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4.30
複合式荷爾蒙療法提高乳癌風險
一項研究分析婦女健康倡導計畫(WHI)資料的發現指出,更年期後使用複合式荷爾蒙療法(合併使用雌激素與黃體素)的女性擁有較高的乳癌風險。在同樣平均追蹤了11.3年後研究發現,荷爾蒙療法的使用者罹患乳癌的機率為0.6%,高於未使用者的0.42%。
研究從WHI資料中的一份觀察研究裡選取41,449位在兩年內乳房攝影檢查結果為陰性的女性進行分析,其中有16,121位為複合式荷爾蒙療法之使用者、25,328位未使用此療法。使用者的特徵包括年輕、低風險可能、BMI值低於25以及有飲酒習慣。
研究追縱後發現有2,236人罹患侵入性乳癌,持續正在使用荷爾蒙療法者的年罹癌率(0.75%),高於參與者的整體數據(0.41%);BMI小於25的使用者罹患乳癌之風險(1.70;
95%CI 1.48 to 1.95)高於BMI值高於30的使用者(1.34; 95% CI 1.11
to 1.62)。
研究還發現,荷爾蒙療法使用者的腫瘤多可能為分化良好及雌激素受體陽性,但是較少三陰性乳癌。然而,荷爾蒙使用者死於乳癌的機率較高,雖未達統計上的顯著,但全死因死亡率的確是較高的。
研究之後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訊息傳遞給臨床工作者及其病患了解,告訴他們說「實質的乳癌死亡率風險」與使用複合式荷爾蒙療法是有關聯的,並應對那些將此療法用在更年期症狀不明顯的女性身上之行為多加注意。研究者並建議未來的研究應納入被此研究所排除的對象-那些沒有近期陰性的乳房攝影檢查結果之女性。另一項研究限制在於無法取得乳癌治療的相關資訊。
資料來源:國家癌症組織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2013.04.29
美研究:食物標示消耗熱量所需的運動量將可助民眾降低...
根據最近一項美國研究顯示,如果菜單上能標註需要運動多久,才會消耗掉吃該餐點的熱量,將可以幫助民眾攝取少一點熱量!
這項研究由美國德州基督教大學所做,將300位18-30歲參與者分為拿到不同型式菜單的三組人,包括不標示熱量資訊、有標示熱量、以及標示熱量與消耗熱量所需的運動量。這些菜單上的食物都相同,有漢堡、三明治、沙拉、馬鈴薯片、飲料及水。
研究結果發現,菜單上有註明需快步走(brisk
walking)多久才可消耗掉餐點熱量的那一組,比沒有被提供熱量資訊的組別,吃得比較少,平均約少攝取100卡路里。參與者也非常驚訝,一位女性若吃掉一份雙層起司漢堡,需要快走兩小時才能完全消耗掉熱量。
研究表示這個研究結果還無法廣泛適用在30歲以上族群,所以未來將會調查年紀稍長群體的情形。英國心臟協會營養師Victoria
Taylor對此表示,提供健康的選項及營養成分可幫助人們在點餐前了解自己的選擇,不過未來應有更多針對心臟有益的飲食,而不是只針對熱量計算,且餐廳應多提供適當份量並減少鹽分的健康餐點。
資料來源:實驗生物學2013會議(Experimental Biology 2013
meeting in Boston)
+ read more

2013.04.25
美國乳癌篩檢率未因指引爭議改變
乳癌篩檢一向是衛生署視為重要的癌症防治政策,但其實國外對於乳篩是否真的可降低癌症死亡率?何時該開始做乳房攝影檢查?乳房攝影檢查對婦女是否真的利大於弊?一直爭論不休。
美國在2009年之前對於乳癌篩檢政策的建議是40歲以上婦女每1-2年至少一次乳房攝影檢查,然而,2009年一群專家所組成的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
發表了新的乳篩指引建議,表示40-49歲的婦女不需要每年例行檢查,可先和醫師討論是否要乳房攝影、了解其好處及壞處(例如誤診的問題)之後再做決定即可,而50-70的婦女則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這個工作小組的建議點燃了許多爭議及討論,例如延後篩檢是否會增加癌症死亡率等。而許多專業團體之間的立場也不一樣,例如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就很堅持40歲以上婦女應該要每年一次的乳房攝影檢查。
為了瞭解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2009年新指引所造成的影響,一項發表在網路版的癌症期刊﹤Cancer
﹥的調查比較了28000名婦女在2005、2008年及2011年這六年間對於乳房攝影檢查態度的轉變,發現乳癌篩檢率並沒有因為指引的更新而減少、甚至有些微的增加
(40-40歲婦女2008年篩檢率為46.1%,2011年47.5%),但無統計上顯著差異。
專家學者對於出現此結果的因素認為有幾種可能,包括:醫師們仍需要時間改變習慣;有些醫師不認同新的指引;有些醫師怕被告;醫師及民眾被專業團體之間不同的立場搞得很混亂;及保險公司不理會新的指引內容等。對於此調查研究結果,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發言人表示,小組原本就預定每五年會對於各醫療主題進行回顧審查,討論指引內容是否需要更新或修改,而下一次的時間將會是在2014年。
資料來源:HealthDay
+ read more

2013.04.23
性別偏見影響科學研究的評價高低
日前一項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新研究指出,研究人員在評估其他人的研究時,性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研究發現通常掛上男性作者名字的研究會被認為具有比較高的價值,這樣的性別偏見問題很嚴重,會影響到科學界裡女性研究者的職涯發展。
這個研究給全美近250位研究所學生閱讀15份在學術會議上發表的短篇研究摘要,這些研究摘要分為以兩位男性作者或兩位女性作者掛名兩類,研究也有將同樣研究更換作者的名字(使其變換性別),再請研究參與者評估這些研究摘要的品質,以重要性及創新度為評分標準。結果顯示,男性研究者的研究摘要得到比較高的分數,而且這項研究的女性參與者比例高達7成,但男女參與者的調查結果卻都一樣。
此外,不同的研究主題也左右著參與者對研究的評價,傳統上與男性相關的主題,如:政治、電腦及新聞傳播,如果作者也是男性,那麼就會得到比較高的分數。而當詢問參與者是否想與這些摘要的研究作者有進一步的交流討論時,研究若是「男性的主題」且又是由男性研究者所做,就會吸引參與者比較大的興趣,女性研究者如果做的是與女性相關的主題,如:兒童、育兒及身體形象,也有同樣效果。
研究表示,對男性研究者的偏好顯示出保守的性別規範仍影響著民眾,科學在傳統的性別刻版中被視為屬於男性領域,即便是在年輕世代身上也還是普遍存在同樣的印象,而這樣的偏見將可能阻礙女性在學術科學領域的發展。
資料來源:科學傳播期刊(Science Communication)
+ read more

2013.04.11
美國更新子宮頸癌篩檢指引
在美國,目前對於子宮頸癌篩檢的建議是30-64歲女性每五年應同時做一次細胞學檢查(抹片)及人類乳突狀病毒檢查(HPV
Testing)的雙重檢查。美國陰道鏡與子宮頸病理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日前對於子宮頸癌篩檢發現異常的女性其後續追蹤指引做了一些更新,特別要注意的是對於篩檢結果為HPV陰性及最常見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病變
(ASC-US)者,應該從原本每五年做一次篩檢改為每三年一次。但如果篩檢結果為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病變
(ASC-US)卻無人類乳突狀病毒檢查(HPV
Testing)者,再一次的抹片確認時間從原本的6-12個月改為12個月即可。
此外,新指引對於中度細胞病變(CIN2)
鼓勵較不具侵略性的治療,針對21-24歲些微細胞異常的年輕女性則不鼓勵密集的評估與治療。對此,評論者George
Sawaya解釋主要是由於中度細胞病變(CIN2)有很高的機率會自行復原,因此不需要太過治療;而21-24歲細胞異常的女性發生癌症的風險低、卻比較可能因治療而受到傷害,因此不鼓勵密集的評估與治療。
完整指引請參考
http://www.asccp.org/Portals/9/docs/ASCCP%20Updated%20Guidelines%20%20-%203.21.13.pdf
+ read more

2013.04.10
紐約法院:事後避孕藥應改為無年齡限制的非處方藥
本月5號美國紐約法院判決要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事後避孕藥Plan
B及與其相同成分的學名藥,改為所有年齡的女性都可以非處方方式購買到的藥品,過去在2009年購買年齡從必須18歲以上下修至17歲,這次完全解除年齡的限制。如果美國政府未提上訴,該判決將在30天內生效,事後避孕藥將正式成為完全的非處方藥物。
2006年Plan
B由處方藥改為非處方藥,但只有18歲以上女性可以購買的到,當時此決定已引起女性生育權團體抗議,向FDA提出訴願,於是2009年法院裁決將18歲下修至17歲,但表示FDA對於訴願的否決是不理性的。
2011年美國FDA原先已同意要核准事後避孕藥的新藥可不限制年齡以非處方方式購買,當時已表示產品很安全,青少女使用也具有效益,青少女都瞭解事後避孕藥非正規避孕方式,而且對性傳染病不具保護力。然,美國衛生部部長塞比留斯(Sebelius)依舊反對取消年齡的限制,要求FDA退回該申請,法官認為這是由於當時歐巴馬有競選連任的政治考量,才迫使FDA偏離其原訂的政策方向。
這次法官新的判決推翻了塞比留斯的決定,但仍留待FDA進一步動作,包括是否有必要更新藥物的標示內容,以及一錠與兩錠劑量包裝是否有差異,這將影響開放為非處方用藥的程度。目前美國兒科醫學會、美國婦產科學院、青少年健康與醫藥學會、及計畫生育組織都表示支持法官的判決。
針對美國這項判決,台灣女人連線表示,美國對於使用保險套及避孕藥的教育比台灣更為健全完整,才進一步開始討論事後避孕藥的使用。但以目前台灣民眾進行安全性行為的習慣,我們認為仍不宜全面開放非處方籤使用事後緊急避孕藥,全面開放恐將模糊保險套才是避孕及防止性傳染病的最佳方式。再者,事後緊急避孕藥的作用在於干擾女性體內的荷爾蒙,幫助女性避免發生意外懷孕,長期使用此方式避孕是否可能會對正在發育中的青少女造成健康傷害,也是為何我們會對於大力推行事後避孕藥仍存有疑慮的原因,應該還是由婦產科醫師針對不同女性的狀況進行評估再決定用藥會比較適當及安全。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