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乳癌藥物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2012.09.04
乳癌藥物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乳癌漸漸像是慢性病一樣,愈來愈多乳癌患者因為乳癌治療方法的進步而存活下來,但這些化療藥物恐造成其他健康傷害,仍是個問題。最近一項美國研究指出,女性乳癌病患使用兩種乳癌化療藥物有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的風險。   過去臨床試驗已證實含anthracycline與trastuzumab兩項成分的乳癌化療藥物單獨或合併使用,會心臟病、心肌病變或兩樣疾病同時都發生的風險,而過去研究會將年長女性及有心臟病者排除在試驗之外,但這並不符合實際使用兩項藥物的族群狀況,因此這項研究選擇將女性乳癌病患都納入試驗之中,而不像過去進行刻意篩選排除。   在這項包括12,500位女性浸潤性乳癌患者的回溯性世代研究中,結果發現,與過去研究所指出的相似,單獨或合併使用anthracycline與trastuzumab藥物都會增加心臟病或心肌病變,但整體風險在單獨使用trastuzumab藥物的女性患者身上更高,且同時使用兩種藥物的致病風險也高出過去研究所報導。以世代進行區分,使用anthracycline藥物合併或沒有合併trastuzumab成分的女性,多半較年輕且沒有其他疾病;單獨使用trastuzumab藥物者則反之。   研究主要作者Bowel表示,化療可透過許多機制對心血管造成傷害,化療藥物可以殺死癌細胞,有時也會同時殺死體內的其他細胞,這些藥物雖然改善乳癌患者的存活率,但患者仍舊須注意藥物對其他健康傷害的風險。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研究中的兩項藥物成分目前在台已核准上市的有trastuzumab成分之藥物,品名為賀癌平凍晶注射劑(HERCEPTIN VIAL),乳癌患者應多加留意,並主動與醫師討論及評估相關用藥風險問題。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非適應症用藥及利益衝突揭露
2012.08.14
非適應症用藥及利益衝突揭露
  近日一項美國與澳洲的研究發現,醫師與科學家接受藥廠行銷非適應症用藥的金錢利益, 但多數卻未在醫學期刊文章中表明自己利益衝突的身分。   研究團隊調查26位舉報人申訴藥廠非法行銷非適應症用藥的案件,並指認91位醫師與科學家涉入其中。研究發現,43%的專家曾發表404篇爭議藥物的文章,但其中高達342篇(佔85%)文章並沒有確實揭露作者與藥廠的利益關係,包括完全未揭露、否認有利益衝突、未公布藥廠名稱,抑或是雖然提及藥廠名字,卻未確切表明作者與藥廠之間的關係。   研究表示,非適應症用藥在臨床上可能被認為是適當的治療照顧,且主管機關也沒有給予使用指引,因此具有權威的意見領袖透過發表期刊文章,將可能對臨床處方用藥的實踐發揮很大的影響力。作者認為,較適當的利益衝突揭發應讓讀者有機會去衡量用藥資訊偏頗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PLoS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    
+ read more
澳洲研究:部分醫師未事先告知風險資訊
2012.08.13
澳洲研究:部分醫師未事先告知風險資訊
  病人意識日益抬頭,醫師應提供病患有關治療及手術的全面資訊,使病患增能並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醫療決定,但最近一項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研究卻指出,有些醫師,特別是外科手術醫師,並未向病患解釋這些臨床風險。   在2001-2008年間,澳洲近一萬位病患申訴與過失賠償的案件中,該研究發現有481件爭議與沒有取得術前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有關。   當中45個案件內容主要對於哪些特定風險應於手術或治療前先行告知病患出現歧見,且其中的三分之二案件都包含手術的進行,這些手術有可能造成病患出現長期病痛以及須再度手術的狀況。其餘爭議案件則大多數在爭論誰在何時曾說了什麼,研究作者認為要避免出現這類各說各話的爭執,最好還是在手術前應詳細記錄醫病溝通的內容。   而研究發現醫師未告知病患某些特定風險,一部分的原因是醫師認為這些風險的發生機率太小,以致於他們認為沒有必要與病患討論,又或者普遍常見風險的討論掩蓋過了其他。不過研究作者也表示,並不是要醫師將所有可能風險列出一長串的清單,而是在手術或治療之前,醫師應向病患詳細說明對他們會有最大影響的風險為何。     資料來源:PLoS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    
+ read more
果蠅基因研究可能發現為何女性比男性活得久
2012.08.09
果蠅基因研究可能發現為何女性比男性活得久
  近日一項澳洲與英國的共同研究指出,雄性果蠅的粒線體DNA突變會影響老化死亡的速度,這將可提供線索以解釋為何在動物界雌性多半比雄性長壽的現象。   研究團隊使用果蠅進行基因與老化的研究,主要由於果蠅的生物程序與其他動物類似,人類也包括在內,而果蠅的生命週期約一個月,若要研究世代影響所需花費的時間不長。   研究結果發現,粒線體DNA突變使雄性老化,同樣的突變對雌性老化卻沒有影響,且粒線體DNA是透過卵子傳給後代,導致物競天擇的過程也無法篩選出那些不利於雄性的粒線體DNA突變,代代遺傳後這些只傷害雄性的突變便會持續累積。再者,突變並不是只存在於一處,而是散佈在粒線體基因組的各處。   主要作者Damian Dowling研究員表示,這項研究也發現粒線體DNA突變與雄性不孕之間有關連性,顯示在基因突變對男性健康的影響上,粒線體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現階段的任務將進一步瞭解雄性是否有哪些基因機制能產生自我保護的作用,以抵抗這些具有傷害性的基因突變。      資料來源: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 read more
美FDA核准第二款新減肥藥Qsymia
2012.07.19
美FDA核准第二款新減肥藥Qsymia
  17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第二款減肥藥Qsymia,該藥含芬他命(Phentermine)與妥泰(Topiramate)兩種成份,適用對象與6月27日所核准的Belviq相同,為BMI值在30以上,或BMI值在27以上、且同時有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或異常血脂症其中一種與體重相關疾病的成年人,提供病患做為搭配飲食及運動的藥物減重治療。   美FDA指出,兩項試驗結果顯示,與使用安慰組比較,每日服用高劑量Qsymia(15毫克 phentermine及92毫克topiramate)一年後,病患分別平均減重6.7%、8.9%,且服用建議或最高劑量,有超過六成病患至少減去5%體重。   但FDA也警告,Qsymia的藥物標示需標明懷孕婦女不得使用,因為Topiramate成分恐增加新生兒發生唇顎裂的風險,青光眼與甲狀腺亢進病患也不可使用,最後,藥物可能會增加心律,因此最近有不穩定心臟病的病患同樣不被建議使用。   FDA並要求Vivus製造廠需進行10個上市後研究,其中包括評估長期使用對心血管的影響及安全性。而Qsymia最常見的副作用則有手腳出現刺麻感、昏眩、味覺改變、失眠、便祕及口乾。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合法的減肥藥物並非完全無安全疑慮,且通常在藥物上市後才會陸續發現副作用或嚴重傷害的案例。台灣現今瘦身美容風氣仍盛行,目前台灣合法之減肥藥包括處方藥羅氏鮮及非處方藥康孅伴,在國內外曾被發現出現肝傷害、腸胃不適等等副作用,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女性應盡量選擇以適當的飲食與運動的方式,維持健康的體重,若使用藥物減重則應注意藥物副作用及可能對健康的傷害。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
美醫師薪資與工時的性別差異
2012.07.18
美醫師薪資與工時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美國耶魯管理學院(the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研究表示,男女醫師的薪資呈現性別差異,女醫師的平均時薪比男醫師低,且女醫師的工作時數低於男性同事。   M. Keith Chen及Judith Chevalier教授分析上千筆男女醫師及男女醫師助理的薪資與工時資料,計算兩項職業的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評估長期投資的獲利對照成本花費是否值得。結果顯示,成為醫師的淨現值中位數,男醫師約2.3百萬美元、女醫師約1.67百萬美元;而醫師助理的淨現值中位數,男性約1.9百萬美元、女性為1.68百萬美元。顯然男性成為醫師會比當醫師助理的所得高出許多,但女性卻不見這樣的現象。   淨現值會出現性別差異,除了薪資不平等之外,男女在工時上也有差距。研究發現,在職業生涯的高峰階段,女性的工時比男性短,31-35歲男醫師的每週工時中位數為50小時,但女性只有40小時,這個差距持續維持到55歲左右。   研究表示,女醫師在職業初期的工時與男醫師差異不大,但到了結婚生育後會縮短工時,這可能是造成醫師的薪資與工時出現性別差異的原因之一,而決定成為醫師的理性因素相當多,但就經濟層面來說,仍對女性不利。     資料來源:人力資本期刊(Journal of Human Capita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