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08.22
人工流產不會讓女性憂鬱
許多人認為女性在人工流產後會經歷悲痛、難過、傷心等情緒,甚至出現臨床上的情緒失調,例如,沮喪、焦慮等;但是,美國精神科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一個專門小組(Task
Force)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經歷一次選擇性的人工流產,會影響成年女性的心理健康。
這個專門小組從2006年開始,重新檢視有關人工流產的英文文獻,這些文獻是自1989年至今曾出版在期刊中的實證科學研究。專門小組比較了進行選擇性人工流產和沒有進行人工流產的女性心理健康狀態,並針對有進行人工流產的女性,調查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危險因子。
專門小組的主席Brenda
Major表示,若女性非預期懷孕,不論決定在前三個月進行人工流產或繼續懷孕,都不會影響女性的心裡健康。但是,多次人工流產與心理健康的關係較複雜,目前尚未有確定的科學論證。
影響女性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包括個人、社會、文化等各個面向,例如,家庭暴力、藥物、酒精濫用、經濟狀況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增加女性未預期懷孕的風險,也有可能影響懷孕後的心理健康。因此,有關「人工流產會影響女性健康」的說法其實是誤導社會大眾,與其說人工流產會影響女性心理健康,不如說影響女性的是人工流產的污名以及社會大眾與親友所帶來的壓力,例如必須向家人隱瞞等因素,才是影響的主因。
+ read more

2008.08.19
人工受精的成功率遭質疑
最近一份英國的研究發現,透過醫療介入的方式來幫助不孕夫妻懷孕的效果可能不如預期,這項研究結果挑戰了現行的醫療操作。
這份研究由英國的亞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的研究團隊所進行,研究人員招募了580位不孕的婦女,這些婦女都無法檢驗出不孕的原因。研究人員將這些婦女隨機分成三組:一組沒有任何醫療介入,完全靠自然的方式促進受孕;另一組使用調節排卵功能的藥物clomifene
citrate(CC,此藥物已註銷,未於台灣市場上販售),最後一組則使用人工受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的方式介入。結果總共有101位婦女懷孕並順利生產,再分別統計三組懷孕的成功率,發現完全沒有醫療介入的組別有17%的婦女懷孕、服用藥物的有14%、使用人工受精的有23%。
研究人員表示,真正有意義且成功的醫療協助懷孕方式,成功率不應該只比透過自然方式懷孕高6%。而且許多夫妻找不到不孕的理由,還必須忍受一連串昂貴、高風險、甚至是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因此,研究者表示許多幫助不孕症夫妻的手冊或指引應該在科學實證下再重新檢視內容的適當性。
有趣的是這份研究發現,接受醫療介入的女性對於整個過程其實感到很放心;但是即使有一樣的成功率,使用自然方式受孕的女性卻感到比較不滿意。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

2008.08.05
妊娠糖尿病增加糖尿病風險
「妊娠糖尿病」是指懷孕前沒有罹患糖尿病,在懷孕期間才出現糖尿病的症狀。最近一份由多倫多大學所做的研究則發現,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懷孕過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出許多。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包括21,823位在懷孕期間曾出現妊娠糖尿病的婦女,研究人員後續追蹤了九年。結果發現有20%的婦女在生產完後的九年內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而一般沒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只有2%會在生產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此外,最多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時間點落在生產完的九個月內和第九年這兩段期間。
研究人員表示,有任娠糖尿病的婦女可以藉由一些預防性的介入方法,例如例行性的篩檢,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資料來源: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 read more

2008.08.05
妊娠糖尿病增加糖尿病風險
妊娠糖尿病增加糖尿病風險2008/8/5
「妊娠糖尿病」是指懷孕前沒有罹患糖尿病,在懷孕期間才出現糖尿病的症狀。最近一份由多倫多大學所做的研究則發現,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懷孕過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出許多。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包括21,823位在懷孕期間曾出現妊娠糖尿病的婦女,研究人員後續追蹤了九年。結果發現有20%的婦女在生產完後的九年內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而一般沒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只有2%會在生產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此外,最多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時間點落在生產完的九個月內和第九年這兩段期間。
研究人員表示,有任娠糖尿病的婦女可以藉由一些預防性的介入方法,例如例行性的篩檢,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資料來源: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 read more

2008.08.01
感染HIV,還要餵母乳嗎?
一般建議母親至少補餵四個月的全母乳,但是,哺餵母乳是否會增加HIV母子垂直感染的風險,一直是很具爭議性的問題。為了嬰兒的健康,過去都建議感染HIV的母親在嬰兒出生的前4-6個月哺餵母乳,之後便完全斷奶。哥倫比亞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也針對這個議題進行了研究。
這份研究包含了958位感染HIV的母親,研究人員比較了哺餵母乳4個月和16個月的嬰兒,結果發現4個月斷奶和繼續補餵母乳並不會影響4-24個月的嬰兒感染HIV的風險,也不會影響其存活率;也就是說斷不斷奶並不會對嬰兒產生顯著的正影響。但是,若嬰兒於斷奶前檢驗出陽性HIV反應的話,在4個月時斷奶的嬰兒死亡率為74%,較繼續餵母乳的嬰兒高(55%)。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2008.07.11
月經,商機無限!?
最近陸續有幾份研究發現,月經經血中所抽取出來的細胞,擁有可以自行再生的能力,且可發展成各種不同器官組織的細胞,發揮類似幹細胞的功能。現在立刻有業者嗅到商機,準備提供女性儲存月經血的服務。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Amit Patel教授與臍帶血公司Cryo-Cell
International準備合夥提供儲存月經血的服務,這項服務稱為「C’elle」,每次花費約台幣一萬五千元。經血蒐集的方法如下:廠商會將一份工具組快遞給消費者,工具組內所附上的配件包含自行取得月經到儲存月經所需的用具,包括,月經蒐集杯、月經蒐集吸管、已付費的快遞回收包裹以及使用指引。經由這種非侵入性的蒐集方式,月經經過處理後所抽取出來的細胞,可以儲存在冷藏庫中,將來若研發出適用的治療方法便得以取出使用。這類可以自行再生的細胞將來甚至可以用來製造藥品供美容或運動使用。
C’elle的行銷經理Michelle
Kay表示:將來生物科技所研發出來的許多治療技術,都必須要靠月經經血中的細胞才得以進行。我們提供一種服務,讓女性可以用一種簡單、無痛、沒有壓力的方法掌握自己未來的健康,甚至可能讓有血緣關係的親戚的健康多一份保障。
這種類似臍帶血的儲存服務其實也有不少爭議,現在已經有人開始懷疑儲存臍帶血的功用可能不如預期,因為實際上會使用到儲存臍帶血的人比例極低。而月經被儲存起來,是為了將來若研發出相關的治療方法時可供取用。然而,就現階段來說,月經不具任何治療功效,也沒有人可以保證將來一定會研發出相關的治療方法,因此,現在業者所承諾的其實比他們真正能提供的還多。更何況有關月經血的研究,其實還尚未進行到人體試驗的階段。
延伸閱讀:
月經,幹細胞研究的福音?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