓健保給付和對應薪資的調整透明化。且健保局應該對於醫院對醫師費如何使用進行規範,但健保局卻以錢是直接支付給醫院處理作為回應,完全不願介入,這是說不通的。
此外,黃理事長認為,健保給付的醫師成本費也未必一定要全部都用給醫師的薪資上,有些醫院會將醫師費成本放入公基金,用以讓醫師進行繼續教育、或是作為發生糾紛時的賠償、補償來源。又或者把錢拿來多僱幾位婦產科醫師,減輕其他醫師的負擔,這樣增加17%部分就不見得要反映在醫師薪資上。因此,如果醫師們在意提高的17%用到哪個地方,應主動調查醫院有無不當分配,而不是醫師自己沒有拿到錢,就要再向產婦索取另一筆指定接生費。
2005年將自然產給付調高和剖腹產相同,從18,000點提高到30,000點,增加了12,000點,一方面希望降低剖腹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醫師在自然產所花費的心血及身心各方面的負擔比剖腹產還要多,因此婦女團體認為自然產的醫師應拿到更多的錢,調高部分也將醫師等待接生的加班費都計算進去。指定接生費不合理之處就在於,醫師因為不知道這筆錢到哪裡去,現在又要已過繳健保費的女人再多付一次費用,婦女團體當然要出來反對。
黃理事長還指出,根據2012年調查,現今的醫學生對科別選擇的考量最在意的已不是薪資高低,而是有沒有生活品質與尊嚴,過勞死現象愈來愈多,我們也看見有醫生過勞出現中風、失去記憶的例子,工作時間和疲勞管理愈顯重要。目前醫師並未納入勞基法,因此當發生過勞死時,醫院是否有責任要賠償?還有私立醫院的醫師退休以後的經濟保障是什麼?等等問題,這些都需要由醫師跟醫院進行對話並爭取的。
最後,黃理事長認為,權益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醫師與醫院相比較是相對弱勢的一方,所以更需要靠公會及醫學會的力量,公會及醫學會應當負起為醫師爭取及協商相關權益的責任。
+ read more
2013.06.25
國際科學會議出席發表研究者 女科學家明顯不足
在過去研究我們已看到醫療領域中醫事人員的待遇及研究產出被重視的程度都呈現性別不平等現象,且2011年也曾有研究指出,雖然心臟血管疾病的女醫師已在過去十年間增加一倍,但仍有將近2/3的女醫師有被歧視經驗,這些經驗多數都與母職及家庭責任有關。
近日一項英國雪菲爾大學的研究再指出,女性科學家在六個歐洲演化生物學(ESEB)雙年會上受邀發表研究的出席情況,明顯與男性科學家有落差,在2001-2011年間,女性的受邀發表者僅佔9-23%,其背後可能原因也呼應並凸顯一直以來在家庭照顧責任的性別不平等問題。
這項研究指出,即便是那些研究已被刊登在頂尖科學期刊《自然與科學》(Nature
and
Science)的女科學家受邀出席會議的比例也仍比男科學家低,研究推測,通常在生物科學領域最須投注大量精力發展專業的階段,卻剛好也正是女科學家面臨進入生育及家庭的時期,而願意留在家庭的爸爸們又非常少,使得這些女科學家無法飛來飛去工作,也就愈容易放棄受邀發表研究的機會,根據2011年數據,婉拒出席的性別比例,男性佔26%、女性則有50%,高出將近一倍之多。
上述是目前研究猜測的原因之一還須進一步研究,而研究更擔心此情形會使未來可供女學生學習的女科學家典範將愈來愈少,進而影響女學生選擇成為科學家的意願與興趣。
研究認為,科學領域必須在所有不同的職業生命階段都支持女性科學家,不論其背景如何,盡可能吸引並留住好的科學人才,且應瞭解造成女性在科學研究職涯發展不利的種種因素並盡力排除。
資料來源:演化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 read more
2013.06.17
美國最高法院否決人體自然基因的專利權
美國最高法院在13日以九比零的票數一致通過自然基因不可申請專利,但人工合成的DNA非自然發生的基因則可申請專利。
參與投票表決的Clarence
Thomas法官表示,依據美國專利法案,當一項新的、有用的事物被發明或發現,它是可以申請專利的,但自然法則、自然現象是科學與科技的基礎工具,已超出可受專利保護的範圍。因此,基因是自然的產物,生技公司Myriad
Genetics
申請BRCA1及BRCA2基因的專利是無效的,這兩種基因可用來檢測女性是否為乳癌與卵巢癌高風險群。
過去Myriad
Genetics辯駁認為,基因一旦被從人體取出後,它就不再是自然的產物,所以要將基因申請專利是合法的。但此說法曾遭John
Roberts法官反對,他以樹與棒球棒做比喻,我們無法將樹申請專利,棒球棒卻是可以申請專利的,不過棒球棒並非只憑它是樹的一部分就可以變成一支棒球棒,重點就在於這中間是需要經過一段發明創造的過程。Stephen
Breyer法官就認為,Myriad可以將他們發現並擷取某個基因部分的「過程」申請專利,但並非基因本身。
此次最高法院指出Myriad主要貢獻在於發現BRCA1及BRCA2兩種基因的正確位置及基因序列,但並沒有創造或改變這兩種基因的基因資訊或者DNA的基因結構,因此否決Myriad公司對這兩種基因的專利權,。
這項判決對病患來說將是一大福音,這將使更多機構能提供針對風險基因的檢測服務,人們獲得服務的機會因此增多,費用也會因市場競爭而大幅下降。此外,有人擔心廢除基因的專利權會阻礙生技公司繼續發展基因檢測,但賓州大學基因學教授Arupa
Ganguly對此卻不認同,並指出商業利益的重點是在於研究如何對現有的基因序列進行設計創新,找到未來可能療法的新路徑,而這是一直以來都在進行的事。。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