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0
性別教育不是性騷擾
台灣女人連線長期關心病人安全等醫病關係之議題,多年來我們發現,對於「醫病關係」的認知與期望,醫、病之間存在著許多落差。不可否認,台灣有許許多多優秀、認真的好醫師,但為何對於醫師的愛心及關懷,病人會不領情?因為在專業的權威底下,有些醫師會忘記自己也是個平凡人,會有盲點、會犯錯、也會有利益的考量,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醫師因為健保診察費偏低而草率診療,也是為什麼醫師對於病人的「關懷」,在病人眼中可能就是一種性騷擾。
衛生署於民國96年8月17日完成的「醫師執業登記及繼續教育辦法」之修正,其中將性別議題課程列為醫學倫理之必修項目,其原因在於醫學領域長期缺乏女性觀點與論述,使女人每個階段的生命經驗都遭到扭曲或誤解,例如從月經、生產、更年期到停經,對女性來說必經的生命歷程,然而,在醫學診斷上卻容易被疾病化。又例如心臟病長久以來都被視為「男人的」疾病,女人向來被放在照顧男人心臟的位置,就是因為健康、疾病中性別意識的缺乏,讓多數女人活在乳癌的擔憂時,不知道她們更可能死於中風或心臟病。
全球先進國家近年來陸續設立婦女健康研究中心,期望藉此提高醫事人員的性別意識,促進健康的性別平等。世界衛生組織亦於2002年宣布「性別政策」(Gender
Policy),強調醫學專業人員都必須要瞭解到性別是會影響健康的。唯有使醫事人員都具備性別敏感度,才能促進醫病關係、保障婦女健康。將性別議題課程列為醫學倫理之必修項目並非只是針對「性騷擾」的部分,更非要侮辱醫師,而是希望藉此讓病人得到更完整的照護,亦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如果大部分醫師看到「性別議題」只想得到「性騷擾」,就證實此課程存在的必要性了。
本文刊載於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read more
2007.12.26
不再賣零食給12歲以下兒童?
由11間知名食品公司所組成的聯盟,其中包括,可口可樂、雀巢、Mars、漢堡王、百事可樂等,已經和歐盟共同簽署一項聲明(EU
Pledge),表示會逐漸減少在電視、平面媒體、網路向12歲以下兒童廣告垃圾食物的頻率,並在2008年年底前完全撤除。此外,自2009年起,將會獨立審查與監督廣告的行銷量,而且除非是教學使用,否則也不會在國小校園內販售零食。
「世界廣告人聯盟」(World Federation of
Advertisers)的負責人Stephan
Loerke表示,這11間知名食品公司所有的食品與飲料廣告支出就已經佔全歐盟的50%。而這項宣言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將研擬食品業者自律的規範、加強食品行銷的法規,並提供兒童教育,幫助他們更正確地解讀廣告內容。
+ read more
2007.12.06
梵帝雅加速骨質疏鬆
不久前有研究發現,女性使用由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
GSK)所製造的第二類型糖尿病藥物「梵帝雅膜衣錠」(Avandia;成分:Rosiglitazone)會增加骨折率。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亦於11月份決議,於藥盒上加註警語,提醒用藥者此藥物會增加心臟病及中風發生的機率。
針對骨折率的部分,最近有一份研究報告提出進一步的說明。此研究指出「梵帝雅」將惡化骨質疏鬆的狀況,因為長期使用含有Rosiglitazone的藥物會加速舊骨質的分解,同時減緩或抑制新骨質的形成。如此一來一往之間,便加速了骨質疏鬆症形成的速度與風險。事實上,過去已有報告指出服用「梵帝雅」會減少「成骨細胞」的數量,但是一直到這篇研究發表後,科學界對於此類藥物與骨質疏鬆症之間的運作機制才有較清楚的瞭解。
研究者表示,糖尿病患者應被告知此類藥物所可能引起的風險,並與醫師討論過後,再決定是否停用藥物,而非立即停止使用。而對於骨質疏鬆已經接近危險邊緣的人,研究者則建議他們考慮其他類型的糖尿病治療藥物。
資料來源: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
+ read more
2007.11.26
醫學領域應重視性別差異
女性和男性因為生理構造不同,所需要的醫療需求也不盡相同;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例如,相同劑量的麻醉藥,女性的恢復期較短;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很多屬於非典型的症狀;女性較容易有沮喪或失眠的問題。但是醫學研究中,注意到性別差異和性別分析的研究已經少之又少,更別說以性別為基礎所做的研究;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僅以男性為樣本,再將實驗結果照本宣科地套用在女性身上。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最近正積極地籌辦婦女健康研究中心,並針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研擬以性別差異為基礎的醫療指引,例如,女性人工關節的設計、女性接受麻醉時的劑量與方式等。此外,由於「招募參與者」是研究人員在進行研究時最常遇到的問題,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西北大學也計畫建置伊利諾州婦女健康登記系統,這個系統將每年於婦女醫院(Prentice
Women’s
Hospital)就診、大約12,000筆的資料輸入,如此一來,研究人員便不需要招募參與者,也能有足夠的資料作研究分析。
婦女健康研究中心的執行長Teresa
Woodruff和西北大學婦產科Thomas J.
Watkins教授表示,研究人員和醫事人員都必須要有性別意識,如此在看醫學研究的時候,才能清楚地瞭解到哪些醫療處置適用於女性,哪些適用於男性。對於醫學上的性別差異,我們有許多疑問,例如,疾病都有性別差異,但是差異在哪裡?在生命各個週期所可能發展的疾病中,性別扮演著什麼角色?荷爾蒙如何影響疾病的發展?但是對於這些疑問,我們卻沒有完整的答案。為了要促進女性健康照護,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很重要的。
+ read more
2007.11.22
藥廠影響研究結論,非試驗結果
一份針對高血壓藥物研究所做的文獻回顧發現,如果研究的經費完全來自同一個藥廠,那麼研究蒐集的數據不見得對該藥品有利,但是研究的結論卻常對該藥品持正面的看法。也就是說分析數據出來的結果和研究的結論常是有斷層的,而這個斷層發生的原因在於研究人員未客觀公正地解讀、詮釋數據。
這份研究分析了124份2004年12月以前發表的降血壓藥物研究,發現有40%的研究其經費完全來自於同一間藥廠;而這些研究中,有55%的數據分析結果是對藥物有利的,但是卻有92%的研究結論對藥物持正面評價。不過如果研究經費來自兩間以上的藥廠的話,中間的差距就會縮小(57%&78%)。如果研究經費完全來自於非營利組織的話,則數據所反應的結果和結論則是一致的。
研究人員表示,藥廠介入研究的情形很有可能比這份研究所發現的狀況還要嚴重,因為這份研究採取較嚴格的方式來定義「研究經費」。此外,這項研究結果也顯示了研究評核的缺失,讓有偏見、不公正客觀的研究仍得以發表;因此,不論是期刊編輯、還是施政者,任何人在看相關研究時,都應該要很小心的檢視數據,以確認研究數據是支持研究結論的。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線上期刊(BMJ Online First)
+ read more
2007.11.16
口服避孕藥的利與弊
一直以來,許多研究指出口服避孕藥的使用似乎與一些疾病,如子宮頸癌與動脈硬化的形成有著顯著的關連。然而,這樣的研究結果是否暗示著女性朋友應該停止口服避孕藥的使用呢?從最近相關的醫學報導中所得到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一份研究指出,使用口服避孕藥超過五年的女性在子宮頸癌的好發率上約為從未使用過之女性的兩倍,但是該風險在停用口服避孕藥的十年後,便會降低至和一般婦女一樣。該期刊亦指出這樣的風險與避孕藥在減低其他種類癌症,如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的功效相比是可以被忽略的;因為相較於子宮頸癌,卵巢癌與子宮癌不管是在偵測、預防或治療上都更加的困難。此外,雖然口服避孕藥對於子宮頸癌的生成有顯著的正相關,但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子宮頸癌都是由性接觸所傳染之人類乳突病毒所造成的。
而另一份關於口服避孕藥與動脈硬化之關連性的研究則指出,每服用十年口服避孕藥,便會增加二至三成動脈硬化產生的風險。研究人員對長期服用避孕藥之婦女進行兩側頸動脈的超音波血管攝影,並根據每位參與研究之婦女服用避孕藥時間的長短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使用的時間越久,產生高血壓與動脈硬化的可能性越高。不過該研究亦指出,雖然口服避孕藥的使用會提高上述疾病的發生率,然而心血管疾病本身是可預防的,因此,醫師應該要適時的提醒使用者注意本身心血管方面健康的維持。
資料來源:刺胳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