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科學是不分性別的嗎?
2006.08.01
科學是不分性別的嗎?
前哈佛大學校長賴瑞桑默斯(Larry Summers)曾在演講時提及:「女性和她們的男性同儕相較之下,她們較不具在科學領域裡發展的能力。」這一席話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賴瑞桑默斯更被迫辭去校長一職,此後,與醫學和科學領域的性別歧視相關的論文紛紛出爐。 在七月份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裡的一份研究發現,即使過去四十年來,有許多女性進入醫界成為研究員,但是她們的研究被刊在重要醫學期刊的比率仍不比男性研究者。此研究團隊回顧了1970、1980、1990、2000和2004年,美國六大醫學期刊所刊載的研究,結果發現期刊刊載的研究裡,第一研究者為女性的比率從1970年的6%提昇至2004年的30%,助理指導教授則從1970年的4%提昇至2004年的20%,雖然兩者比例上有顯著的增加,但是和性別平等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此研究團隊表示,在醫學和科學教育裡,為達到性別平等,部分的外力干涉是必要的,例如,正視新進女性研究員和指導教授的關係、促進醫學和科學領域教職員的性別意識等,都能間接促進女性研究者的刊載率,使她們的專業受到重視,進而建立性別平等的教育環境。 對於期刊作者的性別比能否反應整個科學環境的性別意識型態?耶魯大學的一位性別研究學者即表示,性別很有可能會影響研究篩選的過程,像是回溯到1968年,一位心理學家做了一份研究就發現,如果把一篇論文的作者改成女性的話,閱讀者對這篇論文的學術評價便會降低;許多文獻也可以看到,在相同的條件下,許多人都認為男性比較好、比較聰明、比較有創意、比較有能力;因此,從期刊作者的性別比,便可以清楚看見社會性別刻板印象的根深蒂固。
+ read more
美國一年有150萬件醫療疏失
2006.07.28
美國一年有150萬件醫療疏失
美國政府公佈的最新數據表示,保守估計,美國每年發生約150萬件的醫療疏失,其中40萬件與藥物使用有關,80萬件發生在長期照護系統。醫療疏失不僅造成美國國家每年35億美元的費用(不含生產率的損失),更造成每年約7000人的死亡。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表示,光是醫院的部分,統計數字顯示平均每一天每一個病患會面臨一次醫療疏失。   美國醫學會(IOM, Institute of Medicine)理事長Dr. Harvey Fineberg表示,醫療疏失的發生率雖如此頻繁,但其實許多疏失都是可以、也應該被避免的。美國醫學會發表了一份「醫療疏失預防報告」(_Preventing Medication Errors_),其中建議讓病患對於自己的健康照護有更多參與的機會(例如瞭解每一項藥物的優缺點)、針對疏失問題進行研究、並在2010前將所有處方籤電腦化、減少標示錯誤等。此外,建議國家醫學圖書館應該製作網站,讓民眾能上網查詢藥物資訊。也建議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與其他團體合作,規格化所有醫療手冊,並落實讓民眾容易取得並容易閱讀的準則。   美國醫學會在1999年時也曾發表過一份建立安全醫療系統的報告,與1999年相比,現在雖有進步,但仍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read more
上網購買壯陽藥物要特別小心
2006.07.18
上網購買壯陽藥物要特別小心
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上週發表聲明,警告民眾上網購買藥物時要小心,因為許多藥物裡頭含有處方籤的成分(例如威而剛),不但是違法的,而且也很危險。FDA還特別列出含以下成分必須要民眾特別注意不要自己隨便購買:Zimaxx, Libidus, Neophase, Nasutra, Vigo-25, Actra-Rx, 4EVERON。其中Zimaxx常見於男性壯陽藥物中,美國本身也不再進口4EVERON。   對於有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的民眾,更要小心藥物間的交互影響,尤其是含硝酸鹽的男性壯陽藥物如果與心臟病藥物交互干擾,甚至可能會引起死亡。而一般民眾也要小心一些藥物中的成分有可能會降低血壓。
+ read more
連基因表現也有性別差異
2006.07.13
連基因表現也有性別差異
  醫界一直以來都無法解釋為什麼同一個疾病會有性別差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團隊在八月號的基因研究期刊(Genome Research)發表了一篇研究,這份研究正好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答。 由於老鼠和人類的基因有99%是相同的,所以此研究團隊檢驗了老鼠的大腦、肝、脂肪和肌肉組織,希望藉此可以找到基因和疾病的關係,他們仔細地檢查了共23,000對基因,一一比對雄性和雌性的基因表現。研究結果顯示雄性和雌性基因在同一個器官裡的運作和反應是不一樣的。 在人類身體裡三萬多個基因中,男、女性唯一的不同點就是決定性別的X和Y染色體,但是研究結果卻發現在大腦、肝、脂肪和肌肉組織裡,有一半以上的基因表現模式是不同的,以肝臟為例,基因表現會影響肝臟對藥物的代謝,而研究發現藥物代謝的程度會有性別差異,這樣的結果意涵男、女性肝臟的功能和運作是一樣的,但是會有程度上的不同;這不但解釋了為什麼同樣的疾病,在男人和女人身上的症狀、風險不相同,也說明了為什麼同樣的藥物在男、女性身上會有不同的作用。 現在大部分的治療法和藥劑含量都是以男性為標準而訂定的,藥物也只有在男性身上試驗過,這項研究結果再次強調了性別差異在醫學和臨床試驗上的重要性,不僅有助於瞭解疾病,也揭示了將來研發新的治療法或藥物時,應該特別注意性別差異。
+ read more
非適應症藥物風險知多少
2006.06.23
非適應症藥物風險知多少
每一種藥物在經過核准時,都會明確指出這個藥物是用來治療什麼疾病,即「適應症」(indications)。藥物若被拿來治療其它非適應症,便稱為off-label use或unapproved use,即非官方核准的治療範圍非適應症使用。非適應症藥物因為缺乏足夠的實驗證實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因此常有許多潛在的風險。   衛生署醫事處在民國九十一年公告「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原則,包括需基於治療疾病有正當理由的需要、需符合醫學原理及臨床藥理、應據實告知病人、不得違反藥品使用當時已知的、具公信力的醫學文獻、並以單方為主以免藥物交互作用。雖然衛生署有建議醫師在開這些非適應症藥物時必須據實告知病患,但是真的會向病患說明的醫師少之又少,而民眾向來又對於醫師說的話奉若聖旨,不疑有他。   美國在2001年時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醫師所開的所有處方籤中,每5樣藥當中就有1樣是屬於非適應症使用的藥物,而每年至少有8,000人因使用非適應症藥物而受到生理上的傷害。非適應症使用的問題在美國越來越被重視,美國政府除了要求並加強取締廠商不作非適應症行銷之外,及鼓勵民眾檢舉;同時也不鼓勵醫師使用非適應症藥物。   反觀台灣目前並無任何類似的研究調查,但從病人安全的觀點來看,民眾除了原本就有知的權利之外,非適應症使用之藥物對於病人也非常沒有保障。尤其現在瘦身美容藥物充斥市面,其內容物大多也都是非適應症使用。因此我們除了要求衛生署加強非適應症藥物的立法及管理之外,更要呼籲民眾使用市面上瘦身產品時要加強警覺,以確保自身安全。
+ read more
減重從學校教育做起
2006.05.26
減重從學校教育做起
根據一份發表在肥胖研究期刊(Journal of Obesity Research)裡的研究顯示,美國一個專門幫助學童減重的計畫,成功地使過重學童的比例下降兩個百分點。 這是一份為期一個學期的健康專案(Wellness, Academics and You, WAY),研究也發現有參與這個專案的學童,不但蔬菜和水果吃的比較多,學童還會每天花十分鐘的上課時間跟著錄影帶裡的示範做運動,所以,連運動量也會增加,以前學童在學校運動的時間約只有12分鐘,在校外約22分鐘;現在則分別增加為20.5和37分鐘。學童也會每天寫日記,記錄他們的運動量和飲食攝取量;此外,在所有主科科目的課程裡,例如,數學、語文、科學等,也會教授有關營養、卡路里、壓力管理等知識。這個計畫也提供資訊給父母,讓他們能夠鼓勵自己的孩子營造健康的生活形態。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