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0.25
瓶裝水包裝含環境荷爾蒙恐傷生殖系統
許多人喜歡飲用瓶裝水,相信瓶裝水比較新鮮且有益於我們的身體。不過,根據一篇發表於PLOS
ONE的研究報導,近來有研究者在市售的瓶裝水中發現內分泌干擾物質(EDCs,又稱環境荷爾蒙)的存在。
EDCs是一種常見於塑膠製品中的人造化合物,許多商店內承裝食物與水的塑膠容器中都含有EDCs,其中一種叫做雙酚A(BPA)的物質甚至被用於製造嬰兒奶嘴。目前已有研究證實EDCs對許多生物的賀爾蒙系統都有所影響,特別是對生殖系統造成的影響最大。2010年便已有研究指出:若在胎兒時期就接觸到EDCs,成人後必須面臨較高的罹患乳癌風險;而動物實驗的結果也發現此一物質會影響到胚胎的發育。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試圖檢測這些內分泌干擾物質是否會從塑膠容器滲入瓶裝水中,如果有這樣的現象發生,科學家們同時也希望找出確切的物質為何。
這個研究小組重新檢視了過去的研究,以及市售18種瓶裝水。尋找影響內分泌系統的抗雌激素與抗雄激素。結果顯示,在這18個樣本中,有13種被檢測出含有抗雄激素;另外,被檢測出含有抗雌激素的瓶裝水則高達16種。
後續的研究試著找出這些瓶裝水中所含有的內分泌干擾物質為何,目前的結果只能證實一種名為DEHF的化合物與抗雄激素的活動有關。研究者認為這表示還有別的化合物是沒有被指認出來的。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現有的研究數據尚未能強而有力的證明DEHF對人體是有害的。因此,他們呼籲未來的研究必須判定應當被禁止用於加工、製造盛裝食物之塑膠容器的化合物。
資料來源:PLOS ONE期刊
+ read more

2013.10.21
WHI荷爾蒙療法試驗不支持用於慢性病預防
荷爾蒙療法(HRT)過去由於被發現使用後的風險大於效益,婦女健康行動計畫(WHI)研究因而終止。不過臨床上還是有停經婦女繼續在使用,而有關於長期使用對預防慢性病的風險效益則仍然是個問題。日前一項美國研究檢視分析2個WHI荷爾蒙療法研究,表示雖然對一部分的婦女HRT可以處理停經出現的一些症狀,但研究結果並不支持使用荷爾蒙來預防慢性病。
這項研究分析包括在1993年加入研究的27,347位50-79歲美國停經女性的資料,分為未切除子宮的女性合併接受結合型雌激素與合成黃體素製劑、或安慰劑;已切除的接受結合型雌激素、或安慰劑。前後者使用荷爾蒙療法分別長5.6年及7.2年,停用後仍持續追蹤6-8年才結束。
研究結果發現,同時接受結合型雌激素與合成黃體素製劑,風險大於效益。風險包括增加心血管疾病、乳癌、中風、肺栓塞、65歲以上發生失智、膽囊疾病及尿失禁風險;效益則是降低髖骨骨折、糖尿病及血管舒縮症狀。這些效益風險在停止使用後會漸漸消失,但增高的乳癌風險在研究追蹤期間內並未下降。
單獨接受結合型雌激素者,風險效益狀況較為平衡,使用會增加中風與靜脈栓塞風險,但骨折風險下降,停用後乳癌風險明顯下降,其餘狀況無太大差異。
這樣的結果顯示研究證據不支持使用合併雌激素與黃體素、或單獨雌激素以預防慢性病。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 read more

2013.09.18
男性更年期同樣也受雌激素變化影響
過去都認為男性會進入更年期(andropause)單純是因為男性荷爾蒙睪固酮(testosterone)低下所造成,但日前一項新研究指出,睪固酮缺乏連帶也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缺乏相關,所以男性若血液中雌激素發生變化,同樣也會影響男性更年期症狀的出現。
一般男性會將體內部分睪固酮轉化為雌激素,兩種荷爾蒙都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但男性進入更年期後,性慾、肌肉力量及精力降低是由何種荷爾蒙所控制影響至今仍不清楚,因此,這項研究想試圖瞭解這個問題。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包括400名20-50歲男性,每月會被施打暫時性降低睪固酮的藥品,然後再使用睪固酮凝膠或安慰劑凝膠,其中有半數參與者還服用抑制睪固酮轉化為雌激素的藥物。
研究進行十六週後發現,當睪固酮濃度下降時,男性的去脂體重、肌肉大小、腿部力量及性慾都會降低,但性功能表現則在濃度非常低時才受影響;而當雌激素製造受到阻礙時,體脂肪則會增加,但性功能會變差。。
這項研究的限制,包括研究時間過短以至於無法看到睪固酮產品的長期風險效益、以及研究刻意設計使睪固酮會突然減少的方法與實際真實會發生的狀況不一樣。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2013.09.12
男性治禿藥物恐傷生殖能力
藥物Finasteride過去被核准用以治療良性攝護腺腫大(BPH),但15年前適應症增加治療男性禿頭用途,近年來已愈來愈多有禿頭困擾的男性會低劑量服用此藥。日前一份加拿大研究發現,有生育問題的男性停止使用Finasteride後,精子數量出現明顯上升,顯示使用該藥物會傷害男性生殖能力。
這項研究分析一間治療男性不孕的診所在2008-2012年的病患資料,在排除有阻塞性無精症、原發性睪丸疾病、精子分化中止及先天性副睪丸阻塞問題的男性後,剩下24位為有使用Finasteride治療圓形禿問題的男性。他們的平均年齡37歲、其中20位有原發性不孕問題。這24位男性都使用低劑量Finasteride治療禿頭,劑量範圍為1.0~1.25毫克,治療時間平均長達57.4個月。
研究結果發現,其中的14位男性在服用Finasteride平均6.5個月後停藥,他們的精子數量增加了4到12倍,但是精子的活動度與精蟲型態並沒有顯著改變。這項研究顯示,即便是低劑量服用Finasteride還是會對某些男性的生殖力有負面影響,而一旦停藥,男性的精子數量就明顯提高,尤其是在精蟲嚴重過少的男性身上可以看到最明顯的改變。不過這項研究由於無法知道Finasteride對精子數量影響的機制,所以無法準確指出得到改善的確切時間點。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目前台灣已核准含Finasteride成分、適應症為雄性禿的藥物共有四個品項,包括波沛膜衣錠1毫克、柔沛膜衣錠1毫克、“永信”法路寧膜衣錠
1
毫克與法健達膜衣錠1毫克,請有用藥需求的男性民眾應與醫師討論,審慎評估風險效益後再做決定。
資料來源:生殖與不孕期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
+ read more

2013.09.02
產婦分娩階段的飲食無需受到限制
目前,世界各國仍然有許多醫院在婦女分娩過程執行禁食的措施,近日一篇發表於實證醫學資料庫(The
Cochcrane
Library)的研究指出:在生產過程中限制孕婦的飲食並沒有為婦女帶來任何益處。
在分娩過程中限制懷孕婦女飲食的做法源自於1946年發表於婦產科學期刊的研究。該研究指出,接受剖腹產手術的婦女必須面臨全身麻醉引起的身體不適與死亡風險,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來自於孕婦胃部的內容物會於手術進行時跑進她們的肺臟中。因此,在分娩過程中進食被視為是非常危險的。
新提出的這份分析包含了5個英國研究,總共有3,130位懷孕婦女參與。每位參與的懷孕婦女都被歸類為不需於生產過程中接受全身麻醉的低風險族群。研究者將受試者分為「限制飲食」與「未限制飲食」兩組進行觀察,除了記錄母親的狀況外,也依據產科醫生與助產士常用的APGAR評分法,從新生兒的心跳、呼吸、反射、肌肉張力與膚色等五個指標,加上血糖的測量來評估新生兒的健康狀況。
研究結果發現,分娩過程中是否進食都沒有對生產情況造成影響,包括不影響寶寶的健康或決定產婦是否需剖腹產。其中一名研究者Gillian
Gyte指出:透過研究,並沒有找到任何證據證明限制飲食對進行分娩的婦女是有益的。研究團隊也表示,當代醫學科技已發展出局部麻醉來替代過去進行剖婦產手術所使用的全身麻醉,因此,過去那些進食可能帶來的風險如今已經變得非常的小。
研究表示,雖然有些婦女確實在分娩的過程中不覺得自己有飲食的需求與必要,但是,仍有些婦女曾經因為這項禁食政策而在生產過程中感到不適,因此禁止婦女在分娩過程中飲食不應該是醫院的政策,同時,也不應該指示婦女在分娩時只能食用特定的食物或飲品,應讓婦女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英國的婦產科醫院改變此禁食措施已行之有年,2003年的調查顯示,有47%的英國婦女在分娩過程中都能夠獲得她們所需的飲食。在美國,有些醫療機構亦表示:適度的補充清淡、健康的飲食能讓婦女在生產過程中更為舒適。像是碳水化合物就是幼兒照護中心推薦的食物,它好消化,且能夠逐步的釋放生產所需的能量。
+ read more

2013.08.29
哺乳期間多數用藥是安全的
近日美國兒科醫學會(APA)提出一項最新報告指出,一般因為害怕藥物會透過母乳傷害嬰兒,許多媽媽多半得到不適當的建議,包括應中斷餵哺母乳或停止用藥,美國兒科醫學會因此再次重申大多數哺乳中的媽媽可以放心用藥,無須擔心會傷害喝母乳的寶寶。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2008年已提出要改變藥物標示,目前正在研擬最後版本的規定。過去藥物標示採直接建議哺乳中的媽媽如果正在使用藥物應停止繼續哺乳,或者哺乳就應該停藥,但該報告提議未來的新藥物標示應更仔細說明藥物如何傳遞至母乳中、以及可能對喝母乳寶寶的傷害。這項建議也是FDA亟欲推動的方向,希望要求藥廠應研究用藥如何可能影響母乳哺育,並將此資訊傳達給女性與醫師。
報告中指出,一般常會被擔憂的藥物,如:抗憂鬱藥、抗焦慮劑及抗精神病藥,事實上大部分在母乳中發現的濃度都非常低,此外,媽媽哺乳也可以施打某些活菌疫苗,如輪狀病毒。但其他如HPV疫苗並不適合讓寶寶為早產、寶寶有先天性疾病或慢性呼吸疾病的媽媽施打;由於可能使寶寶成為牛痘高風險族群,報告也不建議媽媽施打天花或黃熱病疫苗。研究亦特別指出,哺乳中的媽媽不要服用草藥產品與非適應症用藥。
報告最後建議女性與醫師應在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LactMed資料庫查詢特定藥物的安全性,資料庫中未討論到的放射性藥品、腫瘤藥物或其他療法則應向專家諮詢。即便某些藥物及哺乳的研究尚未進行,醫師還是可以透過專業判斷藥物分子大小與化學成分,瞭解藥物是否可能經過母乳傷害寶寶。同時,服藥治療時間的長短所產生的風險也應納入考量。
資料來源:美國兒科醫學會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