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女性新疾病?
2006.03.31
女性新疾病?
最近發表於國際性病與愛滋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D & AIDS)的一篇論文指出,醫界最近確認了一個在女性身上發現的新症狀,暫時命名為「持續性興奮症候群」;有此症狀的女性即使在沒有性慾或不想發生性行為的狀況下,她們的陰部仍然感到充血和腫脹,甚至在性高潮過後也不能獲得抒解,這樣的症狀大約會間歇性的維持幾天至幾個星期,甚至有女性表示其症狀曾維持一年半。 造成「持續性興奮症候群」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並不排除和服用抗抑鬱劑有關;由於女性可能覺得談論性的話題很尷尬,而不願意尋求幫助,因此目前並不確定這個問題有多普遍,但是,許多已就醫的女性表示她們在精神上承受了極大的痛苦和憂慮,甚至有自殺的念頭。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這個研究的背後其實透露了一個更重要的訊息,為什麼女性在發現這些症狀後,會承受極大的「精神」壓力?為什麼「性」這個議題,特別是對女性而言會是個禁忌?女性的情慾一直以來不但不受到重視,甚至加以否定,而正視情慾的女性則容易被社會污名化。我們真正應該重視的除了女性身理上性功能障礙的問題之外,更應該檢討社會的價值觀所加諸在女性身上的壓力,為什麼女性情慾一旦不再被壓抑,就會被病理化?
+ read more
除了吃藥你還有別的選擇
2006.03.21
除了吃藥你還有別的選擇
你會使用市面上宣稱對健康有益的藥物嗎?事實上,和男性相較之下,醫生比較容易開處方簽給女性病患,女性也比較容易自行買藥服用。對於患重病和慢性病的患者來說,有些藥物的確是救命用的,但是,有些藥根本就是多餘的,有時候對健康造成的傷害甚至更大。   如果你常因為健康因素服用藥物,以下幾點是你必須仔細思考的:             一、  女性健康是一塊利潤很高的市場:在電視、雜誌、報紙、網路上,女性常是這些藥品廣告鎖定的主要消費群,而廣告常常會過度強調藥物對健康的好處,而忽略了其潛在的危機。             二、  新的藥物不見得就比較好:舊的藥品不但價錢較便宜,也都已經經過長時間的試驗和使用,有較多的研究和資料,和新上市的藥物相較之下,比較安全。            三、  男女性身體對藥物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大部分的藥物實驗對象都是男性,而女性則被視為等同於男性,但是女性的體型和身體構造都和男性不一樣,對藥物的反應當然也就不一樣,這表示同樣的藥物和劑量對男性或女性有可能是不適當的。            四、  女性的生理循環並不是疾病:月經、更年期和其他自然的生理經驗常常被視為疾病而以藥物治療,但是,對大部分的女性而言,這些都是健康的生理經驗,並不需要服用藥物。            五、  藥物並不能治療社會、文化、環境等問題:女性常常必須面對許多環境壓力,例如,經濟壓力、家暴、性騷擾、生育照顧的責任、工作和家庭壓力等,而且,因為社會對女性的評價常以外表作為標準,許多女性便因此很擔心她們的外表和身材。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女性感到壓力、焦慮、沮喪,藥物只能使女性得到暫時的抒解,而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   藥物都會有風險存在,因此,你有權利知道你有什麼選擇;在藥物治療開始前,你可以先詢問醫師以下的問題:               1.  有沒有其他不需藉由藥物來控制的方法?             2. 這樣的藥物治療要維持多久?             3. 這個藥物有沒有副作用?有沒有任何危害健康的可能?             4. 服用這個藥物會上癮嗎?             5. 這個藥上市多久了?             6. 有沒有其他的藥品也有可能有相同的療效?             7. 這個藥可以和其他藥物、中藥或是草藥同時使用嗎?
+ read more
除了吃藥你還有別的選擇
2006.03.21
除了吃藥你還有別的選擇
你會使用市面上宣稱對健康有益的藥物嗎?事實上,和男性相較之下,醫生比較容易開處方簽給女性病患,女性也比較容易自行買藥服用。對於患重病和慢性病的患者來說,有些藥物的確是救命用的,但是,有些藥根本就是多餘的,有時候對健康造成的傷害甚至更大。   如果你常因為健康因素服用藥物,以下幾點是你必須仔細思考的:             一、  女性健康是一塊利潤很高的市場:在電視、雜誌、報紙、網路上,女性常是這些藥品廣告鎖定的主要消費群,而廣告常常會過度強調藥物對健康的好處,而忽略了其潛在的危機。             二、  新的藥物不見得就比較好:舊的藥品不但價錢較便宜,也都已經經過長時間的試驗和使用,有較多的研究和資料,和新上市的藥物相較之下,比較安全。            三、  男女性身體對藥物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大部分的藥物實驗對象都是男性,而女性則被視為等同於男性,但是女性的體型和身體構造都和男性不一樣,對藥物的反應當然也就不一樣,這表示同樣的藥物和劑量對男性或女性有可能是不適當的。            四、  女性的生理循環並不是疾病:月經、更年期和其他自然的生理經驗常常被視為疾病而以藥物治療,但是,對大部分的女性而言,這些都是健康的生理經驗,並不需要服用藥物。            五、  藥物並不能治療社會、文化、環境等問題:女性常常必須面對許多環境壓力,例如,經濟壓力、家暴、性騷擾、生育照顧的責任、工作和家庭壓力等,而且,因為社會對女性的評價常以外表作為標準,許多女性便因此很擔心她們的外表和身材。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女性感到壓力、焦慮、沮喪,藥物只能使女性得到暫時的抒解,而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   藥物都會有風險存在,因此,你有權利知道你有什麼選擇;在藥物治療開始前,你可以先詢問醫師以下的問題:               1.  有沒有其他不需藉由藥物來控制的方法?             2. 這樣的藥物治療要維持多久?             3. 這個藥物有沒有副作用?有沒有任何危害健康的可能?             4. 服用這個藥物會上癮嗎?             5. 這個藥上市多久了?             6. 有沒有其他的藥品也有可能有相同的療效?             7. 這個藥可以和其他藥物、中藥或是草藥同時使用嗎?    
+ read more
禁煙新規定 
2006.03.07
禁煙新規定 
最近護理專業團體正在研擬新的禁煙規則:當有醫護人員到家裡拜訪時,癮君子不可抽煙。這項新的規定將引起個人自由與公共健康的論戰。    在NHS即將出版的指導手冊中建議:如果病患申請居家護理將會以文字告知他的家人或是病患自己在照護者到達前的一個小時及照護者工作時都不許抽煙,以創造無煙害的環境,而無法遵守的病患則必須去診所接受治療。   護理皇家學院表示:護理人員、助產士與其他可能會出外拜訪的健康促進者,他們的工作包括到家裡去探望新生兒的母親、體弱者或是老人,不能夠因為他們的工作場合是在別人的家就強迫他們吸二手煙,這是將他們置於健康風險中。再者,護理人員也會因為在前一個服務地點,制服上沾上了煙味,而被下一位服務對象拒絕於門外。    這項規定影響所及包括家事服務員、社工人員都可沿用此規定而提起訴訟。然而,護理皇家學院的煙害政策辦公室發言人則表示:目前此項規定將以工作人員提出請求的方式進行。但反對者則認為:要叫人們不能在自己的家裡抽煙,在執行上很困難。
+ read more
複雜又矛盾的研究,你讀懂了多少?
2006.03.06
複雜又矛盾的研究,你讀懂了多少?
最近兩個禮拜所發表和健康有關的新聞,常讓人看了之後更加困惑,因為這些研究結果似乎都推翻了醫學界長久以來建立的概念,例如:低脂食物並不能有效降低罹患心臟病、乳癌和結腸癌的機率;賀爾蒙療法並不會危害年輕更年期女性的心臟,甚至還有保護作用;補充鈣質和維他命D並無法有效預防骨折和結腸癌。雖然如此,仍然沒有人敢說「吃高熱量的食物是沒關係的」、「荷爾蒙療法絕對是安全的」、或是「補充維他命D和鈣片是沒用的」。 每個人都希望研究結果能找到確切的答案,但是研究過程中常會有無法掌控和無法預期的事件發生,例如: 一、研究時間長短:以WHI的「婦女健康計畫」為例,整個研究歷時15年,研究範圍越大、時間越長,變因自然也就越多,過程中的問題假設、研究決策、意外發展等都會使研究結果更複雜;當然,研究時間過短也是變因之一。 二、問題假設錯誤,或是隨著研究的進行,假設就過時了。 三、參與者的配合:以醫學研究而言,要參與者控制飲食或準時用藥是很困難的,許多參與者的飲食習慣不斷地在改變,也有人常會服用新藥物。 四、參與者間的差異:參與者的年紀、健康狀況等都是影響研究結果的重要因素。 因為以上的種種變因,研究就有可能會產生互相衝突的結果,甚至有時候為了讓結果能趕快發表,研究者可能忽略了微小但重要的細節,因此,研究雖然無法提供一個完整確切的答案,卻能夠產生許多有價值的資料;民眾在閱讀這些訊息時,也不應以過於專斷的態度解讀這些資訊。  
+ read more
低脂肪飲食對健康並無明顯益處?  
2006.02.10
低脂肪飲食對健康並無明顯益處?  
對於想減肥的人而言,遠離脂肪似乎已成為一種「真理」,而對於一般人,營養保健專家也常會呼籲民眾盡量減少脂肪的攝取,以增進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然而二月七日的美國醫藥協會期刊所刊登的一項大型研究成果,卻幾乎將此一觀念推翻。  這項花費了4億多美元的研究是由Dr. Jules Hirsch所主導,將49,000名50-79歲婦女分為兩組,一組(29,000人)維持原本的飲食習慣,另一組則在攝取熱量中刻意減少20%的脂肪量。在追蹤8年的時間之後,發現減少脂肪攝取、也就是一般認為較健康的那一組婦女,罹患乳癌、結腸直腸癌、中風及心臟病的風險並沒有因此而有明顯的減少。 雖然結果令人驚訝,但專家學者認為,此研究成果並不代表減少脂肪攝取對健康沒有處。因為如果在更年輕時就開始低脂的飲食習慣、或持續8年以上的時間、並攝取更大量的蔬菜水果,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此外,此一研究成果顯示出,身體吸收了「多少」脂肪並非重點,而是「何種」脂肪。如果減少食用壞的脂肪,而多攝取好的脂肪(例如橄欖油),對身體其實是有好處的。許多營養專家認為,在作此結論前仍須更進一步的研究才是。而且,由於研究對象均為女性,此一結論是否同樣可套用在男性身上也值得探討。
+ read more